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1 |
|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模式的内在机制及其优化研究:以山东为例 |
本书共分8章, 内容包括: 信用互助模式在农村信贷供求体系与机制中的定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模式的内在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模式的具体实践: 以山东省为例;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模式的绩效评价: 以山东省为例;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模式的优化等。 |
李德荃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1.42 |
78 |
0 |
荐购
|
| 1482 |
|
社员异质性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资金互助研究 |
本书以社员异质性为研究视角, 从社员的资源禀赋、参与行为及利益诉求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系统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发展资金互助的治理机制、组织绩效以及贷款定价等内容, 然后借鉴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业务的成功经验, 反思我国合作社内开展资金互助的制约因素和现实障碍, 最后, 从社员异质性视角, 从内部治理条件和外部制度保障提出促进合作社内资金互助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缓解我国农户融资约束和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周蓉,李明贤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42 |
78 |
0 |
荐购
|
| 1483 |
|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声誉与社员信任:从信任建立到信任深化 |
本书立足于国家重视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 着眼于学术界对于信任关系和声誉两者之间关系不确定性的背景下, 分析社长声誉和成员间信任关系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 为加强社长声誉的自我管理、实现合作社社长和社员间信任形成到深化的快速转变、提高合作社治理效率提供建议。 |
王燕, 傅新红, 曾维忠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42 |
88 |
0 |
荐购
|
| 1484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与治理研究:以苏鲁地区为例 |
本书是笔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信用合作的思考, 对于规范合作社内信用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全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苏鲁地区合作社内信用合作现状及模式比较; 二是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分析; 三是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治理分析。全书主要结论如下: 一方面, 合作社内信用合作达成是外部政府规制因素和内部生产合作特征因素以及社员信用合作认知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 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和外部政府规制的缺失或过度干预, 会导致信用合作的不可持续以及使命漂移等治理问题。 |
张雷, 陈东平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1.42 |
98 |
0 |
荐购
|
| 1485 |
|
新时代农业规划设计 |
本书阐述了新时代农业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并提供了有关的典型案例和进一步研究的线索。除了介绍农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要点之外, 还重点讨论了如何在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体现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功能拓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 尤其是梳理了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政策演化脉络, 以及各类农业园区的政策背景和建设要求。 |
王树进, 耿献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2 |
98 |
0 |
荐购
|
| 1486 |
|
沿海地区现代高效规模农业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及联动共进研究 |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 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 是推动“三农”科学发展的强大武器, 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顺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书的研究基于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协同论、系统动力学的经典理论, 鉴于沿海地区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构建探讨新形势、新时期下沿海地区现代高效规模农业与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及联动共进机制的理论框架, 从而为沿海各地如何在“四化同步”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促进现代高效规模农业的推进提供崭新的研究视阈和角度。 |
丁慧媛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 |
78 |
0 |
荐购
|
| 1487 |
|
我国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
本书分别从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渔业三个大类对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状况进行描述; 总结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提出建议。本书编写过程中吸纳了多家单位的研究力量, 形成了对我国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较为系统的研究。 |
陈洁主编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F323 |
78 |
0 |
荐购
|
| 1488 |
|
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出口对产业的影响与传导路径 |
本书共7章, 内容包括: 绪论; 基本界定和理论机制; 中国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分析; 中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农产品出口影响农业产业的实证检验; 农产品影响产业农业的传导路径;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刘妍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F323 |
65 |
0 |
荐购
|
| 1489 |
|
有机农业区域发展与作物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
本书根植我国传统农耕精华与现代物料技术结合、中医农耕与国内外有机概念和产销文化现情模式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典型结合、科学鉴定成果与普及推广结合的现状, 形成了一套节能、高产、优质的有机农作物生产操作方法。选题强调中国传统农耕元素与现代化学技术现状模式, 表现出实用、效率与效益的结合, 内容通俗易懂。创作借鉴国内外公认数据以及从实践中得到的新数据, 科学严谨, 说服力强。本书栽培技术以中医农耕思想为指导, 采取生物、物理与生化新技术, 挖掘动物、植物营养调理功能, 生产特色有机农产品来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此栽培技术于2013年6月26日被评审鉴定为国内领先科技成果, 于2010年12月10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为发明专利。 |
马新立 ... [等] 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F323 |
98 |
0 |
荐购
|
| 1490 |
|
乡村产业振兴概论 |
本书以乡村产业振兴为研究课题, 先概述了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乡村振兴学等理论基础; 接着结合国内各地的实际案例, 总结了当前政策和规划的部署情况; 再从数字产业引领和财政金融支撑两个维度, 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产业转型与振兴战略; 并在最后对经典国际案例进行援引和分析, 尝试摸索出更多元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型。本书希望通过理论研究工作, 提出若干基本思路、规划文本与政策建议, 能够对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所借鉴与启示, 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应用指导。 |
主编钱先国 |
新华出版社 |
F323 |
99 |
0 |
荐购
|
| 1491 |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
本书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解析, 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情况, 如农业现代化、农业改革、农村电子商务、农村金融、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进行研究, 同时还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深入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本书结构合理, 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新颖, 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
唐小凤著 |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
F323 |
78 |
0 |
荐购
|
| 1492 |
|
社会偏好视角下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合作机制研究 |
本书从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偏好行为视角, 将实际的决策行为方式整合到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合作中, 分别研究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在纵向和横向合作情景下的行为, 致力于构建农业经营主体动态合作机制。本书对拓展社会偏好理论应用范围、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丰富和完善现有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合作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刘磊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 |
88 |
0 |
荐购
|
| 1493 |
|
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本书以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研究主题, 通过对我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及意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性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体系、农业经营主体、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等进行研究, 揭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般发展规律及实现路径, 提出了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张文洲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 |
58 |
0 |
荐购
|
| 1494 |
|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本书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切入点, 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考察了农村基础设施普及程度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 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比较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农业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 测算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并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
李宗璋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 |
88 |
0 |
荐购
|
| 1495 |
|
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与实用技术 |
本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指导原则, 在概述农业生产的意义与本质之后, 介绍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 从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发展阶段出发, 探讨了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的迫切要求与发展趋势, 以及制度体系和支持体系; 并阐述了农业绿色标准化生产的增效措施与关键技术, 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认证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作了较详细介绍。该书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 以问题分析和实践经验阐述及实用技术与体系建设介绍为重点, 语言精练朴实, 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旨在为我国的农业绿色发展尽些微薄之力。 |
王拥军等编著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3 |
40 |
0 |
荐购
|
| 1496 |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
本书共五章, 内容包括: 乡村振兴战略与产业发展研究、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三产融合的关系探究、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途径。 |
黄曙霞著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F323 |
40 |
0 |
荐购
|
| 1497 |
|
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系统重构:城乡协调发展下的研究 |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7部分: 第一, 介绍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情况; 第二, 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系统分析; 第三, 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系统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四, 中部地区农业技术经济子系统重构; 第五, 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组织与运行子系统重构; 第六, 中部地区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子系统重构; 最后, 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系统的重构战略。 |
徐兵, 章正新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3 |
78 |
0 |
荐购
|
| 1498 |
|
基于DPSIR视角的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
本书共分六章, 内容包括: 绪论、河北省土地生态现状、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变化分析、专题研究。 |
崔娟敏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F323.211 |
54 |
0 |
荐购
|
| 1499 |
|
耕地空间特征对流转市场耕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
为了解释“为什么流转市场的耕地流向趋于分散”, 本文将从耕地空间位置的固定性视角进行分析。本文的总目标是分析耕地的空间特征对流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将从经济学理论出发, 一方面分析流转市场中转入地块的面积与位置对农业生产的地块层面规模经济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不同规模农户的差异出发, 比较不同规模农户对转入地块的面积和位置偏好的异质性, 从而阐明流转市场中耕地的空间特征对耕地资源流向的影响及资源配置的涵义, 并进一步讨论耕地流转市场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 |
郭阳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3.211 |
68 |
0 |
荐购
|
| 1500 |
|
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机制优化 |
本书在对土地资源错配理论进行梳理和拓展的基础上, 运用生产函数模型和边际分析方法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测度和效益损失测度模型, 并运用计量模型对土地资源错配的机制进行了验证, 最后基于错配视角提出我国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与机制优化路径。本书首次从错配视角, 系统性地构建了土地资源错配测度模型和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模型, 并探讨不同尺度下的土地资源错配成因、类型、特征、机制以及错配效率损失, 进而提出纠正土地资源错配的策略, 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为探讨资源配置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与配置机制设计, 为推动土地资源供给侧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体制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
张俊峰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3.211 |
56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