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1 |
|
融合·赋能·生长:跨学科视域下社会与情感能力培育的学校实践 |
本书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从学科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家校社协同、特殊学生个案四条途径, 从理论的阐述和实践的操作、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等方面, 提供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社会与情感能力培育方面的实践, 能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与借鉴。 |
管晓艳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G444 |
68 |
0 |
荐购
|
| 802 |
|
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理论与实践 |
本书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围绕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新任务、新使命,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理论, 通过阐释心理育人理论基础, 诠释心理育人基本内涵与价值, 立足队伍建设、指标体系、平台建构等心理育人保障条件, 建构并实践“德心共育.精准防控”两翼一体心理育人体系。 |
金春寒, 叶勇主编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G444 |
68 |
0 |
荐购
|
| 803 |
|
心桥:辅导员心理咨询工作的进阶与赋能 |
本书以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纲领, 紧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聚焦高校辅导员从“管理者”向“助人者”角色转型的迫切性与实践路径。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 系统阐述辅导员掌握心理咨询技能的必要性; 通过重构信任、平等与文化敏感性的重要工作理念, 详细解析辅导员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框架、关系建设、核心技术及心理危机干预伦理与实践策略。通过融合理论模型与实操案例, 赋能辅导员突破事务型管理局限, 锻造“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心理赋能”四位一体的专业化心理育人能力, 搭建师生双向成长的“心灵桥梁”, 为筑牢校园心理健康防线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
冯丽娟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G444 |
89 |
0 |
荐购
|
| 804 |
|
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关键角色探究 |
本书将采用系统化的结构, 逐步深入探讨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从基础理论到实践策略, 再到对特殊需求学生的帮助, 书中旨在为班主任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导框架。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出发, 阐述理论基础, 并探讨班主任的实际作用和职责, 继而详细介绍心理健康促进的策略与方法, 包括如何促进正向心理品质、管理班级氛围、应对心理危机等。关于心理教育课程与活动, 提供设计心理教育课程和开展班级活动的具体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艺术、体育和数字工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班主任的成功案例、学生自助与互助项目、家庭案例以及社区与学校合作的模范, 展示心理健康促进的实际效果, 并展望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
孙淮河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G448 |
58 |
0 |
荐购
|
| 805 |
|
师范类本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研究 |
本书以“师范类本科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研究”为主题, 遵循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统一的基本原则, 综合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实践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 分析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的事实,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构建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评价的理论模型, 通过实践和案例证实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旨在为提高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张文著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G451.2 |
49 |
0 |
荐购
|
| 806 |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本书共七章, 旨在深入探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章揭示了数字化对教育转型的推动作用, 以及当前教育数字化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第二章、第三章与第四章, 分别探讨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展示了这些新兴技术如何赋能教育变革。第五章与第六章聚焦于教师教学技能、数字素养等方面, 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第七章针对高校教师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陈梅琴, 贺新宇, 姜廷志著 |
延边大学出版社 |
G451.2 |
78 |
0 |
荐购
|
| 807 |
|
班主任的课堂:管理与教学双赢策略 |
本书以张静老师为例, 探讨班主任的数学课堂管理与教学双赢的策略。全书共八章, 内容包括: 班主任在数学课堂中的角色、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数学课堂的互动与合作学习、利用技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等。 |
张静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G451.6 |
58 |
0 |
荐购
|
| 808 |
|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 |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全书分为绪论、教师职业道德篇和教育法律法规篇。其中, 教师职业道德篇包括3个项目, 内容分别是“明确道德规范, 崇尚文明新风”“践行职业道德, 勇担初心使命”“加强道德修养, 绘就职业蓝图”; 教育法律法规篇包括5个项目, 内容分别是“熟悉学生权利, 呵护学生成长”“掌握从教规定, 争做合格教师”“了解办学标准, 熟悉管理规定”“践行科学教育, 培育祖国未来”“牢筑安全防线, 保障师生安全”。 |
黄志刚, 钟增志, 张琳林主编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G451.6 |
45 |
0 |
荐购
|
| 809 |
|
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
本书中详细阐述了从理念塑造到实践落地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 不仅涵盖如何精准定位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 构建富有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精神文化体系, 还深入探讨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方面建设的创新方法与实践路径。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深入的理论分析以及实用的操作指南, 无论是教育管理者寻求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途径, 还是教育研究者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 亦或是一线教师渴望理解并参与学校文化塑造的进程, 都能从本书中获取极具价值的启示与借鉴, 为打造富有特色、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支持与实践引领。 |
李灵利著 |
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G47 |
58 |
0 |
荐购
|
| 810 |
|
校长在激发教育创新中的关键策略与行动 |
本书围绕着校长在激发教育创新中的关键策略与行动展开论述, 为教育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促进教育创新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本书从领导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推广、决策过程中的创新策略以及领导在变革管理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从教育创新策略的制定、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环境的构建以及创新计划的执行与监督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本书着重探讨校长如何促进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书中最后部分主要阐述教育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及校长应对未来挑战的策略和准备措施。 |
徐良著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G471.2 |
58 |
0 |
荐购
|
| 811 |
|
国际社会对非洲教育援助的比较研究 |
本书分析非洲教育发展的概况和在发展和变革中的价值选择, 以及非洲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冲突与融合趋势; 分析在全球教育治理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非教育援助的转型, 以及对非洲基础教育发展的成效与挑战。同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在非洲的教育援助行动的比较研究; 对经合组织、美国、日本对非洲双边教育援助进行比较研究; 最后进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对非洲的教育援助与合作, 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对非洲教育援助的比较研究。 |
楼世洲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51 |
158 |
0 |
荐购
|
| 812 |
|
教育展望:189:课程、学习与评价的比较研究 |
本书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编著的国际比较教育季刊总第189期。本书围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 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新视角”这个主题具体展开, 本期包括“编者按”、“观点/争鸣”、“专栏”等栏目, 围绕具体议题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4: 我们的共同责任与新的行动承诺”“为什么学校领导力是教育转型的关键? 多元环境中优质教育的结构与文化假设”“互联网作为学校的一门学科”“是什么在阻碍或促进教师合作?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学校的证据”“智利的第二机会中心。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编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G51-55 |
49.8 |
0 |
荐购
|
| 813 |
|
西藏教育发展60年:1965-2025 |
本书全面回顾了60年来西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不同阶段教育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新时代西藏教育强边、教育数字化、教育援藏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最新成果, 展现了西藏教育取得的开创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本卷编写组编著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G527.75 |
95 |
0 |
荐购
|
| 814 |
|
教育话题及制度省思录 |
本书作者乔治·休厄尔·鲍特韦尔 (GeorgeSewallBoutwell)(1818-1905年) 是美国教育领域的杰出作家, 在本领域著述丰富, 影响巨大。在本书中, 鲍特韦尔将自己的从政经历与对教育改革的愿景交织在一起, 对教育制度的演变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探讨。作者主张建立一个既能促进道德成长, 又能促进智力成长的教育制度, 并对这种教育制度的设计、课程的开发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兼具历史视角与前瞻思想。 |
(美) 乔治·休厄尔·鲍特韦尔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G571.22 |
49 |
0 |
荐购
|
| 815 |
|
儿童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聚焦是什么与为什么, 在厘清概念的同时, 用国内外数据揭示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第二章立足认知、社会文化与系统视角, 搭建理论框架, 为后续章节提供方法论基础。第三章则回到影响因素, 试图呈现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体如何交织成一张动态网络影响儿童科学创造力。第四章至第六章是本书的实践与策略部分, 既讨论学校教育层面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策略, 也关注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家庭科学资源的优化, 并将社会与政策支持纳入同一培养框架, 强调多主体协同。第七章面向未来, 探讨技术革新、全球合作与社会影响, 期待为读者勾勒出儿童科学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全书以真实案例与批判性反思串联理论与实践, 使阅读体验更具连贯性和启发性。 |
万正维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G61 |
68 |
0 |
荐购
|
| 816 |
|
学前儿童教育教学发展创新研究 |
本书是一本关于学前儿童教育教学发展创新方面研究的书籍。全书首先对学前儿童教育教学基础进行简要概述, 对学前儿童、幼儿教师、幼儿园环境等基础因素做了介绍; 然后对学前儿童五大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依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包括健康教育教学、语言教育教学、社会教育教学、科学教育教学、艺术教育教学五个方面, 之后对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也有一定介绍。本书论述严谨, 结构合理, 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 其不仅能够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 同时能为当前学前儿童教育教学发展创新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殷炳萍, 陆丽丽, 邢照霞著 |
中译出版社 |
G61 |
68 |
0 |
荐购
|
| 817 |
|
幼小衔接课程指导研究 |
本书首先对学前教育进行简要概述, 介绍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其次, 对幼小衔接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包括幼儿园教育指导、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小衔接课程的构建、幼小教育衔接的基本策略; 最后, 对幼小衔接的实践途径提出了建议。 |
徐方振, 马叶琼, 徐秀娥著 |
中译出版社 |
G612 |
68 |
0 |
荐购
|
| 818 |
|
幼儿的力量:基于师幼互动的课程支持 |
本书从幼儿立场出发, 通过教师对幼儿生活的观察, 分析生活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潜在发展点, 形成支持和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案例, 梳理了有力的师幼互动对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并探索如何通过园本教研支持有力师幼互动的形成。全书共3章, 分别是“如何理解师幼在课程中的关系与取向”“师幼互动下的课程建构”“基于师幼互动的课程支持与优化”, 全书结构合理、清晰, 内容简洁明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凝聚了海南省近十年的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探索经验, 展示了教师们的思考、探索与蜕变, 形成了科学的儿童观和保教观。 |
吴海虹, 黄霞, 陈流芳编著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12 |
35 |
0 |
荐购
|
| 819 |
|
办一所“生态·幸福”园:生态育人·育幸福人的教育实践 |
本书介绍了园本课程构建中环境支持系统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认识与理解, 分享基于地域文化园本课程实践中如何打造支持幼儿学习的探索性环境。全书分别通过主题环境案例从设计思路、各区环境创设、主题墙、材料投放等多个方面, 介绍了不同年龄、不同主题的环境创设。 |
朱文静著 |
哈尔滨出版社 |
G612 |
58 |
0 |
荐购
|
| 820 |
|
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指南:苏州高新区的实践探索 |
本书是一本幼儿园课程研究成果书, 苏州高新区在区域推进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积淀、反思、梳理、提炼, 形成了具有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普适化经验; 这也是一本课程实践指导书, 本书从概念系统、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环境、课程与教师发展、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这十个章节完整论述了幼儿园区域课程建构的样态和路径。 |
傅萸编著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12 |
60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