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1022(38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441 小说榫卯 本书是人气作家张秋子从文本细读出发,系统性地梳理文学作品中“细节”历史、类别、范例的集大成之作。《细节小史》分为上下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文学史中的细节,突出细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上篇从古代讲到18世纪,下篇从19世纪讲到当下,阐释小说细节的前世今生,纵向勾勒现代小说的叙事转向。《细节ABC》标题仿照庞德《文学ABC》,将文学中的细节进行分类、整理、展示,重点在于说明如何在偌大的文本中辨别细节。其后的篇章则是以专题形式,讨论了福楼拜、马尔克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的细节内涵。作者不是通过细节写文学史,而是专注只写细节的历史,以轻松的笔调突出可读性和趣味性,通过细节分析文本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心理、作者意图,提供具有洞察力的解读和阐释。 张秋子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I106.4 59 0 荐购
1442 小说家与小说 本书评价了近八十位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和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到20世纪后期的美国华裔女作家,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四百年间小说艺术的流变。布鲁姆以资深读者的品位和独到眼光,带领我们走进小说家笔下那一个个异彩纷呈的世界,点评其艺术价值,分析各位作家所受影响和流派渊源,将阅读体验引向更深层次。布鲁姆深刻的见解和生动的讲述不仅启人心智,更激励读者重新关注世界文学领域中最优秀的作品。 (美)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著 译林出版社 I106.4 98 0 荐购
1443 文学与生活:英语短篇小说名篇翻译与赏析 本文选取的十篇短篇小说,从1843年美国作家霍桑的《拉帕西尼的女儿》到194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飞蛾之死》,时间跨度一百年,空间覆盖大西洋两岸的英美文学家和大洋洲的新西兰文学家,主题涵盖科学伦理、战争创伤、家庭危机、爱情异化、生命哲学与精神疾病等等,100年之内的西方世界发展变化及其对西方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造成的影响尽在其中。阅读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世界,更好地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珍惜中国几千年文明留下的生存与发展智慧,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提高我们在新世界里的文化担当使命感。 代显梅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106.4 58 0 荐购
1444 伟大的19世纪:重返文学的正典时代 在西方文学史上,19世纪是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兴起于18世纪的小说在19世纪“登堂入室”,真正成为一种能够与诗歌、戏剧鼎足而三的独立且严肃的文学体裁,随之而来的是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度繁荣以及一大批文坛巨匠的诞生,这些作家以极大的勇气直面时代弊病与本国困境,对现代社会的成就与矛盾,以及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高尚与卑鄙、堕落与抗争进行了全景式的书写,将文学提升到了一种包罗万象的新高度。毛亮、陈以侃、毛尖、余斌、胡蔚、王斯秧、董强、马凌、乔修峰、石一枫、刘文飞,11位国内一流的学者、作家和译者,深度剖析在代代相传中被定义为“经典”的19世纪文学巨著,带领当代人深入探索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领略文学正典时代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 毛亮等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106.4 68 0 荐购
1445 看点:当代畅销小说悦读 本书是作者在尽览近年来备受读者喜爱的多部佳作——涉及都市情感、悬疑推理、历史传奇、青春成长等多种题材,而后精心撰写的一篇篇“读后感”的结集。作者用他的独特视角和细腻笔触,引领读者深入剖析当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们内心的复杂情感。无论是都市男女间的爱恨纠葛,还是悬疑案件背后的真相追踪,亦或是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传奇,有了作者的解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会感受到强烈的共鸣和震撼。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作家们创作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并感受作者的创作魅力。 侯立兵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I106.4-53 68 0 荐购
1446 人工智能与古典学范式的重构 本书共12章加附章,总字数22.68万,分为三篇。上篇4章探讨人工智能与人文学术范式变革。中篇4章讨论“新子学”范式下的“新古典学”建构。下篇4章则在新古典学理论基础上,通过案例探索来实践新古典学理论。此外,附章还收录作者多篇学术随笔,用以传播新古典学理论和传统文化。总之,本书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文学术的融合,试图构建古典学研究的新范式,具有相当的文化热度、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曾建华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I109.2 95 0 荐购
1447 爱情不存在 本书是我社“译文科学”丛书中的一本,是一部科幻短篇集,共有18篇。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爱情存在》,第二部分为《爱情不存在》,收录篇目以科幻小说为主,少数为科幻相关的非虚构作品。全书主题为在各种假想的科幻世界中探寻人与人之间是否还可能会存在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爱情”这一关系。其中第一部分《爱情存在》中的内容都是支持“爱情”这一关系无论在哪一种假想世界中都是可能存在的,而第二部分《爱情不存在》则持相反观点。所选作者以国内科幻作者为主,大多是在国内科幻界最近几年开始崭露头角、屡获奖项的新锐作者。 未来事务管理局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I14 88 0 荐购
1448 颂体文学的多维观照 颂是中国古代众多文体中的一种,就篇章数量与文学价值而言,虽无法与诗、赋、词、曲等代表一代文学之胜的文体相比,但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颂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貌,积累了厚重的文化意蕴,在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书稿以两汉至明清之间独立成体的颂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体式、思想文化两个维度展开探讨。其中上编涉及颂体的起源、形态、创作及与其他文体关系四个方面,下编从儒家思想、史家职责、刻石形式及礼仪内涵与颂体的关系等方面,探讨颂体的文化意蕴。不仅对中国古代文体创作模式及文体关系的研究有借鉴意义,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有积极意义。 杨化坤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I206.2 98 0 荐购
1449 六体《文心雕龙》合校 本书分六体释校和文字编两部分。六体校释部分:作者甄选历代极具代表性的《文心雕龙》注本(唐代敦煌本、宋代《太平御览》本、元代本、清代黄叔琳本、近代范文澜本、作者吕义本),相互并列对照,对考证唐代汉字之源有极大的帮助,对破解其他草书写本中的疑难字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文字编:作者依据《汉语大字典》的部首顺序予以编排,对卷中的俗体字、异体字、古体字及讹字做了注释,对极个别不能认识的字,亦注明推测意见,解决了检索此卷草书用字查询之难。 吕义编著 甘肃教育出版社 I206.2 148 0 荐购
1450 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十四课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典文学鉴赏学的研究对象、特点,以及古典文学鉴赏的原则、途径、方法等。本书从古代文学的实际出发,重点突出历史发展和审美主体两大中心,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典文学鉴赏学的理论体系,开拓了古典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填补了古代文论研究上的空白,不仅对总结古代文学鉴赏的理论和经验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今人鉴赏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孙敏强,孙福轩,吴琳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I206.2 68 0 荐购
1451 文脉:中国古典文学新解 本书精心选取了《山海经》《诗经》《离骚》等30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名著,总结出对每一部名著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归纳和提炼出智慧的判断,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底蕴,从而给人们以智慧的启发。本书将这些古典名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想理念,以通俗、简约的方式展现给大众,并辅以现代性的解读,旨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优秀经典著作的传承,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觉,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赫灵华等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206.2 78 0 荐购
1452 中国历代文论要略 本书立足具体文论资料,在恪守传统学术话语传统的前提下,加以符合现代理论精神的解读与建构;梳理出文学论、创作论、理解论、审美论四个不同层面,又相互交融的理论面向,以此展示中国文论体系的共时性结构和历时性发展,并刻画出中国历代文论的生动样貌。 蔡宗齐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I206.2 128 0 荐购
1453 中国现代文学与音乐 本书是系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音乐的关系的文学专著。探讨中国现代作家及其创作所受音乐的影响,讨论音乐在文学作品中的渗透和转换,为认识、评价文学家的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文学—音乐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上,着力于切实而深入地建立文学与音乐的客观联系,探讨不同艺术领域之间实质性的跨越程度和审美效应。本书致力于文学文本的审美细读与社会文化的宏观审思的融通,谨慎细密地论证文学文本的音乐化这一跨界现象,揭示文学文本是音、象、义生发呼应的整体艺术结构,治学方法上追求史实材料的严谨辨析与艺术审美的妙悟聆听的结合。 曾锋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I206.6 69 0 荐购
1454 文学的风景与思想的风致 评论集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展开多维度探讨。第一辑,聚焦于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关键议题,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困境与症结,并探讨当代文学经典建构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剖析青年作家技术化创作倾向;探究乡土文学对乡村变迁的影响与局限。第二辑,通过对众多作家作品的深入解读,揭示其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针对乡土小说的振兴以及“汨罗江文学世界”的构建,提出富有建设性的见解,为文学发展指明方向。 贺仲明著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I206.7 52 0 荐购
1455 汉学家白亚仁中国当代文学英译研究 本书首次对汉学家白亚仁的中国当代文学英译作了系统的研究,阐述其双重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及其文化身份与翻译目的和翻译选材的关系,探析其译者风格的语言特征及非语言特征,译作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其传播的因素。本书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对白亚仁译者风格进行考察,自建白亚仁英译余华作品的汉英平行语料库,从词汇、句子、语篇层面考察其译者风格的语言特征,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其译者风格的非语言特征进行分析。注重从多个维度来探讨白亚仁文学英译活动,借助语料库工具,探析其译者风格的语言特征;依托翻译中的叙事建构、语言学、文体学、文学理论等交叉学科的理论视角,探析其重塑原作文学性的策略与方法。 刘芙蓉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I206.7 79 0 荐购
1456 乡土田园的悲歌 本书精选九篇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帆关于乡土文学的文章。中国乡土小说在每一个社会时间段中,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色。当下的乡土文学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如何表现现代的乡土社会,作家面临着种种创作危机,特别是价值观的游移和眩惑,让作家不能自已。“新乡土文学”何去何从,是关系到乡土文学能否凤凰涅槃的新生问题。 丁帆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I206.7 50 0 荐购
1457 叙事·伦理·情感:当代中国文学的多重维度 全书共分四个小辑。第一小辑“美学与文体的对话”,着重研究当代文学的美学建构与文体创新。分析了长篇小说的诗性构建、短篇小说的智慧及文本的美学品格,展现了当代作家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学的同时,开辟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第二小辑“记忆与时代的交汇:东北叙事与个体书写”,聚焦于新东北作家群以及迟子建、津子围等东北作家的文学创作,深入分析他们在小说中如何通过个体叙事展现东北地区的历史记忆与时代变迁。第三小辑“文本中的光影”涵盖了多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论,包括贾平凹、苏童、毕飞宇、麦家、范小青、邵丽、田耳、刘慈欣等。重点探讨了作家们在作品中的叙事伦理、性别话语、空间书写等问题,揭示了他们如何通过文学创作回应社会、道德与情感的复杂议题。第四小辑“阿来的文学世界”,对作家阿来的文学创作做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探讨了阿来笔下独特的文学空间与文化反思。 梁海著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 I206.7 56 0 荐购
1458 多维视野中的小说面孔 本书是周燕芬长年进行中国当代小说批评和地域文学群落研究的系列成果。在当代文学视域中对陕西地域文学进行综合的深度的把握,考察其成就和特色及其文学史意义。 周燕芬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206.7-53 59 0 荐购
1459 诗意的发现与诗性的聚焦 本书是中青年评论家冯希哲的评论选集。全书主体包括三部分:第一辑,是聚焦当代文坛现象性的时潮、作家和文本个案的遴选;第二辑所遴选的是关于陈忠实文学创作观念的系列文章,初步勾勒了陈忠实艺术观念的主体轮廓;第三辑则遴选了关于陈彦文艺创作的系列性评论文章,整体勾画出陈彦的创作传统及其风格。 冯希哲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206.7-53 59 0 荐购
1460 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 本书是“当代陕西文学评论文丛”的其中一部,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建军的评论精选集。作者围绕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对写真实、倾向性与真实性、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做了深刻的探讨。同时,他还以强烈的参与意识,密切关注陕西当代文学的发展,从与陈忠实、贾平凹、红柯、马玉琛等作家的密切交往中,把握他们各自的创作个性,较早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了研究和批评。他的评论见解深刻、论述严谨、文风亲切、独具魅力。 刘建军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I206.7-53 69 0 荐购
页码:73/166页  每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