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41 |
|
历史的镜子 |
本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历史的镜子”, 下编“灯下集”, 皆为吴晗在世时自选的历史杂文集。历史学家吴晗以惊人的学力纵观数千年中国古代历史, 从各个角度、层面切入, 观察、思考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方方面面。 |
吴晗著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K248.07 |
45 |
0 |
荐购
|
| 4142 |
|
围炉夜话说大明:郑和下西洋中那些新奇的事儿 |
本书作者以郑和下西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 以轻松的笔触为读者讲述了大明王朝几百年的兴衰史, 重点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舰队规模、线路航程、到访国家及其风土人情等。作者将明朝大历史融入一个个小故事中娓娓道来, 旁征博引, 轻松说史, 还原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介绍了明朝发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以及郑和下西洋中到访的诸多国家, 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浓墨重彩、包罗万象、生动的大明王朝画卷。 |
谷君培著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K248.09 |
88 |
0 |
荐购
|
| 4143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 教案 |
本书是承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教师的参考用书。本书以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8版) 为编写依据,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教材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中, 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国情, 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华民族的革命、建设发挥的精神支持和价值引领作用, 立根塑魂, 正本清源, 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王德成, 陈洪友, 卢忠帅编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K25 |
89 |
0 |
荐购
|
| 4144 |
|
近现代文化的变迁与教育变革研究 |
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文化从器物层面开始到制度层面直至心理层面的变迁, 中国教育也随之作出相应变革, 本书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变迁和教育的变革进行研究。全书内容包括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近现代文化发展的总体路径、近现代文学的变迁、近现代艺术的变迁、近现代科技的变迁、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近现代教育立法的变革、近现代我国教育实践的变革。 |
关艳珍, 李志英, 李庆洪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K250.3 |
68 |
0 |
荐购
|
| 4145 |
|
风景摇曳的旧日时光 |
本书主要摘自《纵横》杂志, 内容主要选取了有关过去生活的文章。选取的文章内容有关于过去如何过春节的, 有关于过去庙会的, 有关于旧社会孤儿院的, 有关于过去如何斗蟋蟀的, 有关于过去大杂院生活的, 还有关于旧社会天桥和大栅栏的等等。 |
刘未鸣, 韩淑芳主编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K258.06 |
38 |
0 |
荐购
|
| 4146 |
|
诗教与情教:新文化运动别裁 |
本书选取30余位清末民国的文化人 (以女性为主), 考察其人生特别是爱情经历, 梳理其情爱观、两性和婚姻关系, 并以传统文化的情性观视角, 置之于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予以观照。 |
秦燕春著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K261.107-53 |
75 |
0 |
荐购
|
| 4147 |
|
云南省河口县瑶族传统文化研究 |
本书是作者根据2019年4月初至2020年10日中旬, 在云南省河口县瑶族聚居区田野调查, 集合作者若干次参与到当地瑶族人民各种仪式活动中的体验等创作而成。作者立足于田野的第一手材料, 结合民族学的学理逻辑关系, 分析论述了红河州河口县瑶族的族源、族称、迁徙、人文地理, 以及河口瑶族的生活、河口瑶族的社会文化、河口瑶族的婚礼、河口瑶族的出生礼与葬礼、河口瑶族的歌舞乐、河口瑶族传统文化艺术等内容。本书论述严谨, 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新颖, 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著作。 |
詹林平, 和春花著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K285.1 |
70 |
0 |
荐购
|
| 4148 |
|
白族伦理道德及村落妇女文化研究 |
本书由白族哲学伦理道德文化, 白族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白族妇女生育和教育观念的变迁3篇组成。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 是民族文化的命脉。长期以来白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 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人们的行为, 并以家风家训家规约束人们, 具体的道德准则体现在人生礼仪、节日文化的道德要求、商帮贸易中的道德规范、民居建筑中的伦理观念、本主信仰中伦理思想、碑刻中的乡规民约及村落文化。 |
杨国才著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K285.2 |
98 |
0 |
荐购
|
| 4149 |
|
南诏大理文化艺术论 |
本书收录了《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谱牒文化浅析》《云南巍山彝族左氏土司家族文化研究》《受记故事的演变与中原王朝对大理地区的统一》《论西汉中期以前滇文化中海贝的用途》《大理国五方佛塔模与金刚界曼陀罗信仰》等文章。 |
李东红主编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K289 |
68 |
0 |
荐购
|
| 4150 |
|
树权文存 |
本书以王建国多年来已发表的对地方史志的研究文稿为基础, 进行整理及校注。文稿整理分类为地方史志研究、民俗考论以及文献纂述、其他文礼三部分。王建国作品主要是研究方志学的理论与实践, 以及地方史迹等内容, 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国兴起的地方志编纂与研究热潮产生了积极影响, 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本书整理的内容将为地方史志、地方社会学研究开拓宽广的道路。 |
王建国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K290-53 |
188 |
0 |
荐购
|
| 4151 |
|
北京文化史 |
本书主要内容有: 第一个千年变局; 第二个千年变局; 第三个千年变局·辽南京; 第三个千年变局·金中都; 第三个千年变局·元大都等。 |
阎崇年著 |
北京出版社 |
K291-49 |
88 |
0 |
荐购
|
| 4152 |
|
阳泉市郊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
本书是根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提供的编写说明和纲目示例, 尤其是以方城《关于革命老区县发展史编纂专业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摘要作为依据, 秉承老区精神, 结合郊区实际,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 以老区的形成 (斗争) 史为前提, 以老区人民为主体, 以老区发展为主线, 以弘扬老区人民的精神和老区的变化为落脚点, 采用章节体, 分编、章、节、目4个层次, 主体“依时间顺序, 按章节编排, 因事立题, 分篇综论”, 既分门别类, 又综合通贯。体例坚持以记叙为主, 力求简洁流畅、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数字佐证。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历史阶段尽力做出认真准确而详细的叙述和必要简洁的评述, 着重反映阳泉市郊区老区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最后强起来的发展过程。 |
阳泉市郊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编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K292.53 |
96 |
0 |
荐购
|
| 4153 |
|
砥砺前行:鹤岗发展历程 |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充分展现鹤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00年来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忠实地记录鹤岗地区、鹤岗人民在此期间的经验得失, 鹤岗市档案馆暨中共鹤岗市委史志研究室特编纂此书。本书多方位、全角度地记录了鹤岗地区百余年来发展历程, 深刻展示了鹤岗百年薪火相传、风云激荡的历史。以准确、生动、朴实、凝练的史志文风, 翔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在鹤岗地区发展壮大并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本书的出版, 将会让更多人认识鹤岗、了解鹤岗, 共同创造鹤岗的美好明天。 |
鹤岗市档案馆编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K293.53 |
99 |
0 |
荐购
|
| 4154 |
|
鸡东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
这是一部关于鸡东县革命老区人民的斗争史, 展现老区人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改变贫困落后的巨大变化。 |
鸡东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K293.54 |
48 |
0 |
荐购
|
| 4155 |
|
依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
本书翔实地描述了该地区人文、自然、生态等环境资源。本书每个部分的阐述方式各具同一性, 阐述的材料准确, 事件表述清楚; 行文格式统一, 注释的格式标志一致; 表述形式, 稿件的表述形式符合相关规范, 稿件中对语言文字的应用符合相关要求, 语言表述准确详尽, 具有出版价值。依安县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部,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本书传承了党中央红色基因的实际行动, 阐述作为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中的光辉历史, 以及为中国建设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
依安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编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K293.54 |
38 |
0 |
荐购
|
| 4156 |
|
江南纪 |
本书着眼于江南文化, 邀请长三角区域18位学者, 胡阿祥、虞云国、张伟然、张学锋、胡铁球、郑嘉励、瞿俊、王振忠、周武、周健、刘昶、吴景平、朱荫贵、何欢欢、张长虹、方笑一、吴真、杨焄等, 在这个江南文化思潮碰撞的盛宴上, 一起探寻遗韵江南中的历史、地理、文学、商业、考古、经济、艺术的演变。本书“江南”特色明显, 作者均来自江南地区, 内容涵盖江南文化的方方面面, 并配有80幅反映江南风貌的精美插图, 立体呈现江南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 是一本了解江南文化的必读书。 |
吴景平, 虞云国, 胡阿祥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K295 |
68 |
0 |
荐购
|
| 4157 |
|
孕育与蜕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 |
本书系统研究了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 以及在这一演变进程中所呈现的文化领域的典型案例。研究聚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江南文化在上海向海派文化嬗递的关键时间点, 大致时间范围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数十年间, 通过考察江南文化在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 探讨江南文化圈的区域环境对于中国文化的近现代转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本书首先从宏观层面考察江南文化向海派文化嬗递的过程。包括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行政区划三个层面考察江南区域的时空和住民; 从晚清以来江南经济和文化中心从苏州到上海转移的视角, 考察教化江南的传统和近代新学的萌芽, 传统文人向新式知识分子的转变, 以及由此在江南孕育的新兴文化; 从海派文化接受西方文化影响和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良和创新的角度, 指出作为新兴都市大众文化的海派文化与传统江南区域文化的差异; 从上海的江南移民、江南移民与海派文化创作、海派文化的江南基因和江南传统的延续与革新等视角, 剖析海派文化孕育过程中的江南因素作用。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 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公共租界和华界边缘地带的城市景观和娱乐生活的变化, 揭示在晚 |
郭骥 ... [等] 著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K295 |
68 |
0 |
荐购
|
| 4158 |
|
从黄山白岳到东亚海域:明清江南文化与域外世界 |
本书分为两部分, 一是有关明清时代江南社会的文化现象, 二是对域外世界的状摩与追寻。“黄山白岳”是指皖南的徽州, 也是作者三十多年来长期关注的区域, 本书首先勾勒出晚明人文地理书写的复兴轨迹, 并聚焦于皖浙边缘山区的社会建构, 追寻历史劫难之流传, 发掘年湮代远的相关记忆, 聆听黄l山钟鸣的世纪回响, 关注波流披靡之中的苦乐异景, 剖析“徽州朝奉”在江南诸多传奇之递嬗演化。在明清时代, 徽商自新安江东下, 几经辗转进入长江三角洲, 从那里开始, 逐渐汇入浩瀚的东海, 驰骋于东亚世界, 三十多年来作者的研究, 也是以“徽学”为起点, 逐渐延伸至域外文献与东亚海域史的研究。远引旁搜, 质疑求是, 既有近观细思, 又有遥瞻远眺, 既要遥望域外世界, 瞻顾内外, 还应追溯流寻源, 较近距离地细致考察江南那一域旷野沃壤。 |
王振忠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K295 |
68 |
0 |
荐购
|
| 4159 |
|
虹口源 |
虹口一词最早作“洪口”, 出现在宋代方志之中, 意为吴淞江下游的泄洪口, 其位置大约在今嘉兴路桥以东的水域, 以虹口港河为其遗迹, 这里作为明清上海县北部的村集, 存在了数百年。在上海最早开辟的马路中, 一条以人名命名的马路, 就是圣公会救主堂面前的文惠廉路 (今塘沽路), 而以文惠廉路与百老汇路 (今东大名路) 围成的夹角, 并在日后向西南方向拓展的空间, 是虹口地区最早的近代城市空间。笔者以此夹角及其周边文化范围, 以近代虹口城市之源的名义, 将其命名为“虹口源”, 以塘沽路、东大名路所夹, 西至吴淞路的范围内的建筑、空间、人物、事件, 将成为本书重要的叙述对象。 |
主编李天纲, 王启元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K295.13 |
78 |
0 |
荐购
|
| 4160 |
|
济南味道:美食 |
挖掘济南特色美食, 作家用有温度的笔触书写美食文化和地方文化, 不仅要吃出美味, 还要吃出文化味、历史味。藏在美食里的济南故事。著名美食畅销书作家高维生首次为成长之地倾情书写。以老济南的特色美食为切入点, 讲述济南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中最亲切、最有人情味的一面。活色生香, 妙趣横生。当一个人坐在餐桌前, 面对菜的时候, 他便进入了审美状态。品尝菜的香味, 观其色泽, 从菜的造型寻找时间记忆, 可以从中发现人的踪迹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济南味道·美食》即是反映济南美食历史文化的一本书, 让我们与美食相遇, 在老味道中品味济南, 品味人生。 |
高维生著 |
济南出版社 |
K295.21 |
3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