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 |
|
政府补助与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政策研究 |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公用事业企业政府补助对企业营运资本政策、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政策兼具有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对不同财务政策的影响程度不一,影响程度在公用事业企业和非公用事业企业中具有显著差异,公用事业企业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对政府补助的财务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本书认为,公用事业企业需要完善基于政府补助的财务政策绩效事前评估机制,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基于政府补助的公用事业企业财务政策决策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苏明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41 |
79 |
0 |
荐购
|
| 662 |
|
优化收入分配的公共品供给策略研究:基于城市化背景 |
作者基于已有学者对两种“公共品供给偏向”的阐释,研究了“公共品供给的结构偏向”与“公共品供给的城乡偏向”各自影响城乡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同时,探讨了在公共品供给偏向的前提下城市化问题对于城乡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城乡收入分配的具体方式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研究背景与目的;第二章收入分配测度的基本方法;第三章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分配的分解分析;第四章公共品供给与收入分配的理论联系;第五章城市化背景下公共品供给偏向与城乡收入分配;第六章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分配的非线性影响;第七章结论与研究展望。 |
刘炫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41 |
58 |
0 |
荐购
|
| 663 |
|
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 |
本书基于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概念框架与研究范围的界定,对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测算与评价,厘清该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存在的短板制约因素,剖析各个城市群及群内城市承载状态与制约因素,实证考察群内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政策建议,以期在理论上能够丰富和拓展城市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规划、优化管理、转变发展模式提供决策依据。 |
程广斌,王永静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7 |
78 |
0 |
荐购
|
| 664 |
|
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动能: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 |
目前,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人力资本缺乏、产业创新落后、生态环境亟待修复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在过去以资源型产业一枝独秀的产业发展格局下,形成了对低端资源型产业的严重依赖,经济发展机制不符合新形势。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在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重大问题,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出现了大量具体、深入,具有一定见地的问题分析和政策研究文献。为了将对资源型城转型的研究进一步上升到具有完整理论和政策体系层面,本专著从资源型城市内生增长模式的角度出发,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原因、演变机制进行剖析。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理论框架,提出资源型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模式、路径与政策框架。 |
李虹等著 |
商务印书馆 |
F299.27 |
92 |
0 |
荐购
|
| 665 |
|
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基于流空间视角的演变研究 |
本书以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及易读性为宗旨,依据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和流空间理论,介绍了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复杂网络等分析方法在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与应用,并结合国家宏观战略格局进行多视角对策分析。 |
钟业喜,吴思雨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7 |
88 |
0 |
荐购
|
| 666 |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与金融支持研究 |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机制;兵团城镇化发展状况与综合评价;兵团不同类型城镇化建设中资金供需现状;兵团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实证分析兵团城镇化建设中资金需求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等。 |
杨兴全[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74.5 |
48 |
0 |
荐购
|
| 667 |
|
城市国际化水平测度与世界名城建设方略研究:以杭州为例 |
本研究紧密围绕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测度比较与杭州世界名城打造,分五个章节进行阐述。 |
苟建华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75.51 |
98 |
0 |
荐购
|
| 668 |
|
铁路与郑州城市化进程研究:1905-1954 |
19世纪末期,以驿路、黄河、运河为中心的郑州区域传统交通体系由盛转衰,郑州的发展严重失衡,以至在区域城市体系中沦落至边缘位置。20世纪初期,平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修建,将郑州与省内外多个城市中心直接相连,郑州作为铁路交通网络节点上的城市,获得了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由此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型。本书是对近代郑州城市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作者利用大量日文调查资料和原始档案史料,以铁路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铁路枢纽的确立使得郑州出现了围绕交通中心服务的新的城市功能,并指出铁路在促进郑州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对郑州城市空间扩张和区域经济中心地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影响了郑州的经济地理格局。郑州的城市化过程就是在以铁路为主导的诸多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是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
刘晖著 |
商务印书馆 |
F299.276.11 |
62 |
0 |
荐购
|
| 669 |
|
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研究 |
本书以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阐释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内涵;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结构演化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比较优势陷阱理论和适度规模理论,阐释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必然性;以资源诅咒理论阐释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制约机制;基于供给需求的视角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动因。通过理论分析,系统解释了什么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为什么资源型城市必然面临产业绿色转型、产业绿色转型面临巨大阻力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在此理论基础体系与理论假设上运用计量统计相关方法,评价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绿色转型水平,检验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制约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基于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现状与水平,从产业规划的角度提出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模式及转型策略。并对湖北省典型资源衰退型城市黄石市进行了案例分析。 |
肖滢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76.33 |
78 |
0 |
荐购
|
| 670 |
|
古镇发展: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研究 |
江南水乡古镇作为重要的中华文化遗产是长三角区域社会发展历程中留存下来的见证,也是市民的集体记忆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上的江南古镇,深入河网、密如星斗,形成了联系城乡,甚至全国市场的经济网络。古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各地的社会活动、意识形态、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2019年5月印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和浙江省嘉善市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了更好地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中共青浦区五届七次全会提出了打造江南文化示范区的发展目标。示范区内保存至今的江南水乡古镇,不仅留存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历史形态的风貌,还提供了与社会多样性相对应的生活背景多样性,这里不仅是明清文化的渊薮,也仍然是沪、苏、宁、杭都市人的精神与心灵故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分布有七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风貌与环境特色最为显明。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布局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统筹考虑,探讨采取综合措施,有效保护示范区的人文历史环境和整体生态、空间的秩序。同时,在示范区发展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将 |
范志刚,张立莉,蔡晟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299.295 |
68 |
0 |
荐购
|
| 671 |
|
刘书楷文集 |
本书分为土地经济研究、农业资源经济研究、生态经济研究、农业区划与农村发展三篇,具体内容包括:论发展中的土地经济学及其学科建设;中国人地关系国情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国外与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使用管制和农地保护的经验等。 |
刘书楷著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F3-53 |
88 |
0 |
荐购
|
| 672 |
|
土地资源学 |
本书构建了土地资源学科较完善的结构体系,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系统地论述了土地资源学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多种方法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观点的新颖性,将理论和学术性探索与应用性并重的原则贯穿全书;既是学科专著,也可以是一本专业性强、适应性广的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材。 |
杨子生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01 |
98 |
0 |
荐购
|
| 673 |
|
黄河上游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研究 |
本书在运用生态学及经济学等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生态监测数据和《国家林业统计年鉴》、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分析、价值计量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黄河上游的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对于已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评价以及未来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合理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稿质量优良,结构清晰,逻辑完整,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符合出版要求。 |
国政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07.2 |
78 |
0 |
荐购
|
| 674 |
|
中国农垦: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安全的中国道路 |
本书从全球农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安全的大战略出发,来构建农垦制度改革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特别聚焦农垦产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剥离社会功能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安全、集团化企业化改革与企业品牌建设、垦地共建机制、金融支持框架、生态农业构建等难点焦点问题,结合各地农垦的创新探索经验,对我国农垦体制变革与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书将理论探索、历史研究和实践梳理相结合,值得各地农垦和决策部门参考。 |
王曙光著 |
商务印书馆 |
F32 |
58 |
0 |
荐购
|
| 675 |
|
我国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解决了13多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温饱问题。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9年的5153元。按照中国政府的扶贫标准,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 5亿人下降为4007万人。但是现阶段,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差距扩大等一系列挑战。 |
陶怀颖著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F320.1 |
36 |
0 |
荐购
|
| 676 |
|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
农业经营体制是关系到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稳定和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业经营制度及其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历史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新中国70年以来,无论是1950年代以及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疾风暴雨式的变革时期,还是后来静水流深式的改革时期,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那么,总体上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为什么我国农业经营体制会从新中国初期的家庭经营经历多次波折再次回归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呢?农业经营体制演变的历史逻辑与理论基础是什么?深入梳理农业经营体制演变的历史脉络,深刻把握演变的发展规律,既有利于深化对新中国70年农业农村发展历程的认识,也有利于明确未来农业经营体制演进的方向。 |
孔祥智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0.2 |
98 |
0 |
荐购
|
| 677 |
|
山地区域乡村振兴研究:以秦巴地区、武陵山区为例 |
本书内容包括:秦巴山区山地产业选择、发展现状及振兴路径;秦巴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思考:基于协议分工理论框架的分析;秦巴山区特色生态产业培育的经验启示等。 |
邓正琦,姜锋,何军主编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F320.3 |
48 |
0 |
荐购
|
| 678 |
|
创意设计与乡村古镇复兴 |
乡村古镇复兴的关键在于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入当代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领域,乡村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转化为现代文化产品和服务,而创意设计人才是推动这种转化的关键所在。本书以海峡两岸乡村古镇复兴为研究对象,从文化政策、乡村规划、创意设计、非遗利用、文旅融合、新媒体传播、区域品牌等不同角度,聚焦乡村古镇的保护、利用及其创意设计人才队伍建设,将相关理论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进行有深度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观点与对策建议,对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建设及相关创意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
管宁,刘小新主编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F320.3 |
52 |
0 |
荐购
|
| 679 |
|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理论研究报告 |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蓝皮书丛书”4本书中的一本。《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理论蓝皮书》重点对乡村振兴发展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厘清理论发展脉络,从理论角度为乡村振兴发展指明方向。本书中提出没有乡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在中国行将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征途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为合力救赎乡村世界的良方,而新型城镇化正是新时期实现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
贾晋等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F320.3 |
88 |
0 |
荐购
|
| 680 |
|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现状与对策:基于吉林省的研究 |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吸收西方产权理论的合理思想,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比较分析国内外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模式,积极吸取经验,在剖析吉林省资源与产业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吉林省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吉林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现状与绩效分析;吉林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条件与障碍;吉林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技术实现方案。 |
兰玲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1 |
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