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6期2373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421 中医肺病学研究进展 本书主要内容是介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中医诊疗新进展、新动向, 聚焦于常见病的文献研究成果、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临床新技术、临床试验结果等, 涉及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临床新技术的引进及开展、尤其是中医适宜技术的挖掘及整理的情况, 阐述中医药在临床病证中的优势及研究思路等。同时引导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 (科研的思维、方法) 和临床能力 (临床的思维、技能), 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促进对呼吸疾病中医诊疗的新认识。 李素云主编 科学出版社 R256.1 108 0 荐购
1422 失眠病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学 本书分基础篇、临床篇、附录三篇。基础篇分别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个方面论述了失眠病发病的病理生理、诊断方法与思路、实验室检查手段、基本治法和用药规律、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与方法。临床篇则对原发性失眠及继发性失眠分别从中西医两方面论述其病因病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专方选介等, 对国内中医诊治失眠的新经验、新疗法、新方药及研究进展等进行专题介绍。 王志强, 李柱, 刘作印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 R256.23 138 0 荐购
1423 张琪肾病学术经验传承 本书总结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并进行传承, 包括临床的运用和经验方的临床研究。从从脾肾论治辨其本、大方复法治疑难、活血化瘀用灵活、清利湿热必重视等七个方面总结出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将临床十三种常见肾脏疾病如急性链球菌感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及急慢性肾衰竭等, 从张琪教授临证经验、临证感悟、验案举例等方面进行论述。本书是对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 实用性较强。 李淑菊, 金春花主编 科学出版社 R256.5 138 0 荐购
1424 吴巍教授肾病中医临床经验集 本书是一本以吴巍教授治疗肾病的临床经验及相关中医理论体系为主的科普读物,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介绍了吴巍教授治疗肾病的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对系列肾病 (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等) 临证医案的分享, 总结了吴巍教授的临证学术经验, 帮助读者了解各类肾脏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并探讨了吴巍教授临床用药心得及验方的研究。 申涛, 罗勤主编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R256.5 58 0 荐购
1425 糖尿病中医古籍病脉证并治研究 本书以中医“病脉证并治”为指导思想, 力求编写内容符合中医特色和规律。书中第一章先给出中西医关于糖尿病和消渴病的概念定义, 再按照朝代先后顺序将中医消渴病形成发展源流进行系统的概述; 第二、三、四章, 按照“辨病”“平脉析证”“定治”, 对中医消渴病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分析; 第五章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医案案例, 并加以评按; 最后以附录形式列出“消渴古籍索引”“消渴古籍名词术语”“消渴古籍名方索引”。 陆翔, 南淑玲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R259.871 98 0 荐购
1426 风湿病临证精要与方药心悟 本书拟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学生跟随胡荫奇教授学习期间的医案、教案、笔记、读书临证心得、论著、论文等原始资料, 分析胡荫奇教授的临床诊疗经验, 系统梳理胡荫奇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特色疗法, 为全面继承胡荫奇教授学术思想奠定扎实的基础, 也为从事中医风湿病学、风湿免疫学专业的临床工作者, 有志于从事中医风湿病学的学子提供有益的参考。本书计划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医案选编依据中西医疾病分布章节, 下篇临证心得依据疾病顺序选编相关论著。 曹炜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R259.932.1 69 0 荐购
1427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诊断及治疗 本书紧密结合临床, 分总论和各论2个部分, 共16章, 系统介绍中医在妇科诊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显著疗效的病种及其诊疗方法。总论共3章, 分别阐述中西医妇科基础理论、中医妇科外治疗法基础理论, 以及对妇科疾病疗效明显的针灸疗法的基础理论。各论共13章, 介绍月经病、妇科炎症、妊娠病、产后病、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中医疗法妇科优势病种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 并详细介绍针灸、拔罐、刮痧、推拿、穴位敷贴等的操作方法及功效。 来玉芹等主编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R271.1 88 0 荐购
1428 中国接骨学传承启示录 本书共分8章, 内容包括: 辨伤析病, 骨折治疗的崭新篇章; 动静结合, 骨骼应力的生物性能; 夹板效应, 弹性固定的技术革命; 活血化瘀, 骨折愈合的局部血供; 筋骨并重, 中国接骨的原创思维; 医患合作, 治疗体系的人文理念; 间接愈合, 骨折断端的骨痂“焊接”; 各司其属, 掌控手术的辨证纲领。 赵勇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R274.2 69 0 荐购
1429 清宫正骨流派筋伤治验集 本书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孙树椿的学术源流与传承; 第二章卫孙树椿的临证经验、辩证体系; 第三章为孙树椿的方药手法运用; 第四章卫孙树椿临床验案总结。全书总结了孙树椿的基础十二法以及十大部位六十个分套手法, 尤其是临床常见筋伤疾病的特色手法与运用经验, 比如一、摇拔戳手法--治疗踝关节损伤; 二、胯骨里缝手法--治疗骨盆歪斜; 三、弯腰挺立法、推拍弯腰法、坐位晃腰法--治疗腰骶关节损伤; 四、颈椎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 五、归挤拍打牵拉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症经验; 六、骶尾部挫伤手法--治疗尾部痛; 七、腰椎间盘突出症斜扳手法的操作规范; 八、坐位旋转手法治疗腰椎滑脱症。 王尚全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R274.3 69 0 荐购
1430 急危重症及顽固性头痛临证治验 本书通过收集整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刘祖发主任的医案、论文及其临床、带教等活动的原始资料, 研究总结刘主任独特的理论, 提炼并创新其学术经验。全书设两部分, 第一部分总论系统阐述了辩证论治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第二部分各论分别以刘主任查房带教等活动进行回顾, 介绍了刘主任对急性脑梗、重症肺炎、急性腹泻等急危重症的诊治经验, 不但疗效显著, 并形成了系列方药; 又以刘主任在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对外感热病的独特诊疗方案进行总结阐释, 既提倡继承传统中医, 又不排斥西医诊疗技术的应用。 梁春玲主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R278 69 0 荐购
1431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本书共设置九章, 包括中药功效的内涵认识以及分别基于活性追踪、量丰特征性成分、炮制转化、中药代谢途径、介观活性物质、间接调节作用途径和有效成分群的研究策略介绍, 最后提供了中药功效物质的靶标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为读者开展中药功效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开国银主编 科学出版社 R28 98 0 荐购
1432 本草纲目中的对症食养方 本书以《本草纲日》为底本, 从中选取最常用的中药进行介绍, 并按功效将这些中药分别列入清热解毒篇、祛风抗菌篇、消食通络篇、补气安神篇四大篇中。每一篇还按具体功效做了进一步细分, 如解表、清热等。同时, 本书参考了《本草纲目》的编写体例和相关内容, 介绍了两百余种中药的正名、别名、采收加工、药理作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本草药方等, 并列出了本草药方和药膳养生方的配方、用法、主治、随症加减及禁忌等。其中一些经曲本草药方和药牌养生方直接引自《本草纲目》, 在挖掘本草经典巨著中的智慧和传世良方, 以惠及今人。 张银柱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R281.3 45 0 荐购
1433 中药彩图考点速记 本书精选高频中药饮片与药材的高清彩图, 配以简明文字标注鉴别、炮制、功效、主治等关键内容, 通过视觉化对比呈现易混淆品种的鉴别要点, 强化记忆效率。书中采用模块化编排, 归纳各类别核心药物, 提炼口诀式考点与对比表格, 帮助快速掌握药物异同。本书兼顾系统性与便携性, 助力考生高效备考, 轻松应对考试中的中药鉴别与应用题型。 姜雅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2-64 29.9 0 荐购
1434 野山参鉴别与应用 本书共两篇, 上篇将野山参的性状特点进行了系统化整理, 对野生人参、林下山参、移山参、园参、西洋参的性状区分要点分别进行了阐述, 形成了系统的野山参性状鉴别方法。下篇梳理了从汉代到现今的人参应用历史, 通过古今医家的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 总结人参的保健和医疗作用。 李桂生, 刘书坤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82.710.3 278 0 荐购
1435 十便良方 本书共40卷, 内容广泛, 医药结合。卷1至卷7, 介绍药物。其中常用中药64种的功效占了3卷, 此64药之外, 又有“所在皆有之药本草节要”3卷。第7卷专门介绍药物鉴别和炮制的方法, 书中涉及的64种主要药物的炮制法也集中在此卷介绍。卷8至卷33, 以病为纲, 统领诸方。这些疾病主要是一切风疾、伤寒等疾、一切气疾、脾胃等疾、补虚损等疾、痰饮等疾、积热等疾、眼目等疾、大小肠等疾、妇人等疾、小儿等疾、疮肿折伤等疾。这26卷的内容是全书的主体。 (宋) 郭坦编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R289.344 328 0 荐购
1436 杨氏家藏方 本书是南宋两代官宦杨氏家族的家藏方, 常见于元明医书引用。自清代后, 该书逐渐在国内散失。至今, 国内外仅日本尚存此书的南宋刻本、元刊抄补本与若干种日本抄本。本次校点以日本回归的南宋刻本复制本为底本, 另据宫内厅藏元刊抄补本为校本, 以《医方大成》《普济方》等后世引用本为参校本进行点校。本书二十卷, 前19卷均以病为纲, 以统诸方。前十四卷为内、外、耳、鼻、咽喉、口齿科疾病, 卷十五与卷十六是妇人二卷, 卷十七至卷十九是小儿方三卷, 卷二十为杂方及汤方75首。 (宋) 杨倓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R289.344.2 188 0 荐购
1437 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微纳加工 本书重点介绍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相关的微纳制造技术, 包括微细微机械加工 (第2章)、激光微纳制造 (第3章)、半导体微加工技术 (第4章)、薄膜制备 (第5章)、电化学微纳加工(第6章)、微纳压印技术 (第7章)、微流控制造 (第8章)、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 (第9章)、自组装微纳加工 (第10章)。 赵祥伟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R318 118 0 荐购
1438 智能医用组织修复材料 本书围绕药物载体、微纳米马达、水凝胶等智能医用组织修复材料在组织修复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开展了深入的讨论与总结,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全书密切结合本领域的□□研究动态, 期望在给读者介绍智能医用组织修复材料研究进展的同时, 为其研究带来启发和思考。 王磊 ... [等] 编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R318.08-39 118 0 荐购
1439 临床解剖学:学生和初级医生的应用解剖学 本书详细介绍了人体解剖的方方面面。全书共分为6部分, 内容涉及胸部、腹部和骨盆、上肢、下肢、头和颈部、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关系。本书又不同于以往专业解剖学书籍, 在介绍人体解剖学基础上, 还介绍了外科、骨科的一些知识,帮助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此外, 本书收录了大量的X线片、CT影像等, 帮助医生准确解读X线片、CT。解剖学是其他医学学科,如生理学、病理学等的基础,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护理水平起着关键作用。 (英) 哈罗德·埃利斯, 维希·马哈德万编著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R322 188 0 荐购
1440 系统解剖学:第2版 本教材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任务在于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和位置舭邻,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全书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 (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等), 分别加以叙述。 张晓明, 刘海岩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R322 88 0 荐购
页码:72/100页  每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