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1 |
|
元代北方金石碑刻集成:河南卷 |
本书着力于金石碑刻遗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实景照片、拓片图版、录文、考校皆备。《河南卷》共收录的元代碑刻279件 (通), 有纪年者始于窝阔台汗五年 (1233), 讫于至正二十七年 (1367), 涵盖圣旨碑、记事碑、墓志、塔铭、刻经、摩崖题记等类别。其中散存不少元代名人家族墓碑墓志, 如焦作许衡家族碑刻、滑县宋讷家族碑刻、濮阳唐兀公家族碑铭等, 史料价值颇丰。此外, 近年新发现的碑志, 如焦作出土的《靳德茂墓碑及墓志》、郑州发现的《薛兴墓志》等亦收入本卷。此类碑志多属元代地方望族, 所载人物生平、家族迁徙与职官迁转, 实为证史补阙的重要材料。 |
李治安, 王晓欣总主编 |
中华书局 |
K877.42 |
4200 |
0 |
荐购
|
| 1242 |
|
南宁碑刻辑要与文化研究 |
本书稿择要收录了南宁地区 (五县七区) 范围内保存较好的唐代至民国时期碑刻85通 (件), 加以图版说明、断句标点、碑刻录文等整理, 涵盖唐、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个重要历史阶段。附拓片95余幅, 是在对南宁现存碑刻全面“扫描”的基础上精选而来。书稿全面展示了南宁碑刻作为历史上重要事件的见证, 展现各时期岭南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交往交融, 对于当下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体系, 也对南宁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人文支撑。 |
张伟著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K877.424 |
69.8 |
0 |
荐购
|
| 1243 |
|
西北漢簡綴合研究 |
本书围绕西北汉简缀合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涵盖了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悬泉汉简、敦煌马圈湾汉简、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玉门关汉简等材料, 深入挖掘西北汉简的历史价值, 对西北汉简的文本面貌及其反映的历史情景取得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 提供了西北汉简缀合总表, 有助于形成全面、系统的西北汉简缀合理论体系, 并对马衡、劳榦、贺昌群等学者的缀合进行整理研究, 厘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
姚磊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K877.54 |
59 |
0 |
荐购
|
| 1244 |
|
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图鉴:发现·发掘·解析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地区人类起源问题综合研究”阶段性成果。以亲历者的视角, 生动呈现最负盛名的亚洲早期人类遗址--重庆巫山龙骨坡遗址40余年的发现、发掘历史。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 对发现经过、发掘过程、参与机构、参与人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介绍。引导读者从亲历者的角度体验重要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震撼和深度思考, 其中既有科学的记述, 又有通俗的表达, 很多图片和视频都是第一次公之于众, 兼具科学性和公众性。 |
黄万波, 侯亚梅, 魏光飚等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K878.02 |
99 |
0 |
荐购
|
| 1245 |
|
四川汉墓研究 |
本书对已发表的汉墓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综合性分析, 尝试建立更为完善的汉墓分布时空构架, 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 探讨了国家政策、军事活动、文化教育、经济变化、移民及环境气候等对秦汉时期巴蜀地区人群流动的影响, 并利用新出土的文字材料结合历史文献论证扬雄所言“秦汉之徙, 元以山东”属于史实。而考古学文化背后所反映的是人群共同体, 研究表明, 人群迁徙对于文化的影响远非单纯的文化传播可比拟。 |
索德浩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878.84 |
178 |
0 |
荐购
|
| 1246 |
|
东方微笑:走进麦积山 |
本书分为碑刻篇、壁画篇、馆藏篇、匠心篇等六个部分, 配合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行经千折水--丝绸之路上的麦积山奇观展”活动,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麦积山石窟壁画、造像、建筑、碑刻等, 为读者更好地认识麦积山、了解麦积山、读懂麦积山提供文化窗口。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K879.242 |
98 |
0 |
荐购
|
| 1247 |
|
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 |
本书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介绍2至6世纪早期金属铸像, 含东汉青铜像、东晋铜质人物造像及三国吴青瓷造像, 反映造像艺术初期古风与铸造技艺。第二部分集纳云冈、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石窟艺术精髓, 揭示石窟艺术由外来风格向本土气质转变。第三部分收录青州北齐彩绘石雕立像、永宁寺北魏泥塑、曲阳白石思惟像及四川博物院藏梁代阿育王像等重大考古发现。书中设临摹复原单元, 呈现敦煌第259窟禅定像、麦积山薄肉塑飞天等经典摹本。 |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编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K879.32 |
298 |
0 |
荐购
|
| 1248 |
|
唐帝陵石像生艺术研究 |
本书以唐帝陵石像生遗存为研究对象, 立足艺术史学本位, 整合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 通过田野调查、图像分析与文献互证, 系统梳理石像生的类型谱系、空间布局、造型特征及其艺术演变规律, 揭示其作为丧葬礼仪符号、艺术创造载体与文化记忆载体的多重属性, 为理解盛唐气象的物质表征与精神内核提供创新视角。 |
张辉著 |
科学出版社 |
K879.34 |
398 |
0 |
荐购
|
| 1249 |
|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 |
本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 下编《敦煌壁画中表现的中古绘画》《敦煌壁画和宗教艺术反映生活的问题》, 另外附录《出土古文物与美术史的研究》。永乐宫壁画是唐宋元明宗教绘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王逊先生在考订其内容的同时还联系有关文献, 探讨了绘画史上诸如吴道子绘画艺术面貌等一些问题。他就当时所能掌握的资料作出的那些假设, 不无可以商榷之处, 但他发表于《文物》上的《永乐宫三清殿壁画题材试探》一文在古代美术的研究方法上还是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该文至今仍是研究、导览的基础文本。 |
王逊著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K879.414 |
48 |
0 |
荐购
|
| 1250 |
|
汉画总录:64:孝堂山 |
本书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 以照片、拓片、线描及位置结构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 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 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书稿为《汉画总录》第64册, 收录山东济南孝堂山石祠汉画材料100件, 制作原石图100幅、拓片图100幅、石祠内部结构图30余幅、线描图50余幅, 对画像石的考古发掘情况、画面内容、图像的整体关系和文献著录情况进行了考证和记录。 |
刘冠, 杨爱国, 徐呈瑞主编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K879.444 |
480 |
0 |
荐购
|
| 1251 |
|
南海神庙与历代礼制 |
本书以南海神庙与历代国家礼制的关系为重点, 紧紧抓住南海神庙研究这一宗教文化所赋有的丰富政治、经济、文化内涵, 梳爬整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碑刻、考古等材料, 揭示南海神庙的创建、发展、辉煌、萎缩、衰落等不同阶段的历史, 研究这一兴衰历程与历代各朝变迁之间的关系, 分析南海神庙兴衰的原因, 探索南海神庙在中国礼制史及中外海上交通中的地位, 探求南海神从国家岳镇海渎祭祀的神灵而最终在岭南地方化的本质特征, 并对相关的离宫分布以及祭祀圈做了较深刻的探讨。 |
王元林著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K892.9 |
79.8 |
0 |
荐购
|
| 1252 |
|
考古地理学概论 |
本书分上下两篇共十一章。上篇为考古地理学的理论, 共五章。分别为: 第一章绪论, 介绍考古地理学定义、起源、学术意义; 第二章考古地理学学科史; 第三章考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包括与各学科间关系; 第四章考古地理学相关的理论问题, 包括早期都市问题、似都聚落问题、人口估算问题、早期文明问题等; 第五章中国的考古地理学研究, 包括中国的考古地理学研究回顾、研究发展前瞻以及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下篇为考古地理学的研究实践, 共六章。分别为: 第六章黄河流域, 分总论和各地分论; 第七章长江流域, 分总论和各地分论; 第八章中国高寒区域考古地理学, 分松嫩平原、吉林山地平原地区; 第九章中国史前城墙研究; 第十章中国早期都市研究; 第十一章他山之石, 域外考古地理学, 介绍日本《讲座考古地理学》以及弥生时期高地性聚落。 |
王妙发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K901.9 |
68 |
0 |
荐购
|
| 1253 |
|
五大道民间记忆 |
本书收录数十位原五大道老居民的口述回忆, 所述内容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 第一次从民间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五大道地区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和沧桑变化, 内容涵盖商业、艺术、民俗、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方面。本书是第一次从纯民间的视角通过口述展现五大道近百年的发展轨迹, 其间涉及众多历史名人和社会事件, 可以与史料文献相互印证, 通过对民间记忆的深入打捞, 以标准而科学的口述历史形式, 展现五大道地区的多元文化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 既具有故事性和可读性, 也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 对推动天津商业史、艺术史、民俗史、戏剧史、电影史、曲艺史、杂技史等研究, 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振良, 石玉编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K922.1 |
49 |
0 |
荐购
|
| 1254 |
|
宿迁地理文献辑证 |
本书是整理民国以前宿迁地理文献, 以历代方志中宿迁地理文献为基础, 结合相关宿迁地理文献, 以时间为序, 主要分为疆域沿革、区域地名、山川水系与文化宗祠四个部分。由于文献之间的前后抄袭, 故-般选择最早材料为条目内容, 其余在校证内容中进行说明, 对于差异比较大相关史料则进行罗列, 然后结合相关史料进行校证。 |
王东, 黄岭, 吉益民著 |
巴蜀书社 |
K925.33 |
128 |
0 |
荐购
|
| 1255 |
|
江苏名镇:响水镇志 |
本书客观记述了响水镇有史以来至2023年700多年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 以镇情概览、美丽城乡、区域振兴、文明创建、红色印记、灌河文化、知味响水、风土人情等篇章, 重点展现响水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以及社会治理、特产美食等方面的亮点, 充分彰显响水镇的“名”和“特”。 |
响水县响水镇志编纂委员会, 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著 |
南京出版社 |
K925.35 |
98 |
0 |
荐购
|
| 1256 |
|
天府四川:2023 |
本书共5部分, 内容包括: “看见四川·魅力巴蜀奋进天府”“‘拼’出2022·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预见未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笃行2023·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数说四川·2022”。 |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K927.1-64 |
58 |
0 |
荐购
|
| 1257 |
|
历史与现实: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驱动机制与潜在风险研究 |
本书分为导论; 理论基础、概念辨析与文献评述;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时空演化; 当代行政区划体系的基本属性与重要特征; 当代行政区划调整的驱动机制; 三类典型县级区调整逻辑的EHA实证分析等内容。 |
匡贞胜著 |
九州出版社 |
K928.2 |
78 |
0 |
荐购
|
| 1258 |
|
蜀道南充段考古调查报告 |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项目总述, 包括既往研究成果、南充地区历史沿革等内容; 二是蜀道分段描述, 包括蜀道南充段的整体概述, 蜀道道路历史沿革和现状、沿线相关文物点保存情况的描述; 三是综合研究, 内容针对前期的调查资料, 对蜀道南充段的线路走向和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四是保护利用规划, 内容包括对蜀道南充段的相关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规划, 助力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
西华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 ... 等编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K928.6 |
158 |
0 |
荐购
|
| 1259 |
|
行读香山 |
本书以锦绣香山为主题, 分为十章, 从太湖香山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特色手工艺、科技产业、文旅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方面, 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太湖香山的风貌。活泼生动的文字、赏心悦目的图片和精心设计的版面将太湖香山全景式展现给读者。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本便携易读的口袋书, 尺寸虽小, 却包含了太湖香山地区特色景点、游玩攻略等丰富信息, 能够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太湖香山。 |
《行读香山》编委会编 |
古吴轩出版社 |
K928.705.33 |
58 |
0 |
荐购
|
| 1260 |
|
西山之歌 |
本书依托史料, 通过西山人的笔触解读太湖生态岛西山的前世今生。内容包括明月湾壁画、明月湾古村的来历、明月湾的画眉泉、明月湾的古码头、孙吴名臣阚泽墓碑的故事、尚义可风古东村、孝感动天后埠村、西山甪里文昌阁、镇夏老街、吴地奇景古樟双林、洞庭红茶、茶汛、洞庭西山的“清奇古怪”、西山的梅花等, 书内随文插图。 |
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著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K928.705.33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