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特价250910(3033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701 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机理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本书以耕地撂荒多发区域——赣州市为研究对象,在农户有限理性假设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构建了“外生变量—认知判断—意向选择—行为响应”的农户耕地撂荒理论逻辑分析框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位数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和实证分析,从而形成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机理的完整理解,揭示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决策形成机制和过程特征等内在规律。本书在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机理分析中不仅考虑了农户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还纳入农户文化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多种特征,以反映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等经济理性以外的因素对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这为解释和预测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对于撂荒防止和耕地保护工作的实施和完善,以及山区耕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陈倩茹,谢花林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3.211 68 0 荐购
702 中国虚拟土地研究:汉、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贸易导致商品的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的空间分离日益明显,我国虚拟土地资源的跨省、跨境流动日益频繁,该学术专著从虚拟土地视角对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研究,力图提出对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有参考价值的对策与建议。该学术专著是基于作者多年来的学术积累,对我国虚拟土地进行进一步地系统性研究,有新体系、新数据与新观点,旨在深化我国虚拟土地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郭珊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F323.211 80 0 荐购
703 自治与他治:近代华北农村的社会和水利秩序 研究中国的传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能照搬欧美诸国与日本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及其理论,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阐明中国式传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特质及其在近代的转型。本书作者从学术史的考察入手,结合自身对华北农村的现地调查,利用满铁调查资料以及今人对这些村庄的再调查资料,研究华北农村中的社会结合(具体包括宗族、村落、信仰、互助四种社会结合)与国家关系的演变过程,从水利史角度探讨农村水利习惯和秩序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期对近代以来华北农村社会结构的演变做一初步的架构。 祁建民著 商务印书馆 F323.213 70 0 荐购
704 区域劳务品牌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效果与路径 本书首先在回顾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历程和分析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并对区域劳务品牌的状况和问题进行了具体总结;其次,分别运用结构主义方法、新古典主义方法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外生和内生两个视角研究了区域劳务品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再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区域劳务品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路径;最后,结合区域劳务品牌的现实可行性,提出了区域劳务品牌推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议。 王卫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3.6 68 0 荐购
705 百年目标 小康路上:新农村发展田野调查报告 本书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不同维度,选择了浙江义务、江苏沭阳、安徽合肥三瓜公社、江西吉水、贵州遵义、广西三江等十个不同地域不同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的乡村地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农村发展之路的描述,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地区积极探索全面小康建设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通过对这些乡村发展案例式的调研和分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范本借鉴,同时对农村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 庄晋财,黄曼著 江苏大学出版社 F323.8 50 0 荐购
706 小康的真谛 中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历史时期。本书将以我国小康社会理论发展的5个阶段为纲,以小康社会建设实践过程的35个重要事件和历史节点为目,深入阐释“小康社会理论”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经验,从国家决策层面叙说我国在小康道路上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伟大历程和真实故事。作者追本溯源,讲述了小康理论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产生、丰富及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理论”,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诠释了“小康”与“四个现代化”“改革”“发展”“共同富裕”“制度自信”等母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此外,作者通过对西藏克松村、安徽小岗村、浙西凉棚岭村、广西合寨村、陕西金鸡沙村等地的采访和调研,以案例和数据记录了我国农村和农民在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锟著 商务印书馆 F323.8 65 0 荐购
707 百村提升案例 汇编了100家贫困村提升工程案例,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落后、经济功能薄弱、陈规陋习严重、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对整村搬迁深度贫困村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提升工程。着力为贫困村改善饮水、电网、道路、网络、住房等基础设施,提升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信息等公共服务水平,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和谐稳定发展,乡村环境优美。 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编 北岳文艺出版社 F323.8 98 0 荐购
7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研究 新疆的社会保障工作不仅是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重要制度措施,还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边疆治理重要措施。本书的重点是新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低保”工作,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的收支情况,设计出与当地发展需要相契合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为建立和完善新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本书探讨了新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并在总结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制度的运行进行评估,同时借鉴了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符合新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该书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分析了新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边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可行性建议和方案,补充了国内对新疆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甘晓成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3.89 58 0 荐购
709 中国农业创投、创业与创新 本书内容包括:创投、创业与创新的概念及理论;股权创投的运营机制、运营过程及生态体系;国内外股权创投发展:历史及现状;中国农业创投、创业与创新:实证分析等。 贾相平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3.9 68 0 荐购
710 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论,从宏观层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第二章对家庭承包农户组织特征、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基础;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状况、组织特征、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分别对美、日、德三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经验启示。总的来看,我们认为,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处理好传统农户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比较优势,做好政策设计,推动构建多功能、复合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宋洪远等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F324 48 0 荐购
711 休闲农业经营之道 本书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以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通过精典案例详细讲解了每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特征和发展思路,最后从休闲农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三方面阐述出休闲农业的经营之道。 王瑾,赖晓璐,周腰华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F324 22 0 荐购
712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 本书研究对象重点设定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生产环节,兼顾产前和产后环节。总体研究是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及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秉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念,遵循农业产业组织演化的内在逻辑机理,突出“小农户特色经营——高附加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研究主线,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的分析框架,以各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为支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核心,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支持政策与组织保障建设为抓手,构建我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书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图谱应该以家庭经营为核心,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相互支撑,面向国际竞争的适度规模经营与面向附加值提升的小农户特色经营相得益彰,组织化程度与社会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周应恒等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4 88 0 荐购
713 涉农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与公司绩效 本书从农业经营产业链的角度,定义了涉农上市公司的内涵,揭示了涉农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促进了短期财务绩效,但降低了长期财务绩效,得出了涉农上市公司的政府补助政策仅是“输血型政策”的结论;从非财务绩效这一新的视角来考察政府补助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涉农上市公司在促进就业和促进研发投入两方面的非财务绩效具有正面影响;依据CAS16的分类方法,研究发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促进了短期财务绩效,但与没有促进长期财务绩效,促进了就业和研发投入,降低了税收支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降低了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促进了就业和研发投入,降低了税收支出。 徐利飞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4 68 0 荐购
714 乡村振兴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生发展路径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城乡要素不断双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协同共生从而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程,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打造多种主体共生共荣,互利互惠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在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不同环节、不同层面实现各主体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和分工,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路径;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亿万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因此,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共生发展,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是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必由之路。 马小龙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4 88 0 荐购
715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川渝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实证 本书从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实和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出发,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根据四川省和重庆市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调查,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识别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演化过程,提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实现路径,以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何悦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5 69 0 荐购
716 规模经营风险、农户风险偏好与生产投资行为研究 本书在对广西适度规模经营的水稻、香蕉农户展开实地调查和田野实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分析了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风险、农户的风险认知与风险规避策略、农户的风险偏好及影响因素、风险和风险偏好影响下的农户生产投资行为。如何更好的理解农户对风险的认知和风险态度,揭示风险和风险偏好影响下的农户生产投资行为,理解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偏好对其生产投资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施更精准的规模经营农户风险管理政策工具,以提升农户的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进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书揭示了规模经营风险和农户风险偏好对其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帮助农户合理规避风险、改善风险偏好、促进生产投资和规模经营的风险管理政策建议。 陈新建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5 88 0 荐购
717 农业保险科学发展背景下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及其对农户行为影响的研究 本书利用贴近现实的田野实验研究方法,切合中国情境进行实验设计,主要围绕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农户对天气指数保险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如何?天气指数保险的采用能否促进农户的先进技术采用?天气指数保险与贷款联结产品(银保互动)能否促进农户生产技术采用?银保互动产品对贷款偿还行为(贷款违约率)有何影响?此外本书还借鉴了天气指数保险市场较完善的国家经验,为我国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完善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农业保险的科学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等重大国家战略方面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汤颖梅,杨月,蔡惠芳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5.15 88 0 荐购
718 乡村调研:宋家沟 本书以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移民新村为背景,通过山村小故事折射时代大进程。宋家沟曾经是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因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此视察而获得极高的知名度,一时间“宋家沟”一词在媒体上频频出现,成为新时代中国农村的缩影和典范。一年来,当地政府按照国家扶贫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措施,宋家沟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将宋家沟移民新村作为新时代农村的样本和深入调研的对象,民盟山西省委成员组成的调研组先后20次赴宋家沟村,走访当地村民120余户,对宋家沟整村村民进行了摸底排查。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选择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节点,通过与村民拉家常、摸家底,了解村民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况,努力做到点面结合,既描述个性特征,也挖掘共性因素,既注重考察脱贫攻坚的整体成效,也关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对农村整体现状、社会环境、农村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当下中国农村的现状,梳理现代中国农村的发展轨迹,见证中国脱贫攻坚的成效,进而预测中国农村的未来走向。 王维平等著 商务印书馆 F325.725.4 128 0 荐购
719 中国农作物空间演变与区域专业化发展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研究(10BJY067)”的后续研究成果。本书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区域布局、空间演变和区域专业化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作物区域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我国农作物生产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统计与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大豆、小麦、玉米、棉花、甘蔗、水果等主要农作物的空间演变、区域布局和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我国农作物区域布局与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农作物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作用。 姚寿福,贾舒,吴玉菡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F326.1 88 0 荐购
720 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本书关注于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及其效应。本书以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和短期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实证考察了粮食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除前言外,全书共九章,前三章是本书研究起点和理论基础;四至八章是本书核心章节;第九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书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实证,内容丰富,逻辑严谨。 高雪,李谷成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F326.11 78 0 荐购
页码:36/128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