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1 |
|
产权稳定性对农地产出的影响:基于流转和投资视角的分析 |
本书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农地产权制度演变过程和农地产权在各个阶段所呈现的特点。其次, 基于农地产权法律稳定和事实稳定的视角出发, 以农户行为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地租理论等为理论基础, 构建了“产权稳定性-农户行为 (流转/投资)-农地产出”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 基于2013年全国8省1136个农户2308个地块的调查数据, 并利用Logt、Tobit和LPM等计量模型, 考察产权稳定性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检验产权稳定性的资源配置作用, 考察产权稳定性对农户长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检验产权稳定性的投资激励作用,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产权稳定性对农地产出的影响。 |
孙小龙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1 |
68 |
0 |
荐购
|
| 1462 |
|
基于土地权益视角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理研究 |
本书切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建设需求, 从土地权益视角揭示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理, 提出了基于“责任补偿价格”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格内涵, 探讨了基于分成合约和租赁合约的土地总收益竞租模式, 并以研究区为例比较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典型区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制差异。本书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揭示了交易成本导向下的土地权益空间分异, 为研究建设用地价格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谢泽林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F321.1 |
64 |
0 |
荐购
|
| 1463 |
|
区域土地利用功能权衡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本书从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视角, 构建了土地利用功能分类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 以中国东部地区江苏省为例, 基于格网尺度, 定量测度和解析区域土地利用功能演变态势, 以及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和权衡强度, 探究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功能权衡的影响机制, 并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揭示不同分区主导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特征以及存在的关键土地利用问题, 提出不同分区的规划发展方向以及促进多种土地利用功能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对策建议。本书以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为理论支撑, 综合运用多源数据和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功能权衡特征与机制, 旨在为土地变化科学研究提供新视角, 为区域国土空间优化提供新思路。 |
范业婷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F321.1 |
56 |
0 |
荐购
|
| 1464 |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研究 |
书稿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四次大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 对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代耕等十三种土地流转模式的定义、代表性操作方法和流程, 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书稿在河南省进行的实地调查数据和收集的二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土地不同流转模式的动因、农民的意愿、流转的适度规模等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建立符合条件人口的承包权退出机制、完善土地信托、培育土地流转市场等政策建议。 |
张成玉著 |
新华出版社 |
F321.1 |
89 |
0 |
荐购
|
| 1465 |
|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集成融资模式研究 |
本书研究以“政府-社会投资者”合作为基本理念的项目融资模式, 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新的融资理念和思路。先介绍农村土地整治融资背景与现状, 并分析单一模式存在的问题, 然后在土地供求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的支撑下, 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范式, 系统探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并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 进行实证研究,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陈慧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F321.1 |
65 |
0 |
荐购
|
| 1466 |
|
农地权利配置的机理路径与对策研究 |
本书主要研究农民农地权利配置的理论、机制及策略体系。试图从理论上为乡村振兴制度框架的构建提供一个一般性思路, 探究农民农地权利配置的机制, 进而为乡村振兴中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支撑。具体地, 本书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制度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是农地权利配置的机理, 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约束下的农地权利配置的规律、特征、问题及原因, 四是优化农地权利配置的路径与对策。四个方面的内在逻辑是: 基本理论--运行机制--实践规律--优化对策。 |
赵德起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1 |
99 |
0 |
荐购
|
| 1467 |
|
基于感知价值的闽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流转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
本书立足福建闽南地区农村实际和农民生存现状, 在感知价值视角下阐述闽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泉州市宅基地的流转情况, 分析宅基地流转中的农民需求, 测量宅基地流转中农民的感知价值。以实证分析泉州市农户宅基地退出感知价值的影响因素, 探讨研究区宅基地流转潜在意愿和流转效益。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 深入剖析泉州市宅基地流转主体对宅基地流转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权衡因素。最后, 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宅基地流转新思路与方法设计。 |
双文元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F321.1 |
78 |
0 |
荐购
|
| 1468 |
|
土地信用社创新模式及其影响研究 |
本书共九章, 内容包括: 宁夏银北地区的土地流转; 土地信用合作社创新模式研究;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租金形成机制--基于鼓励种粮为目的的规范分析; 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等。 |
张会萍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1 |
79 |
0 |
荐购
|
| 1469 |
|
深圳土地整备:理论解析与实践经验 |
作为高快速发展的超大型城市, 深圳率先面临了土地资源紧约束的问题, 倒逼土地利用模式逐渐从新增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变, 其探索和实践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深圳市土地整备理论与实践》聚焦于深圳市存量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土地整备的制度探索和项目实践进行全面详实地阐述。全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案例篇”三大板块,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存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全面介绍了深圳土地整备的发展背景、演进历程、制度设计、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 并选取了三种类型的8个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地介绍, 便于土地整备模式的推广。最后, 本书对深圳土地整备模式进行经验总结, 并提出政策建议。 |
施源, 林强等著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F321.1 |
178 |
0 |
荐购
|
| 1470 |
|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创新研究 |
本书共分为9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及作者的主要观点。第二章“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相关概念和法律法规规章”。首先介绍了农村产权的相关概念, 抵押担保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概念和理论, 最后对我国农村产权抵押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介绍。第三章“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典型模式”。对国家级试点之前, 各地试点的抵押贷款模式进行总结, 主要包括: 宁夏平罗县政府推动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贷款模式, 成都市“担保公司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模式, 宁夏同心县“协会及会员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反担保”贷款模式, 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农地“结对融”模式等。第四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情况”。首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试点和推进情况做了介绍, 然后介绍了国家级试点工作的布置实施情况和主要做法, 最后对试点3年的主要成效进行介绍。第五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业务流程”。 |
杜金向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1 |
78 |
0 |
荐购
|
| 1471 |
|
农地租约期限的决定机理研究:以农地转出农户为例 |
本书从农户农地转出的角度, 在阐明农地性质及其功能的基础上说明农户分化与土地依赖性, 再构建“农户分化--福利保障--交易费用--风险预期”的分析框架, 引入农户多目标决策模型, 基于农户分化、福利保障、交易费用、风险预期视角从微观层面深入剖析农地租约期限的决定机理及其行为发生学意义。并利用2015年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研数据, 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拓展了关于农地租约期限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最后还基于农户下一期期限选择意愿, 讨论了农地租约期限的“逆向选择”问题, 为促进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
邹宝玲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1 |
68 |
0 |
荐购
|
| 1472 |
|
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土地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
本书以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为切入点, 立足于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垄断、分割与整合, 分别从不同土地非农化利益分配机制的比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既有土地利益格局的作用机制以及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风险与防范入手, 致力于探讨构建城乡一体建设用地市场运行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和利益共容机制。 |
盖凯程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1 |
66 |
0 |
荐购
|
| 1473 |
|
“三权分置”政策下农地经营绩效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典型区域为例 |
在新形势下中央提出了“三权分置”政策, 并将其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本书聚焦“三权分置”政策实施后的农地经营绩效问题, 以长江中下游典型区域为案例地, 运用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方法, 构建了“政策变化-主体分化-行为响应-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 分析了“三权分置”政策下农地流转市场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 从农地利用效率和收入两方面测度了“三权分置”政策实施的农地经营绩效。本书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先通过实证和案例去探索发现, 再用数学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 |
徐玉婷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F321.1 |
88 |
0 |
荐购
|
| 1474 |
|
中国农村土地要素收益分配研究 |
本书在探索收益分配机制的优化路径时, 不仅从地权安排和收益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的角度, 而且从乡村治理体系完善的角度, 系统地予以思考。 |
杨宏力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1 |
98 |
0 |
荐购
|
| 1475 |
|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及其治理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不仅是诸多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焦点, 更是国家体制改革下的重要议题, 对这一问题背后隐含的深刻理论含义进行深入研究与剖析,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对此尚未有一致观点, 系统理论框架与实证验证也较少。本研究是国内较早从软预算约束理论视角出发, 针对所聚焦问题建立整合性理论框架, 从财政分权制度、官员晋升制度和土地监管制度这三个层面出发, 剖析影响土地财政的关键因素, 以及分析土地财政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绩效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借助搜集整理的271个地市近十年来的面板数据, 对所提假设进行了实证验证。本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是其在我国现有制度体系下的被动选择和主动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实证检验凝练出未来治理土地财政的相关政策建议, 对现实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
刘佳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1 |
68 |
0 |
荐购
|
| 1476 |
|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尝试 |
本书以马克思的土地理论为指导, 结合我国现行农地立法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中有关农地制度改革的内容, 同时结合近几年我国农地改革的实践, 系统研究我国农地改革问题, 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规律,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探索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 |
刘敏著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F321.1 |
68 |
0 |
荐购
|
| 1477 |
|
农村土地流转质量评价与驱动机制: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 |
本书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驱动作用, 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产品供求现状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回归分析, 实证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就业等各标的正效应, 并客观分析了由于制度、政策措施等条件束缚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负效应。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探索了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村土地流转的提升路径和政策建议。 |
兰玲, 郭衍宏, 杜冰冰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1 |
68 |
0 |
荐购
|
| 1478 |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与法治建设 |
本书是一部围绕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创新与法治建设, 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将实践中的做法进行总结的专著。本书将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放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总体框架, 从理论、实践和法律三个层面, 主要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为例, 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特征和发展现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股权权能、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规范和立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供了国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蕞新研究和部分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 |
方志权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F321.32 |
65 |
0 |
荐购
|
| 1479 |
|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历程:2007-2017年 |
本书共分为三篇。其中, 第一篇为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包括武汉市楚乡园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案例调查报告、武汉市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案例调查报告)、第二篇为农民合作社研究报告、第三篇为农民合作社政策文件。 |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办公室, 湖北农民合作社研究所编著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1.42 |
88 |
0 |
荐购
|
| 1480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与治理研究:以苏鲁地区为例 |
本书是笔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信用合作的思考, 对于规范合作社内信用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全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苏鲁地区合作社内信用合作现状及模式比较; 二是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分析; 三是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治理分析。全书主要结论如下: 一方面, 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是外部政府规制因素和内部生产合作特征因素以及社员信用合作认知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 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和外部政府规制的缺失或过度干预, 会导致信用合作的不可持续以及使命漂移等治理问题。 |
张雷, 陈东平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42 |
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