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 |
|
女人识人术 |
本书从女性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地探讨了识人技巧,帮助女性读者在社交和情感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他人,保护自己,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书中结合心理学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观察外表、言行举止、微表情、微动作等细节,洞察他人的真实想法和情感状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决策。 |
许诺著 |
古吴轩出版社 |
C912.11-49 |
49.8 |
0 |
荐购
|
| 162 |
|
过犹不及 |
本书的旧版本《过犹不及》是一本心理学领域的畅销书,也是当年《纽约时报》的畅销书。累计销量在10+万册,并有畅销潜质。作者告诉我们,想要一个平衡健全的生活,就一定要为自己设立明确的界线,它不仅是个人产权的界线,更是我们面对社会、组织、家庭、朋友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界线。只有在界线之内,我们才能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生活和精力状态,也才能更长久地、更有力量地去支持到他人。就像你无法给予别人你没有的东西一样,保护自己的界线就是保护你个体的存在,也只有个体的良好存在状态,才能支持到别人。 |
(美)亨利·克劳德,(美)约翰·汤森德著 |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C912.11-49 |
59 |
0 |
荐购
|
| 163 |
|
识人九段 |
本书内容为作者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原创理论,是一整套逻辑清晰、架构完整的高效、精准的识人方法,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从底层逻辑开始一层一层剥开人设面具,深入要识别对象的核心,精准掌握对方的各项人格特征,曾成功应用于投资、公检法、企业人力等领域,不仅理论自成体系,且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全书共分9章,从人设的破解开始,不断接近真相,了解对方的底层储备和思考方式,通过考察对方的情绪、宽容度、心态和愿景,一步步抽丝剥茧达到准确识人的目的。 |
姜振宇著 |
研究出版社 |
C912.11-49 |
69 |
0 |
荐购
|
| 164 |
|
学会沟通 |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内容组织,即如何清晰传达信息;口头沟通技巧,即说话方式;书面沟通技巧,即无法面对面交流时的沟通技巧;互动沟通技巧,即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沟通领导力,即设定沟通基调和影响他人。 |
(美)杰伊·沙利文(JaySullivan)著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C912.11-49 |
59 |
0 |
荐购
|
| 165 |
|
高情商对话 |
本书以漫画的形式,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搭建日常职场场景,引出职场中沟通方面的痛点和难点,以知识点来破解难题,同时提供适当的情绪价值以及互动环节,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书中使用常见的职场情景和案例,教会职场新人在面对同事、领导、客户、HR等角色时如何高情商对话,包括提问技巧、应答技巧、谈判技巧等内容,使职场新人能够快速适应职场环境,语言轻松易读,读后使人会心一笑又能收获满满,是一本帮助职场新人提高沟通能力的指导手册。 |
菜鸟混职场团队著绘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C912.11-49 |
68 |
0 |
荐购
|
| 166 |
|
我们在孤境相遇 |
本书收录了数十个真实人物故事,涵盖亲情、友情、爱情及陌生人善意,每个故事都是一面镜子,让读者在他人经历中看见自己的情感投射。破解社交困局的“情绪手术刀”:直面当代人“想社交又怕内耗”的矛盾,用“非说教式”叙事拆解社交焦虑本质——不是缺乏技巧,而是丢失了“真诚遇见真诚”的勇气。书中既有“社恐3个月建立深厚友谊”的心路历程,也有“拒绝无效社交后人生如何轻装上阵”的真实蜕变。对抗孤独的“温暖能量包”:在“社交即资源交换”的功利语境下,重新定义“无用社交”的价值——那些一起看过的落日、陪你发疯的深夜电话、陌生人递来的一把伞,才是治愈精神内耗的良药。书中特别收录多个特殊场景故事,见证微小善意如何汇聚成穿透孤独的光。 |
张庆涛著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C912.3-49 |
49 |
0 |
荐购
|
| 167 |
|
2024最具公众影响力品牌传播案例集 |
本书收编的是在金旗奖—2024最具公众影响力公共关系事件评选中获奖的优秀案例,涉及社会责任、品牌传播、公关活动、数字营销、社群互动、国际传播等几十个大类,涵盖汽车、互联网、金融、快消、医药、家电、服装、化工等十多个行业领域,共几十个板块、上百个案例的内容,有代表性,有行业观点。每个案例包括项目概述、项目调研、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评估、亲历者说和专家点评等几个部分的内容,从项目起始到结果串联起每个项目,深入解读了案例的内容创意、目标受众以及传播策略等。 |
金旗奖编委会编著 |
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
C912.31 |
168 |
0 |
荐购
|
| 168 |
|
当代公共关系:从熵值管理到系统表达 |
本书在对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的前提下,总结出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并由此提出熵值管理这一公共关系处理“组织—公众”关系的核心目标。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当代公共关系的本质在于帮助组织维护“组织—公众”关系,这本质上是在进行熵值管理的工作。从这个核心观点出发,本书从学科、职业、公众的角度界定了公共关系的内涵,同时对当代公共关系面临的社会环境、公共关系的开放式系统模式、公共关系管理四步法、公共关系与博弈论以及公共关系的伦理选择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且从快速反应、真诚与媒体参与、提高表达效率以及公关造势与联名的角度论述了公共关系的系统表达。 |
魏修治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有限公司 |
C912.31 |
68 |
0 |
荐购
|
| 169 |
|
亲属·人格·构境:中日社会文化人类学结构假设之检验 |
本书全面梳理了自20世纪初期至今中日民族学和人类学主要结构论三大假设领域及其相关后续发展历程,并首次从一般语言——人文传统逻辑和数理统计逻辑的结合角度总结了其得失经验。最后,系统地勾勒出中日人类学结构假设在近现代国际学术格局中的具体贡献及其位置,并提出一般语言-人文逻辑和数理统计逻辑的结合视角无疑是全面地重新评估传统人文各类假设和形成原理的最佳途径;进而构建这种学术命运共同体则是实现中国学者开创性的科研工作得以全球化传播的根本基石。 |
阿拉德尔吐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C912.4 |
138 |
0 |
荐购
|
| 170 |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罗伯特·赫尔兹(RobertHertz)是法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涂尔干的学生中较有才华和潜力的一个,但他不幸在学术事业不断攀升渐入佳境之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经过涂尔干、莫斯、马赛尔·葛兰言、埃文思-普里查德、尼达姆和罗伯特·帕金等众多著名的人类学家的大力推荐和引用,《死亡与右手》在西方人类学界逐渐成为象征与仪式研究的经典著作,是身体象征、方位象征、两元对立象征及死亡仪式研究的必读参考文献。本书由赫尔兹《右手的优越》和《死亡的集体表象》两篇论文组成,集中显示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潜力。赫尔兹成功地运用了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法作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对后世的结构人类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
(法)罗伯特·赫尔兹(RobertHertz)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C912.4 |
58 |
0 |
荐购
|
| 171 |
|
事物的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 |
本书以“考察事物的起源”为主旨,本书从大量实地考察与征引所得的案例材料出发,在风趣的文字和写实的插图中挖掘人类的故事。全书共十五章,含插图280余张,包罗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贴近当代生活的主题,可谓一本简明而意蕴深远的人类文化启示录。此次新版修正了译文及脚注中存在的个别知识性误差或专名瑕疵,提升了插图质量,补充了个别编者注。 |
(德)尤里乌斯·E·利普斯著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C912.4-49 |
99.8 |
0 |
荐购
|
| 172 |
|
中国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与行为研究 |
本书聚焦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两个方面,遵循人在社会的基本理念,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全发展、为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
张大均等著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C912.6 |
138 |
0 |
荐购
|
| 173 |
|
心理与理心:心灵的社会建构八讲 |
当主流心理学界热衷仿效物理学建立“标准情境”来研究人的心智运作模式时,文化心理学家宋文里教授认为,我们不能总是自以为可以讨论“心里面”的东西,而是需要借用身边事物来帮助我们理解“心”,把“心理”的话语说清楚。作者用后现代社会建构理论及方法论,试图建构一种“诗学为体,科学为用”的心理学,通过八次生动且深刻的主题讲座,带领我们从日常话语开始溯源心灵密码,检视个人与天地、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发现在汉语语境下的“心灵”之学更似“理心”,是关乎生命的学问。 |
宋文里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C912.6-0 |
98 |
0 |
荐购
|
| 174 |
|
西方社会心理学文选 |
本书收录了大量有代表性的著作,涉及多个作者,资料十分丰富。这是一部为年轻学子们进一步了解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和成就而选编的经典读本。秉承对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的基本看法,这部读本从时间跨度上说前后延续100余年,从研究取向或理论范式上说则包括了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母体学科的研究贡献。 |
周晓虹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C912.6-0 |
128 |
0 |
荐购
|
| 175 |
|
归因偏见: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心理学 |
本书立足于传播学和心理学的交界点,探讨在充满不确定性、易变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时代,影响公众归因活动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底层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归因偏见是一种无意识的内隐偏见。本书既不寻求对其进行精准的定义与测量,也无意探索针对它的纠正与干预之法,而是将它视为一个敏感性和启发性概念,提醒人们在归因时保持对偏见的敏感性。 |
纪盈如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C912.63 |
78 |
0 |
荐购
|
| 176 |
|
什么是舆论 |
本书阐述了舆论的概念、成因以及成长过程,详细描述了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外联系。它对舆论研究中无法避免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舆论如何形成?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公众舆论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公众舆论是不是独立的力量?什么时候公众舆论会成为独立力量? |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C912.63 |
48 |
0 |
荐购
|
| 177 |
|
观念的纠缠:从空间生产到城市传播 |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空间生产理论,催生出席卷西方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空间转向”思潮,而城市传播研究正是“空间转向”延伸至传播学领域的产物。作为本世纪初兴起的传播学研究分支,城市传播研究响应列斐伏尔从“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的生产”的呼吁,其首倡者致力于将城市空间本身视作人类传播活动的中介或行动者,而非大众传播的简单容器。在列斐伏尔“空间三元论”视域下,城市传播关系的本质也呈现为一种三元结构,城市本身、城市管理者与城市使用者的纠缠是理解城市传播关系的关键所在。由此,对空间生产理论与城市传播观念之间思想交汇点的挖掘,既有助于在思想史层面夯实城市传播研究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更可为推动城市传播研究所企盼的可沟通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经典理论支持。 |
郭旭东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C912.81 |
68 |
0 |
荐购
|
| 178 |
|
智能传播驱动下的超大城市治理界面研究 |
本书将智能化城市治理界面作为研究对象,把握智能传播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信息传播范畴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研究中将技术变革纳入社会治理的考察范围,基于界面治理理论搭建分析框架,诊断智能化背景下的城市治理与发展。关注上海市发布的32个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本书将其概括为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城市高效率运营等3个层面,细分为AI+政务、AI+城市管理、AI+医疗、AI+教育、AI+司法、AI+交通等15个类别),以界面(Interface)为分析单位,审视不同治理场景应用智能化技术之后,在界面、功能与目标、内部结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并从这四个要素出发分析城市治理过程和问题。 |
刘峰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C912.81-39 |
78 |
0 |
荐购
|
| 179 |
|
村社共同体:麦作文化视域中乡村社会研究 |
本书内容为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村社共同体:麦作文化视野中沁河下游流域乡村社会研究(19YJC850001)”的成果文本。我国中原地区乡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长期围绕着麦作展开,形成弥散于社会机体和个体生命并与两者紧密结合的麦作文化。本研究以麦作村落为研究对象,探讨麦作乡村村社共同体的形成机理和文化场理论。首先,村社间共享良种、生产技术、生产历法及地方性知识,共同开发水利资源、发展水磨经济,形成生产共同体;其次,村社间在礼俗互融中形成情谊共同体,并通过共同遵守的社亲俗约和村际公约形成精神共同体;再次,村社间通过麦面饮食交流形成饮食共同体。因此,麦作文化对中原乡村社会产生多层而全面的形塑。村社共同体在普遍性社亲关系的历史延展和现实实践中,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本土动能。 |
代高峰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C912.82 |
96 |
0 |
荐购
|
| 180 |
|
以爱为瘾:如何从关系纠缠中恢复 |
本书通过区分“爱恋成瘾者”与“爱恋回避者”的行为模式,揭示了两者相互吸引又彼此伤害的情感循环,并指出了童年创伤对成年关系的深远影响。作者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康复案例,提出“戒断成瘾关系四步法”——处理其他成瘾行为、中止关系循环、治愈童年创伤、重建自我边界,并附有具体练习以帮助读者实践。本书不仅提供了对不健康依恋的深刻洞察,更以实用的策略指导读者摆脱情感依赖,培养自尊与健康的亲密能力,最终实现关系的平衡与自我的完整。 |
(美)皮亚·梅洛蒂(PiaMellody),(美)安德烈亚·威尔斯·米勒(AndreaWellsMiller),(美)J.基思·米勒(J.KeithMiller)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913.1 |
5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