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1 |
|
我国小麦市场价格形成及调控政策研究 |
本书从梳理小麦价格波动特征入手, 深入分析影响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研究不同流通环节小麦价格的联动特征, 并对近年来我国小麦价格调控政策进行回顾, 预测未来价格改革对小麦市场的影响, 以期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本书从我国小麦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征、小麦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小麦价格形成的理论模型、小麦价格形成的实证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价格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回顾及评价、新时期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目标及改革方向、我国粮食价格调控政策改革思路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证。 |
曹慧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1 |
88 |
0 |
荐购
|
| 1542 |
|
土地托管保障粮食安全的机制与效果研究 |
本书共6章, 内容包括: 导言; 粮食安全理论界定与新形势; 土地托管相关理论研究; 土地托管保障粮食安全的机理分析; 土地托管保障粮食安全路径与效果研究; 推进土地托管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的政策建议。 |
孙小燕, 王莹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6.11 |
48 |
0 |
荐购
|
| 1543 |
|
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
本书关注于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 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及其效应。本书以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为研究对象, 系统分析了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和短期适应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实证考察了粮食种植户适应性行为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除前言外, 全书共九章, 前三章是本书研究起点和理论基础; 四至八章是本书核心章节; 第九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书从微观到宏观, 从理论到实证, 内容丰富, 逻辑严谨。 |
高雪, 李谷成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1 |
78 |
0 |
荐购
|
| 1544 |
|
中国农民工粮食需求水平与结构研究 |
本书利用全国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 从口粮需求、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和粮食总需求三个方面对农民工粮食需求水平与结构进行了分类测算, 实证分析了农民工粮食需求的影响因素。对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测算了城镇化对粮食需求的拉动作用和农民工粮食需求的低估程度。分析了不同地区农民工粮食需求的差异, 并对不同地区农民工粮食需求差异进行了分位数回归分析和分位数分解。实证分析了收入分布变化和不确定性对农民工粮食需求的影响。最后,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贸易量和需求量的变化趋势, 从“城镇户籍居民+农民工+农村居民”的“三元”人口结构视角对我国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 探讨了在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粮食进口量也不断增加的深层次原因。 |
李隆玲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6.11 |
58 |
0 |
荐购
|
| 1545 |
|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机理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
本书围绕经济学理论的“IR”之争, 基于“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不等同于工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逻辑假设, 创新设计粮食规模生产效应的多功能和粮食生产的完全成本等概念, 构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 基于宏微观视角考察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演变的规律特征; 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规模经济效应的内外在经济协同性视角探究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的机理与途径。 |
罗光强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1 |
88 |
0 |
荐购
|
| 1546 |
|
农业集聚与农业发展:基于城镇化视角 |
本书主要选取2000-2017年31省 (市、自治区) 的相关农业数据, 对农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驱动力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信息熵计算权重,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 分析各省份城镇化与农业集聚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 反映系统的协同效应, 进而判断城镇化水平与农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运用重心分析方法考察农业集聚重心与农业发展重心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城镇化视角, 从不同阶段实证检验农业集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分别从农业集聚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两方面进行分析。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提出以农业集聚推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及未来农业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与可能方向, 探讨城镇化、农业集聚进程中持续提升农业发展绩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实现路径。 |
贾兴梅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1 |
68 |
0 |
荐购
|
| 1547 |
|
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 在综合考量各相关要素的基础上, 建立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 由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粮食生产发展保护补偿机制构成的, “三位一体”的, 强调补偿动态化的, 符合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补偿机制。其次, 建立了补偿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所构建的补偿机制的运行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 |
焦晋鹏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1 |
78 |
0 |
荐购
|
| 1548 |
|
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
本书首先对粮食安全问题研究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梳理,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经典阐述和发展理论, 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框架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其次, 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战略目标; 从我国粮食主产区生产现状出发, 分析了我国产粮大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 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行了量化比较研究, 分析和测算了粮食主销区粮食消费及产需平衡缺口, 提出了主销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及对主产区的补偿机制; 对我国粮食安全进行了预警和评价, 指出国家粮食中长期安全的政策重点, 提出了完善政府调控下粮食市场体系和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
蒋和平, 杨东群, 王晓君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F326.11 |
89 |
0 |
荐购
|
| 1549 |
|
贸易竞争背景下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及调控政策研究 |
本书通过对新疆棉花生产、销售情况展开调研, 从贸易竞争、产业竞争、技术效率、成本收益等方面对国际、国内棉花主产区、新疆棉花产区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一步研究分析了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特征、周期规律及影响因素; 进而对国际--国内--新疆棉花之间的价格波动传递、棉花生产者--购销企业--加工企业之间的价格波动传递、以及棉花价格波动的供给反应进行分析, 明确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关联性与波动效应, 提出降低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调控政策。 |
祝宏辉, 王博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2 |
88 |
0 |
荐购
|
| 1550 |
|
中国特色油料供给效率提升研究:基于生产效率和区域布局变迁视角 |
本书从生产效率差异和生产布局变迁两个视角深入研究探讨了我国特色油料供给效率优化问题。其中, 基于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特色油料作物区域成本收益差异, 全面测算了中国特色油料生产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并从区域视角和劳动力视角探究生产效率的差异和成因; 基于宏观数据研究了特色油料作物区域布局变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特色油料供给效率、推进特色油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
张雯丽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2 |
88 |
0 |
荐购
|
| 1551 |
|
中国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品牌、市场与产业组织 |
本书辑录了全国辣椒、大蒜、生姜、葱、芥菜、莲藕、茭白等109个特色蔬菜地理标志品牌, 22家专业特色蔬菜交易市场以及14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合作社) 的基础信息, 旨在从特色蔬菜产业品牌、市场与产业组织发展现状、经验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入手, 探讨自然资源条件、专业交易市场以及产业组织对农业品牌创建与市场拓展的推动作用与引领作用, 期望能够获得更多农业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与市场主体对特色蔬菜产业的关注, 并为农业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典型案例与路径参考。 |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编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3 |
98 |
0 |
荐购
|
| 1552 |
|
农户质量安全控制技术采纳行为研究:基于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的调查 |
本书立足农户行为决策理论、农户技术选择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利用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603户猕猴桃种植户调查数据, 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猕猴桃种植户质量控制技术采纳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 沿着猕猴桃种植户质量控制技术采纳意愿-质量控制技术采纳决定-质量控制技术采纳效果这一脉络展开研究。首先, 在核算和分析果农采纳全套猕猴桃质量控制技术的投资成本与预期收益基础上, 运用条件估值法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揭示果农在政府发放补贴条件下采纳全套猕猴桃生产技术的受偿意愿、受偿金额及其影响因素; 其次, 分别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和Binary Logistic模型深入探讨影响果农采纳不同类型猕猴桃质量控制技术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 再次, 定量评价果农采纳不同类型猕猴桃质量控制技术的实际效果; 最后,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构建猕猴桃种植户质量控制技术采纳经济激励机制的设想和相关政策建议。 |
耿宇宁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13 |
68 |
0 |
荐购
|
| 1553 |
|
四川省猕猴桃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 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概论。主要从国内外猕猴桃产业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 明确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猕猴桃产业竞争力和四川猕猴桃产业竞争力, 明确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 聚焦四川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研究。一是对四川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和布局进行研究, 明确了四川省猕猴桃生态环境的高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 为产业布局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是以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为靶向, 开展四川猕猴桃产业国际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建立了一套符合猕猴桃国际合作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 三是利用综合指数比较法、AHP-SWOT分析法对四川猕猴桃产业竞争力、优劣势开展系统研究, 明确了四川猕猴桃在国内外地位和竞争力, 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第三部分, 四是通过国内外先进地区的案例分析和发展路径经验研究, 围绕产业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研究, 从技术集成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绘制了猕猴桃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 提出了四川猕猴桃产业链上、中、下游可持续发展具体路径。 |
郭耀辉 ... [等] 著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F326.13 |
68 |
0 |
荐购
|
| 1554 |
|
海南菠萝 |
本书共9章, 内容包括: 菠萝的起源与传播、海南菠萝发展历史、海南发展菠萝的优势、菠萝资源的多样性、菠萝育种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等。 |
贺军虎, 栾爱萍主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F326.13 |
48 |
0 |
荐购
|
| 1555 |
|
中国林权交易市场研究 |
本书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 采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计量经济分析、博弈与仿真计算等方法, 利用大量详实的一手和最新资料, 从宏观到微观、场内交易到场外交易、理论到实证多个视角, 对中国林权交易市场的政策背景、性质、运行机制、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谢煜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2 |
88 |
0 |
荐购
|
| 1556 |
|
Trend towards sustainability in China's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
本专著试图从三个视角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林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市场导向: 一是从市场的视角, 分析我国林产品行业的外部宏观环境以及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林产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是从企业的视角, 探讨我国林产品企业对森林生态服务的依赖与影响以及林产品企业的战略转型与可持续的战略导向; 三是从消费者的视角, 分析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绿色环保林产品的偏好和溢价支付意愿。 |
万敏琍著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F326.2 |
68 |
0 |
荐购
|
| 1557 |
|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机制研究 |
本书借鉴国外国有林场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国有林场改革实践, 分析国有林场发展现状, 总结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难题, 从购买服务机制、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森林资源监管机制、人员管理机制、改革支撑保障机制五个方面, 合理探索并建立科学、适宜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
陈建成等著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F326.2 |
95 |
0 |
荐购
|
| 1558 |
|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补偿经济福利效应研究:以退耕还林为例 |
本书构建了农户个体、农户群体和区域整体的三重维度理论分析框架, 重点研究退耕农户个体的收入和效用变动、退耕农户群体的经济福利损失、退耕区域整体的经济增长。在实证上, 建立补偿标准与农户个体受损概率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和验证生态负效益对受偿意愿的影响, 为制定补偿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核算退耕农户群体的收入差异及经济福利损失, 揭示退耕农户收入满意度悖理的根源; 分析退耕还林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平均效应和边际效应, 并针对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以期为提离中国特色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率提供路径规划。 |
石涵予, 李国平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2 |
78 |
0 |
荐购
|
| 1559 |
|
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研究 |
本书首先通过现实问题的归纳, 分析我国林业绿色供应链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次, 基于管理控制原理, 构建目标―组织―过程分析框架, 比较分析林业绿色供应链不同于一般制造业供应链的协作特性; 第三, 根据协作特性分析结果,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构建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理SEM理论框架, 依据相关文献提出研究假设; 第四,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计量方法对协作机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 根据SEM实证分析的结果, 构建林业绿色供应链全产业协作机制体系, 并提出机制实施建议。 |
谢海涛, 张智光著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F326.22 |
88 |
0 |
荐购
|
| 1560 |
|
基于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绩效评估研究 |
北京平原造林工程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项目, 也是首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 更是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的城市林业建设范例。本书结合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的实际情况, 立足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理念, 从工程的实施效果、工程所涉及的退耕农户以及北京市生态消费者对平原造林工程的满意度等三个维度对平原造林工程进行了绩效评估。这对总结城市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保证工程后期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以及改善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 提升首都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
王立群, 黄杰龙, 幸绣程著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F326.271 |
95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