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1 |
|
狄安娜,孤寂的女猎手 |
本小说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墨西哥为背景, 以两个传说人物--花花公子唐璜和狩猎女神狄安娜为隐喻, 讲述了一对男女浪漫与苦涩交织的感情经历。二人因共同的理想主义和革命激情相恋, 又因此而分道扬镳, 故事刻画了墨西哥变革年代的社会复杂性, 传达出作者对理想主义的反思。富恩特斯以犀利又充满诗意的语言剖析自己对于情爱、生死、文学等问题的思考, 展现出作家在深入探索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与外部世界的摩擦和对撞。 |
(墨西哥) 卡洛斯·富恩特斯著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I731.45 |
60 |
0 |
荐购
|
| 922 |
|
镜与灯:乌拉圭文学名家名作赏析 |
本书梳理乌拉圭文学历史发展脉络, 按照历史顺序, 介绍各个时期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如桑切斯·洛伦索, 基罗加、贝内德蒂、加莱亚诺、伊达?维塔莱等, 点面结合, 较为清晰完整地呈现乌拉圭文学的历史发展情况。 |
王珍娜著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782.06 |
58 |
0 |
荐购
|
| 923 |
|
邮差 |
本书是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的中篇小说代表作, 是他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逝世十周年之际, 为纪念逝去的诗人而创作的与聂鲁达的生平及其诗歌有关的美丽故事, 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市场价值。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聂鲁达不朽诗句的力量与热情, 激荡出一段深刻感人的忘年情谊。马里奥和村里的其他人不同, 他不愿走上渔夫生涯, 而是选择在美丽的黑岛上当一名邮差。这座小岛紧挨大陆, 虽然居民不少, 但马里奥邮政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在黑岛拥有一套别墅的著名诗人聂鲁达。马里奥和这位唯一的客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并在诗人的启发下, 痴迷地爱上了诗歌。 |
(智)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著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I784.45 |
58 |
0 |
荐购
|
| 924 |
|
中国古代艺术功能论 |
本书以中国古代艺术功能为研究对象, 作者从艺术学理论视域对商周至1840年之间各种著述中有关艺术功能的文献进行了宏观研究和系统分析, 针对不同时期的古代艺术功能进行分类, 包括先秦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阶段, 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古代艺术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
吴彦颐著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J02 |
88 |
0 |
荐购
|
| 925 |
|
设计概论:第2版 |
本书内容: 第一章介绍设计的基本特征、设计的基本范畴和设计学科情况, 第二章介绍艺术设计的历史, 第三章介绍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原则, 第四章介绍艺术的心理, 第五章为艺术设计的美学, 第六章为艺术设计的类型, 第七章为艺术设计的方法, 第八章为艺术设计的产业与教育。 |
屠曙光著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J06 |
43 |
0 |
荐购
|
| 926 |
|
视觉修辞与图像叙事的现代表征 |
本选题以电子、数字时代的图像文本作为考察对象, 在梳理视觉修辞理论流变的基础上, 从文本层级与辞格装置两个层面展开对现代图像的修辞考察, 在文本层级层面确立了语言( 文字) 符号、图像符号与听觉符号构建的互文式复合表意结构形态, 在辞格装置层面提出了视觉隐喻、视觉顶针、视觉借代等视觉辞格范式及其构建视觉辞格谱系的理论构想。本选题将语境纳入视觉修辞的有效参数进行考察, 揭示了互文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三重参数对现代图像叙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对视觉修辞的衍化路向展开探讨, 提出媒介修辞、实物修辞与空间修辞三种主要的视觉修辞形态。 |
张伟著 |
人民出版社 |
J06 |
99 |
0 |
荐购
|
| 927 |
|
立体构成 |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立体构成理论与实践, 旨在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本教材深人探讨了立体构成的起源、核心概念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 展示了立体构成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书中详细讲解了材质特性加工技术以及现代技术,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建模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立体构成中的创新应用。此外, 书中还提供了实战练习, 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无论是对立体构成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设计从业者,本教材都是一部极具参 考价值的专业读物。 |
主编任婧媛, 张泽开, 吴学云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J06 |
59 |
0 |
荐购
|
| 928 |
|
创艺无界:数字艺术五十年 |
本书旨在回顾并探讨数字艺术在过去五十年间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社会影响以及未来趋势, 为读者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字艺术世界。在过去的五十年里, 数字艺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的快速发展过程。从最初的计算机图形设计, 到数字影像、动画、游戏等多元化形式的出现, 再到如今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艺术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不断推动着艺术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同时, 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 |
周怡, 袁侃著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J06-39 |
68 |
0 |
荐购
|
| 929 |
|
中古中国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字实录 |
本书中收录参与会议的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的40多位专家学者的报告, 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视觉文化议题、物质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礼仪制度与文化交流议题等, 注重将文献典籍研究与考古发现新材料、艺术遗产遗存结合起来, 使“以图证史”与“以史释图”相向而行。在对谈部分, 专家学者的点评一针见血, 强调了不同学科之间以及不同材料、方法和观念上的融合出新。 |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编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J06-53 |
88 |
0 |
荐购
|
| 930 |
|
了不起的中国传统色 |
本书精心挑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色彩, 以手绘文物的形式展示其视觉魅力, 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色彩的韵味。书中详细阐述每种色彩的来源, 展现古人对自然材料的运用智慧; 讲述命名故事, 体现古人的文化素养和诗意情怀; 解读文化内涵, 反映古人对天地、社会及自身的认知和哲学思考。 |
张朋著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J063 |
238 |
0 |
荐购
|
| 931 |
|
丝绸之路艺术史·长三角青年论坛论文集:第三辑 |
本书以丝绸之路艺术史、美术考古研究为主题, 以出土实物、图像资料和历史文献为主要研究史料, 探讨丝绸之路上的考古与文明、艺术与时尚、交流与互通, 共同促进长三角青年学者在丝绸之路研究方面的进步, 促进长三角青年艺术史论学者的成长。辑刊论文集第三辑内容涉及丝绸之路与服饰艺术、丝绸之路与图像纹饰、丝绸之路与工艺文化、丝绸之路与文化互鉴等, 既有深度的个案研究, 又有广阔的宏观视角, 有助于了解中国历史上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发展历程。 |
王乐主编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J110.9-53 |
128 |
0 |
荐购
|
| 932 |
|
艺术教育发展谈 |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为读者揭示了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多样化的面貌。本书首先探讨了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并深入研究了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系统总结了我国各学段艺术教育的发展概况, 全面表现出艺术教育在不同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注了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 强调了艺术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以及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展示了艺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途径, 指出了艺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必要性和可行性, 并分享了一些国际化发展的案例和经验。 |
赵栅凌著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J114-4 |
78 |
0 |
荐购
|
| 933 |
|
上海艺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 |
本书分为“分类报告”和“专题研究”两个板块, 全面阐述了2024年上海在美术、戏曲、话剧、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和非遗保护等文艺方面的创作、传播与评论, 以及产业和票房等市场表现与潜力, 对2024年度突出的文艺现象、文艺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等也有深入分析。 |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J12 |
68 |
0 |
荐购
|
| 934 |
|
中国现代美术史:修订本 |
本书是专门为艺术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本科师生编写的中国当代美术史教材。教材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第三版前11章和15章基础上完成的, 涉及历史时间跨度从晚清到1949年, 由于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历史特殊性, 本书也包括50、60年代台湾和香港的现代艺术。本书共计十二章, 为一学期的教学安排, 各章附有该章节的思考问题和基本的参考书。 |
吕澎著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J120.9 |
69 |
0 |
荐购
|
| 935 |
|
越台春望:视觉文化与广东形象 |
本书分为三编, 以小见大, 勾勒出一幅跨越明清至近现代的岭南艺术图景。第一编聚焦作品个案, 通过对明刊本《三省备边图记》《肤公雅奏图》《曾宾谷长寿寺修禊图》等经典图像的细致考析, 揭示艺术如何承载区域历史记忆与文化资本的竞争。第二编转向艺术事件, 探讨国画研究会与滇系将领的交集、新中国初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兴起, 以及红棉意象如何成为烈士精神的象征, 展现艺术与政治、社会变迁的深层互动。第三编则以粤画人物为核心, 剖析高剑父的京沪之行、甲工学潮中的高剑父与陈炯明, 以及陈炯明与广东美育启蒙的关联, 展现艺术家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命运。 |
李若晴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J120.9 |
88 |
0 |
荐购
|
| 936 |
|
独眼看图象 |
本书研究涉及中国美术史的宽广面向, 不落窠臼, 不但呈现了关于工艺美术、雕塑、建筑、书画及其理论的新见解, 且多为推倒陈说或前人未曾涉猎、详述的议题。研究者立足于中国美术的整体框架, 在长达30年持续阅读古籍、考古报告及文物的基础上, 形成了独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彭德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120.9 |
178 |
0 |
荐购
|
| 937 |
|
光之影:新时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 |
本书精选180余幅书画及摄影作品, 其中摄影作品40幅, 书法作品70幅, 美术作品70幅, 内容叙述采用“作品精选+作者访谈+专家/同行点评”的形式。本书以一线电力职工的视角, 记录了电力人的奋斗瞬间, 题材涉猎广泛, 既有对现实题材的忠实记录, 也有对美好生活的艺术呈现, 展现了电力系统广大职工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奋进昂扬的姿态。 |
《光之声--新时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编委会主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J121 |
98 |
0 |
荐购
|
| 938 |
|
美育大先生 |
本书稿以中央美术学院的周令钊、戴泽、伍必端、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邵大箴、薛永年八位老先生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创作的艺术作品为引, 讲述这几位老先生艺笔不辍的一生, 书写其所担负起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侧面勾勒出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艰辛之路, 取得的伟大成就, 突出其在高等美术教育方面的教学思路、重大贡献, 以及为大众美育所作的不懈努力。 |
王晓琳主编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J124-4 |
138 |
0 |
荐购
|
| 939 |
|
与艺术品行业相关的日子 |
本书主要讲述在作者的眼中, 有一个充盈着文化精神和现代活力的书画世界。他以一种独特的讲述方式, 拉近高雅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作品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的视角, 观察、记录着艺术品行业的种种。本书既是回顾, 也是对当时那个年代的佐证。翔实的内容让关注文物艺术品的人, 能从这些琐事中寻得参考一二。 |
吕立新著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J124-53 |
68.8 |
0 |
荐购
|
| 940 |
|
赞助人与画家: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与社会关系研究 |
本书中, 艺术史家哈斯克尔将社会史和经济史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艺术史研究中, 以一种有趣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17-18世纪意大利丰富而迷人的文化艺术成就。本书对艺术作品的生产机制、销售模式、获取和评价机制进行了深刻且富有启发性的阐述。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 对于艺术史的知识普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英) 弗朗西斯·哈斯克尔著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J154.609 |
19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