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1 |
|
人在江湖:话说四大名著 |
本书分四个部分:趣说《三国演义》、趣说《水浒传》、趣说《西游记》、趣说《西游记》。每部分有15—20篇小文,每篇小文的标题都足够生动、吸引人。作者以通俗犀利的笔墨,勾勒四大名著中的世相百态和人生哲学。作者以学术功底为依托,以大众视角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兼具学术性与观赏性地向非专业读者介绍四大名著那些重要人物与事件的门道,启发读者从中收获传统文化的力量、明辨是非的智慧,以及洞察世情的判断力。 |
苗怀明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207.41 |
78 |
0 |
荐购
|
| 1502 |
|
源流与发展: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文集 |
该书稿选取了近二十篇石昌渝先生的学术论文,多为其专著《中国小说源流论》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扩展、延伸。书稿明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定义,阐释明代小说崛起与诗文抗衡以来,对于“小说”就有了双重的定义:传统目录学家的定义与文学家的定义,两家概念的外延是两个相交的圆,相交重合的部分是两家共认的“小说”,不相交的部分则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 |
石昌渝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207.41-53 |
79 |
0 |
荐购
|
| 1503 |
|
新时期以来宁夏小说的审美流变研究:1978-2024 |
本书以新时期以来(1978—2024)的宁夏小说为重点探研对象,并综合运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整体性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试图厘清宁夏小说审美衍变的幽微路径。本书既有着对宁夏小说较为宏观性的系统梳理,也有着立足于作家作品的具体例证,力求实现对新时期以来宁夏小说进行跟踪性审美批评,以期为进一步拓展与丰富当代宁夏文学的研究空间做出一定的推动性作用。本书也总结了一些与前人相关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学界既有成果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张一博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I207.42 |
68 |
0 |
荐购
|
| 1504 |
|
迟子建小说的民族志书写研究 |
本书从民族志与文学融合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迟子建民族志书写观念的发生、发展与实践。并从民族志书写观念的形成背景、代表性作品的文本呈现、作品中的文化人类学特征和民族志书写的文化人类学意义四个方面,揭示迟子建如何通过跨文化体验与跨社群互动,将少数民族的文化谱系、民间信仰、风俗节庆等多元文化元素融入文学创作中。 |
荆莹莹著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I207.42 |
68 |
0 |
荐购
|
| 1505 |
|
中国当代农村题材中短篇小说研究:1950-1965 |
本书以创作发表于1950—1965这一时段的中短篇农村题材小说文本作为研究对象,着重从中短篇农村题材小说的人物性格刻画、思想内蕴、艺术表现手法等层面对几十位作家的上百部中短篇农村题材小说展开文本细读与分析论述,对赵树理、马烽、孙犁、刘绍棠、王汶石、李准、丛维熙、刘澍德、李文元、曹玉模、张峻、沙汀、艾芜等作家的小说的独特审美要素进行了深入挖掘阐释。阐述上述中短篇农村题材小说表达主旋律的同时,本书兼顾对文学审美要素的书写,对日常生活、情爱书写(“家务事”“儿女情”)、地方色彩、方言土语、风土人情等要素予以了深入细致的挖掘和阐释。 |
于树军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I207.42 |
108 |
0 |
荐购
|
| 1506 |
|
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叙事伦理研究 |
本书在叙事伦理的视域下,对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研究,主要是以“故事伦理”“叙述伦理”“接受伦理”三个维度的叙事伦理为理论基础,重点揭示当代中国小说残疾书写的叙事伦理特征。在叙事伦理视域下,对当代中国小说中的残疾书写进行系统化梳理与研究,不仅对于文学研究可以提供可资参考的素材,为同类文学研究者提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与参考,而且还可以为现实社会中的弱势残疾人的人性关怀提供最有价值的研究素材,以便为社会制定更有帮扶意义的残疾政策提供必要的参照。 |
付用现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I207.42 |
58 |
0 |
荐购
|
| 1507 |
|
陕西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地方书写的一种样本 |
全书主要包括“地方”对于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中国当代文学的“在地性”问题、地域文化是如何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的文化书写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跨地”书写现象、文学“地方”如何通达“中国”等几个方面,以陕西文学作为样本,分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文学现象。 |
徐翔著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I207.42 |
45 |
0 |
荐购
|
| 1508 |
|
当代陕西小说研究 |
本书基本囊括了当代陕西知名的小说作家,采用一人一部代表作的评析方式。全书30多篇文章,分为当代陕西文学传统的形成、多样化的追寻与探索、现实的关切与回应、不同的江湖不同的路、小说流变与理论探索等五个部分,展现出今日“文学陕军”的恢宏气象。在这部书稿中,作者将自己多年的学术积累、艺术感悟融汇于文章之中,用艺术化的表达呈现了他独到的观察与思索,行文自在,不拘一格,对于了解和理解陕西当代作家的思想与感情、艺术与成果,都是一个极好的窗口。 |
仵埂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I207.42 |
62 |
0 |
荐购
|
| 1509 |
|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研究 |
本书结合生态批评、生态哲学、生态美学,在生态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观的视域内,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进行整体研究,着重于其概念范畴、主题话语、精神内涵、审美追求与文化思考,并通过从不同维度对有代表性的作家叶广芩、沈石溪、郭雪波、刘慈欣、迟子建及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度解读,将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特点、独特价值和生态批评与艺术比照有机地联系起来,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并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展望了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发展之路,试图让生态小说的创作走出目前的窘境。 |
张凤娟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I207.42 |
68 |
0 |
荐购
|
| 1510 |
|
黑土地的守望者:迟子建小说研究 |
本书运用民俗学、社会学、叙事学、伦理学等方法,对迟子建小说的主题思想、意象世界、人物世界、传奇叙事、审美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迟子建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其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她始终能固守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乡土地域文学的描写。用诗化的语言,儿童是视角,书写童年的记忆。东北地域风情、民俗文化、哥特建筑、方言俚语等乡土要素,构筑了迟子建的小说的乡土性,在各种流派的喧嚣之外,以独特的北方边陲写作给读者奉献了绮丽诡秘而又淳朴厚实的北国画卷。 |
徐日君著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207.42 |
72 |
0 |
荐购
|
| 1511 |
|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本细读 |
本书为大学生人文素养选修课适配用书,精选了鲁迅、沈从文、丁玲、茅盾、巴金等现当代经典作家的经典小说,旨在通过文本细读法训练小说阅读技巧。体例上,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编排,尽管未能全面展现中国现当代小说史的完整体系,但努力在经典作品的深度与阅读的易懂性之间找到平衡点。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并未直接包含原文内容,因此,学习时学生需要先阅读原著,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本书特别设计了“延伸阅读”部分,并对推荐的文章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述。 |
胡志明主编 |
武汉出版社 |
I207.42 |
68 |
0 |
荐购
|
| 1512 |
|
小说变形记:新时期长篇小说版本变迁 |
本书以“版本批评”作为问题和方法,在系统搜集和梳理新时期长篇小说各版本的修改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选定并考察《第二次握手》《沉重的翅膀》《天堂蒜薹之歌》《心灵史》《活着》《白鹿原》《一个人的战争》《暗算》《金陵十三钗》《繁花》等十部长篇小说名作重要版本汇校与阐释(选定作品兼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及新世纪以后三个主要时段)。除有微观层面长篇小说名家名作版本个案考释外,更有宏观层面文本演变的核心现象、特征规律、修改动因及学术价值等总结阐释。 |
罗先海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207.425 |
79 |
0 |
荐购
|
| 1513 |
|
明日的艺术:战争年代的文学经验与形式实践 |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聚焦于战争年代的文学经验与形式实践,下编则围绕文学重塑、自我成长及再造现实等主题展开探讨。 |
唐小林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209.6 |
78 |
0 |
荐购
|
| 1514 |
|
新媒介视域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研究 |
全书共分为“新媒介及其中心权力的生成”、“新媒介下的文学生存模式”、“新媒介下的个性化文学存在”、“新媒介下的女性文学存在”、“新媒介下的文学受众之存在”“新媒介、文学、诗意家园”六部分,分别阐释了新时期下的中国文学存在状况及其内部自身的转变。 |
吴丹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I209.7 |
98 |
0 |
荐购
|
| 1515 |
|
北京红色文化的文艺寻踪 |
本书选取老舍、曹禺、李伯钊、赵树理等一批代表性的作家和文艺界名士,寻访他们在北京的足迹,结合他们留下的珍贵手迹,图文并茂地讲述他们在北京生活和创作的故事。他们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辛勤耕耘,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的文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书中展示的近百张珍贵的名家手记、实物照片,展现了老一辈作家、艺术家在文学艺术界的卓越成就,反映了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和不懈的艺术追求,更揭示了新中国红色文艺在首都北京的发展历程。 |
方继孝著 |
文津出版社 |
I216.1 |
68 |
0 |
荐购
|
| 1516 |
|
印象 |
本书由清水河县文联从上百篇作品中,精选出部分作品结集出版。作品集分为散文、诗歌等几个部分。本书内容从清水河非常著名的一张“名片”老牛湾为切入点,描绘老牛湾的壮丽山河,如黄河的奔腾不息、晋陕大峡谷的雄伟壮观以及长城与黄河的交汇处的独特风光,探讨老牛湾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通过诗歌传达老牛湾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底蕴以及当地人民的纯朴善良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为读者展现出清水河地区独特的风景与人文。 |
中共清水河县委宣传部,清水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
远方出版社 |
I217.1 |
68.8 |
0 |
荐购
|
| 1517 |
|
说了常熟说北京 |
本书是作者宗川及其外孙维言合著的一部涵盖散文、小说等多样体裁的文集。主要作者宗川以候鸟自喻,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他在这两地间辗转往返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在北京和常熟两地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独特见解。书中的内容横跨南北,既有北京的繁华与喧嚣,也有常熟的恬静与诗意,体现出作者对两地的深厚情感。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两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情怀等诸多方面。上卷着重描绘常熟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宗川对这一江南小城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下卷则描绘了北京的多样风貌,既有对城市的反思,也包含对亲情、友情等细腻情感的抒发。 |
宗川,维言著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I217.1 |
88 |
0 |
荐购
|
| 1518 |
|
坦洋工夫茶,人间情常在 |
本书汇集了八十多位作家的作品,分为“茶业之兴”“茶技之道”“茶人之心”“茶韵之境”四辑,收入《寻找“天山白”》《循一路茶香》《家乡此物最相思》《从港口茶埠到海峡茶都》《沏壶坦洋茶静静喝》《坦洋,梦在这里发芽》《初春的第一杯绿》《茶叶“双姝”》《藏在锡罐里的清香》等篇,赞美了享有“中国红茶之都”“中国名茶之乡”等盛誉的福安坦洋古往今来的茶文化与文化之美。本书能令许多不了解福安茶文化的读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多的了解福安,了解坦洋。 |
福安市茶业协会编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217.1 |
68 |
0 |
荐购
|
| 1519 |
|
发现上海:“启典阅新”2024上海市大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作品集 |
本选题收录2024年“启典阅新”阅读与写作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大赛主题为“发现上海”,旨在引导上海市大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经典书籍深入了解城市历史、文化与精神,从多角度、多维度的阅读与写作中探索上海市文化魅力,进而激发广大青年的阅读热情,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助推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积极思考自身成长与城市发展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步入发现上海、探索上海、书写上海的学习路径。 |
肖水,张永禄主编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I217.1 |
76 |
0 |
荐购
|
| 1520 |
|
刘学林小说散文选 |
书稿收录了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作者自大学毕业开始创作以来各个时期的成果。所收录的散文随笔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思考。这种情感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语言传达给读者;小说里描述主人公曲折的人生,以及不同人物的命运环环相扣。 |
刘学林著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I217.2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