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1 |
|
土地与自然开发准则 |
本书内容包括: 图书介绍; 水; 土壤; 空气质量和小气候; 生物资源; 能源; 工业生态学与材料; 环境工程; 可持续开发的多种途径。 |
(美) 戴安娜·巴尔莫里, 盖博瑞·班诺特著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F323.211 |
168 |
0 |
荐购
|
| 1502 |
|
呼伦贝尔市耕地质量监测评价:2017年度 |
呼伦贝尔市于2017年建立了覆盖全市的2700个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 化验分析了有机质、全氮等大、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共计20项, 并详细调查了耕地环境状况。建立了全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依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 (GBT33469-2016), 对全市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价。报告共分五章: 第一章呼伦贝尔市概况。介绍呼伦贝尔市自然概况、耕地利用现状、耕地土壤类型及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第二章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介绍了评价的依据和流程, 包括布点、调查采样、区域划分、指标赋值方法等。第三章耕地土壤属性。阐述了全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和清洁程度。第四章质量等级分布与特征。阐述了全市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及各等级基本特征。第五章各旗市区耕地质量等级。分别阐述了各行政区耕地质量等级情况。 |
王丽君, 王璐主编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3.211 |
78 |
0 |
荐购
|
| 1503 |
|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
土地是一切生物存在的源泉, 是世世代代人类的共同的永久的财产。本书首先对城镇化、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分析, 如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土地资源类型及分布等进行分析, 然后研究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 涉及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农村耕作用地管理、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制管理。本书的出版, 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王亮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F323.211 |
72 |
0 |
荐购
|
| 1504 |
|
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机理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
本书以赣州市为例, 在农户有限理性假设下,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构建了“外生变量一认知判断一意向选择一行为响应”的农户耕地撂荒理论逻辑分析框架, 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位数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和实证分析, 从而解析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机理, 揭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决策形成机制。 |
陈倩茹, 谢花林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211 |
68 |
0 |
荐购
|
| 1505 |
|
耕地空间特征对流转市场耕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
为了解释“为什么流转市场的耕地流向趋于分散”, 本文将从耕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视角进行分析。本文的总目标是分析耕地的空间特征对流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将从经济学理论出发, 一方面分析流转市场中转入地块的面积与位置对农业生产的地块层面规模经济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不同规模农户的差异出发, 比较不同规模农户对转入地块的面积和位置偏好的异质性, 从而阐明流转市场中耕地的空间特征对耕地资源流向的影响及资源配置的涵义, 并进一步讨论耕地流转市场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 |
郭阳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3.211 |
68 |
0 |
荐购
|
| 1506 |
|
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机制优化 |
本书在对土地资源错配理论进行梳理和拓展的基础上, 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和边际分析方法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测度和效益损失测度模型, 并运用计量模型对土地资源错配的机制进行了验证, 最后基于错配视角提出我国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与机制优化路径。本书首次从错配视角, 系统性地构建了土地资源错配测度模型和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模型, 并探讨不同尺度下的土地资源错配成因、类型、特征、机制以及错配效率损失, 进而提出纠正土地资源错配的策略, 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为探讨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与配置机制设计, 为推动土地资源供给侧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体制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
张俊峰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3.211 |
56 |
0 |
荐购
|
| 1507 |
|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天然橡胶体系分册 |
本分册由国家天然产业技术体系全体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共同编写, 主要面向我国农业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广大橡胶从业者。旨在介绍体系建设十年来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建设历程以及取得的重要技术成果。 |
黄华孙主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F323.3 |
80 |
0 |
荐购
|
| 1508 |
|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网络研究 |
本书在综述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扩散及科技创新与扩散网络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基础上, 首先, 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及创新扩散网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第二, 从研发力量及投入、技术扩散力量、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总结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扩散现状及取得成效, 并列出“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的十大重大标志性成果。第三, 总结江苏、山东等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先进省份的经验和启示。第四, 以广东省为例, 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要求、现状、模式与机制、存在问题、思路、对策建议等内容。第五, 从不同方面对农业科技创新网络进专题研究。 |
储霞玲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F323.3 |
68 |
0 |
荐购
|
| 1509 |
|
改变世界的种子:中国农业的创新 |
本书分五个部分, 主要介绍了以中国的农业发明--杂交水稻为代表的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制过程, 突出中国农业在科技研发、产品推广、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创造性成就, 充分展现了中国农业砥砺发展的创造性精神和对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 |
赵玲玲著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F323.3 |
78 |
0 |
荐购
|
| 1510 |
|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耦合机制研究 |
本书选取返乡农民工为研究对象, 基于乡村建设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 通过对湖南、湖北等十六省市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专项调查, 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共生耦合关系, 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共生耦合模型和耦合机制, 并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
周宇飞, 张国政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6 |
59 |
0 |
荐购
|
| 1511 |
|
农民创业过程中融资约束和社会网络交互作用机理研究 |
本书以江西省外出务工以及来江西省务工的农民为研究对象, 实地调研了样本的信贷约束、社会网络以及创业等相关情况。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检验了信贷约束、社会网络对创业的影响。采用离散变量模型考察了信贷约束和社会网络的交互作用对创业的影响。结合控制方程方法, 利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异质性信贷约束对创业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考察了社会网络对创业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 |
李长生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6 |
88 |
0 |
荐购
|
| 1512 |
|
市民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 |
本书共13章。第1章, 导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等。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包括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述评等内容。第3章, 市民化及收入增长问题理论分析。包括论述和分析市民化及收入构、增长相关理论等内容。第4章,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群体静态特征。包括成的群体静态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收入基础群体特征分析等内容。第5章,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群体动态特征。从流动人口视角考察和阐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动态特征。第6章, 市民化中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外部因素分析。包括市民化效应、城市融入效应、增收基础障碍以及收入特征等市民化进程中的增收背景分析内容。第7章, 市民化中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内部因素分析。从劳动者资本价值和市民化中收入作用机制视角, 对增收内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第8章,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属性实证分析。对收入基础属性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第9章,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因素实证分析。从收入影响因素视角, 考察收入水平变化, 分析各属性中外源性影响因素结果。第10章, 新生代农民工增收长坡机制报索的分析。从感知特定因素和感知综合因素两个视角, 对市民化中的收入增卡交化进行实证研究。第11 |
周平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3.6 |
62 |
0 |
荐购
|
| 1513 |
|
农民工创业政策创新实证研究 |
本书聚焦于农民工创业政策研究, 力图在梳理现有政策文本的基础上, 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 广泛调研农民工创业者, 对现有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其效果进行系统评估, 在总结农民工需求以及地方创新经验的基础上, 剖析现有政策在政策方向上的偏差及执行路径的不足, 系统地提出有一定创新性的政策建议, 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全书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研究背景、农民工创业政策演进理路及其深层逻辑、农民工创业政策效果评估、农民工创业典型案例分析、农民工创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民工创业政策的变革与创新。作者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 从理论上提出了由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充分重视农民工“留城创业”, 在“留城创业”成功的基础上反哺家乡, 拉动家乡产业发展, 形成城乡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的新的理论模型。这对于中央或地方层面上改进农民工创业政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操家齐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F323.6 |
59 |
0 |
荐购
|
| 1514 |
|
智媒传播环境下的劳动力就业与人口转移研究 |
本书详细区分了我国几类产业区承接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路径演进模式及过程。(1)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最初形成的沿海开放地区, 劳动力密集型承接模式。(2)2000年前后, 长三角工业园为代表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承接模式。(3)2008年以后, 中小城市服务业转移承接模式。而在智能媒体环境下, 这三类路径模式均面临冲击。 |
舒联众著 |
九州出版社 |
F323.6 |
128 |
0 |
荐购
|
| 1515 |
|
教育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效应的研究 |
本书梳理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制度变迁,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教育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影响的研究动态。首先, 梳理和总结了教育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市场各方面效应影响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 分析了我国自1949年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政策的制度变迁, 为当前的农民工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深化改革提供方向和思路。再其次, 依照相关的理论, 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 结合劳动市场各项制度相关的理论, 研究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
陈虹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3.6 |
80 |
0 |
荐购
|
| 1516 |
|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
本书通过应用经济计量学模型, 对农产品价格相关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尖峰厚尾”、非对称性、波动聚集性以及零均值等特征; 并从理论、定价机制、风险防范等方面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从而为我国农产品价格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终实现中国农产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持。 |
罗永恒著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F323.7 |
58 |
0 |
荐购
|
| 1517 |
|
农业科技进藏:产业扶贫迪庆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 |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数据, 记述了云南农业大学对迪庆藏族自治州的扶贫行动和成果, 总结了科技扶贫的实践和理论。综合篇主要梳理农业科技扶贫迪庆的基本经验、人才培养和规划编制等宏观方面的工作; 专题篇分别从中药材加工、葡萄种植和酿酒、蜜蜂养殖、藏香猪养殖等方面入手, 介绍云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团开展的具体工作和成效。农业科技类院校用科技帮扶迪庆脱贫, 显示了科技扶贫的重要成果, 为其他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参考。 |
李永忠主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F323.8 |
95 |
0 |
荐购
|
| 1518 |
|
工矿业开发背景下的牧民可持续生计研究:基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的调查 |
本书分七章, 内容包括: 导论; 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 牧民生计背景: 牧业制度变革与地方发展逻辑; 牧民生计的脆弱性分析; 牧户生计资本测量与分析; 牧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 工矿业开发背景下牧户可持续生计路径; 结论与讨论。 |
张群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F323.8 |
95 |
0 |
荐购
|
| 1519 |
|
农村贫困人口可持续生计分析与脱贫后生计提升路径研究:基于陕西省的调查 |
本书在分析与汲取生计资本与返贫风险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过程-结果”可持续生计反贫困理论模型, 提出以“生计资本、生计收入、生计风险”为支柱的中国贫困人口生计可持续分析框架。依据陕西省3县6镇12个村的抽样调查资料和全国相关统计数据, 运用生计资本理论分析了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现状与精准扶贫的脱贫效果; 运用返贫风险理论测算了贫困户在不同贫困标准下的返贫概率。依据社会融合理论, 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生计提升路径。 |
胡晗著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F323.8 |
78 |
0 |
荐购
|
| 1520 |
|
资产扶贫与实践:农户资产分布及其对减贫的作用 |
本书共九章, 内容包括: 导论;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农户资产分布计量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农户资产分布及差距研究; 农户资产分布与资产增值开发能力研究; 农户资产分布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区农户资产贫困研究; 资产扶贫案例分析等。 |
杨国涛, 李佳, 姜涛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3.8 |
55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