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1 |
|
零起点进阶视唱教程:第一册 |
本书涵盖了从基础的音高、节奏、气息训练, 到复杂多声部的音乐演唱训练。全书分为10个系列、34本分册, 每个分册包含30至195首循序渐进的练习乐曲, 帮助学生从最基础的音符、节奏等音乐元素入手, 逐步掌握复杂的音乐演唱技巧。 |
王晔编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J613.1 |
108 |
0 |
荐购
|
| 1022 |
|
综合性大学声乐曲演唱进阶 |
本书旨在为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及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一部系统、全面的中外声乐作品选集。通过精心挑选, 我们收录了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经典声乐作品, 旨在展现中外声乐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底蕴。在收录范围上, 涵盖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段以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其中, 艺术歌曲部分精选了中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著名作曲家如郑秋枫、舒伯特、舒曼、古诺等人的经典之作。 |
陈雪芬主编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J616.2 |
49 |
0 |
荐购
|
| 1023 |
|
西洋管乐器的演奏与编配教学 |
本书是一本专注于教授如何演奏和编配西洋管乐器的教材。本书对西洋管乐器及其教学方法展开了详细论述, 具体内容涵盖了西洋管乐器的分类、发声原理以及维护保养, 西洋管乐器教学的基本要求, 西洋木管乐器的演奏技巧及编配教学, 西洋铜管乐器的演奏技巧及编配教学等。本书不仅重点论述了西洋管乐器演奏的技巧和方法, 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乐器巧妙地融入到音乐编配中, 以达到最佳的听觉效果。 |
潘恒中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J621 |
68 |
0 |
荐购
|
| 1024 |
|
音乐作品读谱与视奏训练:1700-1800:第一集:弦乐 |
本书旨在帮助弦乐演奏者提高节奏与视奏能力, 适用于音乐学习者和教师, 本系列教材从弦乐作品中精心筛选了具有节奏训练价值的曲目, 按创作年代分为三个集: 第一集收录1800年之前的作品, 第二集收录1800-1900年之间的作品, 第三集收录1900年后创作的作品。 |
裴聿茹, 朱珊, 张宗杰编著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J622 |
98 |
0 |
荐购
|
| 1025 |
|
钢琴发展历程与艺术演进研究 |
本书全方位展现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从起源与早期发展讲起, 历经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演进与巅峰, 深入民族乐派的独特华章。再到现代, 阐述多元变革、制造工艺创新、产业发展等。书中探讨音乐思潮冲击、演奏技巧拓展融合, 也介绍历代演奏家贡献、演奏技巧传承及教育普及。最后展望未来, 剖析制造技术趋势、创作创新方向与面临挑战。 |
陈意, 赵砚科著 |
大连出版社 |
J624.19 |
65 |
0 |
荐购
|
| 1026 |
|
笛子入门与提高教程 |
本书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法, 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笛子的演奏技巧。书中介绍了笛子的基本构造, 笛子挑选、养护、贴膜的方法, 以及基本吹奏技法和气息运用。教材以全按作5指和全按作2调式为例, 详细讲解了笛子吹奏时气息、连音和运指方法, 重点介绍了叠音、打音、波音、颤音、倚音、吐音等高级技法。为提升学习效率, 教材在讲解每种技法时都精心编排了大量练习曲和经典曲目。这些曲目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还能增强演奏表演的趣味性和技术性。通过这些实际练习, 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同时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
周宁波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J632.11 |
68 |
0 |
荐购
|
| 1027 |
|
斫琴记:“雨醒诗梦”斫制手记 |
本书以作者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斫制一把古琴的全过程为主线, 穿插介绍琴曲、琴谱、琴器知识, 以及这些关于古琴的物质表象背后的琴艺、琴道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在自得的文化体系。同时, 通过对东西方美学认知的比较, 凸显出中华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 |
史风华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J632.31 |
98 |
0 |
荐购
|
| 1028 |
|
铭记历史 唱响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典音乐作品集 |
本书中收录的80首中外反法西斯音乐作品, 时间跨度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当下, 地域覆盖从东北抗联活动的白山黑水到西南大后方的重庆、桂林, 形式涵盖歌曲、歌剧、交响乐、钢琴协奏曲等多种体裁, 构成了一部立体的抗战音乐史。该书体例设计完善, 每篇作品解读基本均由历史老照片、词/曲作者素描肖像和人物简介、乐谱、作品解读等几个部分组成, 可读性强, 有利于革命文化遗产的青春化传播。 |
汤斯惟编著 |
重庆出版社 |
J641 |
198 |
0 |
荐购
|
| 1029 |
|
风入佾:四部当代重奏作品 |
本书包括四部作品。弦乐四重奏《风合合缠》采用理性的“控制”与随意的“偶然”相结合, 以声音的空间感来体现《西厢记》中“独自守着灯儿坐, 心情似疯癫……”的意境。《行头--马林巴与木鱼而作》采用托卡塔与三部性结构相结合的方式, 主题不断变形并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衣、盔、杂、把四箱行头的琳琅满目以及想象中的应接不暇。《八佾--为六位民乐演奏家而作》的最新版本是在二十年后重新修订, 结构更加精炼。《思--为加麦克风的三个弦乐器和弦乐队而作》是博士期间创作的其中一部作品, 用声音的冲突表达了生与死的对抗以及对逝去者的追思。四部室内乐作品贯穿作曲家20年的创作轨迹, 是作曲专业精进的历程, 也是艺术生命成长的见证。 |
周杨作曲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J641 |
88 |
0 |
荐购
|
| 1030 |
|
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歌曲传播研究 |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抗日根据地红色歌曲为总体研究对象, 深入探讨红色歌曲的历史叙事、创作主体、话语体系和社会传播。同时注重从学理上探讨抗日根据地红色歌曲的创作实践, 探究版画自身成长的逻辑, 艺术与美术创作中国气派与风貌的形成, 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新文化的软实力构建与发展的过程, 诠释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 进而彰显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中深层次的红色基因。 |
张汉静主编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J642.1 |
98 |
0 |
荐购
|
| 1031 |
|
深圳本土客家山歌唱腔选集 |
本书精心收集并编入深圳市各区历史上流传的六十余首本土传统客家山歌,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依据深圳原生态山歌改编的原创客家新民歌, 以及改革开放后深圳作曲家巧妙运用客家山歌素材创编的相关山歌。这些山歌原汁原味地承载着往昔岁月记忆和地域文化特色。此外, 本书还收录了深圳当代在弘扬客家山歌卓有建树、功绩显著的二十余位代表人物及其事迹。本书旨在为文化部门、社区文艺社团以及广大客家山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与参考范例, 助力其在本土客家山歌普及推广活动中深入学习与实践。 |
陈小明, 杨素贤主编 |
新华出版社 |
J642.226.53 |
78 |
0 |
荐购
|
| 1032 |
|
超燃! 电吉他独奏曲精选集 |
本书是一本专为电吉他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曲集, 旨在通过精彩的曲目让读者体会电吉他的独特魅力。书中精选了多首来自动漫、电影和游戏中的经典乐曲, 结合了丰富多彩的风格, 让初学者和有基础的演奏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学习内容。本书作者为各个曲目制作了伴奏, 编曲丰富, 演奏者即使一个人练习, 也能拥有一个置身乐队中的感觉; 视频示范录制清晰, 提供了详细的演奏技巧及指导, 让读者能够轻松上手。本书不仅是电吉他学习者的实用工具, 更是年轻乐手们追逐音乐梦想的必备伙伴, 助力每一位读者在旋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
邵会璇编著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J657.32 |
68 |
0 |
荐购
|
| 1033 |
|
上海戏剧协社研究 |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和第七章分别论述了上海戏剧协社诞生和解散的原因。第二至第六章分别从组织管理、剧目建设、舞台美术、表演和导演五方面论述上海戏剧协社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及其存在的局限, 并力图为当今话剧艺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
黄世智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J809.2 |
138 |
0 |
荐购
|
| 1034 |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本书以中国古代戏曲表演的色彩艺术为研究对象, 综合运用文本文献、考古文物等资料, 探究古代戏曲舞台的色彩演进轨迹及着色规律, 探讨色彩与演出间的内在关联, 从组合特性、表现功能、美学意蕴、民俗构成、文化内涵等方面寻绎中国古代戏曲表演中的视觉秩序和色彩体系。全书约36万字, 正文分上下两编、八章, 另有绪论、结论、参考文献、附表、附图等。 |
杨蕾著 |
中华书局 |
J809.22 |
138 |
0 |
荐购
|
| 1035 |
|
闽剧剧目:旦角行当 |
本书根据闽剧正旦、花旦行当专业不同年级的教学纲要, 选取16首闽剧正旦、花旦名家经典唱段, 14出深受专家、观众认可的经典折子戏, 3出荣获全国大奖、传承价值极高的经典大戏作为范例编入教材, 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 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塑造角色并进行角色创作, 在继承的同时有所发展。教材由易入深, 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步提高教学难度, 编写时将基本功训练和剧目排演相结合, 力求以学促演、以演代学。每首唱段都配有音频资料, 每出折子戏与大戏都配有剧本、曲谱、剧照、视频以及相应的剧情简介、人物分析和艺术指导, 能够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懂、学得快, 为继承和发展闽剧旦行表演艺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
《闽剧技艺传承丛书》编委会编著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J825.57 |
108 |
0 |
荐购
|
| 1036 |
|
中国曲艺大鼓历史流变与美学价值 |
本书第一章为中国曲艺发展史; 本书第二章为北方大鼓主要曲种与流派; 本书第三章南方大鼓主要曲种与流派; 本书第四章为大鼓的美学价值; 本书第五章为大鼓的传承与发展, 探讨了大鼓艺术的传承发展现状、大鼓艺术的传承问题分析、大鼓艺术传承发展对策探究。本书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鼓的语言艺术及其语言风格做了系统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大鼓艺术表演的实践, 而且对于推动大鼓书、说唱及其他曲艺的艺术语言状况、语言艺术特点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
冷高波著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J826.2 |
72 |
0 |
荐购
|
| 1037 |
|
电影美学述要 |
本书从电影的三重语言入手, 研究电影与语言的关系。通过技术语言--台词, 本书对电影美学研究范围内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重要的理论阐述和梳理。在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建树。对于中国的美学学科及电影美学学科建设, 对于中国的电影高等专业教育, 乃至对于中国的高等文科及艺术教育等方面, 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
王志敏著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01 |
79 |
0 |
荐购
|
| 1038 |
|
现代电影与中国新戏剧生成 |
本书研究电影与中国新戏剧生成的关系。近代中国新戏剧的崛起、发展一直与新兴的电影艺术相伴相随, 特定的时代语境和簇新的思想艺术追求, 使两者获得了极其特殊的亲缘性、胶合性, 并且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新戏剧的品格和方向。然而, 如果我们深入下去, 就会发现, 中国新戏剧的生成与现代电影的关系, 两者在现代中国的百年纠结, 至今仍是中国新文学研究的一个明显的空白, 本书力图填补这一空白, 从多个角度, 运用多学科理论, 详细梳理了电影与中国新戏剧生成的关系。 |
周安华著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05 |
70 |
0 |
荐购
|
| 1039 |
|
哪咤:新大众文艺的力量 |
本书通过“大事记”“影评录”“备忘录”等形式, 汇集主流媒体、专业评论及大众反馈, 全面呈现电影的创作思考、技术革新、产业发展与社会影响, 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其中, 影评部分为本书正文的主体, 分为五大板块: 一是从现象与意义角度解读电影的产业反响、文化影响及国际突围, 阐释《哪吒》的里程碑意义; 二是聚焦电影的艺术创新与技术革新, 探讨其创作理念和工业化进程; 三是分析电影的市场表现与产业融合, 解读其票房走势和“电影+”模式; 四是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切入, 探讨电影在大众表达、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贡献; 五是通过传播与文化交流的视角, 分析电影的宣传策略及国际化传播路径。 |
中国电影家协会编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J905.2-53 |
99 |
0 |
荐购
|
| 1040 |
|
2023-2024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 |
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区域报告”、“案例分析”和附录几个部分组成。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 报告对漫画、动画、游戏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 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同时也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魏玉山主编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J954 |
15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