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 |
|
文脉传承:传统文化班本课程汇编 |
本书内容有对传统文化班本课程的理性思考、诗文经典、节庆风俗、传统饮食、美德礼仪、传统游戏、民间技艺、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班本课程作品欣赏。 |
宋月主编 |
重庆出版社 |
G613 |
66 |
0 |
荐购
|
| 542 |
|
幼儿园融合教育课程调整 |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以幼儿园课程四要素为线索,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展开, 在介绍各部分课程要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围绕目标调整、内容调整、组织与实施调整、评价调整设计章节内容, 包括调整的原则、策略、途径等; 下篇从几类特殊需要儿童切入, 以某类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中的课程调整设计章节内容, 包括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的课程调整、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的课程调整, 智力障碍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的课程调整, 视力障碍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的课程调整, 听力障碍儿童学前融合教育中的课程调整等。 |
张丽莉编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G613 |
48.5 |
0 |
荐购
|
| 543 |
|
幼儿绘本阅读指导 |
本书极具专业性与实用性, 既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教材, 更是绘本阅读推广的得力工具书, 精心架构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知识大厦。理论篇稳扎根基, 全方位阐释幼儿绘本。从基础概念入手, 厘清绘本独特的艺术构成与教育价值, 让读者深知其魅力之源。紧接着深入图文赏读技巧, 教导如何剖析画面色彩、线条、构图, 解读文字节奏、韵律, 挖掘深层寓意。还依据幼儿心理、认知发展规律, 量身定制阅读指导策略, 确保引导的科学性。 |
肖婷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G613.2 |
50 |
0 |
荐购
|
| 544 |
|
藏在绘本里的游“戏”空间:4-5岁幼儿教育戏剧活动案例 |
本书收录多篇教学活动案例。每篇活动案例包括: 绘本解读、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和小剧场七个部分。该丛书以绘本为媒, 充分发挥教育戏剧的整合性、开放性、创造性特点, 突破了分领域教学局限, 以游戏的方式统整教学, 借助教育戏剧策略, 创新教学组织方式, 做到了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整合话、多元化, 为绘本主题课程游戏化提供了创新模式。 |
杨红, 钱霞著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G613.5 |
30 |
0 |
荐购
|
| 545 |
|
学前声乐综合教程:第2版 |
本书基于学前声乐教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 在传统声乐教材的基础上融合了舞蹈、教法、表演等多种元素, 力求为学前声乐教学提供更广泛的素材。本书精选真正适合幼儿声带和发声规律的, 在幼儿园受欢迎的歌曲, 曲目新颖, 包含了幼儿园教材里的常用歌曲、奥尔夫教学法的歌曲和古诗新唱歌曲。此外, 教材还加入了歌表演内容和儿歌教学活动指导, 更加契合幼儿园音乐教学, 操作性强。本教材教学目标是系统培养幼师生自身的艺术气质与艺术修养, 了解幼儿歌唱发声的特点, 进行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胡燕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G613.5 |
49.9 |
0 |
荐购
|
| 546 |
|
幼儿体适能基础教程 |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篇, 主要介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理念、指导原则、身体活动类型、运动负荷、特殊儿童身体活动计划指南、学龄前儿童进行身体活动的环境需求、注意事项和相应的监测与评估、本书的内容介绍和实践建议; 第二部分为实践篇, 以发展幼儿动作技能和幼儿重要身体素质为目标, 以运动游戏为载体, 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逻辑主线, 全面科学的指导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 |
童理刚, 童平, 李萍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G613.7 |
58 |
0 |
荐购
|
| 547 |
|
早教游戏在家玩:视频版 |
本书以“爱睡觉”“脖子固定”“会翻身”等发育节点特征设计亲子互动游戏, 游戏目标涉及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大能区, 帮助父母掌握孩子成长细节与发育要求。教新手爸妈利用生活场景和简单道具与孩子一起玩, 不仅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孩子安全感, 还帮助爸妈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过程中, 养成深厚的情感,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
田娜编著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G613.7 |
42 |
0 |
荐购
|
| 548 |
|
融聚成长力:幼儿园五位一体教育管理新探 |
本书作者聚焦于“五位一体”管理理念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即人、事、物、时、空的综合管理, 从人的管理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从制度管理到计划制定, 再到以爱育爱、公益培训他人的实践, 通过深入剖析这五个维度, 探讨如何将五位一体的管理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 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 如何构建一个既面向未来又根植于本土的文化氛围, 旨在为学前教育领域提供一份集思想性、系统性、逻辑性、成长性与迭代性于一体的指导性文献。 |
陈霞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G617 |
78 |
0 |
荐购
|
| 549 |
|
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与职业伦理 |
本书共设七章, 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以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 包括托育服务政策与法规概述、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三章内容, 第二部分托育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包括托育从业人员职业伦理概述、新时代公民职业道德规范、托育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试行)、托育从业人员职业伦理养成四章内容。 |
南志国, 许乃跃主编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G619.20 |
43 |
0 |
荐购
|
| 550 |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业实践研究 |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21世纪大学生所面临的创新与创业挑战。本书首先阐述创新能力的核心特征和当前培养这种能力的背景, 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其次, 详细介绍了如何塑造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创业部分聚焦于大学生创业的必要知识以及实际创业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书中还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用的创新创业提升策略, 并详述了创业团队的建设、商业模式的选择及资金筹措的策略。 |
张静著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G640 |
68 |
0 |
荐购
|
| 551 |
|
高校德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研究 |
本书旨在系统探讨高校德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实施路径和实践方法。主要内容涵盖高校德育协同育人的概述、高校德育协同育人模式的整体设计、教师角色、学生主体地位、高校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法治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以及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模式构建等内容。 |
帅伟著 |
现代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552 |
|
高校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路径探究 |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立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结合实际案例, 探索高校思政建设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全书涵盖了高校思政建设的历史与发展、政策与制度、课程思政、队伍建设、实践教育、网络思政教育等多个方面, 层层递进, 逻辑严谨, 既有对传统思政教育理论的继承, 也有对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探讨。本书的价值在于为高校管理者、思政教师、研究者及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通过政策分析、实践探索、评价反馈等多角度内容的整合, 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高校思政建设的关键点, 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
蒋晓蒲, 孟秋静, 高旭冉著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553 |
|
现代高校德育协同教学探索与实践 |
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 第一章为导论; 第二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第四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模式探索; 第五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课程改革实践; 第六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第七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 第八章为高校德育协同教学的数字化转型。 |
张志伟, 范文慧, 刘凌著 |
重庆出版社 |
G641 |
49.8 |
0 |
荐购
|
| 554 |
|
“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路径研究 |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四章: 第一章, 从历史层面来界定“四史”教育、“四史”教育融入的概念, 分析“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实要求; 第二章, 从理论层面来分析“四史”教育的融入依据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明“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可行性; 第三章, 从现实层面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进行调查, 就调查结果进行成因分析; 第四章, 从实践层面分析了“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学方法, 并以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融入对策, 阐述了融入路径。本书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
於谋芝著 |
上海三联书店 |
G641 |
68 |
0 |
荐购
|
| 555 |
|
“大思政课”与大学生主体性协同发展探析 |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 如何通过“大思政课”的建设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本书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大思政课”的内涵与外延, 明确了其在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 书中结合具体案例, 展示了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之中,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格局。特别地, 本书强调了在“大思政课”框架下, 通过互动式、体验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 |
徐爱花著 |
山西经济出版社 |
G641 |
68 |
0 |
荐购
|
| 556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问题研究 |
本书分为五章, 内容包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及其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回顾与现状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根本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的路径建构等。 |
李海涛著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G641 |
68 |
0 |
荐购
|
| 557 |
|
新时代文艺与思政教育研究 |
本书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文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开篇部分分析了文艺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 阐述了艺术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高校思政教育中文艺载体的运用策略。探讨了经典诵读、中国主题性绘画、红色音乐等具体艺术形式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路径。探索了思政教育与电影融合创新的动因和途径。 |
王德聪, 呼永刚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G641 |
72 |
0 |
荐购
|
| 558 |
|
新媒体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 |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理论基础、技术支持、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实践路径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正面临深刻变革, 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书的研究立足于新媒体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影响, 结合传播学、教育心理学、文化多样性等理论, 力求为高校价值观教育提供创新的路径和策略。本书的目的是帮助高校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新媒体技术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社交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价值观教育的精准化、互动化和个性化, 推动高校价值观教育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 |
黎钻仪, 杜兴发著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G641 |
58 |
0 |
荐购
|
| 559 |
|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及培育研究 |
本书内容讲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主体和教学实践者,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 承担起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重大使命和时代责任, 研究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就显得尤为必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研究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 运用教师专业化发展相关理论、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思政课教师素养的观点, 立足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构建了“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究”的框架。通过咨询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教授,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的构成进行了探讨。 |
张磊, 李佩洁著 |
新华出版社 |
G641 |
90 |
0 |
荐购
|
| 560 |
|
课程思政案例精选:化学分册 |
本书秉承“讲好科学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理念, 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教学素材, 以促进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培养既有扎实专业素养, 又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本册包括化学类案例23个, 每个案例都包含了案例故事和课程思政分析两大部分。 |
万永坤, 叶长兵, 娄灯吉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G641 |
4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