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1期2430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1 亚里士多德“本质”和“原因”概念关系研究 本书旨在系统而全面地探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本质”和“原因”之间的关系, 最终目的在于回答以下这个核心问题: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本质’(essence) 和‘原因’(cause/explanation) 的关系是什么”本书考察的重点文本是亚里士多德以《后分析篇》为代表的逻辑学作品、以《论动物的部分》为代表的动物学作品和《形而上学》。 葛天勤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B502.233 98 0 荐购
42 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研究 本书通过对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的内涵和认知进行细致梳理, 展现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的理论张力并透视莱布尼茨的整个理论体系, 阐述莱布尼茨心灵哲学的后世影响, 其中包括对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心灵哲学的影响。 李天慧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516.22-53 68 0 荐购
43 判断力批判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康德通过区分规定性判断力和反思性判断力, 揭示了反思性判断力在具体经验中寻找普遍原则的独特功能。在审美判断力批判部分, 康德探讨了美的本质、审美判断的特征以及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提出了“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等重要概念, 为美学理论奠定了哲学基础。在目的论判断力批判部分, 康德则从自然目的论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有机体的合目的性问题, 并试图调和机械论与目的论之间的矛盾。在方法论上, 康德延续了其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使用的分析论和辩证论方法, 系统性地分析了判断力的结构和功能。 (德) 康德著 商务印书馆 B516.31 84 0 荐购
44 北大版康德三大批判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的学术译作成果套装, 包含德国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最重要的三部哲学著作: 《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康德作为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思想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大批判著作的问世, 标志着批判哲学体系的正式确立, 不仅革新了传统哲学研究范式, 更为西方哲学发展开辟了全新方向, 在哲学理论建构与方法论层面均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一套装中, 《纯粹理性批判》由韩林合教授译, 《实践理性批判》由韩水法教授译, 《判断力批判》由谢地坤教授译。三位译者均为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作为国内哲学领域资深学者, 长期深耕外国哲学研究与翻译事业, 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翻译经验, 确保译本在忠实原著思想的基础上, 实现学术表达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德) 康德著 商务印书馆 B516.31 280 0 荐购
45 西方哲学·世界与人:胡塞尔的现象学心理学 本书第一部分讨论心理学与现象学的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探讨胡塞尔对于哲学与超越论现象学的看法, 第三部分处理胡塞尔晚年对现象学心理学的相关论述, 并透过讨论继承胡塞尔现象学心理学思想的舒茨, 阐述现象学如何为人文社会科学奠基。本书于2021年8月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 游淙祺著 崇文书局 B516.52 98 0 荐购
46 现象学的拓展:胡塞尔《意识结构研究》述记 本书由四册的研究手稿组成: 第一册《理智与对象》, 第二册《感受与价值》, 第三册《意志与行动》, 第四册《文本考证性的附录》。倪梁康教授已完成《意识结构研究》的汉译, 约150万字, 《现象学的拓展--胡塞尔<意识结构研究>述记 (内外编)》一书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做的相关研究。全书分内、外两编共八章, 内编四章论述《意识结构研究》一书的主体内容, 外编四章论述这些哲学问题的当代意义。 倪梁康著 崇文书局 B516.52 98 0 荐购
47 海德格尔《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释义 本书对《阿纳克西曼德箴言》的再度阐释, 对于我们了解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阿那克西曼德箴言被视为西方思想中最古老的箴言。相传, 阿那克西曼德生活于公元前7世纪的萨摩斯岛上。海德格尔根据他自身的思想, 结合旁人对于古希腊文献的研究, 对该则箴言进行了阐释。在这篇文章中, 海德格尔指出通达箴言之实事的关键在于古希腊人对于存在和存在者的理解, 这对于存在和存在者的概念性把握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的。 张柯著 贵州大学出版社 B516.54 68 0 荐购
48 教学理论的美学意蕴: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的视域 本书由绪论、4个章节和结语组成。绪论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概念界定及创新之处。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 对教学理论中的美学维度、其他教学研究中的美学因素以及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一章主要研究了怀特海过程美学思想, 从“美”的微观论、宏观论以及美与真的关系三方面探讨本体论意义上的过程美学。第二章主要研究了现代教学理论的美学之维, 从现代教学理论及其主要观点、现代教学理论的审美追求以及现代教学理论的审美追求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主要研究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的美学之维。第四章建构教学理论的美学维度, 尝试对教学理论美学维度进行建构。最后为结语。 刘锦诺, 喻聪舟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B561.52 89 0 荐购
49 维特根斯坦论意义和语法 本书将上述两种阐释方法所体现出来的对于维特根斯坦有关语言概念的思想的两种对立的理解结合起来考察。最后, 本书尝试为第二种阐释方法的其中的一种版本的合理性提供辩护。国内维特根斯坦学界虽然关注到了《逻辑哲学论》中的“无意义/胡说”以及“意义”的观点, 然而他们并没有对已有研究文献作出更为精细的考察与分类。就此而言, 本书提出的两种阐释路径就非常值得国内研究者学习和参考。进一步说, 本书所尝试论证的第二种阐释路径对于国内学界有关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和“语法”观念的更深一步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意) 席尔瓦·布朗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B561.59 68 0 荐购
50 论人的有限存在:理查德·J. 伯恩斯坦哲学研究 本书从本体论视角切入对伯恩斯坦哲学思想及其代表性观点和概念进行整合研究, 提出伯恩斯坦哲学的本体论基础是对人的有限存在规定的理解, 即人的有限存在是普遍自由的历史中介的实践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构成伯恩斯坦哲学研究核心关涉的经验和真理两个概念, 最后从伯恩斯坦哲学所谓交互性可错式多元论立场回到其本体论规定。本书尝试从人的有限存在的规定出发理解伯恩斯坦的哲学, 对于国内外伯恩斯坦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党亚峰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B712.51 85 0 荐购
51 阿伦特在中国:五十年后 本书选取国内学者最新论文十篇, 围绕阿伦特的“爱”“恶”“世界”等主题, 展现了国内阿伦特研究学者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王寅丽的《<心智生命>中的意志概念》说明阿伦特在意志的考察中要证明的是人彻底偶然性的、向着未来开放的行动能力; 她通过将意志转化为爱, 来克服意志的冲突和重建伦理根基。张念的《再论阿伦特的公共性概念》论证了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是一种独特的“跨越”行动本身在宣示和生成公共性, 为人们置身其中的永恒冲突, 提供了时间性、差异性和“共通感”等维度的解决之道。 王寅丽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B712.59-53 128 0 荐购
52 创新思维与工程伦理 本书主要介绍了创新思维与工程伦理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创新机会、构建商业模式、组建创业团队、整合创业资源、创新发明与创新成果保护、撰写创业计划书和工程伦理9个项目内容。通过实际的案例并结合大量的图片, 书中还穿插“想一想”思考题进行现场分析, 帮助读者快速地掌握创新思维的技巧。通过较复杂的推理训练思维能力, 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本书采用经典的案例分析、轻松的日常话题、有趣的故事来潜移默化地帮大家提高思维能力, 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跟上分析问题时的思路, 再结合每节最后的思考题, 来提高思维能力。 主编吴刚, 吴忠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B804 59 0 荐购
53 信念-愿望-意图逻辑的哲学基础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本书以国内外新近相关文献为基础, 围绕“信念-愿望-意图逻辑的哲学基础及其前沿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信念-愿望-意图 (简称BDI) 逻辑的哲学基础、信念-愿望-意图逻辑的形式系统、面向Agent环境的信念修正、Agent结构的等级BDI模型、等级BDI逻辑的执行语言、带有偏好的等级BDI-Agent模型、BDI-Agent情感触发器的形式模型、情感等级BDI-Agent的形式模型、带有规范性慎思的BDI推理、BDI逻辑的纤维语义学、BDI逻辑在有穷状态世界上的模型检测、基于BDI逻辑的多Agent系统中的学习机制、多Agent系统的形式说明与验证、社会仿真中的BDI-Agent、BDI逻辑的旧问题与新观点。 郝一江著 科学出版社 B81 268 0 荐购
54 思维现象学:认知经验特征的哲学研究 本书把分析哲学的最新进展和关于思维本质的现象学传统中的见解联系起来。通过结合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传统, 更全面地理解”思维”的心理过程和体验和操纵的思想对象。作者仔细研究了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中具有共同基础的思想方面: 由于个人历史或当前经验而导致的感知、语言、逻辑、具体化和情境性。本书拓宽和丰富了当前关于”认知现象学”的争论, 并为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之间的进一步对话奠定了基础。 (德) 蒂莫·布赖尔, 克里斯托弗·古特兰主编 科学出版社 B81-06 128 0 荐购
55 藏传因明研究:8 本书收录: 《萨班在<因明量论>中对所知、能知的论述》《<量理海论>对“二量”的诠释》《击掌间爆发的教学智慧--“绛”冬季因明辩论会》等文章。 主编拉先加 中国藏学出版社 B81-093.51 88 0 荐购
56 归纳科学史 本书共分2卷。全书以时间线为脉络, 介绍了归纳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派系的发展进程, 还介绍了与归纳科学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学术事件和由此引发的思考。第1卷介绍了希腊学派自然科学哲学史、古希腊自然科学史中的早期力学与流体力学、希腊天文史中的早期天文学、中世纪自然科学史等内容; 第2卷介绍了声学历史、光学历史、物理光学、热学和水蒸气学、电学历史、磁学历史、流电学或伏打电学、矿物学历史、结晶学历史、地质学历史等内容。 (英) 威廉·惠威尔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B812.3-09 298 0 荐购
57 可容忍冲突的信念逻辑研究 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弗协调和弗完全逻辑概况, 使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弗协调和弗完全逻辑的基本思想及其发展情况。第二章给出简化的弗协调命题逻辑系统Cn(1≤n< ω)的简化系统C1, 以此为基础, 通过逻辑扩充的方式给出弗协调信念逻辑系统, 并证明其可靠性、完全性等。第三章给出弗协调命题逻辑系统P1; 针对现有的弗完全逻辑没有给出必要的内定理和元定理的缺陷, 本书对弗完全逻辑补充了必要的内定理, 证明了其可靠性和完全性; 针对弗完全逻辑的赋值定义设计了其拟真值表的判定方法, 从而表明了其公式是否有效的可判定性; 然后, 将之进行逻辑扩充得到了弗完全信念逻辑系统, 并证明了元定理。 郝旭东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B815 68 0 荐购
58 科学理解的德性认识论 本书在回顾既有论争的基础上, 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德性认识论的思想资源, 从科学理解的事实性、认知运气、能力知识和认识上的自我信任等方面, 为反休谟主义的机制论因果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辩护。作者认为, 将认知规范的内涵从以规则为核心的概念转向以理智德性为核心的概念, 将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以往的反休谟主义因果理论所面对的种种困境, 同时也能够有力地回应来自休谟主义传统的批评意见, 形成了以“理解”为核心的因果知识论。 徐竹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B815.3 78 0 荐购
59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本书是德国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是对伦理学人格主义进行奠基的尝试。它的核心在于对价值与人格进行现象学的查探。由于康德只承认价值的概念是指感性价值, 人格的概念是指理性人格, 因而这部著作也是对康德的实践理性和绝对命令的批判。价值的本质被理解为类似颜色本质的东西。它们“独立于”那些自身展示于“其上”的事物或善业。对价值的这种独立性不能做柏拉图式的理解。价值与颜色一样不会脱离事物性基础而存在。它们或者是较低级的, 如果它们在人的身体与生命上展示出来, 或者是较高级的, 如果它们在人的人格上展示出来。就像颜色只是可见的一样, 价值原初也只能是可感的, 无论是通过感性的感觉, 还是通过“人格感觉”。它的居所是人的“心”。 (德) 马克斯·舍勒著 商务印书馆 B82 280 0 荐购
60 应用伦理导论 本书梳理了应用伦理的发展历程, 对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科技伦理、教育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媒体伦理、医护伦理、两性伦理、学术伦理、社会工作伦理、普世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杨明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B82 68 0 荐购
页码:3/121页  每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