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4期204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901 蜉蝣国度 本书讲述了一个住在林中村庄的家族横跨400年时空的故事, 每个章节由不同年代的居民的人生片段组成, 以一个小村庄的世代流转反映芬兰大地的时代变迁史, 反映了芬兰大地上世世代代的人民对自由的向往, 对诚实地生活的渴望。本书通过对芬兰的独特自然景观、生活习俗、神话传说、民族信仰的描绘, 勾勒出这片古老大地上文明和野性、现代和传统的文化交锋。以充满神秘的奇幻瑰丽的想象, 细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随着时代而变迁, 也呈现人类的情感如何超越地理时空的束缚, 却又与成长的环境本身紧密相连。 (芬) 玛丽亚·图特查尼诺夫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531.45 62 0 荐购
902 维吉尔的诗艺:《埃涅阿斯纪》中的比喻与象征 本书从导论开篇, 探讨维吉尔诗歌的象征性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强调其作品不仅是叙事, 更是对人性、历史和命运的深刻刻画。全书主体部分共三章, 围绕“基本主题”“主要人物”和“艺术原则”展开对《埃涅阿斯纪》的详细疏解, 采用典型的古典学研究方法, 结合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等多学科视角, 细致而深入地解读了维吉尔的诗艺。作者通过对维吉尔史诗中细节场景、人物命运以及情绪象征的分析, 揭示了《埃涅阿斯纪》如何在继承荷马史诗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展现了其作为“西方圣经”的文化价值。 (德) 柏世尔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546.072 69.9 0 荐购
903 形式缺陷 本书收录了普里莫·莱维二十篇幻想色彩浓烈的短篇小说, 写于对于作者本人、意大利, 乃至全世界而言最颓靡的时期, 和末日、遁世、怀疑论联系密切。合成婴儿已成事实, 虽然他们都有肚脐眼; 我们的确登上了月球, 只是遗憾月球人从未存在; 继承祖先所有记忆“我”给卡尔维诺的写了一封信。 (意) 普里莫·莱维著 译林出版社 I546.45 59 0 荐购
904 母亲的象征秩序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在《母亲的象征秩序》中, 意大利女性主义哲学家路易莎·穆拉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孩子与母亲、母语间的联结, 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和以往的符号学或精神分析的结论不同的是, 穆拉罗认为母亲是孩子习得语言的第一来源, 而与母亲在语言、身体上的继承关系, 会被父权制和将一切货币化、符号化的市场制度所压抑和排挤, 导致家庭中的个体面临对父亲和母亲的认同的不平衡。最终, 穆拉罗将“爱母亲”上升到一种哲学的概念, 鼓励我们重新构建一种早于法律、逻辑而存在的象征秩序, 创造一种真正有力量的性别文化。 (意) 路易莎·穆拉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I546.65 50 0 荐购
905 傲慢与偏见 本小说通过几位村镇中产阶级姑娘谈婚论嫁的故事, 反映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世态风习, 表达了作者忠于自己的婚恋观。伊丽莎白五姐妹, 和父母生活在英国乡间。富豪达西和宾利的突然出现, 打破了她们一家人的平静生活--优雅内敛的大姐简, 和宾利一见倾心, 却始终遮掩自己的情感; 聪明独立的伊丽莎白, 面对达西的真心求婚, 却陷于偏见误解之中; 热情奔放的妹妹们, 渴望爱与被爱, 却常常迷失自己……面对母亲的花式催婚, 唯有伊丽莎白, 一直坚持做自己, 跨过傲慢与偏见后, 收获了好的爱情和婚姻。 (英) 简·奥斯汀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I561.44 69.9 0 荐购
906 鲁滨逊漂流记 本故事叙述了主人公鲁滨逊的非凡经历。他是一位热爱航海与冒险的英国青年, 不顾家人反对, 毅然选择出海。一次航行中, 船只遭遇风暴触礁, 除了鲁滨逊外全员遇难。他漂流到一个无人荒岛, 开始了长达28年的孤岛生活。在岛上, 鲁滨逊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存能力和乐观精神。他利用岛上的资源建造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动物, 并制造工具改善生活。他还救下了一名野人, 为其取名“星期五”, 两人成为了亲密的伙伴。最终, 一艘路过的船帮助他离开了荒岛, 返回文明世界。这部小说以其对孤独生存的深刻描绘和对人类生存意志的颂扬而闻名, 是冒险文学的经典之作。 (英) 丹尼尔·笛福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I561.44 139 0 荐购
907 毒巧克力命案 本书以多重解答和推理的复杂性著称, 挑战了传统的侦探小说模式, 探讨了真相的多面性与推理的局限性。小说不仅关注“谁是凶手”, 更强调如何通过不同角度去解读同一个案件, 从而让读者思考关于推理与真相的关系。 (英) 安东尼·伯克莱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561.45 54 0 荐购
908 八月, 那一夜 本书内容: 斯皮纳龙格岛是麻风病人隔离地, 它的封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片刻的暴力都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对于麻风病患者玛丽亚和她的姐姐安娜来说, 时间停止, 两个家庭分开了; 对于普拉卡的人们来说, 斯皮纳龙格的封闭永远带有悲剧色彩。 (英) 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著 中信出版集团 I561.45 58 0 荐购
909 红与黑 本书主人公于连堪称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主人公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 醉心于拿破仑丰功伟绩的他, 一心希望出人头地, 无奈从军无门, 最终选择了教会的道路。于连被当地市长看中, 成为家庭教师, 后又经教会举荐, 为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担任私人秘书。但一封告密信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 令他最后走向了毁灭。 (法) 司汤达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I565.44 88 0 荐购
910 温柔之歌 本小说主人公米莉亚姆生育两个孩子后, 再也无法忍受平庸而琐碎的家庭主妇生活。她和丈夫保罗决定雇佣一个保姆, 路易丝就这样进入了他们的生活。随着相互依赖的加深, 隔阂与悲剧也在缓缓发酵。路易丝宛如一头绝望挣扎的困兽, 她的贫困、敏感、自尊, 她对完美的偏执追求和对爱的占有, 都在原本固有的阶级差异面前面临溃败。这部小说包含了对当代生活的细腻分析。女性生存的艰辛、小人物的命运、爱与教育的观念、支配关系与金钱关系都被一一揭示。作者冷峻犀利的笔触中渗透着隐秘的诗意, 揭示着优雅生活表象的秩序之下, 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法) 蕾拉·斯利玛尼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I565.45 52 0 荐购
911 鼠疫 本书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贝·加缪的重要作品。突如其来的一场鼠疫打破了奥兰小城的宁静, 不断增加的死亡人数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曾经的安静祥和不再, 混乱逐渐成为日常。面对危难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 以里厄医生为首的一些人站了出来, 他们是这个城市里的居民, 也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选择抗争到底, 最终鼠疫退却, 奥兰小城重回安静祥和。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真正的勇者不绝望不颓丧, 在荒诞中奋起反抗, 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法) 阿尔贝·加缪著 译林出版社 I565.45 45 0 荐购
912 鼠疫加缪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世界名著外国小说 本书讲述了奥兰城在突发鼠疫后, 人们的生活与心理发生剧变的故事。故事以里厄医生为主线, 他面对鼠疫的肆虐, 坚持抗争, 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不屈。同时, 作品中还有一群人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有人绝望沉沦, 有人投机钻营, 也有人如塔鲁般在救助他人中寻找生命的意义。随着鼠疫的蔓延, 城市被隔离, 人性中的善恶被推向极致。最终, 鼠疫虽得以控制, 但留给人们的思考与警示却久久不散。 (法) 阿尔贝·加缪著 朝华出版社 I565.45 39.8 0 荐购
913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上:理论综合卷 本书以多元文化为视角, 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洋洲文学为研究对象, 以多元文化思想理论、澳大利亚文学、新西兰文学和南太平洋岛国文学为个案研究内容、沿着文本、文学、文化和文明的分析思路, 采用共时性为主、历时性为辅的研究方法, 揭示大洋洲文学文本所蕴含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并以此为基础, 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学的高度, 纵横交错地论述大洋洲多元文化格局、大洋洲多元文化内外互动关系, 从整体上重新阐释和建构多样性与统一性、多样性与共生性有机结合的多元一体文化思想理论, 为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借鉴。 彭青龙总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I600.6 99 0 荐购
914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下:太平洋岛国与地区卷 本书既从宏观上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太平洋岛国与地区多元文化格局和内外关系, 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太平洋岛国与地区白人文学、移民文学和土著文学各自的成就和特点, 还从文学文本批评的角度, 揭示太平洋文学中所彰显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展现了太平洋诸岛与东西方文明和文化之间复杂的关系和趋向。 彭青龙总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I600.6 149 0 荐购
915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洋洲文学研究:下:理论综合卷 本书以多元文化为视角, 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洋洲文学为研究对象, 以多元文化思想理论、澳大利亚文学、新西兰文学和南太平洋岛国文学为个案研究内容、沿着文本、文学、文化和文明的分析思路, 采用共时性为主、历时性为辅的研究方法, 揭示大洋洲文学文本所蕴含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并以此为基础, 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学的高度, 纵横交错地论述大洋洲多元文化格局、大洋洲多元文化内外互动关系, 从整体上重新阐释和建构多样性与统一性、多样性与共生性有机结合的多元一体文化思想理论, 为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借鉴。 彭青龙总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I600.6 109 0 荐购
916 从欲望叙事到伦理救赎: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 本书运用我国学者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 分别选取了罗斯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 通过几条主要的伦理主线将这些作品连接起来进行纵向比较, 从伦理身份和伦理意识等方面对作品中展现出的家庭伦理、政治伦理、人际伦理等进行深入分析, 解构少数族裔在美国伦理环境中遭遇的困境与选择, 从而揭示美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伦理观念的变化。该研究是中国文学理论解读西方文学经典的一次重要尝试, 对理解罗斯作品中的伦理道德指向以及犹太伦理道德观在美国当代社会的冲击与接受情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乔传代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I712.074 99 0 荐购
917 罗桑娜·沃伦诗选 本书编选和翻译其各阶段代表性诗歌, 以呈现其创作成就的总体样貌, 并附录译者与作者的访谈等资料。本诗选系填补空白的作品, 作者为美国当代诗歌中最为前沿和活跃的大诗人之一, 其创作可以呈现当代美国诗歌最有价值的诗学趋势和成就, 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同步领略美国诗歌的最新进展, 而美国诗歌则是公认的世界诗歌中最具创新性和丰富性的国别诗歌, 是世界文学的有机部分。 (美) 罗桑娜·沃伦著 东方出版中心 I712.25 78 0 荐购
918 镀金玫瑰 本小说以镀金时代为背景, 讲述了女主安汀·斯普拉格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在美国上层社会中向上攀升, 追求个人利益和社会地位的故事。小说背景设定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 一个经济迅速发展、传统价值观与现代资本主义观念冲突的时代。这一时期, 美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富阶层开始崛起, 与传统的贵族阶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汀正是利用这一变化, 通过不断的婚姻和社交手段来实现自己的野心。她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兴起, 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女性角色的转变和社会对新女性复杂的态度。通过对主人公故事的叙述, 小说深刻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美) 伊迪丝·华顿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I712.45 68 0 荐购
919 走进BTK连环杀手的内心世界 本书故事讲述的是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参与追捕美国历史上最恐怖的连环杀手之一“BTK杀人魔”三十年的背后真实故事。BTK是杀手给自己取的代号, 由三个英文单词“捆绑、折磨、杀死”(Bind,Torture,Kill) 的开头字母组成。在行凶之后, 杀手会以BTK为名向媒体和警方挑衅。原名丹尼斯·雷德的凶手犯下多起绑架、及谋杀罪行, 受害者包括至少7名妇女、1名男子和2名儿童。他曾沉寂九年后突然复出作案, 声称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美) 约翰·道格拉斯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I712.55 68 0 荐购
920 鹰的王座 本书是富恩特斯广受赞誉的书信体长篇小说。在虚构出的未来墨西哥社会中, 一场权谋之战悄然展开。七十封私密信件中, 结盟与背叛、扶植和利用、忠诚和欺骗轮番上演, 编织出一个巨大的阴谋。读者站在窥视者的角度, 透过一封封信件旁观一连串尔虞我诈的血腥争斗。故事情节紧张刺激、跌宕起伏, 作者处处预留伏笔, 悬念丛生。富恩特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生动描写,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困境。其作品充满了象征和隐喻, 戏剧性与哲理性共存, 折射出作家对20世纪墨西哥历史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墨) 卡洛斯·富恩特斯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I731.45 62 0 荐购
页码:46/92页  每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