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1 |
|
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的直播服务创新 |
本书在探讨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直播服务创新的过程中,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力求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实现创新。一是将运用图书馆学、传播学、旅游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对公共图书馆直播服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动力。二是将从用户需求出发, 关注用户在文旅融合时代对公共图书馆直播服务的期待和需求变化, 以此为基础进行服务创新和设计。三是将系统梳理公共图书馆直播服务的现状、问题、挑战和发展趋势, 提出针对性的创新策略和建议, 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
夏雨雨, 任益, 林莹著 |
天天出版社 |
G258.2-39 |
68 |
0 |
荐购
|
| 762 |
|
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实践案例研究:成都市公共图书馆202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本书内容以成都市图书馆学会2024年全市公共图书馆学术年会成果为蓝本, 分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四大版块, 系统性归纳了地方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经验。研究过程借鉴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以跨学科视角开展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研究; 对人们关心的热点话题, 如全民阅读推广、智慧化建设、馆藏体系更新等, 针对老年人、少儿、残障人士等社会特殊读者群体开展社会调研, 探讨他们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和建议, 以求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具有出版价值。 |
成都图书馆,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编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G258.2-53 |
88 |
0 |
荐购
|
| 763 |
|
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研究与创新应用 |
本书是研究“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与应用”的专著, 集中介绍了新技术驱动下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与创新应用, 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提供思路。全书涵盖了: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起源、功能、特征,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架构要素,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技术,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等内容。 |
蒋南著 |
汕头大学出版社 |
G258.6 |
88 |
0 |
荐购
|
| 764 |
|
数字人文视域下我国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发展研究 |
本书内容讲述从图书馆概念的含义来看, 我国图书馆学文化是知识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为本馆全体馆员一致接受和普遍遵循的价值观念, 能够集中体现整个图书馆环境的精神面貌和独特风格。我国图书馆学文化表现了全体馆员的信念追求, 即馆员想什么、理解什么、向往什么。根据图书馆功能, 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显示了凝聚性、导向性和辐射性特征, 它可以提升我国图书馆学的竞争力, 增强发展动力, 推动我国图书馆学可持续发展。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网络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 可以通过人文技术手法和手段, 提升我国图书馆学的文化精神氛围和文化建设服务水平。强化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建设, 提升我国图书馆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制度建设实践分析, 树立服务立德树人、服务教学科研、服务读者的文化制度; 构建我国图书馆学文化共享机制, 实施现代个体与现代共同体关系的重构。 |
马占民著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G259.2 |
78 |
0 |
荐购
|
| 765 |
|
包头市图书馆史:1956-2023 |
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编年史, 按照时间顺序逐年记录图书馆的重要事件、决策、变革等。; 第二部分为专题史, 按照专题发展史方式对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业务领域以及人物进行专题研究; 第三部分为统计数据, 将图书馆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成果和变化进行量化统计; 第四部分为附录, 收录图书馆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 第五部分为大事记。全书图文并茂, 力求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示包头市图书馆的历史全貌和发展历程。 |
王立新主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G259.272.63 |
228 |
0 |
荐购
|
| 766 |
|
科学博物馆学:博物馆与科学史 |
本书侧重科学史与科学博物馆的关系, 主题包括科学博物馆的建筑史、科学藏品、科学展览、科学教育, 以及一些著名的科学博物馆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博物馆、波士顿科学博物馆、葡萄牙科学博物馆、美国科学史研究院博物馆与科学史的关系。本书的特色是将科学史与博物馆两个领域相结合, 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本书依托近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国际上关于科学博物馆史与展览史的最新进展, 涉及中国、英国和美国的多家博物馆和多个展览, 时间涵盖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本书的读者对象是科技史界、博物馆界的学者以及对科技史、博物馆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
刘年凯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260 |
128 |
0 |
荐购
|
| 767 |
|
物与他者:博物馆与物质文化论文集 |
本书重点讨论与博物馆和物质文化研究历史有关的一些问题: 博物馆展陈与人类学理论的互动; 人类学研究与大众教育之间的紧密关系; 博物馆民族志对审美实践的贡献; 民族工艺品与审美; 以及更广泛的, 物质物品中的文化表现。作为第一部涵盖19世纪中期以来博物馆人类学发展的作品, 是博物馆人类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必读性书目。这本书不仅对人类学家、博物馆学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学家, 在博物馆、艺术、物质文化与多元文化领域也具有重要价值。 |
(美) 乔治·斯托金编 |
商务印书馆 |
G260-53 |
66 |
0 |
荐购
|
| 768 |
|
收藏日志:文房清供收藏实战攻略 |
本书为一部介绍作者收藏实战经验的图书, 共收录其文章近百篇, 分为三个部分: 上篇为打眼与捡漏, 中篇为知识决定眼力, 下篇为收藏者的精神世界。作者通过讲述收藏过程中的打眼与捡漏以及各种传奇且真实的经历, 结合历史、文化、科技、考古等知识, 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文物收藏之精神魅力及文化特性。本书不仅是作者自己三十余年的收藏鉴定理论与实践的回顾与总结, 还具有参考价值, 可以让初涉收藏及已有一些收藏经历的读者打开眼界, 从中受益。 |
徐璞著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G262.8-53 |
98 |
0 |
荐购
|
| 769 |
|
蚌埠文博:第五辑 |
本书收录了淮河流域考古发现与研究、淮河历史文化研究、文物保护与藏品研究、文博工作探究等方面内容的文章二十余篇。本书集学术性、知识性、鉴赏性为一体, 立足淮河、面向全国、服务于文博事业发展, 具有一定的出版意义和价值。本书旨在推动淮河流域文博事业的繁荣发展, 促进学术界的交流与研讨, 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一扇了解淮河文化的窗口。论文集聚焦淮河流域多个领域, 充分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助于推动淮河流域文博事业的发展及学术交流, 也为公众了解淮河文化提供了途径。 |
蚌埠市博物馆编 |
安徽美术出版社 |
G269.275.43-53 |
180 |
0 |
荐购
|
| 770 |
|
档案管理实务:第4版 |
本书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在“档案服务于编研”项目中增加了“红色记忆”“集体记忆”等内容, 将先进文化的内容融入教材;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内容, 增加了“老字号”档案、“诚信”档案、“匠心精神”档案等案例; 三是各专业档案管理都以最新的行业标准为准, 并实时更新; 四是基于档案管理工作过程进行教材设计、教材编写。 |
孔雪燕, 郑陵红, 楼淑君主编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G271 |
49 |
0 |
荐购
|
| 771 |
|
现代档案与数字化管理研究 |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现代档案管理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的图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 档案管理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存储、检索和利用需求, 而数字化管理则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现代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历程, 阐述了档案管理在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接着, 重点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包括数字档案的创建、存储、检索、保护和利用等各个环节。书中详细分析了数字化管理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如何降低存储成本, 以及如何增强档案信息的可访问性和安全性。 |
许卓, 赵承波, 汪树霞著 |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G271-39 |
85 |
0 |
荐购
|
| 772 |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识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编制与整理准备阶段资料、编制与整理监理单位资料、编制与整理施工单位资料、编制与整理竣工图及竣工资料、学会施工资料信息化管理。本书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总结近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借鉴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优秀的教学模式和经验,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能力为主线进行编写。 |
张博, 刘珊, 耿静亚主编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G275.3 |
79 |
0 |
荐购
|
| 773 |
|
社交媒体视域下档案公共服务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
本书采用互联网思维, 在综合运用档案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思想资源的基础上, 探讨档案公共服务实现机制问题。首先在充分认知社交媒体视阈下档案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 提炼档案公共服务质量影响因素, 其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档案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再次从资源保障、技术保障、政策保障、安全保障维度构建档案公共服务“四位一体”保障体系, 最后从档案公共服务主体、客体、途径、对象、效果、政策环境“六个维度”构建社交媒体视阈下档案公共服务实现机制。 |
罗宝勇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279.2 |
118 |
0 |
荐购
|
| 774 |
|
科研写作与学术规范 |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科技文献阅读与综述撰写, 主要介绍科技文献的收集途径和阅读方法, 综述的谋篇、写作要点和步骤。第二章科技论文写作, 重点介绍科技论文的选题、谋篇布局, 引言、实验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的写作,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以及论文择刊投稿。第三章科研项目申请书写作, 介绍科研项目的类型, 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正文报告、四类科学问题属性、项目摘要等的写作要求和技巧。第四章发明专利申请书写作, 介绍专利申报、PCT国际申请和审批程序, 以及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写作。第五章科研项目总结与科研成果申报, 介绍科研项目总结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写作的总体要求、科技成果的类别、科技成果奖励、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价以及科技成果奖的申报。第六章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 介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概念, 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 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及其处罚, 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伦理问题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伦理要求等。 |
沈兴家, 黄凌霞等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G301 |
59 |
0 |
荐购
|
| 775 |
|
知识图谱:基础、技术与应用 |
本书系统讲解知识图谱的完整体系, 从基础到应用层层深入。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 内容包括知识图谱的表示和建模方法。第二部分聚焦知识图谱构建过程, 涵盖领域发现、命名实体识别、信息提取等技术。第三部分讲解知识图谱补全技术, 包括实例匹配、统计关系学习等。第四部分阐述知识图谱的访问方式, 涉及推理、检索、结构化查询及问答。第五部分展现知识图谱生态系统, 介绍关联数据及知识图谱在企业、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
(美) 马扬克·柯内瓦尔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G302 |
149.8 |
0 |
荐购
|
| 776 |
|
国际标准化实践基础教程 |
本书开篇详述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架构与职能分工, 深度剖析国际标准从提案、起草到发布的12步全流程, 特别说明工作组会议表决规则 (如P-member投票权重) 及文件编写模板 (含TR、TS等文件类型差异)。针对技术转化难点, 专章解读标准必要专利 (SEP) 处置方案与国家标准采标 (IDT/MOD) 实施路径, 并附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全流程操作手册, 涵盖提案预研、WG专家推荐等关键环节。书中精选医疗器械、物联网等领域的标准制定真实案例, 配套提供NP文件、CD草案等28类标准制定过程文件的范本及填写说明。 |
浙江省计量与标准化学会编著 |
中国质量标准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
G307 |
59 |
0 |
荐购
|
| 777 |
|
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研究:形成、演化与地位 |
本书拟结合话语研究方法论厘清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形成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机制, 并以此为基础, 融入场域理论构建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形成机制模型, 进而从话语权主体、客体、载体三方面探究我国在国际领域的学术话语权特点与演化轨迹。本书从学科多样性与学科差异性两个维度测度各国的学术研究视野广度与研究领域跨度, 进而剖析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地位; 以期增强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学术话语传播效果, 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参考, 是一本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研究专著。 |
朱晓峰, 蒋旭牧, 李煜璇等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G321.5 |
78 |
0 |
荐购
|
| 778 |
|
创新联合体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本书在梳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情景下创新联合体的发展实践, 运用博弈论、案例研究法, 分别对创新联合体治理理论、治理模式选择与治理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联合体治理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本书的研究为新发展阶段下不同类型的创新联合体提供治理建议, 有利于推动新发展阶段下创新联合体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家或区域创新主体体系, 本书的研究也可以为各级政府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创新联合体提供政策建议。 |
李进兵, 王德平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G322 |
88 |
0 |
荐购
|
| 779 |
|
打造创新型国家 |
本书从马克斯·韦伯的经典观念出发, 论述了创新政府组织中的两种理想类型的组织形式--魅力网络和专家组织, 并指出真正的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能力实现“敏捷性稳定”。本书从宏观角度解读了创新政府组织的历史和争论焦点, 并按照地理分区呈现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创新政府组织的历史演变。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清晰的理论总结, 本书指出, 为了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各类难题, 我们需要能够兼顾稳定性和敏捷性的现代公共组织。 |
(爱沙) 雷纳·卡特尔, 沃尔夫冈·德雷克斯勒, 埃尔基·卡罗著 |
格致出版社 |
G322.0 |
78 |
0 |
荐购
|
| 780 |
|
强化创新策源: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功能与逻辑 |
本书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策源能力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分析入手, 研判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及其竞争态势, 分析国家创新体系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进而明确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策源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 |
陈强等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G322.751 |
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