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1 |
|
日语汉文训读 |
本教材详细梳理了日语汉文训读发展的历史以及语法规则、符号使用等。众所周知, 汉字、汉文的传日及其在日本的历史演变, 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从早期的和化汉文开始, 直至当今的现代日语当中, 无处不存在中国汉文的鲜明烙印。汉文体在日本的各个历史时期, 上到官方的修史, 下到私人的书信往来, 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的文章当中, 是日本人记录生活、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日本知识阶层获取知识、著书立说的主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 汉字、汉文和日本的固有语言之间的交汇融合, 构成了日语历史演变过程的一条主线。 |
葛奇蹊著 |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H362 |
78 |
0 |
荐购
|
| 722 |
|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语义指向及汉译研究 |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将汉语学界首创的语义指向分析引入日语研究中, 不仅丰富了日语副词性成分的研究成果, 还开创了语义指向分析应用的新领域, 具有较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 结合语义指向阐释日语副词性成分的翻译取向和汉译倾向的研究实践, 为日汉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费建华著 |
中国宇航出版社 |
H364.2 |
60 |
0 |
荐购
|
| 723 |
|
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2:基础篇:第3版 |
本书由15课组成, 教学时数为60学时。每5课为一个单元, 单元结束后有单元小结。每课由学习目标、会话、短文、生词表1、语法说明、词语与表达解释、常用口语表达、练习、生词表2、知识窗等部分构成。语言素材主要围绕两名中国留学生展开, 介绍他们在日本学习和生活时多姿多彩的异国体验。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都是在日本留学时可能遇到的场景和话题, 同时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当代日本的社会生活。短文和会话内容短小精悍, 语法说明简明扼要, 练习围绕每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展开, 以口头练习为主, 涵盖词语、语法知识等, 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兼顾听力、写作和翻译, 帮助学生适应笔头练习和考试。 |
陈俊森总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H369.39 |
49 |
0 |
荐购
|
| 724 |
|
新编阿拉伯语经贸应用文 |
本书内容丰富, 基本涵盖了在阿拉伯世界进行商务活动的应用文的核心内容, 做到了有的放矢, 具体包括政府间经贸文书、经贸法律文书、企业文书、其他常用商务文书。本书最大的亮点是体现了内容的精简。选材内容均为核心、必要的应用文种类。政府间经贸文书部分介绍了常用的技术协定、会议纪要、谅解备忘录、双重征税协定。经贸法律文书部分包括了招标、拍卖、注册、投资、劳动法方面的内容。企业文书部分包括研究报告、施工合同、企业协议、合同范本。其他商务文书部分包括了租赁合同、广告、信函等。 |
佘莉主编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H375 |
69 |
0 |
荐购
|
| 725 |
|
泰语晨读100篇 |
本书精心挑选了100篇适合泰语初学者的泰语阅读材料, 分为歌谣、诗歌、箴言、佳段四大板块, 每部分均含25篇佳作。从简单易懂的歌谣入手, 逐步过渡到音韵和谐的诗歌、富含哲理的箴言, 再到文采斐然的美文摘抄, 内容编排循序渐进, 助力学习者稳步提升泰语水平。通过每日晨读, 不仅能有效锻炼学习者的泰语听说读写能力, 增强语感, 还能积累大量词汇, 优化发音语调。 |
梁浩, (泰) 赵倩, 丽妃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H412.94 |
38 |
0 |
荐购
|
| 726 |
|
文学概论 |
本书共七章, 拟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邀请; 第二章世界: 文学的坐标; 第三章作者: 创造的秘密; 第四章文本: 语言的力量; 第五章读者: 阅读的意义; 第六章流变: 文学的发展; 第七章对话: 中西方文学理论的异同。 |
李立, 王卫东主编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I0 |
48 |
0 |
荐购
|
| 727 |
|
文学基本理论 |
本书从对作家、文本、修辞等问题的分析入手, 又通过文学经典、文化价值等方面的考察, 帮助读者建构了一个简明清晰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的世界。 |
吴子林著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I0 |
38 |
0 |
荐购
|
| 728 |
|
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第10辑 |
本书致力于展示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领域多声部的话语实践, 多方位有深度地开采、借鉴多流脉多声部的世界文论; 倡导中国学者的主体立场与文化自信, 胸怀多元化的世界, 直面世界文论发育的原生态; 倡导由粗放式的追踪转入深耕式的吸纳; 着力突破“中西对立”的思维定势, 将外国文论细化为五大流脉“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欧陆文论”、“英美文论”“现代斯拉夫文论”、“东方文论”; 倡导坚守文学本位, 注重文学文本作品理论系统梳理, 注重文学理论轴心话语跨文化旅行印迹的清理, 坚持跨文化而不是跨文学的文学理论研究; 倡导直译, 对经英语转译的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的文论经典名篇予以重译。 |
周启超主编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I0 |
98 |
0 |
荐购
|
| 729 |
|
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与中国文化 |
本书基于中学西渐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多视角论析英国现代主义文艺、哲学、美学中的中国元素, 重点剖析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和克莱夫·贝尔、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G.L. 迪金森、汉学家阿瑟·韦利、传记家利顿·斯特雷奇对中国文化思想的汲取、交融和重构, 体现鲜明的中西融通研究特色, 即: 强调跨文化比较和对话, 重视研究的跨学科性, 关注古今中西文论的双重转化, 强调中西诗学对话。 |
高奋主编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0-03 |
78 |
0 |
荐购
|
| 730 |
|
中国近代西方社会学文献丛刊:第一辑:社会学原理及构成 |
本书分为四辑: 《社会学原理及构成》《社会学史及社会思想史》《人类学卷》《社会改造与建设》。这是一套涵盖了中国近代西方社会学领域历史史料、学术观点及理论应用等内容的丛书, 系统编选中国近代西方金融学文献, 综述社会学领域中各核心理论研究的来龙去脉等, 为读者全方位地展现了西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及思想变化。本丛书的作者与译者也都具有庞大影响力, 如涂尔干、韦伯、莫尼尔等。本次集结出版, 不仅是献给研究者的理论著作的盛宴, 更是为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了权威、全面、丰富的学术知识库。本辑共有20册, 《文学之社会学的批评》是本辑的第19本。 |
渠敬东, 赵丙祥主编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I0-05 |
14000 |
0 |
荐购
|
| 731 |
|
埃伦·迪萨纳亚克物种中心主义美学研究 |
本书分六个部分: 绪论; 第一章物种中心主义美学的方法论基础; 第二章物种中心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物种中心主义美学的艺术观; 第四章物种中心主义美学中审美与主体的关系; 结语。 |
郝娟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I01 |
68 |
0 |
荐购
|
| 732 |
|
机器如何学会写作:给人工智能的文学理论 |
本书揭示了现代机器智能背后的隐秘历史, 书中详细追溯了人工智能的历史演变, 从古代的文字魔法到现代的计算实验室, 作者用生动而富有洞见的笔触, 剖析了技术与智慧的本质--那些看似具备“自我意识”的智能工具, 实则是人类协作的结晶。每个文字处理器中的拼写检查和语法纠错功能, 都代表着跨越数百年的人类共同努力。作者指出, 工具的智能化并不意味着它们拥有了生命, 更不应剥夺我们对创作过程的主动权。从字典到语法书, 智能工具的演变始终伴随人类思考与表达的历史。 |
(美) 丹尼斯·伊·特南著 |
东方出版中心 |
I04-39 |
59.8 |
0 |
荐购
|
| 733 |
|
不对称的镜像:中西儿童文学理论对话录 |
本书以中西儿童文学理论的交互影响为研究切入点, 全面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 深入剖析不同时期的文学观念、创作现象、作家作品等; 以理论溯源结合文本分析的形式, 系统论述自20世纪初开始, 西方文艺理论, 如文化人类学、儿童本位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探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范式从传统到现代、后现代的转变, 其中既有借鉴, 也有批判。作者藉由中西方理论的映照, 探索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之路。 |
吴其南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I058 |
88 |
0 |
荐购
|
| 734 |
|
西游记, 东游记:外国文学及比较文学笔记 |
本书为文学评论家胡亮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笔记, 聚焦于莎士比亚、罗曼·罗兰、纳博科夫、杜拉斯、金斯伯格、大江健三郎等世界级文豪, 从文化整体主义和比较文学的角度, 深度解读、分析和鉴赏了《鲁拜集》《罗密欧与朱丽叶》《洛丽塔》《文学部唯野教授》等经典文学名著。作者既具有西方美学修养, 又具有中国传统文论底蕴, 思路新颖, 观点公允, 文字灵动, 风格活泼, 没有任何学究气和头巾气, 已经形成了颇具冲击力的“个人文体学”。 |
胡亮著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I106-53 |
59 |
0 |
荐购
|
| 735 |
|
共识的必要 |
本书中的篇目往往以人物、事件或相关文学、社会现象等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 以讲故事的方式串联史料展开论述, 描述了中外著名作家、学者们之间的交往, 以及作者对他们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如伍尔夫与凯恩斯, 纳博科夫和埃德蒙·威尔逊等, 赵柏田以深入浅出的文字, 将他们之间的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书籍做了生动的评介, 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广泛的阅读经验以及对中外作家的独特见解。 |
赵柏田著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I106-53 |
68 |
0 |
荐购
|
| 736 |
|
文海拾税:文学作品中的税收 |
本书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税收元素进行搜集、归纳、整理, 一方面探寻税收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另一方面, 为弘扬传统文化作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
李波著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I206 |
88 |
0 |
荐购
|
| 737 |
|
《文心雕龙》通识 |
本书除全面介绍《文心雕龙》这部经典的作者、创作背景、经典确立过程及研究小史这些常识而外, 更注重对其中重要和关键概念的辨析、对刘勰巧思妙心的剔掘以及打通全书架构, 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在了解这部经典著作之后, 在提高写作方面能有所体悟。《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学批评专著, 其架构之系统、论述之深细,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中罕有其匹, 在世界文论史中亦占有一席之地。 |
周兴陆著 |
中华书局 |
I206.2 |
66 |
0 |
荐购
|
| 738 |
|
中国古代道教仙传文学研究 |
本书以中国古代道教仙传文学为研究对象, 以道教发展、儒释道三教论衡为背景, 从宗教层面的本体研究和文学层面的交叉研究两个方面来考察各历史时期道教神仙信仰、社会影响和文学价值, 以补充和丰富道教文学研究这一论题。 |
李蕊芹, 许勇强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I206.2 |
52 |
0 |
荐购
|
| 739 |
|
中国文学研究:第四十一辑 |
本书共收录14篇文章, 内容涵盖多领域古典文学研究相关内容, 包含对古钞本《文选集注·东方朔画赞》注的价值探讨、《唐五代诗全编》的研读感悟, 还有宋代经筵师道观念及制度演变研究、南宋诗人刘过生卒年再议等。此外, 涉及新世纪元代文学研究特点、从徐氏复仇故事看《三国志演义》叙事主题与技巧、夏言文学书写表现反差、清初《三好图》探析、清代皇子别集删修与“期待视野”关系等研究。同时, 详细介绍了初版《全宋词》编纂经过, 包括各阶段情况及定稿。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I206.2-53 |
68 |
0 |
荐购
|
| 740 |
|
现代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学现象探析 |
本书主要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理论与观念为中心, 分别从“文化磨合论”的理论创构、文艺观、现当代中国文学观以及文学地理图景等宏观层面展现“文化磨合论”的理论思考与文化价值取向, 并单设章节呈现学界对于这一文化理论的见解与评析。下编则注重“文化磨合论”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理论指导与实际应用, 分别选取“民族魂”鲁迅、“文化游子”林语堂、“革命圣徒”丁玲、“天才诗人”吴兴华、“文坛鬼才”贾平凹五位著名作家以及“延安文艺”这一重要命题作为考察对象, 从“现代文化人”的主体生成过程与文化创造成果来把握“文化磨合思潮”在微观层面的映现与成就。 |
李继凯等著 |
人民出版社 |
I206.7 |
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