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1 |
|
微反应系统内无机卤化钙钛矿纳米晶的制备研究 |
本书围绕微反应器内钙钛矿纳米晶的规模化制备、稳定性提升、生长规律探究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设计搭建液滴流微反应器平台, 优化前驱体与配体用量, 实现了铅基卤化钙钛矿纳米晶的高产率制备。借助配体工程,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碱性配体, 获得在空气、极性溶剂和高温下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在液滴流微反应器的基础上, 通过模块升级搭建具有在线检测功能与远程控制功能的微反应系统, 用于CsPbBr3纳米晶秒级生长过程荧光光谱的原位监测。并围绕铋基卤化钙钛矿的制备展开初步探究。 |
耿宇昊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TB383 |
99 |
0 |
荐购
|
| 1562 |
|
团簇组装薄膜的磁电输运性质及应用 |
本书系统介绍了多体系团簇组装薄膜在输运性质上表现出的尺寸效应, 立足前沿课题。 |
邢文宇, 蒋宁, 赵世峰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B383 |
88 |
0 |
荐购
|
| 1563 |
|
工业设备智能运维指南:规划、成熟度模型、方案与实施 |
本书以设备智能运维的概念、目标为基础, 阐述了设备智能运维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了智能运维可实现的目标及实施方法。本书提出了设备智能运维成熟度的概念和评价指标, 从设备数据化、数据分析和智能化、人员能力、管理、数据平台5个维度评价设备智能运维的成熟度, 并介绍了这5个维度各自的提升途径, 给出了通常情况下的实现方法。本书还介绍了常用的设备监测诊断技术, 以工业现场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在应用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点, 可以作为实施状态检测的参考资料, 助力管理和执行人员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框架。 |
杨大雷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TB4-62 |
89 |
0 |
荐购
|
| 1564 |
|
微弧氧化原理与功能涂层设计及应用 |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微弧氧化技术概论、涂层形成原理、涂层基本特征、工艺参数与制度优化; 基于金属表面抗磨减摩、抗腐蚀、热防护、热控、介电绝缘、催化、生物涂层等特殊功能需求, 探讨了各种功能涂层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通过微弧氧化工艺-组成-结构-性能调控获取高性能功能涂层, 并介绍典型的功能涂层应用案例; 从改善涂层关键性能的独特设计理念出发, 特别介绍了新涂层与新工艺发展前沿; 最后介绍了微弧氧化生产线与辅助装置, 同时总结提炼出微弧氧化工艺技术80问, 为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 |
王亚明, 王树棋著 |
科学出版社 |
TB43 |
168 |
0 |
荐购
|
| 1565 |
|
声学测量:第3版 |
本书内容广泛、系统性强, 从声音的基本特性, 到有关声学测量的基础知识, 如声学基础、测量基础、基本的声学仪器、设备和设施, 再到测量标准与规范, 又针对环境声学、噪声与振动控制、建筑声学讲述了噪声源测量、声学材料与声学结构的测量、室内声场测量、环境噪声测量等各种知识。另外, 在附录中, 给出了最新的有关噪声污染与控制的国家法律和标准。 |
陈克安, 曾向阳, 任树伟等编著 |
科学出版社 |
TB52 |
148 |
0 |
荐购
|
| 1566 |
|
质量计量与测量 |
本书内容包括基本概念与相关术语, 计量与测量数理工具、计量与测量可靠性评估, 光学、电化学、分离学、质谱学、磁学等计量与测量。本书编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注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系统阐述, 也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使得整部教材理论原理阐述清晰, 案例和例题设置科学、实用, 内容体系创新独特, 每章内容均配有一定量的习题以供练习, 有利于同学们边学习理解、边研究思考、边实践改进。 |
王海燕主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TB9 |
55 |
0 |
荐购
|
| 1567 |
|
绿色与智慧矿山建设技术规程 |
本书一共划分为7章。各章内容紧密相连, 从不同维度深度剖析绿色与智能矿山建设技术。第一章开篇总则, 提纲挈领地阐明本书主要内容; 第二章术语和符号, 介绍矿山行业使用术语和符号; 第三章基本规定, 对相关施工做出具体要求; 第四章绿色矿山建设, 聚焦生态友好, 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节能、环保; 第五章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第六章地下或井工矿山智能化建设, 紧跟时代步伐, 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性; 第七章综合性系统建设, 则从宏观视角整合各方资源, 以期实现系统建设效率与效益的最优化。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 |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
TD2-65 |
40 |
0 |
荐购
|
| 1568 |
|
深部围岩可靠性、稳定性与密闭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
本书紧密围绕深部围岩可靠性、深部围岩稳定性和深部围岩密闭性评价分析的关键科学问题, 通过试验、理论、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多种方法, 研究提出了深部围岩力学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 建立了深部洞室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和模型试验验证方法; 提出了深部围岩高应力与非达西流耦合力学模型, 建立了多场耦合作用下大埋深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深部钻井井壁失稳评价方法; 提出了围岩孔隙结构多尺度表征与重构方法, 构建了围岩介质的物质运移模型和深部围岩密闭性测试评价方法。 |
张强勇, 熊清蓉, 段抗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TD325 |
198 |
0 |
荐购
|
| 1569 |
|
高强电脉冲煤体致裂效应与增渗机理 |
本书共包含6章, 系统地研究了高强电脉冲煤体致裂效应及增渗机理。本书针对低透煤层高强电脉冲致裂强化瓦斯抽采关键科学问题, 详细研究了高强电脉冲致裂煤体的孔隙结构演化特征, 阐述了高强电脉冲致裂煤体的瓦斯运移规律, 提出提出了高强电脉冲对煤体的致裂作用效应及破坏机制, 并揭示高强电脉冲致裂煤体增渗的机理。 |
李长兴著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TD712 |
82 |
0 |
荐购
|
| 1570 |
|
微生物抑尘基础理论与方法 |
本书介绍了作者多年诸多创新性研究内容, 从微生物抑尘剂的可行性分析、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驯化、微生物抑尘剂性能优化、微生物抑尘机理、微生物抑尘剂的问题和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入阐述: 厘清了影响微生物抑尘剂“脲酶活性激发、矿化产物形成”的关键因子; 提出了微生物抑尘剂与粉尘间的“渗-留-固”抑尘理论; 阐明了表面活性剂改性和外源成核物质的协同增效机理, 明确了微生物抑尘剂的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胡相明, 程卫民, 赵艳云著 |
科学出版社 |
TD714 |
130 |
0 |
荐购
|
| 1571 |
|
多场耦合作用下西南地区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突水机理与矿井涌水量预测技术 |
本书针对西南地区煤层开采导致顶板覆岩破坏引起的岩溶含水层突水问题, 基于相似物理模型试验和多场耦合数值模拟手段, 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电导率的变化规律, 揭示了覆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导水通道形成机制。提出了考虑覆岩“两带”发育高度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 建立了基于加权多元非线性回归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矿井涌水量预测模型, 并分析总结了各涌水量预测方法的优缺点。 |
李博著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TD742 |
88 |
0 |
荐购
|
| 1572 |
|
矿山工伤预防知识学习手册 |
本书主要对工伤保险和矿山工伤预防进行相关介绍, 前两章从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概述四个方面介绍了矿山工伤保险的基本知识, 后四章主要围绕矿山工伤预防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三章是矿山中各个工伤事故的预防措施; 第五章对事故伤害发生后, 申请工伤认定的主体与时限, 以及所需相关材料进行概述; 第四章着重介绍矿山人员的职责以及矿山常用机械的使用规程; 第五章围绕矿山职业病展开介绍, 同时就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叙述; 第六章对矿山的各种工伤事故如何进行应急处置进行介绍。 |
孙宁昊, 郝彬鑫, 佟瑞鹏主编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TD77-62 |
16 |
0 |
荐购
|
| 1573 |
|
煤炭检测技术与管理 |
本书旨在提高广大煤炭检测人员、煤炭质量管理人员及煤炭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技能, 在煤炭质量检测及相关工作中正确贯彻、执行、理解和应用煤炭检测标准, 提高煤炭检测工作质量, 确保检测工作准确性, 完善煤炭检测实验室技术质量管理。本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煤及煤质分析基础知识, 第二章为商品煤采样与制样, 第三章为煤炭化验, 第四章为煤炭检测实验室管理, 第五章为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煤炭检测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 |
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 国家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西安) 编著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TD82 |
130 |
0 |
荐购
|
| 1574 |
|
长壁开采110工法 |
本书对长壁开采110工法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配套装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设计原理与方法、矿压规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及讲解。直至今日, 110工法已在我国30多个矿区成功应用,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三次矿业科学技术革命期, 同时也为我国由矿业大国向矿业强国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
何满潮, 王炯, 高玉兵著 |
科学出版社 |
TD823.4 |
300 |
0 |
荐购
|
| 1575 |
|
复杂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 |
本书主要围绕具有非均质地质特征的常规油藏以及裂缝性油藏等复杂油藏探讨自动历史拟合方法, 从贝叶斯概率推理反演、油藏高维地质表征参数降维、油藏数值模拟代理模型等多方面系统阐述, 重点介绍如何将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地质统计建模、油藏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形成高效高精度的自动历史拟合方法, 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
马小鹏著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TE319 |
58 |
0 |
荐购
|
| 1576 |
|
低碳能源转型约束下的油气产量规划方法研究 |
本书共分九章, 涵盖了从理论基础到实际应用的系统研究。首先, 书中梳理了低碳能源转型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深入分析了政策法规、清洁能源替代及市场需求对油气行业的影响, 明确了油气产量规划在转型中的地位。其次, 系统介绍了传统静态、动态及非线性规划模型, 并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探索了复杂约束条件下的规划方法。书中重点研究了低碳转型对油气产量规划的多维影响, 包括地质条件、技术进步、政策法规和市场变化等, 提出了多维约束整合下的优化方案。 |
陈朝晖等编著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TE32 |
80 |
0 |
荐购
|
| 1577 |
|
人才强企:对外业务人才培养能力模型构建 |
本书介绍了新疆油田公司为扩展海外市场, 加强海外项目人才队伍建设, 适应海外项目数量和业务拓展需求的目标, 打造一支懂专业、会管理的海外人才队伍, 同时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 海外人员的择优选拔、精准培训、全面提升和持续储备面临较大困难, 提出的“需求分析+建立模型+人员筛选+人才培养”四个阶段全生命人才强企: 对外业务人才队伍建设周期的管理流程。同时, 开展公司对外合作对外业务人才评估模型建立和效果分析, 对公司海外人才储备提出的新要求。 |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编著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TE34 |
68 |
0 |
荐购
|
| 1578 |
|
油气藏开采驱替单元渗流理论与开发技术 |
本书主要通过实验、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分析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油气藏开采驱替单元渗流理论及开发技术; 分别论述了油气储层驱替单元渗流理论、储层特征与流体分布规律及模式、基于驱替单元渗流理论的开发技术, 如流场重构与剩余油挖潜方法等; 重点阐述了驱替单元渗流理论、驱替单元划分方法, 及其理论方法在高含水油田、低渗油田、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并给出了实际油田应用案例。 |
朱维耀, 束青林, 石成军等著 |
科学出版社 |
TE341 |
170 |
0 |
荐购
|
| 1579 |
|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采油工程新技术与新方法 |
本书阐述了超深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新技术、缝洞型油藏堵水新技术、缝洞型油藏流道调整改善水驱新技术、人工举升新技术、超稠油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油田防腐新技术; 丰富和发展了碳酸盐岩油藏采油工程理论和关键技术, 为高效开发塔河油田提供了技术保障。 |
赵海洋著 |
科学出版社 |
TE344 |
258 |
0 |
荐购
|
| 1580 |
|
苏里格气田气井精细管理理论与实践 |
本书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 总结了致密砂岩气藏渗流机理, 评价了致密砂岩气藏动态特征, 归纳了致密砂岩气藏精细描述和动态监测技术, 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总结了低产气井排水采气技术, 并对气井生产制度进行优化, 为之后的气井精细管理提供标准参照。书中介绍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 如泡沫排水采气技术、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同步回转压缩机排水采气技术等新型排水采气技术, 展示了行业不断进步的技术趋势。 |
《苏里格气田气井精细管理理论与实践》编写组编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TE37 |
12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