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741 图解人体经络穴位:对症应用速查手册 本书共分为十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经络穴位系统的基本理论, 带您认识和了解经脉和它的定位以及常用的一些中医理疗手法; 第二章至第十五章则重点介绍了经络穴位的名称、具体位置、功效作用、临床特效穴位和操作手法。 罗云涛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R224.1-64 58 0 荐购
1742 腧穴针感与临床 本书主要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 论述针感的分类, 包括麻、传导类, 酸胀类、疼痛类、凉热类, 将腧穴融入到不同的针感进行介绍。第二部分, 论述针感的控制。第三部分, 基于针感的控制指导临床治疗。本书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念互融, 个人经验与各家观点相参, 旨在中西互通, 继承创新, 采撷众长, 兼收并蓄。阐发针感, 指导临床实践。 李孟汉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24.2 69 0 荐购
1743 正统本御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本书中把三百五十四个穴位, 按十二经脉联系起来, 注有穴位名称, 绘制成图, 为铜人注解。图样完整, 内容丰富, 经穴较多而系统。按照图可查到所需用的穴位, 按照穴位可查到所治之症候, 是我国古代针灸典籍中一部很有价值的针灸学专著。形式略与近代《图解》相似, 书中详述各个针灸穴位间的距离长短, 针刺的深浅尺度, 以及主治、功效等项。上卷主要论述了十四经(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心包络、任脉、督脉)的经络循行、主治及经穴。中、下卷分别按照头、颈、躯干、四肢的顺序, 详叙每一经穴。本次所选善本为宋天圣中制, 明正统八年重刻加精本, 文字相对完整, 图像较为清晰。 (宋) 王惟一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24.2-64 68 0 荐购
1744 证候研究与疗效评价思路与实践 本书归纳和总结当前中医临床及中药研发中涉及的中医证候相关内容, 整理出目前公认的中医证候的命名、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 并对临床常见、研究成熟的疾病的证候研究典型实例进行系统整理。本书采用中医临床研究实例与理论论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撰写, 并使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 赋予中医证候新的科学内涵, 指导证候理论体系构建, 促进中医证候理论的原始创新, 也通过界定、规范、客观化证候及其诊断与评估标准, 指导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发, 推动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主编李杰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41 65 0 荐购
1745 常见病方证辨治 本书以方证辨证为基础, 遵循先辨八纲, 继辨六经, 再辨方证, 求得方证相应的经方诊疗体系。选取临床常见病种60余种, 以内科疾病为主, 外科、儿科、妇科均精选几个有代表的疾病。每病分选取常见的方证, 从诊断要点、核心方证特点、经典论述原文、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力求简明扼要的论述。本书的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 不仅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和学习, 也适合中医爱好者深入了解中医诊疗体系。 司廷林, 王殿云, 王吉磊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1 48 0 荐购
1746 标准化病人问诊案例汇编 本书内容上选取了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将临床场景重现, 帮助读者将诊断学的理论转化为临床思维。每个案例分为四部分: 第一, 本病例的教学目的、问诊背景、问诊要点; 第二, 病例主体, 包括病史、病史分析、查体项目等; 第三, SP培训资料, 包括病例脚本信息、病史采集 (按19个要点进行的标准化采集); 第四, 知识要点, 包括问诊要点的点评, 以及本病例问诊的思维导图。本书采用双语对照编写, 更适应多样化的临床培养需求。编委团队中以具有多年国际学院教学经验的第一主编为首, 设立专门的英语编写组, 包含英文母语的医务工作者、海外留学且具备优秀读写能力的带教师资等, 以保证英语内容的编写质量。 主编郭军, 王丹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41.2 139 0 荐购
1747 从六经辨证治疗糖尿病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篇。总论篇介绍六经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并与现代病因病机相结合论述。各论篇分别介绍六经病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方证与糖尿病的关系和临床应用、对应经方治疗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进展和参考文献。以太阳病与糖尿病为例。分别论述太阳病概述、太阳的定义、太阳病发生的原因、太阳病的证候分类、太阳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太阳病的临床表现、太阳病的治疗、方证与糖尿病、小结、参考文献。 主编倪青 人民卫生出版社 R241.5 62 0 荐购
1748 家庭实用中医散结方 本书系统梳理了传统中医理论中“散结”的智慧, 针对生活中常见的结节、肿块、增生等问题, 提供了安全、实用、可操作的中医调理方案。全书以“防、调、养”为核心, 重点解析了经典散结方剂, 结合药食同源、外敷疗法, 帮助读者在家轻松实践中医养生之道。本书让中医散结智慧走出典籍殿堂, 成为现代家庭可触可感的健康实践。 李淳主编 国文出版社 R243 68 0 荐购
1749 零起点看图学足部按摩 本书简要介绍了足部按摩的基础知识, 并重点介绍了足部按摩的常用穴位、按摩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常见病的按摩方法。书中内容简单, 即使是初学者也可掌握。从零开始, 看图轻松学, 一看就会, 会了就能用。本书简要介绍了足部按摩的基础知识, 并重点介绍了足部按摩的常用穴位、按摩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常见病的按摩方法。 赵岩主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R244.1-64 68 0 荐购
1750 寓言里的针灸智慧 本书将传统寓言故事与中医针灸理论相结合, 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阐释针灸知识, 激发人们对中医文化的热爱, 助力中医文化传承发展。作者广泛搜集传统寓言故事资料, 涵盖古代典籍与民间传说, 同时潜心钻研中医针灸经典著作, 深入梳理其理论体系。在结合过程中反复斟酌, 确保寓言与针灸理论相得益彰, 还融入临床案例与互动问答, 增强可读性与实用性。本书精选30个寓言小故事, 以故事为引, 详细介绍针灸治疗的理论。每篇文章分寓言新解、案例分析、健康小贴士三个版块。 姜义明, 姜程洋, 刘妍主编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5 58 0 荐购
1751 景宋本备急灸方 本书内容上, 闻人氏的“备急灸法”堪称我国第一部灸法急症专著, 涉及22种病症, 施灸方法以艾炷直接灸为主, 其施灸部位、艾粒大小、艾炷壮数都有独特之处。学术价值较高。 (宋) 闻人耆年, 孙炬卿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R245.8 38 0 荐购
1752 零起点看图学指压 本书在简述指压疗法的基础上, 重点讲述指压的基本操作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种常见病的指压疗法。从认识指压疗法开始, 让读者对指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以更好的使学者能掌握指压的基本操作。从零开始, 看图轻松学, 一看就会, 了就能用。本书在简述指压疗法的基础上, 重点讲述指压的基本操作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种常见病的指压疗法。从认识指压疗法开始, 让读者对指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以更好的使学者能掌握指压的基本操作。 主编张大伟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R245.9-64 68 0 荐购
1753 护心灸法 本书以“心系疾病非温不通”为核心, 构建护心灸法的学术与临床体系, 突破传统灸法局限。首次系统阐释心阳不振、寒凝湿阻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确立“温阳通脉”治则, 规范艾炷灸、隔物灸操作流程, 明确心俞、神阙等主穴及任督二脉配穴 (如肺俞、膻中、关元), 量化灸量参数。创新“辨病-辨证-辨经”三辨技术, 覆盖胸痹、心悸、痛经等内、外、妇科疾病, 结合中医病机分析与典型病案, 展现多场景应用价值。从经典文献溯源至现代机制研究, 解析“调任通督”理论及免疫调节、微循环改善等作用原理。 乐丽珍, 肖桂芳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R246.1 99 0 荐购
1754 汉蒙对照饮膳正要:第三卷 本书共3卷, 卷一共介绍了94种药膳的作用和烹调方法; 卷二分介绍了56种药煎、24条延年益寿的药膳, 以及61种食疗方法; 卷三分介绍了各种主副食原料和调料的性味功能。卷三虽然介绍了食材, 旦因为元代时从国外或周围地区进贡的养生保健作用的食材较多, 其中名称、来源都不明确, 凭借附录的手绘植物图难以明确其原物。目前尚未有对《饮膳正要》第三卷的中蒙医药理论对照解读研究成果, 本书通过查阅《饮膳正要》诸版本及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该书第三卷不同民族和区域食材进行考释, 用中蒙医药理论及植物、养生等理论全鉴《饮膳正要》第三卷全文并在原有手绘图的基础上附加彩图, 为今后对该书的研究奠定基础。 (元) 忽思慧著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7.1 60 0 荐购
1755 药食同源实用解析 本书旨在详尽介绍目前国家发布的102种药食同源物质的基本知识,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科学、实用的药食同源知识库。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正确应用药食同源物质。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药食同源, 主要从药食同源的发展概况、基本理论、使用禁忌等方面介绍什么是药食同源。第二部分按品种具体介绍102种药食同源, 是本书的重点。在每一个药食同源品种项下, 分别从古籍文献考证、来源、性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贮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验方、现代制剂、食疗应用、保健食品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解析, 图文并茂。 艾芸, 黄洁, 吴婷婷主编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7.1 198 0 荐购
1756 乾隆朝医案 本书主要记载的是清代乾隆朝宫廷原始医药档案。内容包罗帝、后、妃、嫔、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 涉及内、外、儿、妇各科诸疾, 分门别类, 有案、有方、有评、有论。全面展现了乾隆朝宫廷医学的医疗特征以及高峰水平, 读者从中不仅可窥见有关长寿、美容、养生等大内秘方, 尤可学习到当年御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也可供今日临床工作者之借镜。此外, 本书还配有大量精美图画, 以配合文字来解读经典。 陈可冀主编 中医古籍出版社 R249.49 68 0 荐购
1757 孙伯青医案医话集 本书由四个篇章组成, 第一篇章: 医家小传, 主要介绍孙伯青教授的生平、学术生涯等; 第二篇章: 学术思想, 对孙伯青教授理论学术方面的总结概况; 第三篇章: 临证医案60例 (包括郁证案、痹症案、颤症案、痿症案、不寐案、乳癖案、产后漏尿案等40例及内科杂病20例), 选取了孙伯青教授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典型病例进行分享, 并分析诊治过程中的辩证思维; 第四篇章: 医话25则, 包括对于中医理论见解的小随笔、读书笔记、临床实践之感悟以及学生们对于孙伯青教授临床经验的一些总结。 孙伯青, 曹瑛编著 学苑出版社 R249.7 78 0 荐购
1758 临证悟道 本书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 兼及其从医经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书稿中通过医案的形式, 介绍了她对临床常见疾病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咳嗽、消渴、中风、不寐、口疮、胃痞、郁证) 的认识和临证体悟。此外, 书稿中还收录了她常用的处方、对药和特色用药,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参考价值, 能够为当下的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牛晓霞主编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9.7 42 0 荐购
1759 杨恂临床医案集 本书内容包括: 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肝胆脾胃病、肾系疾病、脑系疾病、妇科疾病等。 王忠兰主编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R249.7 98 0 荐购
1760 张喜奎临证指南医案:经方卷 本书稿主要搜集了张喜奎教授在经方方面的独特观点以及利用其进行治疗的经验, 书稿中将经方进行了总结、归类及整理。书稿中还涉及了张喜奎教授的个人临证经验和学术观点、其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现代各种杂病的经验、其在杂病方面的辨病和辨证等经验、其在临证中对部分中药的特殊用药经验、其在中医内科诊疗方面的经验方法等。本书按经方种类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栀子豉类、白虎汤类、承气汤类柴、胡汤类、泻心汤类八类, 纲举目张, 简明扼要, 对中医临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给中医学科的医生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编著朱为坤 ... [等]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R25 88 0 荐购
页码:88/121页  每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