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21 |
|
舞蹈文物看中国 |
本书以承载着文明印记的30件舞蹈文物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文物的世界,物物相通,事事相连,每一件文物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 |
茅慧主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J709.2 |
98 |
0 |
荐购
|
| 2122 |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审美导论 |
本书聚焦民族民间舞在当代美育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剖析地域文化与艺术表现形式,帮助读者理解其审美逻辑与文化内涵,培养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 |
王杰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有限公司 |
J722.2 |
58 |
0 |
荐购
|
| 2123 |
|
上海戏剧协社研究 |
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和第七章分别论述了上海戏剧协社诞生和解散的原因。第二至第六章分别从组织管理、剧目建设、舞台美术、表演和导演五方面论述上海戏剧协社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其存在的局限,并力图为当今话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
黄世智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J809.2 |
138 |
0 |
荐购
|
| 2124 |
|
本体与感知视角下的VR电影视觉表达研究 |
本书聚焦VR电影视觉表达,探讨其发展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实验,VR电影作为新艺术形式,有VR-2D和VR-3D等播放模式,本书设计多组实验,如2D与VR交互环境下的恐惧情绪比较、VR立体视觉对移情调节的实证研究等。运用皮电、脑电信号采集,结合SAM量表、PANAS量表等主观评价方法,以及随机轮换实验范式、多生理信息同步采集平台等技术手段。 |
田丰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有限公司 |
J9 |
68 |
0 |
荐购
|
| 2125 |
|
现代电影与中国新戏剧生成 |
本书研究电影与中国新戏剧生成的关系。近代中国新戏剧的崛起、发展一直与新兴的电影艺术相伴相随,特定的时代语境和簇新的思想艺术追求,使两者获得了极其特殊的亲缘性、胶合性,并且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新戏剧的品格和方向。 |
周安华著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05 |
70 |
0 |
荐购
|
| 2126 |
|
电影艺术鉴赏 |
本书通过鉴赏各类影片,分析电影中声音与画面同剧情的发展相互融合并相互作用产生的艺术综合效果,在欣赏过程中探析影片的艺术美。商业片的艺术效果强烈,呈类型化发展趋势,折射出不同观众群体的审美趣味;文艺片注重个性化的艺术表达,集情感、人文与哲理思辨于一体,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实验片通过对电影语言及形式的不懈探索,丰富了电影的美学意涵,也拓展了观众的审美经验;动画片多以“童趣”为重,亦兼顾成人群体,以独特的影音形态营造出迥异的审美感受。 |
李剑主编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905.1 |
88 |
0 |
荐购
|
| 2127 |
|
中国当代家庭伦理电影中的父子关系 |
本文认为,在八十年代集体主义、理想主义还是主要社会意识形态的时期,家庭伦理电影中父权对于子辈具有重要的规训作用,子辈对于父辈的情感往往指向社会,呈现出“有父”之父权统治的强势在场;九十年代的中国承接着二十世纪的多种社会思想转化,家庭伦理电影在父子关系的处理上呈现出了“审父”意识,是对父性文明的一种知性的艺术沉思;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电影中父子之间的冲突总是拥有一条极为清晰的伦理线索,其斗争与矛盾只是一种挣脱伦理束缚的个人化的呐喊,是脱离“大我”的“小我”,呈现出一种“无父”的创作特征;最近几年家庭伦理电影中的父子关系在经历了“无父”的惶惑焦虑之后,开始转向“寻父”,呼唤父性的回归。其着重呈现的是父辈身上的优良品质,倾向观照的是作为个体的父亲与其所代表的精神、秩序在时代变幻中的复杂情态,子辈更加倾向于以一种相对平等的姿态、在父子之间力量的抗衡与拉锯中进行沟通与对话。 |
刘丽菲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J905.2 |
79 |
0 |
荐购
|
| 2128 |
|
电影《东极岛》制作珍藏录 |
本书是该影片的官方艺术图集,专为影片爱好者打造,它以丰富详实的内容,深入剖析电影的角色形象与场景道具,尤其是对拍摄技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从镜头运用到光影调配,从特效制作到画面构图,以及后期数字处理等,全方位展示电影技术的精妙之处,帮助观众理解影视作品背后的创作思路与细节。 |
七印象编著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J905.2 |
168 |
0 |
荐购
|
| 2129 |
|
电影中的戏曲艺术 |
本书首先回顾了中国电影对中国戏曲的机械复现和主观映现两种不同方式和手段,探究戏曲电影的观念形成,在此基础上就戏曲电影在当前文艺生态环境下与大众审美需求的错位,探讨其商业价值的失落,就两种艺术手段的本质分歧讨论以电影手段表现中国戏曲艺术的难以实现。在对戏曲电影观念和价值的反思后,书稿围绕中国电影对中国戏曲的“同化”,即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电影吸纳、转化作为客体的中国戏曲的艺术元素因而愈加丰满的现象和可能,展开两者更深层次交互的研究。书稿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条缕析,“中国电影与中国戏曲的歌舞”分析了歌舞影片与戏曲歌舞、戏曲歌舞片段在电影中的功能、电影表演技巧与戏曲歌舞技巧,“中国电影与中国戏曲的叙事”部分主要就主题表达、题材选择、情节设计、结构安排、叙述视点和人物角色进行论述,“中国电影与中国戏曲的诗性”就以诗言志的抒情、淡化情节的叙事、细腻精微的心理、情景交融的意境、心物融化的意象进行详尽论述。 |
邵雯艳等著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J905.2 |
45 |
0 |
荐购
|
| 2130 |
|
夜短梦长:全新增订版 |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毛尖的影评随笔集,涵盖了从经典电影到电视剧的讨论。书稿一部分聚焦电影主题研究,梳理影史中反应的社会关系、轻喜剧、少年等题材,一部分以银幕符号为切入点,解读牌局隐喻、火车、笨拙角色等影视常见意象。书中集结了中外影史上的名家名片,包括希区柯克、大卫·林奇、戈达尔、刘别谦、王家卫等的电影,跨越中西文化展开分析,打破电影与电视剧的不同媒介,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观影视角和认知。 |
毛尖著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J905.2-53 |
88 |
0 |
荐购
|
| 2131 |
|
短剧剪辑之道:剪辑思维+剪辑技法+行业心得 |
本书共9章,内容全面、案例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包含剪辑思维、剪辑技法和行业心得三方面的知识。本书正是致力于系统搭建科学的剪辑学习路径,让每位读者都能掌握用剪辑讲好故事的核心要义,在光影交错间编织出触动人心的视听诗篇。为了确保各层次读者都能准确吸收书中知识,从下一小节起,我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内容阐述,力求让专业知识“零门槛”传递,帮助每位读者都能有;在剪辑技法方面,本书讲解影视后期对接的全流程、如何组接镜头、节奏常用的剪辑技法,还有大家关心的音乐和音效的剪辑技巧;剪辑师是对从事视频编辑与后期制作的专业人员的统称。这一职业可依据不同工作内容和专业领域进行分类。想必想要成为剪辑师的你,会更关注从事哪类项目的剪辑工作更具发展前景,以及剪辑师的薪资待遇情况如何。 |
莱尼日记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J932 |
79 |
0 |
荐购
|
| 2132 |
|
桂影纪行 |
全书分为启航篇、探索篇、深耕篇、余韵篇、研思篇五个部分。收录了多部获奖记录片文稿、编导手记及学术论文,贯通影像表达与学理思辨。 |
韦庆林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J952 |
98 |
0 |
荐购
|
| 2133 |
|
新世纪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实践研究 |
本书以大量的实际创作案例、具体深入的研究呈现了中国文献纪录片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品,为读者完整呈现了文献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史与其历史意义。通过“文献纪录片的定义与功能”“中国文献纪录片发展的历史变迁”“文献纪录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像重构”“文献纪录片中的历史叙事体系研究”“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五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文献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结合文献纪录片整体发展态势,对文献纪录片叙事语言系统和多元化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其在历史叙事话游、集体记忆整合与国家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影像构建特色及作用。 |
但敏等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J952 |
88 |
0 |
荐购
|
| 2134 |
|
限时玩家冒险指南:非人哉十周年电影设定集 |
本书收录了电影中的经典角色设定、风格化场景、高燃名场面分镜画稿、创作背景与设计思路等。非人哉是国内知名的原创IP,曾获中国动漫金龙奖、国际原创动漫新光奖、中国国际动漫金猴奖等一系列奖项,其以现代视角重新演绎了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角色,在内容创作、画风呈现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这种创新性的改编方式让传统神话故事焕发出新的活力,满足了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熟悉的角色、全新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开启奇幻又爆笑的冒险之旅。 |
载水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J954 |
168 |
0 |
荐购
|
| 2135 |
|
AI赋能数字动画电影之视听语言研究 |
本书全面梳理并深入剖析AI技术在数字动画电影创作各个环节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与机遇挑战。首先聚焦前期策划阶段,解析AI如何赋能构图设计、景别规划与拍摄角度创新,为影片定下基调;其次探讨了AI在拍摄环节的应用,智能焦距控制与AI增强的镜头运动如何拓展创作语汇与表现力;最后进一步延伸至后期制作领域,剖析智能光线与色彩管理、AI赋能的场面调度如何提升影片品质与效率,并专门探讨智能剪辑系统,揭示AI如何参与影片叙事的重构以及就AI与声音设计的融合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尝试。 |
张晓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J954-39 |
89 |
0 |
荐购
|
| 2136 |
|
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研究 |
本书将聚焦于历史教学的多个方面,涵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力求全面系统地探讨历史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历史教学改革有一定帮助,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郑亚红,尚博雅,韩靖雪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K-4 |
78 |
0 |
荐购
|
| 2137 |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本书尝试以生动的论述和丰富的历史案例,以创新性的历史动力学理论,分析人类历史上帝国的兴衰,为什么一些最初微不足道的小国可以成长为强大的帝国?为什么看似稳固的帝国又总会在巅峰过后归于衰亡?作者认为,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帝国的崛起与衰落都经历着类似的周期,而以动态的视角观察人口的增减、经济的繁荣与萧条、宗教的传播与消亡等,将为我们揭示背后的逻辑。作者还引入了14世纪突尼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度提出的概念阿萨比亚(族亲意识),视其为解释帝国兴衰密码的动态变量。当人们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时,小国在族亲意识中成长为帝国;而成型的帝国强加的稳定和内部和平本身就是混乱的种子,它们随着时间发芽,得到人口过剩、经济下滑、灾难疾病的滋养,最终结出毁灭帝国的果实——“末日四骑士”——饥荒、战争、瘟疫和死亡,此时亲族意识也会降到低谷。 |
(美)彼得·图尔钦(PeterTurchin)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K107 |
99 |
0 |
荐购
|
| 2138 |
|
新世界史:新进展与新趋势:第六辑:欧洲中世纪史 |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面向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者的学术集刊。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办刊的宗旨是力图在新材料的解读、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运用和新视角的发掘上下功夫,以全面展示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本辑为第六辑,主题为“欧洲中世纪史:新进展与新趋势”,设置了“文明·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思想·文化·宗教”三个栏目,共20篇文章,主要分为专题研究论文与学术史和相关学术信息的论文,重点关注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议题。 |
徐浩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K107 |
168 |
0 |
荐购
|
| 2139 |
|
希波战争 |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西亚东部确立霸权后,开始向西亚西部、欧洲扩张。当波斯文明与希腊文明相遇,征服与反征服的较量进行了长达近七十年的较量。两种文明究竟为何会产生冲突?文明冲突为什么会导致战争爆发?文明交融真的必须通过战争形式实现吗?波斯文明内部属性如何催生出专制的基因?专制与武力扩张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希腊文明的内部属性如何催生出民主的基因?民主与捍卫自由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波斯帝国的世界霸权是如何在地缘战争中终结的?《希波战争》进行了深刻剖析。 |
(英)G.W.考克斯著 |
群言出版社 |
K125 |
88 |
0 |
荐购
|
| 2140 |
|
《伯罗奔半岛战争志》语法笺释 |
本书从语法角度笺释全文,全书分为前言和八卷,旨在替具有中等希腊语程度的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本书以整理词序,指出句子主干、词组构造、词语与词语的配合,注明特殊用法和特殊含义,标明语法规则等多种手段,对稍有难度的词语和句子作全面的语法疏解。本书的语法笺释涵盖原文全文,读者既可以从头至尾研读,也可以任意查阅各卷、章、节,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部。 |
何元国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K125 |
1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