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5期2094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041 电影产业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 本书分为15章, 以中国电影产业为例, 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视角探讨了中国电影市场如何引进外国电影, 以及中国电影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扩张。本书通过对票房数据的定量分析与对国际化进程的定性讨论相结合,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表现和挑战。从理论价值而言, 突破了服务贸易研究难以量化的瓶颈, 为服务贸易研究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框架; 从现实意义而言, 通过分析中国电影产业贸易自由化福利效应, 不仅为是否取消中国电影进口限制措施的讨论和应对策略提供了线索, 也为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提供决策依据。 俞峰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J992 142 0 荐购
1042 古代埃及视域下的东地中海共同体建构:公元前1361-前332年 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国内外学界提出的以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为主要内涵的“地中海文化圈”“地中海世界”“地中海共同体”等学术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东地中海共同体”这一学术概念, 并将其发展演进概括为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不断迭代的过程; 二是突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地中海共同体形成于公元前8-前5世纪这一基于西方古典学的学科范畴和专业局限的传统观念, 从包括埃及、赫梯、巴比伦、亚述、波斯、希腊等在内的东地中海世界文明交往的视角, 提出东地中海共同体孕育于阿玛纳时代、生长于拉美西斯时代、躁动于第三中间期、诞生于后王朝时期的全新论断。 孙宝国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10 118 0 荐购
1043 全球史评论:第28辑 本书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全球史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的学术信息。其内容目前包括“全球史理论与方法”“全球史专题研究”“全球史/世界史教学”“海外新书评介”“书评”“学术动态”等栏目。 刘新成, 刘文明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107 128 0 荐购
1044 不能忘却的营救:“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口述辑录 本书课题组在参与营救的东极渔民和战俘幸存者均已过世的情况下, 以口述史料整理的方式整理、保存相关记忆, 所收录内容横向扩展至包括战俘、战俘后人、战后战争罪审判参与者、国外主要研究者等在内的外方相关人员; 纵向延伸至参与营救在册人员后代, 此前多数未接受过与营救事件相关的采访。各类资料互为印证, 一方面为营救事件的研究提供了较新颖的史料, 另一方面为前人研究中的存疑之处提供了较为客观、准确的答案, 补充完善了前人研究中的空缺之处, 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是关于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英军战俘事件最为全面的口述史料辑录, 最大限度地收集国内外相关人物的回忆、证言, 填补“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口述史正式出版物暂缺的空白, 旨在以口述史研究的方式, 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 夏志刚主编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K152 128 0 荐购
104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教育工作研究 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教育工作研究为主线, 介绍了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措施, 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提供工作中的参考。 庞晓远, 赵剑峰, 赵玉龙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K203 99.9 0 荐购
1046 中国恩德文化研究 本书内容: 中国文化的基本构成是恩德, 是为恩德文化。它以施恩-报恩作为基本规范, 以恩爱为核心价值, 形成了以孝、悌为基本范畴的家庭伦理和以友、敬为基本范畴的社会伦理以及以忠、顺为基本范畴的政治伦理, 并且建立了以仁为最高范畴的恩德文化体系, 从而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德妻贤的家庭秩序和敬长爱幼、尊卑有序、朋友互信的社会秩序和君明臣忠、官良民顺的政治秩序。恩德文化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 它改造了周代的贵族礼乐文化, 建立了以仁为本的平民文化。恩德文化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爱的文化, 以施恩-报恩规则建构爱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也具有施报之间的不平等性和爱的差等性。因此, 既要肯定恩德文化的历史合理性, 继承、发扬其优良传统, 也要改造其不合理性, 以现代性为导向, 自主性地进行恩德文化的生成性转化, 建设中国现代文化。 杨春时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203 158 0 荐购
1047 中华才艺实践教程 本教材对应开设课程为“中华才艺与展示”。面向中外学习者传播中国文化, 掌握用英语恰当地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实现跨文化双向交际。 靳蓉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K203 52 0 荐购
1048 坚定文化自信: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本书前半部分即前三章分析文化自信的有关理论问题, 在阐释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思想渊源的基础上, 分析了文化自信的生成原理包括文化自信生成的内容源泉、力量来源、内在机理、阶段过程, 以及文化自信面临国内社会转型、国际文化交流、主体意识凸显等机遇, 社会问题的消极影响、文化多样化的冲击干扰、网络自媒体的负面效应等挑战。本书后半部分即后四章探索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坚定文化自信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和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切入维度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着力基点是坚持科学的原则理念、针对文化自信主体的提升策略、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教育途径是营造促进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在学校教育中培育文化自信、发挥家庭对培育文化自信的作用。 江传月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K203 128 0 荐购
1049 中西文化交流史:第2版 本书大量利用了中外考古实物及中外文献资料, 辅以从国内外收集的珍贵图片和精心绘制的线路图, 自中西交通的曙光时代新石器时代开始, 按照时间顺序, 从广义文化的角度对新石器时代到目前的中西文化由初步接触到互相交融冲撞的历史作了全面而又颇有深度的系统介绍, 并对19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作了介绍和分析。 沈福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K203 168 0 荐购
10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权构建与弘扬 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 重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权构建与弘扬问题, 即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与精华、局限与作用? 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文章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片面及错误论说进行了有理有力地批判, 同时, 始终遵循批判和建构相统一, 破立结合、以立为主的基本研究原则, 最终落脚于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权的对策思路。 叶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K203 79 0 荐购
1051 《穀梁传》研究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的结项研究成果。内容讨论《穀梁传注疏》部分的版本问题与义例研究。前者透过《穀梁传》注疏合刻时径改出文与错置疏文的现象, 说明这部分需要对照单疏本才能还原版本的本来面目。因此遇到无法判断注疏合刻本是非的地方, 单疏本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继而透过与唐石经、《经典释文》的比勘, 发现注疏本与单疏本所据的经注本底本并不一致。此发现, 更可说明《穀梁》单疏本在版本上具有校勘注疏合刻本的学术价值。后一部分提到《穀梁传》除了揭示《春秋》之褒贬, 还须注意《穀梁传》所依据的思想与观点。这些思想观点是书法义例褒贬的依据, 二者关系密切, 应视为一个整体结构。 简逸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K225.04 118 0 荐购
1052 三国两晋贬谪文化与文学 本书共七章, 以朝代为经, 以各朝的典型贬谪案例为纬, 对三国两晋五朝的贬谪事件进行了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其中首章与尾章重在考察三国两晋时期的选官、职官、爵位、流徙刑制度, 通过计量分析, 揭示贬谪人次与对象、贬谪地域、贬谪缘由等概况, 并对此期贬谪事件的特点与规律予以归纳总结。其他诸章分别以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朝为中心, 考述各朝的贬谪案例及其与文化、文学、政治等诸多层面的关系。 罗昌繁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K235.03 168 0 荐购
1053 南朝齐梁趣谈 本书从史籍中撷取了一些人和事, 略加润饰, 聊作趣谈。资料主要源于正史, 不采野史和小说, 取材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和启迪意义, 并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说, 文字短浅, 并配图画, 便于阅读欣赏, 以使读者加深对齐梁历史文化的认识。 薛锋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K239.107 78 0 荐购
1054 北齐书选译 周书选译 旧唐书选译 本书收录著名文史大家黄永年先生的三种译注作品。《北齐书》《周书》《旧唐书》分别记载北齐、北周和唐代的历史, 作者精选了其中的精彩篇章予以注解、翻译。注释精当, 翻译准确, 详略有法, 是文史爱好者了解三朝历史值得推荐的读本。 黄永年译注 中华书局 K239.240.42 98 0 荐购
1055 唐宋历史评论:第十五辑 本书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 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形式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收录论文22篇。 包伟民, 刘后滨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240.7 99 0 荐购
1056 藩镇与唐代政治 本书以唐代藩镇问题为核心, 通过兵制演变、军队地方化、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等视角, 系统剖析了安史之乱后藩镇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唐代政治格局的影响。作者指出, 藩镇的根源在于唐前期府兵制向节度使兵制的转变, 导致军队职业化、地著化, 最终形成以河朔三镇为代表的割据势力。书中通过实证研究, 揭示了朝廷通过“放弃河北、控制其余”的差异化政策, 逐步恢复对内地藩镇的控制, 最终形成“唐亡于藩镇割据”的历史悖论。全书史料扎实, 论证严密, 不仅重构了唐代藩镇的演变脉络, 更提出了“地方军人集团”“军政合一体制”等创新概念, 为理解中古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孟彦弘著 凤凰出版社 K242.07 88 0 荐购
1057 大明风云:那些人和那些事 本书在写作时尽量站在公正客观的历史角度, 对明朝的历史予以全面系统的观照与深度解读。为了力求不枝不蔓, 突出重点, 作者精心选取了十个专题追光聚焦。“男儿有泪不轻弹”, 读明朝的历史, 总感觉到明朝就像是一个真正的男子, 一个武侠小说中虽然充满杀戮但却很少阴谋鲜有奸诈和罪恶虽然满身缺点但也满身伤痕宁死也不向敌人低头与妥协的侠客, 只可惜, 这样的男子、这样的侠客却偏偏“英雄气短”, 穷途末路, 让人禁不住为之百感交集, 长吁短叹。许多人认为清朝取代明朝是“历史的进步”, 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艰难地跋涉了276年之后, 这个封建王朝虽然无可挽回地失败了, 灭亡了, 但是, 睽诸历史, 应该说, 曾经的大明王朝却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伟大的国家, 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充满血性宁死不屈的国家。所以, 与清朝当然也包括宋朝比起来, 明朝绝对是一个“勇敢的王朝”, 可是, 就是这样一个“勇敢的王朝”, 到最后却被他的敌人一剑封喉, 猝然毙命。这, 究竟是为什么? 仔细想想, 这其中必有许多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原因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值得今天的人们重新审视与反思。 丁守卫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K248.07 98 0 荐购
1058 最后的使团:1795年荷兰访华使团及被遗忘的中西相遇史 本书讲述了1795年荷兰使团到访中国的故事。乾隆五十九年 (1795年), 荷兰为恭贺乾隆皇帝登基六十周年, 派遣外交官德胜率领使团出使中国。作者详细介绍了荷兰使团出访的缘起、主要成员、访华路线、外交目标、途中境遇以及在首都受到的厚待。书中记载了荷兰使团不同成员对这次旅行的记录, 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壮游山川, 概览人文风貌, 为读者全面了解18世纪的中西方交流史提供了多元的视角。 (美) 欧阳泰著 中信出版集团 K249.03 88 0 荐购
1059 从黄昏到黎明:中国近代文化史六讲 本书稿以论述和反思清代中叶的社会危机为起点, 写至五四新文化运动, 并将这一段历史喻为从黄昏到黎明的过程。黄昏, 是昨天的黄昏,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黄昏。黎明, 是今天的黎明, 是中国现代新文化的黎明。从黄昏到黎明, 长夜漫漫, 中国文化再次实现了伟大的觉醒。本书稿编写基本思路是尽可能将中国近代文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大潮下, 将文化史与文明史结合起来, 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历史特点。以知识人 (士大夫、新式知识分子) 为抓手, 尽可能将学术文化、思想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和制度文化相结合, 讲解中国文化在近代发展变化的主脉络和大趋势。 张昭军著 人民出版社 K250.3 79 0 荐购
1060 近代史学刊:第32辑 本书是教育部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 由马敏主编, 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 包括专题讨论、研究论文、研究综述、书评、史实考订、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该集刊原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 自第11辑起, 由我社出版。现已出版到第31辑。第32辑《近代史学刊》设置“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论坛”“政治史研究”“社会经济史研究”“教育与文化史研究”“学术综述”“书评”等栏目, 共20篇论文。 马敏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250.7-55 98 0 荐购
页码:53/90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