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1022(3839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21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研究 本书以“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系统探讨了其在推动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总结了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型等多元化建设模式,并针对其运行效率评价、政策制度保障等实践问题提出了策略建议。同时,书中前瞻性地探讨了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等前沿趋势对创新格局的重塑,以及全球化竞争与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为区域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 张佳宁著 兰州大学出版社 F124.3 58 0 荐购
422 导向性技术创新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 本书以环境经济学、经济增长及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环境规制对绿色增长的影响,从导向性技术创新的视角,重点探讨了环境规制如何通过导向性技术创新影响经济活动和社会福利,其中导向性技术创新的两个技术方向分别为能够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偏向生产技术创新方向和能够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的偏向减排技术创新方向。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DICE模型,融合环境质量和非可再生资源作为环境资源要素,在构建了社会福利、经济活动、导向性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四个模块的绿色增长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按照环境规制演进的顺序,深入剖析四种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机理,并就这一过程进行了数理模型测算与分析。 周晶淼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4.5 92 0 荐购
423 2025年绿色发展报告 本书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来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丝路青年广泛宣传全球发展倡议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助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与世界现代化进程。 杨东平,许进,刘洋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4.5 198 0 荐购
424 技术创新对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 本文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研究技术创新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强可持续发展”范式,构建包含“直接-间接-门槛效应”的理论框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通过要素利用、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直接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且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效应尤为突出;(2)产业结构升级、能源与消费结构优化构成重要传导路径;(3)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和财政分权形成差异化门槛效应。研究创新在于构建以社会福利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系统揭示技术创新的多维作用机制,综合运用时空计量方法克服传统研究局限,为创新驱动生态福利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王朝阳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4.5 62 0 荐购
425 面向2035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战略研究 本书研究理清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逻辑(即美丽中国视域下VREP基本逻辑、共同富裕背景下VREP基本逻辑、“双碳”愿景下VREP基本逻辑),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战略(即1个战略目标,3大战略行动,4大战略重点)和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5大策略举措(即创新改革资源产权制度、以VREP推进共同富裕、通过VREP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有效促进“双碳”目标背景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以及以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应用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可为国家细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路线图提供有力参考。 王金南等著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F124.5 128 0 荐购
426 生态文明视域下城镇空间治理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本文从资源管控、生态修复和环境规制三个维度,研究生态文明视域下城镇空间治理实现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成效,为协调城镇空间利用与区域绿色发展探索可行路径。一是从物质承载性、社会经济性、联通延展性界定城镇空间的客观属性并推导出城镇空间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性、客体多重性、方式集成性、目标聚焦性等四个内涵。二是从“直接作用路径”“中介传导路径”“协同关联路径”三个维度提出生态文明视域下城镇空间治理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直接作用路径主要包括城镇空间治理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资源集约效应、要素重置效应、降污减排效应和绿色转型效应。 何皛彦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4.5 128 0 荐购
427 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概论 本书以“低碳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探索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的挑战。将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政策研究结合在一起,突出“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在政策、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强调中国的“双碳”目标与全球减排目标的契合,展示了中国的实践路径与国际经验的对接。为方便教学,本书提供配套课件供教师使用。 杜道林,崔金贵,杨加亮主编 科学出版社 F124.5 59.8 0 荐购
428 共同富裕视域下我国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本书主要研究了收入分配制度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独特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分章节阐述了在共同富裕的视域下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改革的特点,以及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因素。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更好地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社会公正。 武威利,杨文圣,吕世英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F124.7 65 0 荐购
429 论单边开放:全球剧变下的中国开放新命题与新思考 在逆全球化浪潮汹涌、美国对华打压围堵持续升级的今天,传统多边合作框架正加速失效,国际秩序面临系统性解体,全球局势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本书直面这一时代剧变,从中国内外部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及人工智能革命的背景出发,首次提出并系统阐释“单边开放”战略的内涵要义、理论逻辑、对中国自身发展以及全球治理的巨大意义,同时冷静剖析进一步实施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应对之策。 郑永年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F125 98 0 荐购
430 “一带一路”与新疆 本书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疆,以生动的图片和活泼的文字,呈现新疆深度参与和牵引“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向西开放进程,并在不同领域积极挖掘和拓展与亚欧各国交流合作的丰富真实案例,涉及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文体科教、医疗服务、区域金融、企业合作等广泛领域,通过这些小故事的汇集,描绘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繁荣发展的新疆生动图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编著 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F125 68 0 荐购
431 共建“一带一路”新十年良好开局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十多年来,在各方携手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打破地理限制,融合文化差异,统筹发展需求,开拓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格局,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成为共建国家携手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实践证明,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谋发展、促增长、共繁荣,是世界各国的普遍诉求。共建“一带一路”日益凝聚全球共识,迎来发展重大机遇,完全可以成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压舱石,成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加速器。本书买中文版赠英文版。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编著 新华出版社 F125 98 0 荐购
432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 本书围绕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国际产业合作的进展,产业合作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等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综合考虑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合作的发展情况、产业合作现状与效果、影响因素等,提出研究问题。 韦政伟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F125.533 98 0 荐购
433 中阿经贸关系发展进程2024年度报告 本书主要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学科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围绕2023-2024年度中东地区形势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贸易,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与研究,主要针对中阿在贸易、投资、金融、农业、能源、数字经济、科技、生态环境、旅游、宁夏对外开放等领域取得的新进展,描绘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的进程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在分析前六届中阿博览会整体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中阿经贸合作提出预测性研判,有助于读者更好的了解中阿经贸发展进程。 李绍先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5.537.1 198 0 荐购
434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型消费探析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继续挖掘马克思关于消费的思想遗产;第二,对比发达国家消费结构的演进过程,深入剖析新发展阶段下我国消费的特点与趋势;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资本主义“消费悖论”的破解;第四,城市消费是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的主要发力点,同时也是消费发生的重要空间载体,还是文旅消费、教育消费、康养消费、养老消费等新型消费的“合力场”;第五,乡村如何创新消费场景;第六,绿色消费如何起步及其政策体系等。 张子麟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F126.1 86 0 荐购
435 环境规制、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本书结合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理论,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比较分析与归纳分析等相关研究手段,以环境规制推动产业转移作为研究切入点,将产业转移的效用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约束相结合,构建了以环境规制为动力、以产业转移为路径、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理论逻辑和传导机制,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王振东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7 88 0 荐购
436 县域经济破局:数智化驱动县域发展新模式 本书内容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模式和主要任务,探索其在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产业模式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为县域经济找准定位、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支持;讨论数字经济的概念、框架模式、我国县域数字化发展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实践路径;聚焦数字化在县域商业和农业中的应用,县域构建数字文旅体系,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实践;借鉴发达国家的城乡融合模式,分析产业融合对于乡村振兴的核心作用;探索数字乡村建设的意义、方向、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措施。 刘丁蓉,华崇鑫,朱建良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F127 69 0 荐购
437 政府参与方式对区域导向型政策效果的影响 本书从政府参与方式的角度切入,系统研究了不同政府参与方式的区域导向型政策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在综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书界定了区域导向型政策和政府参与方式的概念,梳理了中国区域导向型政策的实施历程,构建起本书的整体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政策的空间属性和政府参与方式,划分了中国典型的区域导向型政策类别。 康佳丰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F127 89 0 荐购
438 低碳技术创新与可持续能源转型:理论与实证 本书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含港澳台和西藏)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总结与文献梳理和述评的基础上对低碳技术创新对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估算了样本期间内省级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第二,测度了样本期间内省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创新水平。第三,系统评价了样本期间内省级可持续能源转型。第四,检验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创新对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影响。第五,揭示了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可持续能源转型的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和影响机制。基于以上分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的低碳技术创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杨光磊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7 138 0 荐购
439 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联动升级问题研究 本书以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联动升级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和研究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联动升级的协同推进机制和路径,旨在促进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区域产业联动升级,实现数字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本书构建了区域数字化转型的指标体系,构建了京津冀产业联动升级的测度体系,从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京津冀区域产业联动升级的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区域产业联动转型升级效果对于重塑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驱动价值。 常金平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F127.2 79 0 荐购
440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适应性:宁夏禾润村实践 本书在社会适应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文献研究的方法,首先概述了禾润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搬迁背景,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及收入状况;其次,从经济适应、文化适应、社会交往适应三个维度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在经济适应方面从搬迁前后的生计方式的变化及移民收入、开支的变化情况展开论述,在文化适应方面分析了移民的日常生活、节日习俗等,在社会交往方面研究了移民社会交往范围的变化情况、邻里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最后,通过总结禾润村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成就,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马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F127.43 69 0 荐购
页码:22/166页  每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