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
|
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发展与管理 |
本书从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剖析经济发展与管理的多个层面。首先概述社会学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 揭示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影响。其次, 通过探讨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阐明经济发展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在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共生方面, 深入分析文化如何为经济发展注人新的活力。同时, 本书也强调社会保障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并探讨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最后, 着重论述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协同作用及其管理与创新路径, 研究社会学视角下的经济管理, 并提出创新的经济管理理念。 |
陈斌著 |
九州出版社 |
C91 |
88 |
0 |
荐购
|
| 82 |
|
修复系统, 而非女性 |
本书是关于女性议题的社会学论著。在英国, 每三天就有女性遭受暴力侵害。这些不是孤立的事件, 而是社会的产物, 是一种极其清晰的模式的一部分。但这是人们如此习以为常的一种模式, 以至于人们没有注意到它。在本书中, 作者凭借详尽的真实数据与案例, 深入考察西方社会中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对女性的系统性偏见, 向读者展示这种偏见与相关暴力侵害的模式。作者大量引述真实受害者的话, 让无数不被看到、不被听到的女性直接发声。 |
(英) 劳拉·贝茨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C91 |
68 |
0 |
荐购
|
| 83 |
|
社会全息论稿: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社会理论新框架 |
本书为作者2019年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质性社会学理论建构研究”的最终成果。从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视角出发, 立足当下的“复杂性科学”时代, 建构了社会全息理论。该理论认为组成社会的任一部分都包含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部信息, 并且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某种相似和相互对应关系。社会全息理论的提出旨在破解社会学统计抽样的代表性难题, 为个案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书还提出了协同互补的全息思维认知模型, 并使用该模型对社会学想象力作出了新的解读。作者指出, 未来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应当在新科技革命视域下重新理解和把握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和本质, 培育基于经验直觉的“将心比心”的社会学想象力。 |
石英等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C91 |
128 |
0 |
荐购
|
| 84 |
|
社会工作、社会计量与心理剧:小组治疗师、社区领导者与社会工作者的体验式取向 |
本书旨在将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 (Moreno) 的社会计量与心理剧疗法融入社会工作中。本书概述社会工作、社会计量、心理剧在历史、哲学、理论和实践上的一致性, 描述社会计量和心理剧的实施过程, 它们均可运用于临床社会工作实践。本书回顾了社会工作和心理剧的发展历史, 指出了社会计量、心理剧和社会工作的哲学与理论的结合点, 剖析了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主要议题 (如创伤等), 在社会工作、团体治疗和心理剧的背景下对它们进行探索以及呈现案例的具体实践。 |
(美) 斯科特·贾科穆齐著 |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C91-03 |
188 |
0 |
荐购
|
| 85 |
|
一个现代社区的身份系统 |
本书着力于分析各种社会分层的组织结构及互动关系, 展示了扬基城身份系统之中的八十九种社会地位、七类社会结构、十个族群如何分别通过诸如家庭、小圈子 (clique)、社团 (association)、教会及经济机构等组织建立起特定的群体感与互动关系构造。其侧重的问题在于, 一个异质性的社会是如何保持稳定和井然有序的。本书的发现与结论, 直接启发了霍曼斯、布鲁默等一批社会网络、社会分层学者的研究。 |
(美) 威廉·劳埃德·华纳, 保罗·桑伯恩·伦特著 |
商务印书馆 |
C912 |
58 |
0 |
荐购
|
| 86 |
|
现代人际关系心理学:第3版 |
本书根据人际关系的内在结构, 从心理学的视角, 以具体、细腻、灵动、隽永的笔触, 详尽地阐述了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魅力、人际冲突、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等原理与技能, 融学理性、应用型、文化性和文学性于一体, 不乏哲理与文采, 耐人寻味。 |
陆卫明, 李红著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C912.11 |
59.8 |
0 |
荐购
|
| 87 |
|
团体心理辅导 |
本书共九章,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模式、操作原理与过程、团体领导者专业成长、团体发展阶段、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团体活动的选择与使用、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及效果评估, 以及如何在学校、社区、企业、司法、危机干预等领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 展现了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统一。 |
刘勇, 张波主编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C912.2 |
68 |
0 |
荐购
|
| 88 |
|
从偏见到仇恨:how prejudice becomes hate and what we can do to stop it |
本书融合了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计算机科学, 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和区域的阻碍, 从史前人类的行为模式和进化机制, 到21世纪的人工智能的开发, 深度剖析了偏见和仇恨交集的“引爆点”。让我们在提升认知的同时, 能够了解人类心理学的发展路径, 学会从情绪端进行有效控制, 降低负面情绪可能带来的伤害。 |
(英) 马修·威廉斯著 |
重庆出版社 |
C912.6-0 |
68 |
0 |
荐购
|
| 89 |
|
鄂尔多斯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集:[2019-2024] |
本书汇集了全市众多的、关于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优秀案例, 涵盖基层社区、学校、公检法司、工会、妇联及残联等多个成员单位, 将优秀经验汇编成册, 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主编孙利东, 白东浩, 张驰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C912.6-0 |
76 |
0 |
荐购
|
| 90 |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本书内容包括: 同伴本能: 获得归属感和群体认同、英雄本能: 追求尊重和卓越成就、仿祖本能: 坚守传统与延续文化、流行信号: 用同伴反馈引导观念转念、声望信号: 用榜样力量推动社会变革、先例信号: 用共享叙事引领文化革新等。 |
(美) 迈克尔·莫里斯著 |
中信出版集团 |
C912.6-0 |
79 |
0 |
荐购
|
| 91 |
|
社会认知:以心灵之眼理解人间万象 |
本书以社会信息加工的框架, 从认知表征、自动加工、注意、解释、评价、推断、归因、决策判断、记忆等信息加工的过程组织社会认知的内容。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社会信息加工的概念框架, 作为思维结构的认知表征, 社会信息的自动加工, 对社会信息的注意, 解释: 社会信息的意义构建, 对社会信息好坏的评价, 推断社会事实背后的隐藏信息, 归因: 理解社会事件背后的原因, 社会推理和决策, 对社会信息的存取记忆, 从过去到未来的角度理解社会认知, 从社会认知到社会行为。传统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以不同社会现象作为组织框架, 但对不同主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内隐甚至破碎不全的写作。 |
(美) 戴维·汉密尔顿, 史蒂文·斯特罗斯纳著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C912.6-0 |
128 |
0 |
荐购
|
| 92 |
|
基于R和Python的行为数据分析 |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 理解行为数据的特征。探讨测量与预测之间的区别。学习如何清理和准备行为数据。设计和分析实验, 从而做出最优商业决策。使用行为数据理解和度量原因和结果。以一种透明且周全的方式细分顾客。 |
(法) 弗洛朗·布韦松著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C912.6-39 |
128 |
0 |
荐购
|
| 93 |
|
何以流动:媒介视域下的清代流言传播 |
本书聚焦于清代的流言传播现象, 以流动性为切入角, 考察其与书籍、塘递、报刊等媒介的关系, 并揭示流言传播背后的承载媒介、传播网络及社会关系之变, 进而探索流言这种“另类”媒介与清代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机理。流言是一种内容与载体相统一的“现象之物”。它的传播一直依附于其他物质性媒介, 并呈现出“万形而无形”的流动性特质。这种特质规避了社会权力基于有形媒介所建立的控制机制, 使得清廷的应对措施出现了治理手段与治理目标之间的客体错位。因此, 充分考虑流言“流动”的媒介特性, 避免仅盯有形的传播载体, 才是应对流言的正确思路。 |
刘斌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C912.63 |
79.8 |
0 |
荐购
|
| 94 |
|
社会流动的地区差异与形成机制 |
本书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使用空间分析技术, 探究了不同地区的社会流动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从空间视角推动了社会流动理论的发展。研究发现, 第一,我国社会流动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态势; 第二, 决定一个地区社会流动水平的不只是其内部的社会结构特征, 还有其外部的空间关系, 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周边的社会资源, 周边地区较高的工业化水平、较高的收入离散性及充足的社会福利资源能够促进本地区的社会流动, 呈现“空间溢出效应”; 第三, 社会流动具有空间异质性, 同一社会结构因素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别, 决定不同地区社会流动水平的主导因素也各不相同, 必须因地制宜, 采取有针对性的空间治理举措。 |
王元超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C912.8 |
89 |
0 |
荐购
|
| 95 |
|
农村治理的历史沿革及治理能力提升问题探究 |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实践创新, 探讨在不同历史阶段农村社会治理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和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分析当前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现实困境。该书在深入挖掘中国农村治理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 特别是近年来农村治理的制度创新与改革探索的基础上, 结合信息化技术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应用, 试图总结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治理模式, 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优化路径和政策建议, 以期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推动中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升。 |
罗涛著 |
南京出版社 |
C912.82 |
68 |
0 |
荐购
|
| 96 |
|
北京休闲发展报告:2024 |
本书是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组织撰写的北京市休闲年度发展报告, 分为总报告、业态篇、专题篇和案例篇四个部分。书中深入探讨了北京市休闲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推进路径以及各领域、各区域的一体化策略, 选取北京休闲产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从不同侧面反映目前北京市休闲产业的现状,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可为相关决策、立法部门全面认识北京休闲产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把握休闲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制定具体政策、法规提供必要的参考, 可为各地方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
主编邹统钎, 吴丽云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C913.3 |
59.8 |
0 |
荐购
|
| 97 |
|
性别平等的中国道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
本文集汇聚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三十年以来全国各地在性别平等理论政策、学术研究与经验实践方面的丰硕成果。全书选文主题覆盖联合国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三十年后妇女权利回顾》报告中提出的当前和未来最值得关注的六项行动, 包括面向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数字改革、摆脱贫困、零暴力、充分和平等的决策权、和平与安全, 以及气候正义。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性别社会学研究室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C913.68-53 |
298 |
0 |
荐购
|
| 98 |
|
协同共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
本书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 对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探讨。首先在理论层面剖析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继而探讨政社关系、项目获取及政策倡导等关键议题, 不仅为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治理提供可行路径, 也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提供策略。 |
李娜, 彭瑾, 刘波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C916.1 |
128 |
0 |
荐购
|
| 99 |
|
逃离都市的日本青年:后增长社会中的挣扎与迷茫 |
本书研究后增长时代日本社会中大量20-40岁的青年从都市移居至乡村的现象。近些年, 日本社会进入后增长时代, 经济发展放缓, 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随之出现一种潮流趋势, 许多在大都市工作生活的人开始放弃原有的城市生活, 向地方农村移居, 以寻求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社会中, 人们的关注点将从经济增长和物质富裕, 逐渐向个体幸福、工作生活平衡和社会资本倾斜。本书通过具体案例, 深入探讨了这些选择搬迁到日本农村地区的20-45岁的城市人保持着什么样的价值观、梦想和愿望, 为读者呈现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 同时也尖锐地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关注了女性在地方移住中的案例, 为即将或正在面对此类困境的中国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经验和提醒。 |
(奥) 苏珊·克林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C922.313 |
65 |
0 |
荐购
|
| 100 |
|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治理实验 |
本书分为4个专题, 分别为“老龄社会中养老与权益保障的多元探索: 模式构建、权利保障与地方立法”“老年群体健康促进与数字融合: 社会支持、健康测量及数字赋能”“积极老龄化视域中社区适老发展的探索: 空间营造、服务供给与体育治理创新”“‘一老一小’养老托育的多维考量: 人才流动、幼儿照护与家庭教养”, 收集了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实践探索, 为我国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提出了诸多有益建议, 有利于让社会各界关注老龄事业的人士增进对老龄事业与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关爱和支持。 |
雷斌, 张荣荣主编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C924.24 |
42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