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1 |
|
我国天然气储备体系构建与制度优化研究 |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理论基础和研究评述;我国天然气安全评价;天然气储备体系的建设现状;我国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的政策内涵与政策实践等。 |
马杰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22 |
68 |
0 |
荐购
|
| 762 |
|
京津冀钢铁物流园空间布局机理与模式研究 |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京津冀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并制订了交通、环保和产业升级转移等三大领域优先突破的发展策略;同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命题,不仅仅是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题,更是关于治理机制改进的命题。本文从京津冀钢铁供应链的治理机制改进出发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京津冀钢厂越限产、越超产,政府行政意愿在钢厂落实不畅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对钢铁物流园的重新空间布局,以市场手段从另一个角度促进行政意愿在钢厂的实施落实。围绕研究目标,本文提出了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一是京津冀钢铁物流园空间布局方案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规划?二是在三大先行领域约束下此规划方案应该如何设计并实现?三是此规划方案应如何落实以促进三大先行领域在京津冀钢厂的实施落实?本文的主要内容,分别对应以上三大问题的解答,即:京津冀钢铁物流园空间布局的机理、空间布局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最佳空间布局方案与政策体系。 |
马亚东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31 |
68 |
0 |
荐购
|
| 763 |
|
京津冀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基于双重价值链的视角 |
本书在全球价值链和国家价值链融合的双重价值链视角下,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京津冀地区为对象,系统研究了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相关问题。首先,从产业发展、双重价值链地位和产业升级三方面分析产业升级现状;其次,测度科技创新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和双向FDI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再次,构建四条产业升级路径理论模型,并结合产业异质性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升级路径进行了匹配;然后,测度不同产业升级路径下的升级效率;最后提出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
赵桐,宋之杰,马红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 |
78 |
0 |
荐购
|
| 764 |
|
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研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 |
本书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有助于认清该问题的本质,更好地为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扫除障碍。现有研究往往只提出清退僵尸企业的措施,并未表明供给侧改革即体制机制改革对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根本性作用。本书提出我国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是阶段性问题,应该从供给侧的视角重新审视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解决,落脚点是建立正常的银企关系与合理的政企关系,促使僵尸企业在市场作用下自行退出。进而,本书据此提出解决我国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
范瀚文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 |
78 |
0 |
荐购
|
| 765 |
|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合作模式选择:对俄装备制造业的研究 |
本书揭示了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特征刻画与比较和产业合作模式选择的一般规律,提出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立足于黑龙江省对俄产业全球价值链特征与产业合作模式匹配关系,并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对俄产业合作模式构建与实施,可以为黑龙江省对俄装备制造业产业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施建议。 |
满小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 |
56 |
0 |
荐购
|
| 766 |
|
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研究:路径与方略 |
本书是肖兴志教授承担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研究课题的拓展和深化。本书在对全球价值链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及明确我国现有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寻求破解技术创新不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供给不足等阻碍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思路。而在选择攀升路径的过程中,则借鉴了有关全球价值链升级内涵的权威研究及经典框架,并结合中国实际,从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探索产业价值链攀升的可行性路径。最后,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对外合作开放战略、中美经贸摩擦等当前国际经贸新形势提出政策建议,提供了一个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政策方略。 |
肖兴志等著 |
商务印书馆 |
F426.4 |
68 |
0 |
荐购
|
| 767 |
|
绿色制造典型案例集 |
色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方式,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为牵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不仅对缓解当前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现实作用,而且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本案例集旨在总结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的成果,梳理提炼发展成效好且发展模式典型的案例,共包括国家级绿色工厂30家、绿色设计产品53种、绿色园区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0家。希望本案例集的出版能够为企业、园区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为地方、行业及研究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为推动我国绿色制造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绿色制造联盟主编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 |
78 |
0 |
荐购
|
| 768 |
|
“四新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综述、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态分析、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比较分析、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定位研究等。 |
杨水利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 |
88 |
0 |
荐购
|
| 769 |
|
先进制造企业动态核心能力演化研究 |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先进制造企业动态核心能力演化的基本概念及条件研究;先进制造企业动态核心能力演化惯例就分析框架研究;先进制造企业动态核心能力遗传演化研究;先进制造企业动态核心能力适应性学习演化研究等。 |
冷单,刘志军,司志强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 |
68 |
0 |
荐购
|
| 770 |
|
江苏绿色再制造产业运作策略研究 |
本书在介绍江苏绿色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的情况下,以供应链为视角,利用博弈理论、数理推导、计算机仿真等方法论述各种运作策略对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考虑消费者绿色意识,探讨信息分享策略、专利经营策略、研发策略以及竞争策略对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的影响,从市场运作的角度解释江苏相关制造企业开展再制造的经济动力,最后提出了详细的再制造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为促进江苏循环经济的发展,继而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
高鹏,彭荷芳,朱宾欣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 |
68 |
0 |
荐购
|
| 771 |
|
中国高铁产业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 |
中国高铁产业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其在全球市场的角色已渐渐由追随者、挑战者向领跑者转变,己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高铁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不断提升,已成为中国制造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但必须看到,制约中国高铁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这是影响中国高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书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测度中国高铁产业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中国高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提出中国高铁产业面对世界经济大变局,通过“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引领,以自主创新为驱动等一系列对策,实现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的战略性突破,提升中国高铁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高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
刘蕊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472 |
68 |
0 |
荐购
|
| 772 |
|
十年行之成器之道: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战略与经营决策文献集 |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自2010年升格为集团一级子公司,十年来高速发展不断壮大,销售收入从17.5亿元增长至2018年底的75.4亿元,是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改革成功的典型案例,十年来公司经营团队所做的每一次计划、变革和重要决定,都体现在公司董事会、职代会、年度工作会、务虚会等重要会议中,本书摘选公司十年发展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各类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的演讲和发言内容,配上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图片,向社会推广介绍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 |
周军军,宁文泽主编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F426.472 |
128 |
0 |
荐购
|
| 773 |
|
中国发电行业规制效果评价与发展研究 |
规制效果研究是对政府规制政策实现规制目标程度的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现存规制政策或正准备实施的规制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是一种政策实施后的事后的政策评价,能给政府未来设计、实施和改进政策提供帮助。本书首先阐述了规制经济理论演进与发展,重点梳理了规制效果评价相关理论;其次,试图利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分析发电行业的规制效果,其中主要从企业和行业层面验证经济性规制效果和社会性规制效果。在经济性规制效果方面,主要考虑利润、价格、效率、发电量;社会性规制方面,主要考虑环境,并通过发电行业的市场结构变迁看规制改革的竞争效果。本书还分析了新能源发电行业规制与发展,最后,展望发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本书试图完善发电行业规制效果评价理论,为政府部门合理调控中国发电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梁树广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61 |
88 |
0 |
荐购
|
| 774 |
|
我国电力体制转轨时期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与监管政策 |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电力市场化进程,于2002年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推进“厂网分开”,取得了一定改革成果。然而,之后的改革探索却进展缓慢,且形成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电力产业组织形式:有竞争性市场结构而无竞争性市场。直到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得以重启。“电改9号文”被社会给予厚望,仿佛建立现代电力市场体系的目标即将实现。然而电力体制改革系统性极强,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的利益调整错综复杂,电改重启三年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电力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电力体制转轨时期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持续。既然竞争性电力市场在短期内无法建成,电价就需要政府监管。本书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实现电力体制转轨时期的上网电价有效监管,既能遵循经济学及现代监管的一般法则,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监管,又能为向竞争性电力市场过渡创造有利条件。 |
刘磊著 |
企业管理出版社 |
F426.61 |
35 |
0 |
荐购
|
| 775 |
|
中国电力消费碳排放和价格调节机制研究 |
本研究首次将家庭成员的时间利用引入中国家庭电力消费行为研究中,利用家庭问卷收集家庭日常活动的时间,日常活动所使用的电器,以及电器拥有情况等数据,构建基于家庭Agent的电力负荷模型研究价格调节机制。 |
王红霞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61 |
65 |
0 |
荐购
|
| 776 |
|
我国电力产业成本监管的机制设计:防范规制合谋视角 |
为提升垄断行业管制效率,针对现阶段我国电力产业成本监管中突出的规制合谋问题,结合不同生产环节中合谋行为不同特点,寻找合谋防范的可行途径,力求为我国电力成本监管体制的完善提供依据,并拓展组织合谋理论的应用领域。研究内容之一是火力发电企业成本监管规制合谋及防范机制设计,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在经济性规制下设计规制合谋防范机制。在发电侧市场单指标调度下,设计防范规制合谋的发电出力分配合约;在发电侧市场引入环境监测数据的多指标调度下,设计防范规制合谋的发电出力分配合约。二是在环境规制下设计规制合谋防范机制。依据火力发电企业治污技术逐步提高的特点,根据脱硝补贴随着脱硝成本变动的不同情况定义3种分阶段补贴定价,分析“固定定价”和“分阶段定价”策略下达成合谋的均衡条件和防合谋成本。三是在经济性和环境双重规制下设计规制合谋防范机制。根据经济性和环境规制在我国电力监管不同发展阶段下规制地位发生变化的特点,深入分析规制次序对信息结构和合谋效果的影响。研究内容之二是输电成本核定下规制合谋及防范机制的设计。在输电环节,考察不同额度的惩罚(“激励+固定惩罚”和“激励+可变惩罚”)对规制合谋防范及输电量安排的影响。 |
周晓津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61 |
98 |
0 |
荐购
|
| 777 |
|
智能电网实时电价定价策略 |
智能电网中,需求侧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在短期实现供需平衡,长期实现削峰填谷。基于需求响应的智能电网实时电价机制是调节电力供需平衡、实现削峰填谷的理想手段,其实施必然对用户的用电行为和电网的安全运行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是从全社会整体的视角出发所建立的模型,以最大化用户的效用函数,同时最小化供电商的供电成本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供需双方的利益。本书旨在运用最优化理论深入研究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下实时电价定价机制。从单个时刻和多个时刻两个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情况建立模型,讨论模型特性,设计适当的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
朱红波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61 |
68 |
0 |
荐购
|
| 778 |
|
危机下的融合与发展:抗战时期后方机制面粉工业研究 |
本书对全面抗战时期后方各省机制面粉工业、行业、企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全书共六章:第一章概述战前中国机制面粉工业发展路径及西南、西北地区面粉业概况,纵向展现不同地区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传统磨面业从水旱磨坊、机器磨坊逐渐向机制面粉时代的演进;第二、三章分别论述战时西北、西南地区各省机制面粉工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同时对省际发展不平衡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以内迁重庆、宝鸡、天水的福新五厂为例,讨论内迁粉厂在后方不同地区的融合与新发展;第五章以面粉企业劳动力主体工人为主要对象,探讨战时后方职工来源、工时、收入及待遇问题,对战前与战时、不同行业及不同地域工人的收入差别进行对比。第六章从政治视角,分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战后复员对后方面粉业的影响,揭示面粉业被强力管控后后方民众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口味变化。 |
王荣华著 |
商务印书馆 |
F426.82 |
98 |
0 |
荐购
|
| 779 |
|
中国木材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研究 |
本书将考虑到木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通过增加值法评估中国木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对外贸易利益,为中国木材产业升级提供借鉴与启示,进而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木材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
侯方淼,陈勇,宿海颖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88 |
88 |
0 |
荐购
|
| 780 |
|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研究 |
基于产业升级的价值链研究范式,在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下,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整体上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以及代表性厂商角度出发,探讨和研究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实现进一步升级。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我国体育用制造业升级受益于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干中学”式技术进步为代表的内生增长是重要影响机制;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存在“生产率之谜”现象,企业对本国市场依赖度的提升及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升级有利于促进企业升级等。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一步升级的主要路径可以概括为: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合理利用本国市场效应提升竞争力、推动和兼顾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外源式于内源式升级。 |
牛建国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426.89 |
7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