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案例导学 |
本书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盲点作为重点, 回答“教材上提到但没有细讲而学生必须知道才能很好理解原理内在逻辑”的难点和盲点问题。本书在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从权威文献选取60多个典型案例,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通过本案例集的学习, 使学生厘清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 厘清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观点的区别, 以及相关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 从而更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程志波, 罗肖泉, 赵斌主编 |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A81 |
48 |
0 |
荐购
|
2 |
|
追寻与沉思:马克思及其当代性札记 |
本书从中撷取若干篇什, 编为“寻访与体悟”“甄别与辨析”“忆往与留痕”“祛魅与澄明”四个专题, 内容既包括对2018德国“马克思年”特里尔各个大型展览情况的介绍、作者寻访欧洲各地马克思恩格斯生命历程中重要“驿站”见闻的记述及其所生发的感受, 更有对诸多重要原始文本及其思想细节的甄别、研究方法的反思以及长期流行的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的考辨。此外, 本书还追溯了作者从事这一领域专业研究近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 对其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师承关系等进行了检视和梳理, 最后部分是对马克思思想当代理解中出现的复杂状况的剖析和对全球化时代各种纷纭现象的沉思。 |
聂锦芳著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A81-53 |
129 |
0 |
荐购
|
3 |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第2版 |
本书是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11月-1859年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这篇序言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义,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进程, 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历史法则。本书从《序言》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当代启示等几大方面进行深入论述, 以帮助广大读者正确理解这篇经典著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焦佩锋著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A811.22 |
35 |
0 |
荐购
|
4 |
|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文选 |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一、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优秀成果; 二、探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成果; 三、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论文集;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围绕宗教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取得的应用对策性成果; 五、引导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优秀成果。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A811.63-53 |
128 |
0 |
荐购
|
5 |
|
马克思的反贫困思想及其当代中国实践 |
本书凝练了其独创性贡献, 梳理了其与马克思整体理论之间的关系, 并总结了其在当代中国实践语境下的转换与启示要点。首先, 马克思的独创性贡献在于: 一是看待贫困的基本视角。马克思坚持从制度根基、现实中人的需求和唯物史观立场分析贫困的类型与表现。二是马克思实现了在批判中建构彻底的无产阶级反贫困思想。贫困不仅是关于人的生存问题, 更是关乎人类自由发展的解放问题。与维护资本的改良调和立场不同, 马克思坚持从社会革命的角度出发, 提出扬弃资本、实现共产主义的彻底反贫面向, 指出这当中有且仅有无产阶级能够担负解放的神圣使命。 |
欧阳夏菲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A811.64 |
96 |
0 |
荐购
|
6 |
|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当代解读和中国道路 |
本书稿通过对《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解读, 不仅总结了列宁对辩证法的研究成果, 而且明确论证了辩证法的实质, 从发展观内部阐发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并对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进行了阐释。 |
孙正聿编著 |
重庆出版社 |
A821.24 |
29 |
0 |
荐购
|
7 |
|
马克思生态文化思想研究 |
本书突破以往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哲学、生态学的相对单学科视角的研究, 尝试运用多学科相交叉的研究视角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生态文化观的理论基础、价值核心等主要内容。这种多学科相交叉的综合研究视角有利于还原马克思生态文化观的全貌, 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的根基是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生态学与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融合统一, 通过对马克思生态文化思想的研究, 对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宏大思想体系与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张威威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A841.693 |
48 |
0 |
荐购
|
8 |
|
时间的终结:当哲学遇到物理学 |
本书是一部哲学类专著。1980年4月到9月间,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与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大卫·博姆教授在美国和英国进行了多场对谈。这些对谈从探讨人类冲突的起源开始。两人都将其归因于自我的分裂性、自我受限于时间的本质, 以及自我制约着我们去错误地依赖思想, 而思想则奠基于必然有限的过往经验。在这些对谈中, 这种洞见发生的可能性得到了深入探讨。在随后的对谈中, 焦点转向了探询死亡的意义, 以及探讨存在的”基础”和意识在宇宙中的地位。最后的几次对话, 则回顾了克里希那穆提和博姆认为这些终极问题与日常生活之间所存在的深层联系, 以及我们要如何处置那些拦路的障碍。 |
(印) 克里希那穆提, (英) 大卫·博姆著 |
九州出版社 |
B-53 |
98 |
0 |
荐购
|
9 |
|
真理与事实 |
本书是一部哲学类书籍。书中记录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与美国物理学家大卫·伯姆之间的对谈。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取自克里希那穆提与伦敦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大卫·博姆之间的一系列讨论。第二部分为1975年秋在布洛克伍德公园进行的演讲和对话内容的真实记录。第三部分的问答取自1975年和1976年在瑞士萨能的演讲。这些演讲对一些相关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旨在探明真理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于情感和美学的一些话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信通过阅读这些内容, 读者将得到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发。 |
(印) 克里希那穆提, (英) 大卫·博姆著 |
九州出版社 |
B-53 |
88 |
0 |
荐购
|
10 |
|
霍耐特的社会自由思想研究 |
本书指出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是如何偏离了曾经涌现过的社会自由规范, 并以社会自由为内在核心重申了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霍耐特结合社会学的方法, 从规范性的视角去看待社会现实中符合理性、促进秩序的可能性, 使得批判理论转向政治伦理学的维度, 同时也为我们研究社会自由的规范性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并丰富了关于社会主义理念与现实的理解, 能够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一种可借鉴的规范内容。 |
任远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B0 |
85 |
0 |
荐购
|
11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专题研究 |
本书以突出“专题性”、夯实“基础性”、锚定“前沿性”、把握“现实性”为四方面特色, 试图呈现并回答以下主要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思想史”“辩证法、认识论与马克思哲学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数字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教材旨在以更加原创性、自主性的哲学话语, 不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和“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为中国未来发展培育高水平哲学研究型人才。 |
王庆丰, 袁立国, 郝志昌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B0-0 |
98 |
0 |
荐购
|
12 |
|
岳麓书院讲演录:四 |
本书共汇编了十篇讲演稿。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来先生的《<中庸>的思想传承与历史诠释》、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子今先生的《汉代社会的读书生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姜广辉先生的《<春秋>的“大义”与“微言”》、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韩东育先生的《中国传统“平衡论”的前提假设与反假设》、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朱汉民先生的《宋学的师道精神与政教理念》、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杨国荣先生的《中国哲学与“世界性百家争鸣”》、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梁涛先生的《从何炳棣、杜维明之争看儒家仁、礼关系》、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李伯重先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从“李约瑟之谜”谈起》、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峰先生的《宋代的酒场与政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日根先生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多缘凝聚与组织化》。 |
陈仁仁主编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B0-53 |
65 |
0 |
荐购
|
13 |
|
中国哲学十二讲 |
本书就是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 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哲学散论随笔整理而成, 力求呈现清晰而简洁的中国哲学体系。 |
胡适著 |
新世界出版社 |
B2 |
68 |
0 |
荐购
|
14 |
|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第2版 |
本书与《中国哲学大纲》共同组成了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对中国哲学范畴研究的成果。本书选取了中国古典哲学中起主导作用, 且意义较深奥难解、历代歧义较多的60组概念范畴, 以条目形式呈现。每则条例皆引证原始文献, 详述历代各家对其理解发挥, 循名责实。是一部体例独特、便于查阅的中国哲学基本理论著作。本书是张岱年先生研思探索中国哲学固有概念范畴体系之总结性专著, 学术影响力非凡。 |
张岱年著 |
外文出版社 |
B2 |
178 |
0 |
荐购
|
15 |
|
古典时代的中国哲学 |
本书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有所吸收, 但在哲学史的体例上有自己的思考。修中诚的《古典时代的中国哲学》(ChinesePhilosophyinClassicalTimes) 对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国哲学史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翻译和介绍。1942年首次出版, 1954出版最后的修订版, 本次影印的是1954年版。全书将这一时期的哲学史分为八个主题, 每个主题先有哲学史的论述, 再翻译代表性的文献。如翻译了《老子》全部的八十一章, 《庄子》内七篇, 《大学》和《中庸》的全部。 |
(英) 修中诚译著 |
崇文书局 |
B21 |
78 |
0 |
荐购
|
16 |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周代是中国思想史的奠基时代。借用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的用语, 这是一个诞生了许多辉煌思想的“轴心文明”时代。周代思想界的重要特征, 是以“人本”取代了殷商以前思想界的“神本”, 以“人道”取代殷商以前热衷的“神道”, 带来了人对自身本性、作用、地位的全面自觉, 呈现出智慧、理性对神学蒙昧的“袪弊”与“启蒙”。作者从历时的角度, 以对上古历史神话、殷商甲骨卜辞和周代所有值得研究、可以研究的人物与原典的个案研究, 详实叙写了上古至夏商万物有灵、神灵至上的神本主义到周代“贵人”“先人”、“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演变历程。 |
祁志祥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B220.5 |
160 |
0 |
荐购
|
17 |
|
从伦理的儒学到管理的儒学:儒学的本义管理学转型建构研究 |
本书共四篇14章, 前两篇共7章内容指向内在逻辑“为什么可以”和外在框架“是什么样子”问题, 解决的是儒学的本义管理学转型建构“内生逻辑可行性”问题; 第三篇共6章内容从反向角度聚焦西方管理学的适用性局限进行分析, 解决的是儒学的本义管理学转型建构“外生逻辑必要性”问题; 第四篇共1章内容聚焦解决的是儒学的本义管理学转型建构相对于经济学本土化建设的“并行逻辑镜鉴性”问题。 |
马文军著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B222.05 |
78 |
0 |
荐购
|
18 |
|
中国儒学通志:清代卷 |
本书内容主要是有清一代的重要儒学事件《中国儒学通志》拟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部分, 每部分再分纪年篇、纪事篇和学案篇。结合《20世纪儒学通志》, 基本覆盖先秦至20世纪末的整个儒学历史, 为中国儒学的演进、发展理清脉络。该书以历代大儒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以传统文献为依托, 从较高的高度俯瞰整个儒学发展脉络, 体系完备, 方法科学, 可望著成新时期儒学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
丛书主编苗润田, 冯建国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B222.05 |
118 |
0 |
荐购
|
19 |
|
《大学》讲习录 |
本书是山河大地系列讲习之一。山河大地读书会自2017年开始, 每日凌晨讲习经典; 截至2022年, 完成十六部经典的讲习, 笔记累计近五百万言。此部讲习, 从2019年11月1日讲至11月30日, 共三十讲。讲习以疏通文义、去繁就简、反求诸己为读书法, 超越自说自话式的注疏体, 采用交互发明式的对话体, 具有鲜明的方法论自觉, 便于读者具体地参与其中。这部讲习基于宋明以来的研究成果, 力图恢复《大学》古本的本来面目, 批评朱子”三纲八目”之说, 吸收明末学者吴应宾《古本大学释论》”一总五别”思想, 分六章 (首章为总纲, 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五章为别释) 详细澄清《大学》的义理结构。 |
崔树芝著 |
九州出版社 |
B222.15 |
68 |
0 |
荐购
|
20 |
|
知者不惑:《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
本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 全新解读《论语》, 以孔子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指引读者修养成一个悦乐不愠的君子, 以抵达内圣外王的境界。该书体例包含原文、译文、注释、解析四部分, 对《论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满足了大众对《论语》阅读的基本需求; “解析”部分是该书的精华,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论语》的心得体会全部倾注在此部分, 对《论语》逐章解析, 并提炼精华以作为标题, 语言通俗流畅, 有利于读者进一步真正读懂《论语》。 |
邓榕著 |
岳麓书社 |
B222.25 |
12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