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21 论语新裁 本书精选《论语》前七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 每篇之首作思维导图, 分析该篇内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结合原文, 逐层展开论证分析。 猜枚生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B222.25 88 0 荐购
22 言子与慈善 本书是集中阐述言子慈善思想的专著。言子即言偃, 春秋末吴国常熟人, 孔子弟子之一, 身居孔门“十哲”之列, 被尊称为言子。言子撰《礼运》篇, 借孔子之口, 阐述“大同”“小康”社会理想, 发慈善理念之先声, 在中国慈善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旨在系统研究言子的慈善思想, 内容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言子及其慈善思想, 然后分别从言子慈善思想的内涵、渊源、影响几方面研究言子的慈善思想体系, 文末附录古代咏言诗赋类编和言子研究论著举要两种资料, 以便查考。 常熟市慈善总会编 广陵书社 B222.35 158 0 荐购
23 老子真义 本书原文约五千字左右, 主要研究社会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 但也有相当篇幅的论兵内容。作者依循《老子》原文的顺序, 对全书八十一章按照“解说--辨析--译文”的顺序进行解读, 以期纠正人们对于《老子》这部享誉世界的经典的误解, 辨明全书各章和其中重要句子在老子那里的本义、真义。作者选用王弼本《老子》为底本, 并以帛书本《老子》作为参校, 并且选用了四本《老子》注译作品作为“批评靶子”。 赵又春著 岳麓书社 B223.12 89 0 荐购
24 韩非子考论:修订本 本书是对《韩非子》思想研究的综合性、总结性论述。作者从古代典籍的丰富内涵出发, 对《韩非子》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内容覆盖哲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等多个领域。本书详细考论了韩非的生平、著作背景、版本流传、文学成就、史学价值以及研究概况等多个维度,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韩非的政治思想, 包括人性论、法论、术论、势论等多个方面, 进行了详尽的学术研讨和系统论述。本书通过对韩非及文本的全面考论, 为《韩非子》思想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学术平台。 张觉著 崇文书局 B226.55 98 0 荐购
25 《白虎通义》与汉代经学 本书稿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讨论和梳理《白虎通义》成书、流传与研究等问题, 第二章主要研究《白虎通义》的思想内容, 第三章详细考察《白虎通义》与两汉经学传承发展的关系, 第四章着力于辨析《白虎通义》和谶纬的关系。是一部文献功底扎实、论证分析翔实的学术著作。 李敏著 人民出版社 B234.995 80 0 荐购
26 嵇康之死 本书不仅讲述了嵇康的卓然一生, 介绍其在音乐、哲学、文学上的非凡造诣, 更聚焦于他在压抑而黑暗的魏晋时代, 对自由的坚守与对虚伪礼教的反叛。通过历史考据与文本分析, 深入剖析嵇康之死的深层意涵及其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 陈滞冬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B235.35 49.9 0 荐购
27 渔樵问对译注 本书中以渔夫、樵夫对话的形式探讨宇宙之道、天地之理、自然运行的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逻辑, 是理学发展中的一颗明珠, 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瑰宝。邵雍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思想视角, 将深奥的易学与人生哲理融会贯通, 使得《渔樵问对》成为一部既富哲学思辨性又具文学趣味的经典之作。另外, 书后增加《邵雍传》《邵雍闻见录》等内容, 以加深读者对著作者的了解。相信本书的出版, 将有助于古籍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宋) 邵雍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B244.31 48 0 荐购
28 中国心性心理学:理论体系与训练模式 本书作者根植传统心性论资源, 兼顾本土文化属性与心理学科学特质, 尝试建立中国人自有的心理学体系, 为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输出中国方案; 突破常规哲学范式的拘囿, 借助心理学研究范式实现传统心性论的创造性转化。中国心性心理学建立了包括基本理论与训练模式在内的完整体系, 提供一种独立于西方心理学的新学术形态; 该成果强化了传统心性论的操作部分--工夫论的特色, 深入剖析传统心性工夫的心理原理及机制, 通过心理学实证范式验证心性训练对觉性机能的提升; 研究方法上突破思辨的人文主义研究, 以科学实证诠释中国心性心理学, 注重研究方法多样性,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问题灵活采用不同研究方法。 彭彦琴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B244.8 168 0 荐购
29 黄榦集 本书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弟子兼女婿黄榦的文集, 包括诗歌、书信、题跋、婚书、青词、祝文、奏文、讲义、经说、策问、公札、公状、行状、志铭、祭文、杂著、判语等众多类型的作品。本次整理以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现存最早的元延祐重修本《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四十卷 (附《勉斋先生黄文肃公语录》一卷、《勉斋先生黄文肃公年谱》一卷、《勉斋先生黄文肃公附集》一卷) 为底本, 以《四库全书》本、傅增湘校本、《全宋文》本为参校本, 且对书中的疑难点进行了简要的注释。 (宋) 黄榦撰 中华书局 B244.99-53 258 0 荐购
30 张栻经学哲学研究 本书是从“经学哲学”角度对张栻思想开展的新研究。“经学哲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理念, 最早在向世陵先生《宋代经学哲学研究》中被提出和使用, 其基本观念和理路也可以看作是对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广与扩展。它属于一个全新的课题, 既不同于一般的“经学史”, 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史”, 其研究对象是“经学”中的理论思维并由此而形成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的历史。对张栻“经学哲学”的梳理与分析,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张栻经学与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使我们认识到, 核心经典的拣选与新诠才是张栻哲学特色形成, 以及与胡宏、朱熹思想异同交织的背后深层动因;“常经·常性·常事”的经学哲学精神, 最终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张栻的思想定位和历史贡献。 吴亚楠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B244.995 118 0 荐购
31 明代思想史 本书共十章为: 第一章, 明代理学的思想的来源; 第二章, 明初的朱学; 第三章, 陆学的复活与陈献章学派; 第四章, 王学的特起--王守仁; 第五章, 王门的派分; 第六章, 朱学的后劲; 第七章, 王门的再传及其流派; 第八章,考证学与反玄学--陈第; 第九章, 东林学派; 第十章, 明末两大儒的思想。另有一附录: 述复社。 容肇祖著 崇文书局 B248 98 0 荐购
32 董澐集 董榖集 本书内容讲述董澐既是阳明的晚年弟子, 更是阳明学在浙西地区的主要传播者, 属于阳明学派中的诗人哲学家。董穀, 董澐之子, 与父董澐同受业于王阳明。性喜著述。有诗, 但以笔记《碧里杂存》著称。整理者在前人的基础上, 并经过多年努力, 搜集到两人的数种著作和诗文语录, 以及有关资料, 汇为一书, 便利研究。此次增订, 整理者在其之前出版的《徐爱集钱德洪集董澐董榖集》一书基础, 增加了相当篇幅新发现的作品, 如董榖的作品, 新发现了国家图书馆藏的《碧里鸣存》, 所收之文, 均为前此所未见, 是一个全新的本子。整理者还改正初版标点断句、释文等方面的一些疏失。 錢明編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B248.21 79 0 荐购
33 阳明心学与社会治理:中华智慧的当代诠释及时代价值 本书以“阳明心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 以社会科学中国化为学术指向, 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语境和社会生活实际, 通过透视社会治理的本土意涵, 深入分析与当代社会治理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理解和把握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质, 在此基础上提炼社会治理的中国理念, 探索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通过上述研究过程, 本著努力展现对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杨敏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B248.25 128 0 荐购
34 南雷文定 本书共分五集, 其中前集、后集为黄宗羲手定,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儒藏本《南雷文定》, 是以康熙刻本为底本, 以“四部丛刊”影印《南雷集》等为参校本。除此之外, 黄宗羲现存《南雷杂著》手稿本现尚存世, 儒藏本《南雷文定》在整理过程中, 就相关文献均与手稿作了校勘。 (清) 黄宗羲撰 北京大学出版社 B249.31-53 148 0 荐购
35 士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转折 本书内容讲述晚清中国发生了许多天翻地覆的变化, 承担着“为天下立心, 为生民立命”责任的读书人, 又因科举制的废除而呈现从士人到知识人的转化。在西潮到来之前, 中国学术自身已发生重要转折, 产生出道光、咸丰新学这样体现学术多元性和开放性的新样态。此后西潮的全面冲击引起士人对于人类社会认知的转型, 而科举制改革这一千年大举动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导致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都失去重心。这本带通论性的书把“天下”带回历史叙述, 以读书人的思想转折为中心, 构建一个可以重新认识近代中国、理解中国读书人在世界范围内特殊角色的诠释谱系。 罗志田著 商务印书馆 B250.5 88 0 荐购
36 章太炎与中国的“法” 本书分三编, 重点在第一编, 讨论章太炎与中国的法, 共八章, 以章太炎在辛亥前所作《虏宪废疾》《代议然否论》《五朝法律索隐》为核心, 集中讨论了章太炎的法制观, 兼及其在民国初年间的变化, 特别强调了章太炎法制思想的独特意义。以往对于章太炎的法制论很少有人关注, 本书则指出, 章太炎在晚清, 不仅批判了清朝宪法大纲的欺骗性, 展开了对代议制的批判及对中华民国的构想, 而且还论述了必须探索中国传统中的法向近代发展的可能性。其论点与思想取向在晚晴民初独树一帜, 展现了作为古典学者、民族主义者的章太炎的另一思想侧面。第二编讨论章太炎的思想与知识形态, 分七章, 重点在于章太炎在面对西方思想以及日本明治思潮的冲击之下, 其自身的思想与知识形态受到的影响和产生的变化。第三编讨论清末的诸子学在中国接受西方文化之际所起的作用, 包括清末诸子学的变化, 尤其是对于《老子》诠释的演变, 以及章太炎的诸子学在其中的地位。 (日) 小林武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B259.25 108 0 荐购
37 章太炎研究:第5辑 本书分文本精读、章学新论、域外章学、钩沉与考释、章门弟子研究几个部分, 收录各类文章十余篇。“文本精读”收录了对章太炎《国故论衡·原经》《小学答问》和《菿汉微言》中易学部分的疏解, 以传统的方式展现新义。“章学新论”所收各文, 既有对章太炎小学、哲学、经学思想体系的剖析, 也有对章太炎讲学生涯的梳理, 皆言之成理, 各成一家之言。“域外章学”收录了日本和韩国当代章太炎研究专家对于章太炎对戴震的理解和章太炎佛学的考察, 别具只眼。“钩沉与考释”部分包括对章太炎未刊手稿《绿衣答问》的整理与分析, 以及吴承仕所藏章太炎手札中所蕴含的丰富学术价值, 对于理解章太炎的学术与思想有重要帮助, 值得重视。 章太炎研究中心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B259.25-53 88 0 荐购
38 西方哲学与文化讲演录 本书是一本有关西方文化的史学著作。作者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文化一直讲到近现代西方文化, 细致分析了每一时期文化的起源、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以及社会的文化面貌, 揭示出不同时期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 同时探讨了不同时期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及文化发展与民族或国家之间的促进关系, 以期帮助读者把握西方文化的基本发展脉络。全书是在作者广受好评的课程基础上整理而成, 保留了作者生动的讲述风格, 可谓西方文化入门读物首选。 赵林著 上海三联书店 B5 82 0 荐购
39 诸神的退隐与落幕:伊壁鸠鲁与希腊罗马无神论 本书在释读古典文本的基础上, 以伊壁鸠鲁与希腊罗马无神论之关系为出发点, 从思想史角度阐述无神论与古希腊罗马哲学、宗教、政治以及文学之间的复杂关联, 且以不同文本形式 (哲学、悲喜剧、诗歌、小说等) 为依托, 探究无神论在不同著述形式和思想形态中的表现和意义, 尝试理解伊壁鸠鲁无神论与古希腊罗马无神论的产生、衍变和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为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伊壁鸠鲁与希腊罗马无神论”的结题书稿, 全书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为希腊古风到古典时期的无神论。其次为伊壁鸠鲁与希腊化时期的无神论。最后是罗马无神论。 罗晓颖著 商务印书馆 B502 78 0 荐购
40 美德、幸福与快乐:柏拉图伦理学研究 本书主要以分析哲学的视角审视柏拉图伦理思想, 对“苏格拉底”(即柏拉图所理解并描述的苏格拉底) 在柏拉图道德哲学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评价, 并展示了“苏格拉底”对柏拉图的重要性。作为一种以德为基的“幸福论伦理学”, 柏拉图伦理学脱胎于对苏格拉底 (即早期对话中苏格拉底) 观点不足之处的反思, 然后在几篇重要对话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最终在《高尔吉亚》和《理想国》中形成。《理想国》确立了柏拉图伦理学的核心, 而它之后的对话只是对前期讨论的主题、观点或遗留问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和微小的调整。 张波波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502.232 198 0 荐购
页码:2/121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