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1022(38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21 阴阳: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天地之道 本书作者认为,“阴阳”概念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融贯于儒家、道家、阴阳家等许多流派的思想之中。然而,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矛盾的二元概念是如何构成中国古代宇宙论、本体论、伦理学之基础的呢?阴阳又是如何作为一种修身之法、行事策略,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呢?于是,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和文本资料,考察了“阴阳”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范围和作用、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与中国哲学众多流派和传统的关系,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对“阴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术探讨。 (美)王蓉蓉著 九州出版社 B2 76 0 荐购
22 青年哲学论丛:第一辑 《青年哲学论丛》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集刊,以现实问题带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反映、引领时代精神,服务中国特色哲学“三大体系”建设,呈现青年哲学人才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经典著作阐释、人工智能与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邓真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文分社 B2-53 128 0 荐购
23 何以天人:中国古代思想探微 “何以中国”书系之一。本书以中国古代思想研究领域大量成果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的佼佼者展开讲解,既讲生平,也讲思想,深入浅出的同时,也不乏发人深省的思考。书中以时间为线索,从先秦儒墨道法主要思想家讲起,继而进入秦汉唐宋直至明清,每一个历史分期挑选若干主要思想家展开研究与讲解,包括王充、陈亮、朱熹、陆九渊、王阳明、戴震、颜元等等。本书语言平顺通俗,能使读者对中国古代思想有比较完整的概览与理解,并为读者更好地亲近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基础,也为想要进一步了解思想家经历与中国古代思想的读者,提供了门径,甚至从思想家生平、思想诞生过程及思想本身含有的思辨魅力中,获得头脑的操练,增强文化的自信。 萧三匝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B21 98 0 荐购
24 汉唐齐鲁易学思想研究 本书从地域文化角度切入,选取齐鲁易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汉唐时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和研究了汉唐时期齐鲁地域内和文脉传承上归属于齐鲁一脉的著名易学家、重要易学著述、主要易学流派的思想成就,同时拓宽传统易学研究的范畴,在经传注释和学派演变的基础上加以贯通,将易学思想置于社会历史变迁中作综合考察,重点分析了齐鲁易学思想史的发展阶段、鲜明特点和演变规律,以期完整地呈现出汉唐齐鲁易学的发展脉络和时代特色。齐鲁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底蕴厚重的文化概念。齐鲁文脉悠长,是诸子思想和百家争鸣的重要起源地,是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摇篮。《周易》作为统御群经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其成书史和研究史都与齐鲁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齐鲁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易学研究的重镇,齐鲁易学家在整个易学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贡献,是推动易学官学地位的确立、稳固“群经之首”主流地位的骨干力量。 徐浩诚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B221.5 95 0 荐购
25 文明互鉴视域下东亚易学研究:东亚易学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收集论文近七十篇,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东亚易学通论,内容涉及东亚易学的基本面貌、国际化与现代化等问题;二是中国易学研讨,包括《周易》经传、易学史、易图、出土易类材料研究等;三是韩国易学研讨,按照内容之不同,韩国学者的研究可分为群体研究、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三类,中国学者对韩国易学的研究,可分为整体研究和个案研究两类;四是日本易学研讨,主要包括天文历法与易学、易术、易图等;五是越南易学研讨,包括越南《周易》节要趋势研究和潘佩珠“国文周易演解”内容与特征考察。 林忠军,刘彬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B221.5 168 0 荐购
26 儒学复兴场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 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历史关系的梳理中,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进行时代审思,把握当代中国儒学复兴场域的本质性认识理路,发掘出儒学复兴场域带给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有益资源与借鉴方法,找出儒学复兴场域下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的策略路径,抓住当下民族复兴大势下的场域转换机遇,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延展与创新思考,以构建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新启示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杨玉强著 新华出版社 B222.05 48 0 荐购
27 儒传:儒家文化新讲 本书选取了“道德”“良知”“知行”等30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概念,总结出对每一个文化概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归纳和提炼出智慧的判断,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底蕴,从而给人们以智慧的启发。本书旨在挖掘历史深层的价值、理念、思想、智慧,展现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硕果,并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自信。 金海峰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B222.05 68 0 荐购
28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本书区分了原始儒家的立场与汉儒的立场,既肯定了汉儒的意识形态重构工作对统一大帝国的稳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又指出相关的重构工作对于模糊的类比思维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政治隐患。而具有逻辑实证思维的东汉思想家王符、王充、仲长统又在东汉官场上被长期边缘化,这使得他们的深刻洞见无法被整合到官方的意识形态的构建工作中去。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东汉的政治斗争缺乏稳定规则的约束,这就为政治的分裂与全面的内战打下了伏笔。本书依照此脉络,重新分析了汉室的几场重要的宫廷政变与相关的宫廷内斗,赋予读者所熟知的历史事件以新的理论意义。本书还在日、美历史的大视野中重新讨论了周政与秦政的关系,并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性的发扬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提出了可能性构想。本书对于大数据技术乃是新时代秦政的评论,将有助于读者重新检讨目下的主流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后效。 徐英瑾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B222.05 98 0 荐购
29 论语:张居正通俗讲读本 本书主要集中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范畴,即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其中,“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论语》便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 (明)张居正编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222.25 98 0 荐购
30 朱熹乡村自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本着进一步沟通朱熹理学观念与制度的宗旨,本书以朱熹有关天理公共秩序生成的理路为主线,从认知层面、规制层面、规范层面、实践层面、评价层面探讨朱熹的基层自治伦理思想,力图突出朱熹有关公共性问题的思考,并结合当代乡村建设的要求,探索其切入当今社会治理问题的可能性,做出相应的评估和思考,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作基础性工作。 孔凡青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244.75 99 0 荐购
31 日本朱子学研究 本书以日本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朱子学的理论传承、日本朱子学的思想转向、日本朱子学的话语批评等展开了系统论述,作为目前日本朱子学的研究前沿推之于世。冀望本书可以助推海内外朱子学研究的审视与思索,推动东亚朱子学研究乃至国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吴光辉等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B244.75 78 0 荐购
32 尊朱辟王思潮与明清学术转型:道、学、政之间的程朱陆王之争 本书适当照顾时序线索,作整体“面”的研究,将清初“由王返朱”思潮过程相关问题一一讨论,全方位地梳理思潮相关的源流、特点、影响得以清晰呈现,反映出学术思想与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复杂关系。然后以问题为主,作细部“点”的研究,推动清初“由王返朱”思潮的理学家有民间也有官方,他们都关注“辟王”与“尊朱”,都对程朱、陆王之异同作了一些辨析。 张天杰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B248.05 145 0 荐购
33 阳明文化 本书对阳明文化进行了研究,介绍王阳明生平、主要著作及阳明学内涵,还介绍了阳明学的传承与发展,涵盖阳明后学、清代及民国阳明学的情况。 张宏敏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B248.25 68 0 荐购
34 诠释与重建:陆陇其理学思想研究 本书以他对清初朱子学的“实学化”诠释和重建为研究视角,指出陆陇其对朱子学“形而上”内容的“实学化”重建,给朱子学的发展带来了两个比较显明的特征:理学本体意义的消解和理学“实学”发展的异化。这两个特征刚好又与清中叶学风的转变发生了共振,直接或间接地对乾嘉学者的义理思想产生了影响。从理学本体意义消解的层面来讲,清初朱子学的复兴到乾嘉时期朱子实用哲学的确立,朱子学的发展存在着一条舍“道”就“器”的思想主线,而这条主线由陆陇其到汪绂再到程瑶田,最终由凌廷堪连接完成;从理学“实学”发展异化的层面来讲,清初复兴的朱子学中具有的“致用”和“务实”精神随着朱子学中形上思辨内容的不断清除和理学本体意义的逐步消解,逐渐异化为伦理纲常的维护和道德操守的实践等教化层面的运用。 单智伟著 九州出版社 B249.9 95 0 荐购
35 中国近世思想研究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哲学史家陈来教授多年来在宋明哲学思想研究领域发表的多篇论文。内容包括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道学”与“心学”的考论研究、文献史料考证及社会文化史研究。“道学”和“心学”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中国居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道学起源于北宋,心学源自理学,经南宋陆九渊、明代王阳明而彰显。陈来教授受国际史学界认同的“内藤假说”(即“近世说”)的思想影响,指出唐宋之际的文化转向是中国“近世化”过程的一部分,认定这个近世化的文化形态是“中世纪精神与近代工业文明的一个中间状态”。故而,将宋元明清四代的思想发展研究统称为“中国近世思想史”。 陈来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B25 98 0 荐购
36 抗战时期的中国思想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分析,系统梳理了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社会各界如何在烽火连天中觉醒及探索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并阐释了该时期中国思想发展演变的核心内容、主要特点,以及这些思想探索如何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左玉河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B261 88 0 荐购
37 批评的希腊哲学史 本书共十九章,简明晓畅地概述了古希腊哲学的主要内容,从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赫拉克利特、原子论学派、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小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至斯多亚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学派,结于新柏拉图学派,并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塑造古希腊哲学的哲学家的生平。本书注重各种哲学的观念、真理、意义和关系,对于考古学上的争辩则从略,并力图将哲学思想就其历史的继续和关联而顺序说明,使读者能明了哲学演化的递嬗。 (英)W.T.斯退士著 崇文书局 B502 48 0 荐购
38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斐多》是柏拉图对话集的第四篇,记述了苏格拉底在监狱里服刑当日与朋友及学生们关于生与死,尤其是“灵魂不朽”问题的讨论,以及饮鸩致死的过程。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二千多年来恐无他书可及,因为这是历史上第一宗因信念而选择死亡。 杨绛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B502.231 45 0 荐购
39 苏格拉底面对美诺:柏拉图《美诺》讲疏:1966 本讲稿细读和疏解了柏拉图《美诺》的文本,讨论了施特劳斯的好友克莱因教授的《美诺》疏证。是施特劳斯讲授柏拉图对话的一份重要文稿。《美诺》是柏拉图对话中唯一一篇专以“美德”为题的对话,这部以“美德”为题的对话,却在苏格拉底与美诺这个历史记录中几乎以恶棍形象出现的人之间展开。对话中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特别场景和讨论,诸如苏格拉底教一个小奴隶几何等等。 (美)施特劳斯(LeoStrauss)讲疏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B502.232 128 0 荐购
40 艺术与自然美:思入康德的建筑术与先验自由 本书系统研究康德哲学中关于艺术与自然美的问题,在讨论康德哲学先验理论知识体系、实践原则的分解与先天实践知识体系建构、自然合目的性原则与自然目的论等问题的基础上,解读康德哲学对美的艺术以及美。 郭宾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B516.31 78 0 荐购
页码:2/16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