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6期3401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 毛泽东延安时期题词选编 本书收集整理毛泽东在延安期间题词222幅, 共计6个部分: 1.为各界人士题词; 2.为各类事件题词; 3.为各类院校题词; 4.为图书报刊题词; 5.为劳模题词; 6.题写的祭文、挽词、挽联等。这些题词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见证, 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历史见证, 是毛泽东思想和延安精神的历史见证。 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 延安革命纪念馆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A45 99 0 荐购
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2025年版 本书甄选了十部经典著作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部分书信, 按照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延伸阅读和思考题做了论述, 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及其当代意义。这部教材实际上是一部经典著作学习导读教材。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A5 19.5 0 荐购
3 抗战时期的毛泽东 本书将叙述和研究的重点放在1894-1945年, 即毛泽东在抗日斗争中逐步成长为中华民族的领袖和思想指导者的苦难辉煌的历史背景之中。全书分13个章节, 从毛泽东早年“磨砺以待日本”的志向写起, 生动记述毛泽东抗日的思想起源和心路历程; 同时, 深入研究和考察毛泽东组织指导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和具体方法, 向读者阐明毛泽东最有影响的军事、政治、党建、哲学、文化、价值观的代表作和相关思想, 是如何在十四年抗战期间集中产生的。 曹应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A752 98 0 荐购
4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42辑 本书分为“阿尔都塞的斯宾诺莎渊源及其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收录了24篇文章, 其中包括24篇学术论文和1篇译文。本书旨在介绍国内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 传递国内外学界的重要资讯, 呈现马克思主义各个领域的研究样貌。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A81 128 0 荐购
5 历史、意识形态与政治:通过斯宾诺莎来阅读马克思 本书旨在提供一种理解马克思的新视角, 补充理解马克思的一个新维度。毋庸置疑, 马克思在历史上实现了一场哲学革命。然而, 对于这场革命的性质, 人们历来有着不同的解释。比如, 黑格尔式解读往往强调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辩证法的继承和变革。但是, 这一解读没有触及辩证法的“神秘方面”, 即作为其形式和内核的目的论。相反, 康德式解读认为,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依据是,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眼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永恒性、无矛盾性乃是一种先验幻象。 马灿林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A81 68 0 荐购
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研究文论 本书共收集30余篇学术文章, 是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成果的集中体现。全书由前言、正文、附录三大板块组成: 前言是作者对相关专业研究和出版此书的说明; 正文由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研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五个部分组成, 主要收集作者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文章; 附录是对所有文章的来源索引, 以方便读者查阅使用。 张志忠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A81-53 46 0 荐购
7 青年望道: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第一辑 本书分为四个专题: 第一, 唯物史观专题, 既包括对某一术语、理论的解读, 也包括从整体层面对科学社会主义与新唯物主义的探讨; 第二, 政治经济学批判专题, 集中研究了马克思对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社会等相关政治经济学概念与整体的解读; 第三, 恩格斯思想专题, 内容涵盖恩格斯的自然观、阶级观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第四, 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专题, 既立足经典文本分析相关思想, 又从整体上讨论马克思的协作思想、“政党”分析,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马拥军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A811-53 98 0 荐购
8 当代中国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本书紧扣“当代中国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这一核心研究主题, 在系统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处的网络话语生态以及深刻阐释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逻辑理路基础上, 对当代中国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 具体回答了当代中国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所应遵循的根本立足点、基本原则和理念等相关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当代中国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选择。 王晓霞著 学习出版社 A811.63 70 0 荐购
9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25年版:第4版 本书除导论外, 共分七章, 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本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A811.64 17 0 荐购
10 资本“变形记” 本书延续趣读马克思系列之一《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 》和《为什么出发? --马克思和他的时代》所开拓写作方式, 基于马克思思想的经典文献, 选取其中片段进行趣味化的解读。本书为趣读马克思系列丛书的第三部, 也是含量最重要的一部。该部基本涵盖马克思中晚期的思想, 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巨著, 如《资本论》。因此, 本书充分结合马克思的生平, 以趣味化的命题为主线, 以片段化的方式呈现晚期马克思的思想演变过程。时间跨度大致如下: 自1850年代开始直至马克思去世期间其所撰写的重要文献, 主要集中于对包括《资本论》(三卷)、《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哥达纲领批判》、《给祖国纪事的一封信》等。 夏莹著 人民出版社 A811.64 78 0 荐购
1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历史溯源与当代价值 本书稿聚焦马克思共同体思想, 以其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模式的探索为切入点, 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共同体虚幻性, 阐述构建“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性。 骆祥慧, 王思雨著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A811.64 48 0 荐购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当代阐释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问题域阐发作为出发点,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梳理和挖掘, 重新界定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历史嬗变的基因密码, 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 进而追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代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开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现实问题。 路向峰著 学习出版社 A811.67 53 0 荐购
1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研究 本书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产生过程、主要动因、现实批判、前瞻视野, 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立论基点, 着力推进人的权益和自然权益的统一; 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锋芒指向, 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生态权益被剥夺被损害的制度根源; 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实现路径, 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憧憬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生态权益问题; 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话语权彰显、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等角度, 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权益思想的重大时代价值。 孙乐艳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A811.693 68 0 荐购
14 列宁与葛兰西社会主义革命观的比较研究 本书以列宁与葛兰西的社会主义革命观为研究对象, 系统阐述二者理论的思想渊源、立论基础及实践差异。本书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谱系, 揭示两位思想家对经典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通过比较其方法论与核心概念, 分析不同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路径的多样性; 通过阐释革命实践差异, 探讨时代背景对理论形态的深刻影响。 潘西华著 知识出版社 A821.64 55 0 荐购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题三入”教学详案 本书为高校公共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详案, 由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具体负责编写。内容主要为围绕“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本书是一本极具特色和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案, 通过精心设计“三题三入”教学模式,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索, 极大第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于江涛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A84 52 0 荐购
16 思问:第三辑 本书为四川大学哲学系系刊, 是由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四川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生命哲学 (学派) 研究中心及逻辑科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编纂的学术型文集, 旨在集中系统地反映四川大学哲学系的科研及教学成果。全书涉及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多个学科方向, 入选文章有《孔子仁思想与礼乐文明的内在精神》《威廉斯道德运气对通常道德理解的挑战》《非理性与戴维森式整体论的语境解释》等。 熊林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B-53 89 0 荐购
17 赞美闲散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的随笔合集, 内容包括工作、教育、爱情、社会、文明、娱乐生活等方面, 文章融合了哲学与心理学、经济学、科学和历史等, 表达极其诚实和直率, 充满智慧。书中关于“工作”的观点, 直戳人心: 拼命工作是奴隶的道德, 每天工作4小时, 一切都会好起来; 闲暇是通往幸福之路, 更是创造文明的必要条件; 真正的闲散也并不是消极的逃避, 而是积极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对当今的读者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英) 伯特兰·罗素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B-53 45 0 荐购
18 事件:批判理论的事件转向 本书为国内知名哲学学者蓝江教授撰写的研究“事件”问题的哲学专著。作者提出, 与“事件”最紧密相关概念是“无中生有”(exnihilo), 而先验的观念论和朴素的经验论都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 如何面对在我们的认识框架和存在框架之外的某个溢出 (excess)? 这迫使思想家们去思考事件带来的哲学问题。作者首先以生动的例子简明地介绍了何为事件, 以及我们今天的哲学和思想所经历的事件转向; 然后, 围绕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事件, 以及福柯、德勒兹、巴迪欧、齐泽克、阿甘本等五位思想家对事件的讨论展开论述, 对有关事件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蓝江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B0 58 0 荐购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4 本书共五个部分, 聚焦基础理论创新和中国道路研究, 从规范性维度呈现学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前沿成果。第一部分“范式专题”包含7篇论文, 相继探讨了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中的文本文献、恩格斯晚年关于唯物史观应用的探索、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四大维度等问题。第二部分“专家评论”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经验性做了思考。第三部分“学术视点”聚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经验要素创新, 研究主题分别涉及马克思分配观的范式澄清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美学意蕴。第四部分“发展理论”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规范性建设。第五部分“中国道路”探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现实根基。 曹典顺主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B0-0 90 0 荐购
20 本体与诠释:第八辑 本书共收集了成中英、南乐山、郭齐勇、潘德荣、梁燕城、景海峰等专业学者的20篇论文。 成中英, 李安泽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016-53 108 0 荐购
页码:1/149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