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
|
非政府组织与企业跨境经营风险研究 |
本书分别从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崛起, 非政府组织风险的理论内涵、来源、生成逻辑、集中领域和应对路径选择等方面对非政府组织与企业跨境经营风险进行研究, 并从企业、政府和社会层面探讨应对此风险的对策。 |
孙海泳著 |
时事出版社 |
D564 |
130 |
0 |
荐购
|
| 142 |
|
重构社会保障:全球化与转型国家的社会政策调整 |
本书从“国家与市场”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转型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和动力, 特别强调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对于这些国家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性。通过对转型国家计量经济学的整体考察以及对巴西、韩国和土耳其三个典型国家的深入比较与历史分析, 本书描绘了过去几十年间其融入全球市场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解读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破除传统文献关于社会保障、市场经济、全球化、国家治理、国家能力等概念的各种误读和成见, 为理解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握全球市场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提供了一个不同以往的答案。 |
寿慧生著 |
时事出版社 |
D57 |
105 |
0 |
荐购
|
| 143 |
|
教科书中国家形象建构研究 |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形象概述。第二部分是教科书中国家形象建构的理论阐释。第三部分是教科书中国家形象建构的具体表现。第四部分是教科书中国家形象建构的话语分析。第五部分是教科书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总结与反思。 |
方成智著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D6 |
68 |
0 |
荐购
|
| 144 |
|
建构政治的知识世界:留欧美学人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兴起 |
本书主要从学院系科、学术组织、学术期刊、学术研究和学术流派几个方面, 分别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政治学会、王世杰的比较宪法研究、钱端升的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 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楼邦彦的比较宪法研究、吴恩裕的马克思政治思想研究, 以及钱端升和学生的学术师承关系为例, 探讨留欧美学人参与中国政治学早期建构的历史过程和历史作用。本书认为, 留欧美政治学人, 在学科制度中国化和学术研究本土化的进程中, 发挥重要作用, 超越了简单的制度移植与知识译介, 成为中国政治学制度建设者与知识创造者。 |
杨洋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09.9 |
115 |
0 |
荐购
|
| 145 |
|
解码“全面深化改革” |
本书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核心概念, 系统梳理了“全面深化改革”从提出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进程, 分角度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聚焦重点、宝贵经验和坚持原则、改革部署和战略安排、改革落实等具体方面, 系统解读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概念、步骤、重点等,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怎么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问题, 为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
韩喜平著 |
外文出版社 |
D61 |
48 |
0 |
荐购
|
| 146 |
|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年度报告:2024 |
本书内容讲述“现代化”是指一系列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变革的过程。20世纪中叶, 西方世界踏上工业革命浪潮, 率先完成了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形态, 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的转变。因而, 经典的现代化理论通常是对西方工业化经验的总结, 也是新兴国家发展的理论指导工具。然而, 西方世界的现代化是在西方体制以及特殊时代背景下实现的现代化, 与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存在着很大差异。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D61 |
78 |
0 |
荐购
|
| 147 |
|
红厅系列智库报告:2024 |
本书包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世界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三个智库报告, 使用中英双语方式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探究了中国探索现代化的百年脉络, 特别是在科技发展、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享誉世界的巨大成就。《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和世界贡献》为全球深入了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重要遵循和世界意义提供了权威性、学理性解读。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课题组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D616 |
168 |
0 |
荐购
|
| 148 |
|
上海改革发展:新时代的战略擘画及其理论创新 |
本书是一部理论性著作,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第六次考察上海时对上海作出的新的战略擘画, 从“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战略擘画的时代背景”“新时代新征程上海改革发展战略擘画的科学内涵”“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战略擘画的鲜明特质”“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战略擘画的理论创新”“新时代指导上海改革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上海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六章, 尝试对新时代上海改革发展的战略擘画进行理论上的阐释, 并梳理了上海在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擘画中的生动实践。 |
甘梅霞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619.51 |
72 |
0 |
荐购
|
| 149 |
|
石家庄市鹿泉区人大志:1949-2023 |
本书通过编、章、节三个层次, 记录鹿泉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中共鹿泉区委领导下建立、发展、完善过程, 突出展现其在促进民主建设、法治建设和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反映出其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历史作用和现状表现, 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借鉴意义。 |
石家庄市鹿泉区人大志编纂委员会编 |
方志出版社 |
D624.224 |
580 |
0 |
荐购
|
| 150 |
|
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向 |
本书聚焦中国式乡村治理的转型与进路, 分为现代转型、民主管理、公共服务三大篇章。现代转型篇围绕农民农村问题展开论述, 系统阐述了当代农民主体性、乡村治理转型与路径等内容; 民主管理篇重点讨论了农村不同类型组织中民主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建设问题; 公共服务篇主要围绕农村公共服务实践、创新、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
陈荣卓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3 |
89 |
0 |
荐购
|
| 151 |
|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公共治理与高校发展研究 |
本书为学术专著。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 公共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 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 其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书从协同创新的独特视角出发, 深入探讨了公共治理与高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制, 首先介绍了公共治理与高校发展的相关理论、公共治理与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 并阐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意义, 然后结合公共治理与高校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 提出了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高校协同创新路径, 讲述了高校发展视角下的公共治理创新、公共治理与高校协同创新的优化策略、公共治理与高校协同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展望了公共治理与高校协同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
胡伟娟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D63 |
45 |
0 |
荐购
|
| 152 |
|
基层社会精准治理研究 |
本书基于社会治理的相关文献梳理和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转型要求, 深入论证了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的重要发展趋势, 结合治理与善治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合作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和元治理理论等相关重要理论, 探索构建了基层社会精准治理的基本结构框架,分类搭建了面向社会问题、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风险等四大基层社会精准治理场景, 进而通过典型案例实证检验了基层社会精准治理基本结构框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最后尝试探索提出一般性的精准治理理论分析框架, 以期推动今后我国更快更好地实现高效能的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 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
张义祯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3 |
98 |
0 |
荐购
|
| 153 |
|
行政事务管理服务与数字化分析探索 |
本书围绕行政事务管理服务与数字化分析探索展开, 从多维度深入剖析相关内容。开篇介绍行政事务管理理论, 剖析传统模式局限, 阐述数字化变革动因, 分析现存问题及政府与高校管理异同; 介绍数字化分析原理, 梳理行政事务部门架构与职责。接着聚焦行政数据资源管理, 涵盖平台构建、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及质量评估等内容, 为后续数字化实践筑牢基础。随后深入政府与高校行政管理数字化实践, 对比两者流程、资源管理及服务导向特点, 解决高校现存问题, 探索创新模式。 |
梅娅著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D63 |
79 |
0 |
荐购
|
| 154 |
|
国家安全与边疆治理 |
本书立足于国家安全的视角, 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角度, 以政治安全、发展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治理、公共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事务治理六个部分, 探讨了边疆治理的相关问题。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成果, 以论文汇编的形式呈现, 收入的文章近年来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公开发表, 其中许多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有的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李俊清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D63 |
149 |
0 |
荐购
|
| 155 |
|
智能社会治理:理论、实践与案例研究 |
本书拟从智能社会治理理论、治理实践以及治理案例三个层面开展研究, 重点围绕多主题及多学科视野下的智能社会治理理论研究,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党建、强链补链、优化营商环境、城市精细化管理、就业替代、粮食安全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参与内容、参与效果、存在的问题、治理策略和建议等, 并形成人工智能数据安全与算法传播场景搭建案例, 在总结发展智能社会治理理论、积累智能社会治理经验的同时, 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治理在实践上的有机结合, 使“科技向善”的原则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 |
蒲新微主编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D63-39 |
120 |
0 |
荐购
|
| 156 |
|
从引领到价值认同: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网络中的社会动员 |
本书立足于行政管理学界广泛讨论的“协同治理”视角, 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依照关键词整理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作为研究基础, 并结合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实案例对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展开研宄, 研究对象较为具体, 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主要包括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社会动员体系的发展演进过程、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中社会动员的基本路径、基于政府引领协同治理公共危机社会动员的中国实践问题与困境等。 |
罗宏森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30.1 |
118 |
0 |
荐购
|
| 157 |
|
规范性文件的生成逻辑与规范路径 |
本书在前人对规范性文件法释学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多个社会治理领域的实证考察, 尝试从动态视角去呈现规范性文件的实践运作, 揭示规范性文件如何深度嵌入行政管理的全领域和全过程, 与法律形成多维互动: 文件既可能替代、补强和推动法律实施, 也可能因脱逸法律约束而引发法治风险。规范性文件的长期存在, 既有历史路径依赖的支撑, 也契合法律多元理论和大国治理的现实需求, 但大量文件的涌现亦可能挤压法律权威。为此, 本书从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层面系统探讨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路径: 事前通过统一立法明确边界, 事中强化公众参与和合法性审核, 事后优化备案审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机制, 提出建立独立审查制度、类型化司法标准等改革方向。 |
薛小蕙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D630.1 |
52 |
0 |
荐购
|
| 158 |
|
青年干部培养:政策与实践 |
本书选择选调生, 第三梯队建设,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挂职,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工作,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等重要政策和典型项目进行研究, 系统梳理其政策内容与发展特征、取得成效与存在问题, 深入剖析各领域、各地方开展青年干部培养的典型案例与有益经验, 以进一步丰富关于青年干部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 并为更好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青年干部能力素质培养等工作提供实证参考和经验借鉴。 |
刘晔, 苗月霞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630.3 |
88 |
0 |
荐购
|
| 159 |
|
政治安全概论 |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注重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安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实践成果, 同时, 运用系统的观点、协同的观点, 梳理出政治安全的概念与内涵、基本架构, 使得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关于政治安全的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这也是本教材在学术上和理论上将重点解决的问题, 也是与目前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 |
张树华主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631 |
79 |
0 |
荐购
|
| 160 |
|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统计评价研究 |
本书以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的关联与矛盾为研究对象, 构架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理论, 通过指标体系全面、系统测度评估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城镇化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机制、及其分层效应和空间效应。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 (1) 厘清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概念, 构建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逻辑分析框架; (2) 在Alkire和Foster的“双界线法”思想基础上, 提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态识别、水平测算与结构分解的新思路; (3) 利用多维融入指数, 测定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总体状况, 并对其基本特征进行系统描述和分析。 |
许芳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D631.42 |
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