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81 |
|
手机短视频拍摄与后期剪辑制作从入门到精通 |
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搭配手机拍摄的辅助设备。第2章介绍手机的拍摄功能,清晰了解功能,拍出更多花样。第3章介绍拍摄的相关专业知识,景别、画面构图和光线,掌握专业知识,才能用手机拍出专业感。第4章介绍特殊角度拍摄和利用一些辅助道具。第5章介绍脚本和分镜,想用手机拍出大片感,脚本和分镜少不了。第6章-第8章讲解的是手机后期制作,从剪辑、转场、颜色、滤镜、音乐和字幕,让读者了解到手机后期制作并不难。第9章通过创意的案例,将前面的知识进行融合,让读者学会举一反三。第9章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学习AI创作短视频的方法和技巧。 |
六六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J41 |
89 |
0 |
荐购
|
| 2082 |
|
手机摄影从入门到精通 |
本书是一本手机摄影实用指南。本书深入浅出地从手机选型与基础设置讲起,细致剖析手机摄影的利弊,进而传授光线运用、构图艺术等核心技巧。同时,精选并推荐了一系列功能强大且实用的手机摄影配件与应用程序,通过展示令人赞叹的手机摄影佳作,全方位激励并引导读者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图像作品。此外,书中还贴心附上了针对iOS与Android两大主流操作系统的详细操作指南,以及丰富的后期图像处理实例教学,旨在通过实战演练,一步步引导读者掌握多样化的手机摄影技能,全方位提升其摄影技艺,让每一次快门都成为艺术创作的开始。 |
李华春,王淞著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J41 |
68 |
0 |
荐购
|
| 2083 |
|
随手就能拍美照:摆姿×场景×旅拍×穿搭全攻略 |
本书图片精美、文字细腻,介绍了大量热门的人像摄影技法和技巧,从场景、服饰搭配、道具运用、pose解析、构图技巧、后期美化等方面对拍出甜美、可爱、元气、性感等风格的人像照片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法分享,让读者更好地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要领并逐渐引导读者提高摄影技艺。本书图片精美、文字细腻,介绍了大量热门的人像摄影技法和技巧,从场景、服饰搭配、道具运用、pose解析、构图技巧、后期美化等方面对拍出甜美、可爱、元气、性感等风格的人像照片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法分享,让读者更好地掌握人像摄影的基本要领并逐渐引导读者提高摄影技艺。 |
我是寒寒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J413 |
49 |
0 |
荐购
|
| 2084 |
|
唯美人像拍摄技法 |
本书共8章。第1章解析唯美人像摄影的核心要素,包括色调、光线、构图等,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唯美人像的拍摄精髓;第2章针对摄影新手,从相机选择、功能设置到风格定位,提供全面的入门指导,帮助读者快速上手并了解如何激发摄影的热情;第3章介绍摄影师是如何开始拍摄的,从灵感获取到拍摄方案的制定,系统讲解摄影创作的思维框架,帮助读者从零开始规划一次完整的拍摄;第4章聚焦拍摄中的前期实操技巧,包括模特引导、构图、用光等,通过具体案例帮助读者提升拍摄水平;第5章讲解唯美人像的后期处理方法,从软件使用到修图技巧,并提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第6章讲解实拍案例,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实拍案例,展示如何利用季节特点拍摄唯美人像,并结合手机摄影技巧,拓宽读者的创作思路;第7章讲解摄影自媒体的运营和引流,针对希望将摄影发展为自媒体的读者提供账号定位、内容创作、流量获取等实用策略,帮助读者在各大平台脱颖而出;第8章讲解摄影领域的转化路径,探讨摄影的多种转化方式,包括客片拍摄、担任培训讲师、商单拍摄等,为读者提供职业发展的参考路径。 |
芥茉在拍照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J413 |
79 |
0 |
荐购
|
| 2085 |
|
100年的新窑子:珍藏版 |
本书是摄影家黑明聚焦陕北山村新窑子,跟踪拍摄二十多年的摄影画册。黑明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勤劳朴实,虽有几分无奈却不乏改变命运理想的普通农民,以及他们天真可爱的下一代。在极具震撼的人物肖像照片的旁边,黑明看似平铺直叙,实则娓娓道来地记叙了这些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和祖祖辈辈的梦想,读来深深地为他们的质朴所感动、为他们美好的愿望和顽强的奋斗所鼓舞。100年的新窑子是一个偏远小村的故事,也是几亿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 |
黑明著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J421.8 |
118 |
0 |
荐购
|
| 2086 |
|
设计文化史论 |
全书史论结合,首先分析讲解设计文化理论及其方法,而后从设计史的角度讲述了古今中外各个历史节点重要的设计事件,包含古代陶瓷、金属、漆器设计的发展流变,近现代工艺美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产生。 |
赵绍印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509.1 |
88 |
0 |
荐购
|
| 2087 |
|
抗战时期中国设计研究 |
本书以抗战时期“中国设计研究”为主题,将全书分为“西北”“川渝”“西南和华南”三个篇章,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抗战时期中国设计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因西迁引发的传统工艺再发现与战时创造力迸发,展现了逆境中中国设计从生存突围到文化重构的成长图景,填补抗战时期中国设计发展的文献空白。《抗战时期中国设计研究》献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书通过对这段非常时期设计的回溯,既能在基本生存设计中还原其作为解决问题手段的本质,还能透过设计投向民间民族的视线去理解设计,无论何时都作为一种文化选择而存在。试图描绘出的是设计在逆境生长(而不仅仅是生存)的图景,以传递一种鼓励人心的力量。 |
彭圣芳主编 |
山东美术出版社 |
J509.26 |
98 |
0 |
荐购
|
| 2088 |
|
创意拼贴艺术 |
本书从拼贴画大师介绍入手,通过大量不同主题的作品欣赏,循序渐进地展现了拼贴艺术中“为了艺术目的而结合所有可想象的材料”的魅力,并使读者感知一种超现实主义下自由夸张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本书不仅展示大量拼贴作品,更是由约尔格·博科对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说明,令观者深刻感受到通过隐喻美学传达出的自由思想和表现力。娜塔莎·菲克斯通过各种手法和材料的组合,对现有图像进行糅合、重组、叠加,呈现出它们隐含的全新概念,从而具有可观的变化性、层次性和叙事性。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整理了全书所提到的大部分拼贴手法,并配以详细图文步骤,令读者可以清晰地学习到娜塔莎的创作手法。 |
(德)约尔格·博科著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J511 |
128 |
0 |
荐购
|
| 2089 |
|
多媒体平面设计课堂实训教程 |
全书共分7章,分别是:第1章多媒体平面设计基础,主要包括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色彩基本知识以及数字图像处理软件AdobePhotoshop的基础知识等内容;第2章Logo设计,主要包括Logo的含义及特征、Logo的常见类型及设计原则、Logo设计案例及实训任务等内容;第3章卡片设计,主要包括卡片简介、卡片的构成要素、卡片的设计流程、卡片设计案例及实训任务等内容;第4章Banner设计,主要包括Banner简介、Banner设计的关键要素、Banner的设计特点及设计流程、Banner设计案例及实训任务等内容;第5章DM单设计,主要包括DM单简介、DM单设计的关键要素、DM单的设计流程、DM单设计案例及实训任务等内容;第6章书籍装帧设计,主要包括书籍装帧的含义及要素、书籍装帧的开本规范及设计原则、书籍装帧案例及实训任务等内容;第7章招贴设计,主要包括招贴的含义及类型、招贴的要素及设计原则、招贴设计案例及实训任务等内容。 |
张养力主编 |
科学出版社 |
J511-39 |
75 |
0 |
荐购
|
| 2090 |
|
纹藏万象:故宫纹样里的东方美学 |
本书内容分为:青铜器、手工艺品、陶瓷、织绣品。其纹样包括:山川日月、草木花鸟、云纹、龙纹、凤纹、麒麟纹等。讲解了文物的背景故事,又介绍了文物纹样的基础描述和历史寓意,引经据典,使读者在运用纹样时对其历史文化有所了解。书中纹样采用手绘方式,对纹样进行重新设计绘制,不仅拆分了单独纹样,也将纹样图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展现纹样之美。同时提取了中国传统色谱,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 |
李荒歌著,绘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J522-49 |
168 |
0 |
荐购
|
| 2091 |
|
南华彝族刺绣技艺教程 |
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彝族刺绣历史文化:介绍彝族刺绣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二、彝族刺绣典型纹样解读:选取十个典型彝族刺绣纹样示例解读;三、彝族刺绣代表性技法:介绍彝族代表性针法,包括十个刺绣针法、刺绣工具、绣线的使用方法及设计、配色;四、刺绣应用:介绍不同绣法的应用,包括服装、礼品、配饰等方面的应用;五、丁兰英作品赏析:包括丁兰英简介、丁兰英刺绣、彝族服饰作品赏析解读。 |
丁兰英,陈海燕编著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J523.6 |
128 |
0 |
荐购
|
| 2092 |
|
镇湖:关于苏绣的艺术社会学考察 |
本书以镇湖苏绣聚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运用艺术社会学理论来研究苏绣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整个过程,发现苏绣的发展受到社会制度更替、惯例习俗重塑、传播渠道多元化、消费理念迭代等因素的影响。苏绣的生产、传播、消费这一系列社会现象,揭示了社会活动中各环节之间有机的内在联系,既反应了生产者的艺术理念与主观创造,又体现出受分配媒介、消费理念影响的痕迹,各活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运转,勾画出当代苏绣产业发展的全貌。 |
欧爽著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J523.6 |
69.8 |
0 |
荐购
|
| 2093 |
|
包装设计与制作 |
本教材内容涉及AIGC技术对包装从业人员的影响,包装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助力教材的数字资源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立体化、交互式教学;既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便于教师对内容再开发。第一章为包装基础理论部分,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包装设计制作产业的发展,强调设计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第二章是本教材的主体部分,将合作企业、编写团队近年来完成的典型项目案例重新梳理,结合重要知识、技能要点,为学生提供重要的教学与实践参考。第三章为优秀案例欣赏与分析,分别选取不同材料包装作品、不同行业包装作品、国内外重要赛事包装作品,深入分析每一个作品背后的设计理念和价值主张,总结包装设计制作的规律,把握创新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
王自成,时秀波主编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J524.2 |
59 |
0 |
荐购
|
| 2094 |
|
探索·求真: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浙江赛区历届获奖作品集 |
本书聚焦大学生广告竞赛,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以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为例,关于广告学科竞赛和学科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理性调研。(2)浙江省大学生的广告竞赛优秀作品:收录了从2005年的首届大学生广告大赛开始,至2022年的国赛一等、二等作品,以及省赛特等奖、一等奖的相关作品。 |
章燕编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J524.3 |
150 |
0 |
荐购
|
| 2095 |
|
品牌形象标识设计 |
本教材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艺术与科技专业教材。本书不仅单纯讲解LOGO设计,而是在分析LOGO设计案例的同时融入了客户、设计、策划等多种思维,交流一线实战经历,分享LOGO设计方法,如LOGO设计需遵循的法则,设计的生存之路,设计的机会,设计如何跟上时代等。书中非常具体地讲解了从图形LOGO设计及字形LOGO设计和选择核心图形及其延展的整体设计规划的若干思路,并介绍了色彩系统对品牌设计的影响以及商品店面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
车焱森主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J524.4 |
49 |
0 |
荐购
|
| 2096 |
|
标志设计项目式教程:微课版 |
本书分为3篇,分别是基础篇、设计篇和赏析篇。基础篇以4个项目深入探讨标志设计的世界,内容包括认识标志,标志的分类和构成,标志的文字设计、图形创意和色彩运用,以及标志设计的规范、要求、技法和流程。设计篇以6个项目探索不同类型的标志的设计方法,涵盖卡通类标志、家具类标志、食品类标志、教育类标志、医疗类标志和科技类标志的设计。赏析篇精选了国内外经典、时尚和杰出的设计案例,旨在提升读者对标志设计美学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
李列锋,杨嘉惠主编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J524.4 |
79.8 |
0 |
荐购
|
| 2097 |
|
展示工程与设计数字化教程:2版 |
全书共十章,其内容以作者36年展示工程实践和数十年授课经验为基础,全书以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诠释了展示工程的全貌。各章节主要讲述了展示工程与会展范畴、展会与展台、地台造型设计、灯柱与天棚造型设计、背景造型设计、天景造型设计、辅助展具造型设计、其他造型设计、展台互动区设计、展台配套设备等,重点讲解了展台的设计、布局、结构、材料、制作和搭建。最后,附录部分讲述了一家大型企业展台设计19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外展台设计发展趋势、特装展台主要部件规格汇总、展示设计常用网站、展示工程相关标准汇总和展台常用材料价格汇总等。 |
王新生著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J525.2 |
49.9 |
0 |
荐购
|
| 2098 |
|
展示空间的在地性:表征地域文化的展示空间设计 |
本书聚焦展示空间的在地性,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设计表征地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全书共三章,深入剖析了地域文化的内涵、传承及地域性设计的背景与符号表达,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探究了观展者对地域文化的感知过程与情感认同机制,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清晰地展现了地域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并强调了展示空间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需通过创新设计、媒介技术和叙事手法,凸显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
范蒙,邓佳欣,王帅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J525.2 |
98 |
0 |
荐购
|
| 2099 |
|
四海重光:艺术社会学视域下的德化陶瓷 |
本书以德化陶瓷及其生产创作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艺术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从广阔的社会语境深入考察研究,以生产、传播、消费这一空间结构,对德化陶瓷产业和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状态进行剖析,对德化陶瓷产区的物、人、观念与文化以及彼此的联结互动进行阐释,分析其中存在的复杂且立体的关系,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立体的德化陶瓷形象,揭示出德化陶瓷发展的整体样貌。 |
王晓偶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J527 |
89 |
0 |
荐购
|
| 2100 |
|
中国黑陶 |
本书调研了全国多个黑陶生产基地及黑陶非遗传承人、业内专家、黑陶资深用户等,从多角度地、形象生动地、图文并茂地向读者普及黑陶、展示黑陶烧制技艺、黑陶文化、黑陶在当下生活中的应用等。本书邀约八位作家:做黑陶的,研究黑陶的,使用黑陶的,销售黑陶的,推广黑陶的……深耕于各自的领域,立体地多维度地完成书稿编写,构建了中国黑陶概貌。 |
陈学荣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J527 |
12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