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 |
|
奉天省长王永江 |
本书以民国时期奉天省长王永江 (1872-1927年) 为核心, 深入展现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 尤其聚焦于他进入奉系核心圈到与张作霖分道扬镳直至逝世的关键十年。王永江, 这位被誉为“奉系军阀的财神爷”的传奇人物, 在1921-1926年短暂的奉天省长任期内, 政绩斐然。他大力整顿东北吏治, 让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凭借卓越的理财能力, 成功扭转奉天财政危机, 使奉天省经济逐渐走上正轨。同时, 他积极发展实业, 为东北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教育领域, 他更是具有远见卓识, 创办东北大学, 为东三省培育了大量优秀人才, 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 王永江与张作霖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 他反对张作霖穷兵黩武, 主张休养生息、发展民生。 |
王国栋, 霍忠钦著 |
东方出版社 |
K825.3 |
68 |
0 |
荐购
|
| 1202 |
|
烽火家书:抗战时期李国伟亲友书信选 |
本书是武汉市档案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对馆藏的“申福新公司总管理处”全宗档案约174件 (1932年、1935年各1封, 1937年27封, 1938年31封, 1939年10封, 1940年46封, 1941年25封, 1942年4封, 1943年8封, 1944年12封, 1945年9封)(档案原件500页) 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开发的基础上, 将符合开放规定的抗战时期李国伟与亲友间的往来书信档案进行的整理汇编。时间跨度为1932至1945年。内容涉及无锡、重庆、宝鸡等地遭受敌机轰炸, 百姓生活困苦, 民营企业内迁等。 |
武汉市档案馆编 |
武汉出版社 |
K825.38 |
88 |
0 |
荐购
|
| 1203 |
|
何以许国:抗战炮火下的中国文人 |
本书选取了抗日战争中直面炮火的文人, 以他们的人生历程的转变为主要线索, 以他们的作品为主要材料, 撰写了他们在抗战中的际遇和心态变化的历程, 由20篇翔实、饱含深情的个人传记组成。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 而书稿中文人作为亲历者、参与者的描述、记录, 使得抗战由宏大叙事变为充满细节、真实可触的集体记忆的再现。他们心态的变化, 人生的变化, 是那个时代整个进步群体炮火中的文人以其饱含感情的笔墨、爱国之热忱与生命之践行, 必将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引发读者对和平来之不易的思索, 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也有利于读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陈虹著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K825.4 |
68 |
0 |
荐购
|
| 1204 |
|
历史不应忘记:爱泼斯坦的抗战记忆:第2版 |
本书以他自己独特的视角, 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从敌后、从大后方, 记录下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些记录和回忆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本书2015年已出版, 反响较好。 |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K825.42 |
58 |
0 |
荐购
|
| 1205 |
|
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校长说 |
本书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 选取中小学校长、高校书记校长作为采访对象, 集中展现他们坚定从教信念、扎根教育一线、践行教育初心的生动故事, 以及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具体思考与实践, 为广大一线教师和在校公费师范生涵养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 树立了近距离榜样和身边的楷模,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意义。阅读本书可让读者真切感受一线校长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奉献生命的风采和魅力, 进而深入理解和思考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鼓舞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
殷杰主编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K825.46 |
80 |
0 |
荐购
|
| 1206 |
|
行知路上陶花开 |
本书收录南京晓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成长、心得感悟、职场风貌, 通过校友这一视角体现了晓庄人的风采, 反映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办学成果和培养质量。同时, 校友们的榜样将激励、鞭策更多的晓庄学子们砥砺前行, 为基础教育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师资, 自觉地把伟大的行知精神发扬到他们的实践中。 |
张济洲, 曹同艳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K825.46 |
32 |
0 |
荐购
|
| 1207 |
|
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名师说 |
本书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 选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小学 (幼儿园) 正高级教师、高校知名学者、作为采访对象, 集中展现他们坚定从教信念、扎根教育一线、践行教育初心的生动故事, 以及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具体思考与实践, 为广大一线教师和在校公费师范生涵养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 树立了近距离榜样和身边的楷模,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意义。阅读本书可让读者真切感受教育名师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奉献生命的风采和魅力, 进而深入理解和思考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鼓舞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
殷杰主编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K825.46 |
80 |
0 |
荐购
|
| 1208 |
|
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青年说 |
本书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 选取山西籍在校青年学生生作为采访对象, 集中展现他们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具体思考与实践, 为广大在校学生涵养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 树立了近距离榜样和身边的楷模,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意义。阅读本书可让读者真切感受青年学生躬认真学习教育思想, 增长教育技能的风采和魅力, 进而深入理解和思考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鼓舞广大青年学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努力做未来的“大先生”。 |
殷杰主编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K825.46 |
80 |
0 |
荐购
|
| 1209 |
|
严修传 |
本书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近代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严修先生一生经历为主线, 记述展现严修在社会剧烈变革中选择教育救国之路, 创办模范中学的奋斗历程, 展现了严修先生以天下为己任, 以身作则, 言行如一, 以其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张伯苓、梅贻琦、陶孟和等人的事迹。 |
冯竺著 |
人民出版社 |
K825.46 |
77 |
0 |
荐购
|
| 1210 |
|
杜甫传 |
本书以时间为经, 以诗歌作品为纬, 展示杜甫少年时期的意气风发, 长安十年的困顿沉浮, 逃难途中的无奈与放下, 暮年漂泊的点滴心酸, 以及诗歌创作中的情感变化……用一段段历史, 一位位友人与一首首诗歌, 交织出杜甫极具转折的一生与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对杜甫感兴趣的朋友, 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感兴趣的读者, 这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
孟济成著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K825.6 |
59 |
0 |
荐购
|
| 1211 |
|
吴熊和学记 |
本书是词学名家吴熊和先生的学记。吴熊和先生以词学名家, 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学术传人与词学传统的发扬者, 其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均是后学挹之不尽的泉源。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学术论丛, 选取吴先生本人所写学术文章, 分别从词学研究的宏观视野、文献考索、审美体验等不同方面反映其治学气象。序跋文存, 选取吴先生十五篇序跋。词统源流, 叙述吴先生学术渊源, 学术传承和治学思想。学者风范, 同事与学生回忆文章。附录吴熊和先生著述目录。 |
陶然编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K825.6 |
95 |
0 |
荐购
|
| 1212 |
|
韩愈传 |
本书1996年初版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限于丛书体例, 分上编“韩愈的生平”(十二章) 和下篇“韩愈的文学成就”(四章) 两部分。现与作者商量不分上下编, 将原来下编的“韩愈的文学成就”修改为“古文主张”“散文特色”“诗歌风貌”等章节, 使其成为一部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传记。韩愈的影响大, 其人格和文风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应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陈新璋著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K825.6 |
40 |
0 |
荐购
|
| 1213 |
|
吾家蜀江上:苏轼在眉山 |
本书是一部讲述苏轼生平, 但围绕眉山作文章的著作。分为启: 高处望西川, 壹: 江水初发源, 贰: 昔余少年时, 叁: 常羡琢玉郎, 肆: 功成名遂了, 伍: 人间未了因, 陆: 以身许国始, 柒: 生死两茫茫, 合: 故乡飘已远, 附: 苏轼眉山年谱。这十个部分, 拼凑出苏轼的一生轨迹, 也刻画出他精神与地理上的认知。眉山作为苏轼人生的起点, 对他性格观念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也在他坎坷人生中起到慰藉作用。苏轼人生的各个阶段, “故乡”都有参与。而故乡的概念也随着他的阅历, 不断外延, 终至人格的完美。 |
眉山市政协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K825.6 |
78 |
0 |
荐购
|
| 1214 |
|
浙江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余杭滚灯 |
本书是余杭滚灯传承人汪妙林口述文稿, 以传承人作为第一人称口述的角度, 记录了余杭滚灯的传承发展历史, 讲述了汪妙林一生从事余杭滚灯艺术表演的经历。同时, 本书从文化价值、存续状况、传承保护等方面叙述余杭滚灯基本概况, 对于余杭滚灯的传承发展, 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
郭艺主编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K825.7 |
88 |
0 |
荐购
|
| 1215 |
|
四川书法史论:清、民国卷 |
本书对明末清初到清晚期在四川有影响的书法人物进行一一梳理、论述。涉及李调元、张问陶、何绍基、张之洞、顾印愚、赵熙、吴之英、谢无量、马一浮、乔大壮、郭沫若、刘咸炘、吴丈蜀、张大千、黄稚荃等人, 梳理其生平、作品、交游等情况, 论述其在历史上取得书法成就的原因, 及其给当代的启示和思考。从中整理出四川书法从明末清初到清晚期的发展脉络, 提出问题, 寻找答案, 为四川书法的未来发展做理论准备, 为清代四川书法研究填补一部分空白。 |
霍旺著 |
巴蜀书社 |
K825.72 |
68 |
0 |
荐购
|
| 1216 |
|
我说胞兄姜嘉锵 |
本书是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姜嘉锵的个人传记, 作者系其胞弟姜嘉镳。书稿中的一部分从亲兄弟的角度, 谈及对童年、家事的记忆, 另一部分则是姜嘉锵本人 (第一人称) 的自传性叙述。除了对人生经历的讲述, 也有对姜嘉锵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生活以及演唱特点的客观解析。 |
姜嘉镳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K825.76 |
68 |
0 |
荐购
|
| 1217 |
|
青春与烽火同行:章央芬传 |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包括为: 金色的童年、立志学医抗日、大学生活、女兵生活十二年、创建沈阳妇婴医院、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在中国医科大学的岁月、夕阳似火别样红、悠悠岁月不了情。这些章节涵盖章央芬同志的童年、学医经历、参加新四军、创建妇婴医院等人生经历, 第九章收录了章央芬及其爱人、家人的文章。 |
刘静, 汤国星, 王影编著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K826.2 |
128 |
0 |
荐购
|
| 1218 |
|
医魂铸抗战:沈其震传 |
本书分为十一章。分别为沈其震的青少年时代, 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卫生工作、赴延安、解放战争时期的统战工作、为迎接解放筹集物资招揽人才、开拓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勾画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宏伟蓝图、巩固和完善中国医学科学院、在更高的层次上为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奉献、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爱情亲情友情。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沈其震同志在各个时期的主要经历及事迹, 通过这些事迹我们要学习沈其震胸怀大局, 学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以及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勤奋敬业、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品德。 |
刘静, 汤国星, 王影等编著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K826.2 |
159 |
0 |
荐购
|
| 1219 |
|
铁血权臣:曹操 |
本书是一部以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为主人公的人物传记。全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 结合艺术加工, 生动地再现了曹操传奇而辉煌的一生。故事从曹操的少年时期开始, 讲述了他在东汉末年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中, 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逐渐崭露头角, 最终成为一代权臣的过程。曹操在政治上提倡法治, 整顿纲纪, 打击豪强势力, 使社会秩序得到恢复。在军事上, 他善于用兵, 多次以少胜多, 击败强敌, 统一北方, 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林文力著 |
重庆出版社 |
K827=342 |
59.8 |
0 |
荐购
|
| 1220 |
|
徐庶:侠胆重情的一代谋士 |
本书是一部历史类通俗读物。提起三国里的徐庶, 很多人都会想到“人在曹营心在汉”, 但有关他的故事大多都是民间传说与演义, 如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 进曹营一言不发; 拆穿庞统计策。然而历史中徐庶并没有做过这三件事。本书通过记叙的方式, 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历史中真实徐庶的一生, 为了给朋友报仇杀人, 最后被官府捉拿险些丧命, 获救后弃武习文, 奋发图强, 最终被刘备看中成为麾下谋士, 地位不在关张二人之下; 曹军征讨荆襄时, 刘备被迫与徐庶等人逃亡, 徐庶的母亲最后被曹操擒获, 这才迫使徐庶辞别刘备转而投靠曹操。 |
白玉京著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K827=36 |
3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