| 1121 |
|
梨园拾锦 |
本书主要收录了《程砚秋传》《京剧表演》《中国戏曲表演的角色体制: 行当》等著作, 是新时期戏曲文化工作者对于中国戏曲, 特别是京剧的研究成果。其中《程砚秋传》是对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真实化的讲述, 文辞朴实有力, 客观反映了程砚秋幼年学习的艰辛、青年演出的不易和晚年思想的变革。 |
涂沛著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J82-53 |
98 |
0 |
荐购
|
| 1122 |
|
中国歌剧多维度研究 |
本书对中国歌剧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剖析, 具体涵盖歌剧艺术起源与发展、歌剧艺术基础理论、歌剧与中国歌剧的影响、中国歌剧的诞生与发展、中国歌剧的创作、中国歌剧艺术的唱法分析、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性探索、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性探索、中国歌剧艺术表演与经典剧目解析、中国歌剧的发展方向与展望等内容。它追溯了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 展现其在不同阶段融合多元元素后形成的独特艺术风貌, 探讨音乐、演唱、表演等方面特色, 彰显民族与现代融合之美。书中还阐述了其深厚文化内涵, 作为文化传播重要载体的意义。 |
杨坤著 |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J822 |
78 |
0 |
荐购
|
| 1123 |
|
中国歌剧年鉴:2023 |
本书分“要闻”“人物”“首演”“特稿”“研究”“纪事”六个板块, 既有全年综述、概览, 又有重点聚焦, 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当下歌剧行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
钱仁平主编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J822-54 |
158 |
0 |
荐购
|
| 1124 |
|
新时代内蒙古戏剧艺术及其创新发展研 |
本书稿以内蒙古戏剧艺术为核心研究对象, 系统梳理了蒙派京剧、二人台、漫瀚剧、巴林左旗皮影戏、蒙古族歌舞剧等剧种的历史源流、艺术特征、文化价值及当代创新路径, 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普及意义。书稿结构严谨, 逻辑清晰, 学科视角多元 (音乐学、美学、非遗保护等), 案例详实, 充分体现了内蒙古戏剧艺术的独特性和时代价值, 对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稿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戏剧创新, 紧扣全球化与数字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机遇, 回应了文化传承的现实需求。 |
刘睿文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J825.26 |
78 |
0 |
荐购
|
| 1125 |
|
黄梅戏文化概论 |
本书是一本研究黄梅戏文化的理论著作, 系统介绍了黄梅戏文化的现象、外延、内涵与属性, 黄梅戏的发展流变, 黄梅戏剧目、音乐与班社, 黄梅戏文化生态, 以及黄梅戏文化传播与接受等, 把黄梅戏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 旨在推动黄梅戏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书资料齐全, 内容翔实, 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历史性和现实性, 对传承、发扬黄梅戏艺术和研究黄梅戏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
叶当前, 李成金, 王永环主编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J825.54 |
88 |
0 |
荐购
|
| 1126 |
|
现代戏曲艺术论 |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 共精选作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表的学术论文70余篇, 内容涉及现代戏曲、声腔剧种及古典作家作品评析等。 |
孟繁树著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J826-53 |
98 |
0 |
荐购
|
| 1127 |
|
陕北说书概论 |
本书一共六章, 另有绪论,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陕北说书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全书从陕北说书的起源、形成、分类讲起, 继而较为细致、全面地开掘讨论了陕北说书的历史发展、内部分布和门派师承、传统书目及其底本来源、艺术特征、语言特点、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并从教学层面上提出具有实操价值的推广建议和措施, 对于青年读者、学生了解中国的曲艺和陕北说书这一具体曲种起到示范作用。 |
孙宏亮, 申朝晖, 张静等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J826.8 |
58 |
0 |
荐购
|
| 1128 |
|
《鹅幻汇编》评注 |
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鹅幻汇编评注”(项目编号: 1811) 的结项成果。《鹅幻汇编》著者唐再丰, 他经过三十年走访, 将见闻和钻研所得汇成《鹅幻汇编》一书, 于清光绪十五年 (1889) 刊行, 这是中国第一部分类辑录民间戏法节目和技法的专门文献。《鹅幻汇编》前十卷记载幻术311套, 分为手法门、彩法门、搬运门、丝法门、药法门、符咒门六大门类, 大多绘有图解; 第11、12卷辑“圆光法”和“江湖诀”。《鹅幻汇编》不仅是中国古代幻术的集大成之作, 而且为研究清代后期杂技、民俗、语言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
(清) 唐再丰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J828 |
86 |
0 |
荐购
|
| 1129 |
|
新媒体影视创作方法论 |
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与创作经验, 紧贴新媒体语境, 探索在工具日益AI化的当下, 如何提升影视创作的思考创意能力, 帮助掌握影视创作的基本方法论。内容主要涵盖创意思维训练、故事选题策划、视听表达养成等主要模块。每章后附训练题, 以便教学参考使用。 |
吴三军著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J904 |
45 |
0 |
荐购
|
| 1130 |
|
法兰克福学派与电视文化批评 |
本书以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为核心, 系统梳理该学派思想谱系及其在电视文化批评领域的理论延伸与实践应用。通过整合本雅明、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学者的经典理论, 结合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 构建起“理论溯源-人物解构-媒介批判-现实观照”的四维研究框架。本书突破了以往梳理学派史的研究思维定势, 既“破”又“立”, 从社会学、传播学和文化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背景中系统、完整地考察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特别是他们对大众媒介, 尤其是电视、电影的批判性论述。 |
孙婕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J905 |
98 |
0 |
荐购
|
| 1131 |
|
蝙蝠侠终极视觉进化史 |
本书是一部面向蝙蝠侠粉丝的蝙蝠侠演变史。回顾了蝙蝠侠这一形象自1939年在漫画中首次登场后的83年的漫漫长旅。图书收集了600余张图片、上百部和蝙蝠侠相关的作品以及相关的设计手稿、漫画分镜图、漫画海报、游戏建模等素材展示了漫画、动画、电影、电视剧, 再到游戏中的蝙蝠侠形象, 呈现了相对完整的蝙蝠侠演变史。除此之外, 图书还引用众多创作者的观点和回忆, 深入挖掘每部作品背后创作故事, 阐明了蝙蝠侠是如何不断演化, 与时代同频的秘密。 |
(美) 安德鲁·法拉格, 吉娜·麦金泰尔著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J905.712 |
628 |
0 |
荐购
|
| 1132 |
|
寻声:电影水下声音的录制与设计 |
本书是作者在其感兴趣的水下声音方向不断摸索后, 于求学期间对水下录音、电影水下声音设计与制作进行学习研究的成果。本书可读性较强, 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专业性的知识, 主要从录音制作和艺术创作两方面介绍水下声音的拾录、水下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各种应用以及电影水下场景的声音设计与制作思路等。 |
黄佳琦著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J933 |
88 |
0 |
荐购
|
| 1133 |
|
国产网络动画的产业发展与文化建构 |
本书聚焦网络时代国产动画的发展历程, 将青年向动画和儿童向动画共同纳入考察范围, 全面剖析其在产业化、民族化、文化表达和时代审美等方面的多元价值。通过系统化分析、中外对比研究和个案研究等方式, 揭示网络动画的文化内涵与市场逻辑, 以管窥中国动画发展的一个侧面。 |
周红亚, 赵春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J954 |
78 |
0 |
荐购
|
| 1134 |
|
电视动画《摇曳露营△》官方导览:野外活动记录 |
本书是知名电视动画《摇曳露营△》的官方设定集 (与动画标题一致, 其中的“△”意指露营帐篷)。动画版《摇曳露营△》改编自同名人气漫画, 讲述因喜欢露营而联系起来的几个朋友勇于挑战露营困难的故事。本书作为它的官方画集, 不仅收录了原作者Afro老师绘制的精美插画, 还收录有动画制作人员的访谈、动画制作趣闻以及有关该动画的美术设定资料等内容。 |
(日) Afro原著 |
四川美术出版社 |
J954 |
78 |
0 |
荐购
|
| 1135 |
|
中国新时期电影回顾 |
本书主要内容涉及对中国第四代电影、第五代电影的回顾, 对第六代电影管窥, 同时还对影片从剧本到电影的过程做了认真细致的“田野调查”, 体现了中国新时期电影艺术的 发展及所取得的成就。书定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为新时期电影, 此一阶段的电影, 向前追根溯源, 可以找到电影发明和传入中国的源头, 往后, 可以展望到无尽头的中国电影的未来。 |
刘树生著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J992 |
90 |
0 |
荐购
|
| 1136 |
|
普遍历史中的政治单元及其权力 |
本书是德国历史学家奥托·韦斯特法尔于1921年出版的一本重要历史哲学著作。这本书探讨了政治哲学中有关历史力量和权力结构的概念, 尤其关注历史事件中的普遍力量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和历史的走向。作者勾勒了人类精神如何从古典世界, 脱胎成长为西方精神, 并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如何发展出不同的变体, 又如何随着海洋扩张来到最后的海岸美国, 并在其大地上取得发展, 最终呈现为全球性的人类历史图景。韦斯特法尔试图通过这样的世界历史分析, 揭示出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力量和政治单元如何相互作用, 世界精神如何实现为历史现实, 并反过来影响政治的哲学本质。本书超越个别英雄或单一民族的角度来理解历史发展, 强调了更广泛的普遍精神力量在塑造政治和社会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
(德) 奥托·韦斯特法尔著 |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
K01 |
88 |
0 |
荐购
|
| 1137 |
|
罗马帝国 |
本书是一本介绍罗马帝国历史的社科类图书。该书另辟蹊径, 从帝国内部道德崩塌的角度为读者展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 直至毁灭的全过程, 力求为帝国历史脱去华丽的外衣, 大胆揭示权力和欲望背后人心深处的黑暗角落。罗马帝国的兴衰变迁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也是读者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该书内容兼顾学术性与文学性, 文笔简洁流畅, 配以罗马古董、绘画和当代摄影等插图, 以轻松有趣的叙述风格, 将罗马帝国的历史娓娓道来, 引人入胜。 |
(英) 迈克尔·克里根著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K126 |
88 |
0 |
荐购
|
| 1138 |
|
数智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 |
本书主要研究在中共二十大提出“第二个结合”以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传承与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下面包含多个专题研究主题): 一、导论; 数智媒体时代中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时代背景。二、数智媒体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方法与理论 (包括多个专题研究主题)。三、数智媒体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 (包含包括多个专题研究主题)。 |
王颖吉著 |
东方出版中心 |
K203 |
96 |
0 |
荐购
|
| 1139 |
|
岂止斑斓:色彩里的中国 |
本书是一本探索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史的作品。本书将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 如儒家思想、历史观念、民间节庆风俗以及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人物等与传统色彩相结合, 深度挖掘从上古至明清的文学作品中的色彩属性, 附以精美的器物、衣着、服饰等历史文物图片, 生动再现了各种代表性色彩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寓意及其演变轨迹, 超越单一色彩的局限, 带领读者步入由朱红、明黄、玄黑、素白、青绿等交织构成的、深邃而绚烂的中华文化。 |
李晓进著 |
现代出版社 |
K203 |
128 |
0 |
荐购
|
| 1140 |
|
遮蔽的文明 |
本书对中华文化的人性特征, 对与龙有关的文化现象, 对面具与农业文明, 对彩陶艺术、玩具艺术、建筑艺术、美术史等中华文化与艺术中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具有独特见解的剖析和阐述。 |
陈绶祥著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K203-53 |
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