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401 大夏世界史研究:论文选题与写作:修订版 本书以论文写作的功能角度出发, 分“基本研究路径”“史料开掘与研读”“论题延展与重塑”“视角更新”“跨学科探索”五大板块, 以各位学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为例, 为世界史的学生解说与剖析学术论文写作选题的由来、学术研究历程、学术论文写作技巧, 以期助力世界史大学生、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之路。 梁志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 K107-53 99 0 荐购
1402 伯罗奔半岛战争志 本书内容讲述修昔底德 (约公元前460-400年) 出身于雅典名门望族, 因战争中指挥失利则被流放20年, 于公元前404年左右返回雅典。修昔底德以其《伯罗奔半岛战争志》而与希罗多德、色诺芬并列为古希腊三大史家之一。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半岛战争志》是古希腊经典中的翘楚之一, 目前国内虽然已经有三个译本, 但译文的信达雅都还不尽如人意, 尤其注释不理想。本译稿以牛津大学出版社1942年古希腊语校勘本为底本, 同时参考多种笺注本、英译本、法译本和中译本。此外, 译者选用美国学者施特劳斯 (LeoStrauss) 关于修昔底德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注疏, 以期有助于读者对修昔底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古希腊) 修昔底德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125 136 0 荐购
1403 对外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本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紧迫需求。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本书提出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以促使学习者更深入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本书深入研究了对外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强调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践方面,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深入观察和学习者反馈的分析, 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建议, 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相关人士的参考书。 韩建萍著 应急管理出版社 K203 68 0 荐购
1404 中华文化核心术语英译 本书分为多个主题模块, 每个模块均以词条形式呈现, 内容涵盖词汇、短语、例句及翻译技巧。例如, 在“中华文化”模块中, 学生可以学习到“京剧”“书法”“端午节”等文化符号的英文表达; 在“碳中和”模块中, 学生能够掌握“碳排放”“可再生能源”“绿色发展”等专业术语的翻译与应用。此外, 本书还特别设计了“中国元素”模块, 涵盖中国饮食、节日等特色内容, 帮助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增强文化自信。 主编田翠芸, 王英莉, 段冉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K203 79 0 荐购
1405 经世致创:国学逻辑与人生三境 本书站在人类文明视角重新审视中华文明, 将古今、中西、文理、天人融汇一体, 力求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基因来解释当代的创新创造, 从而实现国学从“经世致用”到“经世致创”的目标。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篇, 以唐诗的演进创新规律与计算机行业的演进创新规律的跨界对照作为开篇案例, 并简要介绍作者独创的“半面创新”理论工具, 阐释创新创造何以可能。第二部分为核心篇, 分为5章, 分别从文、史、哲、语言文字、制度及经济模式等五大方面概述国学主脉及结构的演进, 并为其追加“起承转合”的逻辑。第三部分为实践篇, 将第二部分所总结的逻辑推演至各行各业的创新创造, 尤其是商业创新创造实践。 周宏桥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K203 88 0 荐购
1406 知识的流动:中德文化关系史 本书将中德文化交流置于全球史与知识迁移史的宏阔视野之中, 以知识的流动为主线, 系统梳理1600-1945年中德两国文化关系的演进脉络, 既关注宏观层面的文化交往与互动, 也考察知识与观念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微妙流转与再造, 呈现了一幅中德知识交往与跨文化理解的动态图景。在这段横跨三个多世纪的文化交往史中, 中德两种文化通过知识的流动、文化的误读与意义的重构, 在彼此之间逐步建立起一座曲折而深远的理解之桥。回溯这段中德文化关系史, 我们或许能更清晰地意识到, 理解他者, 正是抵达更深层自我认知的一种深刻方式。 温馨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203 88 0 荐购
1407 活态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与实践 本书聚焦“活态遗产保护传承”议题, 从三个部分进行展开: 其一为与阮仪三、周俭、邱晓翔、娄承浩、张松等城乡保护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度访谈; 其二为深耕实践于城乡遗产保护和更新领域工作一线的规划师、建筑师等针对城乡社区遗产保护更新和历史文化名城 (镇/村/街区) 保护修复事宜的学术思考和创新实践经验; 其三为活跃于国外活态遗产保护领域的学者、研究者就国外经典案例的介绍与分享。 俞静, 周俭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K203 55 0 荐购
140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 本书是2019年院重大课题“中华文明发展与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子课题,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十余位研究人员共同撰写, 是一部以深厚的历史材料为基础, 又紧密结合现实需要而写作的探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历史道路的著作。认真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工作, 以史为鉴, 以史为镜, 着重从政治、制度、思想与文化的角度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 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 中华文化如何返本开新、继往开来的宏伟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数千年来, 国家承载着文明, 文明塑造着国家, 在不断创新中演绎出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卜宪群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203 98 0 荐购
1409 根脉新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本书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阐明其必要性和必然性。运用SWOT分析法, 综合评估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结合已有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提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化路径。全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三大问题展开, 结合文化产业、现代科技等当下新兴热点, 对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阐述。 苏珊珊, 李懿祯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K203 54 0 荐购
1410 文心化智:传统文化与心理科学的交融碰撞 本书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心理科学的交融和碰撞之间, 揭示科学智识生成的理论之路,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寻科学研究之道, 揭示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转化之径, 最后通过破解科学之惑、成功之谜、情绪之惘, 以及幸福之妄, 带领读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隽永, 见识心理科学研究之巧思, 体悟易 (阴阳)、儒 (中庸)、道 (无为)、佛 (空性) 生命智慧之通达。 王轶楠著 人民出版社 K203 60 0 荐购
1411 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本书是一部解读《史记》的作品。作者打乱《史记》原来的篇章次序, 以“历史式读法”还原当时的社会背景, 解释重大事件的因由, 以“文学式读法”去接近司马迁的视角、态度与理念。作者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开始, 解读司马迁的切身遭遇, 分析汉代初期的历史。在多重时间维度的观念中, 《史记》中的“表”和“书”可以突显司马迁的突破性创意; 而本纪和列传的布局谋篇中, 也可以发现司马迁眼中谁才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典范, 哪些价值才是让他耗尽全部心神写完《史记》的动力所在。 杨照著 九州出版社 K204.2 88 0 荐购
1412 《周官》之制与大一统 本书以今文经学的“大一统”视角解读这部古文经中的政制理想,从疆域格局、官制体系、信仰根基三方面深入阐述, 分析“大一统”精神在制度上的落实。 齐义虎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K224.06 79 0 荐购
1413 春秋经解校注 本书是对《春秋经解》的系统校勘与注释。《春秋经解》是一部典型的宋代《春秋》学著作, 大抵尊崇《穀梁传》义法宗旨, 参酌《左传》《公羊传》及历代学者之言, 间以胡瑗之说解经, 阐发载王道、明夷夏、大和平、恶侵伐、尚仁义等经学思想。《校注》以通志堂本为底本, 参校众本, 融合先秦以来《春秋》学相关研究文献, 特别是宋、元和清代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经解》的文本进行注释, 疏通疑碍, 抉发经义, 便利阅读,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北宋) 孙觉著 广陵书社 K225.04 198 0 荐购
1414 国语译注 本书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国语》校点本, 逐卷全部翻译, 并加有重点字词的注释。译文准确流畅, 使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顺利阅读。 薛安勤注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K225.04 85 0 荐购
1415 业帝:秦兴亡史研究论集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主编, 共计收录36篇论文, 作者多为秦汉史学界的中青年骨干力量, 来自于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渤海大学、中国公安大学、首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他们结合自身相关研究, 采撷考古资料、出土文献资料与历史文献, 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特长, 从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秦史与秦文化, 澄清了一些学术疑难问题, 推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孙兆华, 邱文杰, 王泽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233.07-53 189 0 荐购
1416 “汉代文化研究”论文集:第三辑 本书精选了《南都学坛》1996-2024年“汉代文化研究”栏目刊发的部分优秀论文。全书约30万字, 围绕汉代文化与中华民族形成、汉代政治与制度、思想文化、汉画与简牍、汉代史学研究等主要论题展开, 系统呈现了汉代文化研究的学术脉络。它既是对该栏目近40年学术成果的全面盘点, 也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书深度检视既有研究, 有助于清晰把握汉代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还能在新的学术语境中激发创新思考。 《南都学坛》编辑部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K234.03-53 65 0 荐购
1417 建安:208-213:决战赤壁 本书是“星汉灿烂三国史”系列读物的第五卷, 聚焦于建安十三年 (208) 至建安十八年 (213) 间的历史, 涉及华佗被杀、蔡文姬归汉、赤壁之战、孙权围攻合肥、荀彧之死、初创魏国等诸多著名历史事件。以赤壁之战为例, 这是一场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战役, 后世诸多文学作品都对其进行了演绎, 从而产生了许多今人熟知的故事, 如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 但这些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未发生过。作者抽去虚构的情节, 盘点真实的历史, 还原这些事件的真实状况, 并从全新角度解读事件背后的历史逻辑, 分析这些事件对之后历史的影响。 南门太守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K234.2 55 0 荐购
1418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本书聚焦两京 (长安、洛阳), 从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宗教、游乐等多个维度, 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分析, 具有一定的深度。 向达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K242.03 46 0 荐购
1419 宋韵文化的传世价值:第七届绍兴文化峰会论文选集 本书共收录莫砺锋《绍兴宋韵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肖瑞峰《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欧明俊《陆游与南宋士大夫精神文化论纲》、吴宏富《浅析南宋王十朋的“清白”人生轨迹》、商宇琦《幕府视域下南宋四六启文的生成机制与创作倾向》等二十余篇专业论文, 内容涉及绍兴宋韵文化研究的意义、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宋代绍兴士人的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是书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有利于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阐释宋韵文化在绍兴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传世价值, 推动宋韵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绍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绍兴市社会科学院编 广陵书社 K244.03-53 80 0 荐购
1420 宋史研究论丛:第四十一辑 本书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所开创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期刊式的论文集, 旨在扩大海内外宋史学界的学术交流。长期以来,《宋史研究论丛》受到了海内外宋史学界的欢迎与肯定。自2003年11月出版的第五辑开始,《宋史研究论丛》的组稿范围扩大到了海内外宋史学界。本集刊自创刊起, 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坚持科学的历史研究观点, 注重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 注重学术观点上的创新。主要刊发宋史相关的学术论文, 兼及辽夏金元史。 姜锡东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244.07-53 258 0 荐购
页码:71/121页  每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