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1022(38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1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 本书既是关于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的导论性著作,也是作者基于自身的专业视角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所作的一种新的阐释。作者霍奇森首先介绍《讲演录》的文本编辑和出版情况,而后抽绎出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的几个核心概念——“精神”“形态”“自由”“历史”“上帝”,由此展开对黑格尔世界史哲学思想的论述。 (美)彼得·霍奇森(PeterC.Hodgson)著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B516.35 88 0 荐购
42 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一篇哲学论文 本书是叔本华的博士论文,初版于1813年。1847年,叔本华对此修订后出版了第2版。这是他的意志哲学的基本思想,也是他的伦理学的基础。充足理由律,即万物皆有存在的理由或理据,按其表象呈现不同的形式。各种形式的理由律是一切必然性唯一的准则和理由,有四种必然性:逻辑必然性、物理必然性、数学必然性、道德必然性。本书拓展了康德哲学,对认识事物的理由或根据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是逻辑的基础,也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本书对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后来的哲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r)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B516.41 68 0 荐购
43 偶像的黄昏 本书共分十一章。在本书中,尼采探讨了苏格拉底的问题、哲学中的理性等话题,批判了”偶像”被神话这一现象,认为我们应当”重估一切价值”。尼采的思想对于后来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方面。本书的体量不大,语言也较为易懂,因此非常适合想要入门尼采著作的读者阅读。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B516.47 29.8 0 荐购
44 美·美感·艺术:海德格尔存在美学思想研究 本书立足于海德格尔思想的“一条道路、两次转向、三个时期”,依据“意义”“真理”“地方”三个阶段性路标,厘清其哲学与美学的基本内涵、发展脉络、革新意义,从美的存在、美的存在的经验、艺术(诗)三个维度出发重构其美学思想,借助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建立海德格尔存在美学的系统性研究。海德格尔以美学构筑其存在之思,美即存在的完满实现,情态即经验存在的直接方式,艺术(诗)即存在的本真敞开样式。本书试图在把握海德格尔整体思想基调的前提下凸显其美学思想的阶段性特点,从美的存在、美的存在的经验、艺术(诗)三个层面出发系统梳理其存在美学思想。 丰雅鑫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B516.54 89 0 荐购
45 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 本书由以下8篇短文组成:1.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2.论具体哲学;3.论辩证法问题;4.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新资源;5.论经济学中劳动概念的哲学基础;6.德国哲学,1871-1933;7.海德格尔的政治学:一次面谈;8.附言:我对海德格尔的幻灭。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B516.54 88 0 荐购
46 维特根斯坦遗作的继承者与编者 本书通过广泛地使用WAB所整理出来的手稿,从而不仅重新构建了长达半个世纪维特根斯坦遗作编辑工作的具体框架,而且还对上述编辑工作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开展了深刻的检验和反思。 (德)克里斯蒂安·厄尔巴赫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561.59 88 0 荐购
47 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以“历史哲学讲稿”(1926—1928)为中心 本书稿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细致梳理和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以往很少关注的柯林武德在1926年至1928年的历史哲学讲稿来分析其历史哲学的内涵,依照康德批判哲学的四个范畴(质、量、关系、模态)来分层次地辨析柯林武德能否对“历史学是怎样成为可能的建立起一种独立的证明”。 顾晓伟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B561.59 88 0 荐购
48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之解读 恩格尔曼在本书中的研究起点是,从分析哲学史和当前学界有关《逻辑哲学论》的研究文献中挖掘出相关难点和争论。同时,他在考察过程中以罗素哲学为背景。此外,他将上述研究奠基于该书所提出的“梯子结构”,而这个结构又是通过维特根斯坦对全部小节独特的数字编号系统表达出来的。简言之,该书从如下三条主线展示出了《逻辑哲学论》所蕴藏的核心论证。 (巴西)毛洛·路易斯·恩格尔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561.59 78 0 荐购
49 笛卡尔与帕斯卡:蒙田的阅读者 本著作精辟地呈现了蒙田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突显了他们的思想传承。此本著作在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为理解这三位哲学家之间的精神联系提供了深刻见解。目前中文市场上,对于18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经典研究少之又少。然而,蒙田、笛卡尔和帕斯卡是绕不过去的三大支柱,本书深度分析了三位哲学家在思想上的传承和演变,及对现当代哲学思想的深远影响。将此书译介到中文世界将会弥补这一时期西方哲学思想研究的空缺,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法)莱昂·布朗什维克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B565.21 56 0 荐购
50 真理与虚构:福柯文学思想的话语建构 本书以福柯的文学思想为始基,意图从总体上把握福柯文学之思的路径生成,进而揭示其早期借助文学话语彰显其思想的隐微之意。本书并不预设福柯的身份——即注重差异性或断裂性的思想家,而是将其放在现代思想史特别是西方现代思想史的整体演进中去考察,主要论述福柯如何通过研究微观制度来消解历史宏大叙事,而在这其中,福柯从未放弃对文学的思考,且始终以文学话语的风格来铺展其独特的治学理念。 彭瑾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B565.59 88 0 荐购
51 伦敦文稿 本书尽可能完整地收录了法国思想家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二战期间在伦敦去世以前的文稿和书信(1942年12月至1943年8月)。大多数篇目系为法国抵抗组织撰写的参考材料,内容涉及战争时局和国际形势、法国战后政府重建工作,以及她本人长期沉思的哲学问题。文稿中追溯发端于1789年的法兰西共和传统,重新审视法国大革命思想遗产中的若干基础概念,倡议起草指引法国国民生活的“人类义务基础宣言”,针对现代性危机提出一种兼具精神性和社会性的“扎根”理论,体现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国启蒙思想传统在现代西方的一种独特继承成果。 (法)西蒙娜·薇依著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B565.59-53 79 0 荐购
5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批判创造性研究 本书以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经典理论为核心,聚焦其代表作《单向度的人》,揭示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如何通过技术理性、消费主义和文化操控,将人异化为丧失批判性与超越性的“单向度存在”。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中国化实践内容为马尔库塞之问提供具体解决方案,突破传统研究框架,提出“新感性解放”的中国式创造性路径,为打破技术霸权、重构主体性提供理论启示。 蔡甜甜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B712.59 79 0 荐购
53 我生命中的时光:自传 本书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可能有任何人真正从内心的角度去了解的他。实际上,从篇幅来看,奎因分享给人们的是他在四分之三个世纪中,是他的生活,以及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足迹,而只是穿插着讲述了他的学术活动、学术生活,并不涉及一般人不懂也不会有多少兴趣的逻辑、哲学。因此,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并不只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生活丰富、兴趣广泛的人。 (美)W.V.奎因著 商务印书馆 B712.59 168 0 荐购
54 心灵的暗物质:文化表达的无意识 人类的本性是怎样的?是无私的,还是邪恶的?是创造艺术、使用工具还是发明语言?是我们的本性决定了我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思考吗?作者的答案是“不”。本书提出了一个引人争议的观点,即人类唯一的坚持就是自由:从进化本能中逃离的自由,和适应各种环境和文化语境的自由。 (美)丹尼尔·L.埃弗里特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B80 80 0 荐购
55 可见者与不可见者 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后期最重要的、未完成的著作。梅洛-庞蒂在本书中批评了自笛卡尔以来以反思为特征的近代哲学,认为近代哲学的基础,如主体与客体、本质与现象、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区分没有充分的根据。因此,梅洛-庞蒂在此书中以其提出的交错、交织、肉、可逆性等新的哲学概念,试图克服近代哲学中主体和客体、身体和心灵之间的分裂。本书是张尧均老师结合多年梅洛-庞蒂研究成果的全新译本,不仅是对旧译本的补正,更是我国梅洛-庞蒂研究及现象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法)梅洛-庞蒂著 崇文书局 B81-06 68 0 荐购
56 因明唐疏论证理论研究 唐代玄奘先后译讲《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其弟子纷纷为此二论注疏,形成唐代因明注疏体系,是汉传因明研究首次达至高潮的理论成果。本书在原典古籍的基础上,从广义的论证视角,系统分析因明唐疏的论证机制、论式和论证规则,力图应用因明唐疏论证理论分析辩经,使属于“冷门绝学”范畴的古典逻辑理论——因明能以较为系统的形态呈现。在理论上有助于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在现实中,对于促进理性对话,消除意见分歧,具有重要意义。 汪楠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81-093.51 89 0 荐购
57 道德革命的结构 本书作者罗伯特·贝克认为道德革命的模式与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在其颇具影响力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分析的科学革命相似。贝克用近代和遥远的过去道德逆转的例子展开了他的论点。贝克反思了道德相对主义,认为对“绝对”道德真理的接受剥夺了我们道德视角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允许我们根据变化的环境来改变我们的道德。 (美)罗伯特·贝克著 商务印书馆 B82 98 0 荐购
58 道德的观念 道德观念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著名的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户坂润教授在本书中从历史唯物论角度出发,溯源了道德从希腊罗马时代到现当代的历史变迁,并加以系统性的阐明。此书观点在出版当时引起了不小争议,但在道德呼声高涨的今天,应该能引发不小的共鸣。道德观念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著名的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户坂润教授在本书中从历史唯物论角度出发,溯源了道德从希腊罗马时代到现当代的历史变迁,并加以德从希腊罗马时代到现当代的历史变迁,并加以系统性的阐明。 (日)户坂润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B82 88 0 荐购
59 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是罗素于1930年写给普通大众的生活哲学散文,晓畅幽默,浅白易懂,它提供的不是抽象的道理,而是经由自己人生感悟而得出的观察与方法。上编论述“不幸福的原因”,下编论述“幸福的原因”,力图使那些遭受不幸或未享受到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不幸的方法。 (英)伯特兰·罗素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B82 53 0 荐购
60 教化:从秩序到超越 本书是教化实践展开的横向结构分析。在此,教化是指掌握一定社会力量的人类团体或个体,以与自身存在领悟相匹配的方式对人进行精神塑造和行为引导的人类实践活动。将教化放置在人类文明的宏观视野中,纵向的教化结构是人类教化由教化行为发展到成熟的教化系统的教化发展史,横向的教化结构则由人类世界中促使教化生成发展的普遍性要素的联结。权力、存在秩序、类本性与人类理想是教化横向结构的四大要素。其中,权力是人类依照自身的存在领悟建构存在秩序的必要基础,权力与存在秩序从外在世界保障教化的现实展开;类本性是教化实现某种人类理想或社会想象的首要环节,类本性与人类理想通过内在精神力量为教化提供支撑。“权力、存在秩序与类本性、人类理想”这一形式符合教化实践横向结构的现实开展逻辑,四者共同构成教化实践的横向结构。 李佳琦著 东方出版中心 B82 68 0 荐购
页码:3/166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