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1 |
|
朱彝尊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集 |
本书即此次会议论文的结集, 共收录40余篇朱彝尊研究的论文。清代文学大家朱彝尊 (1629-1709), 是嘉兴历史文化名人, 清初浙西词派创始人, 经、史、诗词, 皆有建树, 被誉为“一代词宗”。2024年10月, 嘉兴大学朱彝尊研究中心举办朱彝尊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挖掘朱彝尊的文化价值, 赓续历史文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研讨会上, 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从多维度深入探讨了朱彝尊的学术思想和人文价值, 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学术研究。 |
张宗友, 童建华, 金颖英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K825.6-53 |
158 |
0 |
荐购
|
| 1102 |
|
原来你是这样的常玉 |
本书内容: 在当今华人画界, 常玉和徐悲鸿的画作并插云际, 各领风骚, 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画家常玉一生大起大落, 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对于国内的人来说, 徐悲鸿尽人皆知, 常玉别说在百姓当中, 即便是在业内, 也很少为人所知。而今, 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 一个为自己艺术信仰而自由创作、成就斐然的绘画大家。时光荏苒, 珠玉蒙尘, 吾辈拂拭有责, 赋珠宝于重辉, 常玉是一颗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国内常玉的图书出版很少, 我们撰写这本图书, 普及这样的艺术, 并借此宣扬他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成就。 |
陈琳著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K825.72 |
138 |
0 |
荐购
|
| 1103 |
|
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经典音乐家 |
本书所写12位红色经典音乐家, 正是抗战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 他们有的一直战斗在山西抗日根据地, 创作出了铁血抗日的历史绝唱; 有的人虽没有到过山西, 但他们创作的经典歌曲在山西抗日根据地广泛传唱, 鼓舞起抗战军民的顽强斗志和必胜信念。 |
张汉静主编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K825.76 |
108 |
0 |
荐购
|
| 1104 |
|
陳介祺尺牘 |
本书为陈继揆整理陈介祺先生遗著数种之一。检家藏书札底稿及《秦前文字之语》手订本, 参以影印本, 稍加整理。潘氏为首, 倡议者也, 王卷次之, 董理者也, 今仍其次第, 不因订交早晚更改之。体例则悉依陈介祺订正之例, 有节略, 有增补, 年月颠倒者理顺之。陈介祺关心时事, 与政见相同之友人, 如廉生、愙斋诸先生, 多所论及, 凡札尾有“切嘱付丙”均作附函者, 谨遵先人意, 非古文字者, 不在整理之列, 留待他日与其他各家往还函稿, 并入簠斋尺牍续编, 再行公诸于世。 |
陳繼揆, 孫嘉奇整理 |
凤凰出版社 |
K825.81 |
98 |
0 |
荐购
|
| 1105 |
|
我心深处是汽车:付于武八十自述 |
本书以付于武的个人经历为主线, 记述了付于武早期的成长和学习经历、参与重大汽车项目的历程等, 展现了他从青年时代投身汽车行业, 到参与并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峥嵘岁月。书中不仅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还展现了付于武及其同代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依然执着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通过他的视角,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突破、产业变革和辉煌成就, 感受一代汽车人的热血与坚守、使命与情怀, 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
付于武口述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K826.16 |
99 |
0 |
荐购
|
| 1106 |
|
铸盾苍穹:王小谟 |
本书主要介绍王小谟院士的生平事迹, 包括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一名红色工程师、我们一定要争口气、王小谟的光影人生四个部分, 详细讲述了王小谟院士的成长历程、人生经历和科研工作成就, 以及中国防空雷达、预警机研制背后的故事, 通过列举真实历史事件, 客观地反映王小谟院士严谨、豁达的性格和非凡的人格魅力, 以及高瞻远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奉献精神, 同时, 也给出了大量王小谟院士在各个时期的生平照片, 诠释了王小谟院士矢志科技报国、潜心国防科学技术研制的奋斗历程。 |
中国编辑学会组编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K826.16 |
99 |
0 |
荐购
|
| 1107 |
|
平水润瓯越 勤廉守初心:温州治水历史人物勤廉故事精选 |
本书从市县两级水利志以及飞云江、鳌江等流域志所记载的50余位治水历史人物中, 筛选出13位相对典型的人物, 既有朝廷官员也有民间乡贤, 以历史评价为题, 结合官方志书记载、民间地方传说等素材, 从治水和勤廉两条主线入手梳理人物事迹, 力求以古鉴今。 |
娄一青, 许培新, 赵忠伟主编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K826.16 |
78 |
0 |
荐购
|
| 1108 |
|
当代杰出工程师:第四辑 |
本书收集整理了60余位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的成长经历以及为我国工程科技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中, 有的人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 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封锁, 实现了产业梦想; 有的人长期从事科研和实践, 矢志实现科技自主创新, 保障国家安全; 还有的人致力于解决行业难题,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他们的故事, 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所收录的杰出工程师们, 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更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工程师精神, 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故事和经历, 将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学习的标杆, 为我国科技力量的崛起留下真实的记忆, 为岁月的变迁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K826.16 |
110 |
0 |
荐购
|
| 1109 |
|
海瑞传 |
本书作者运用大量海瑞相关历史文献, 并通过田野调查掌握大量前人所未发的史料, 以此为基础, 对海瑞远祖祖籍、出生地、师承、朋友圈等进行考证, 还原海瑞求学之路、在各地任上的从政史实, 重点探讨“郡县治, 天下安”的内核与现实意义。对其“失业十五年”植根于家乡的历程, 探讨海南对于海瑞的意义。通过对“海瑞迂吗? ”“海瑞九娶”“海瑞杀女”等后世对海瑞刻板印象的逐一驳斥, 还原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海瑞, 并发掘了海瑞精神的当代价值。 |
何杰华著 |
海南出版社 |
K827=48 |
88 |
0 |
荐购
|
| 1110 |
|
清正廉洁:陈廷敬 |
本书从陈廷敬的出身开始起笔, 阐述了陈廷敬一生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成就, 展现了这位康熙帝师是如何进行钱币改革、整顿贪污和吏治改革的, 同时通过对各种相关人物的心理剖析, 展现在历史上每一个细节变动时, 历史人物在面对历史重大事件、人生转折时刻瞬间所作出的决策和抉择。书中文字轻松、幽默、通俗易懂, 注重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视角着手。希望通过本书, 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从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中领悟到一些道理, 并希望这些道理能够为广大读者在事业发展、人生成长中提供很好的帮助。陈廷敬 (1639-1712), 字子端, 号说岩, 晚号午亭, 清代泽州 (山西晋城市阳城县) 人。历任经筵讲官 (康熙帝的老师), 《康熙字典》的总裁官, 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 《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 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 |
寒江独钓著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27=49 |
88 |
0 |
荐购
|
| 1111 |
|
开基拓业:努尔哈赤 |
本书主要人物是后金政权的创始人努尔哈赤, 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 他是一个旧式奴隶主的后代, 童年遭遇后母的抛弃, 少年流落民间, 青年成为军人, 壮年起兵创业, 中年小有成就, 晚年在愤懑中死去。他统一了东北, 统一了女真族, 又建立了后金国。努尔哈赤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 但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 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 也会认识努尔哈赤的战友和敌人, 还可以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 去解读明朝的历史。 |
墨香满楼著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27=49 |
88 |
0 |
荐购
|
| 1112 |
|
肱股之臣:张廷玉 |
本书从张廷玉幼时讲起, 讲述了张廷玉从出生到去世的精彩、传奇一生: 少时屡遭灾难, 青年时屡试不中, 当官后先是奉旨精心修史, 之后兢兢业业、奉公守法, 先后跟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治国理政, 在清朝以一介汉臣的身份担任高官数十年, 始终处在权力的核心, 为国、为民办了无数大事、实事, 虽然晚年遭逢困厄, 但回顾其一生, 他不可磨灭的功勋和生平仍对今天的我们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书中文字轻松、幽默、通俗易懂, 注重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视角着手。希望通过本书, 能够让更多的读者从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中领悟到一些道理, 并希望这些道理能够为广大读者在事业发展、人生成长中提供很好的帮助。 |
吴新华著 |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27=49 |
88 |
0 |
荐购
|
| 1113 |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本书从清代档案中钩稽总理衙门、外务部及驻外使馆数百名官员的履历资料, 考察其出身、选任、升迁、去向、群体演进等系列问题,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 展现出晚清外交人员从产生、发展到所谓“职业化”外交官群体形成的全过程, 并揭开总理衙门、外务部与驻外使馆这一系列晚清外交机构的官员选用、人才培养、权责分配等制度问题。透过人与制度的互动, 解释清末民初的外交表现, 为今后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了重要基础。 |
李文杰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K827=52 |
98 |
0 |
荐购
|
| 1114 |
|
左宗棠传奇 |
本书内容以时间为线, 融汇了相关事件、轶闻, 共分为25个主题, 通过浅显易读、妙趣横生、起伏跌宕的语言和叙事, 给读者描绘、还原了一个饱读诗书、可亲可敬、诙谐有趣又威风凛凛、阅历沧桑的清代长者、官员、将军的高大形象, 使读者对左宗棠这样伟大的爱国者充满深深的敬意和深刻的缅怀。 |
杨东梁, 梁小进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K827=52 |
69 |
0 |
荐购
|
| 1115 |
|
想象的生活:与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对谈 |
本书是瑞士知名记者与享誉世界的作家、藏书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对谈。曼古埃尔是公认的阅读大师, 也被誉为“最多产的读者”, 就阅读的话题, 创作了多本广受欢迎的作品。本书中的对谈主要聚焦于私人阅读, 包括阅读与生活、阅读的方式、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各个年龄阶段的阅读体验、对不同作家的分类阅读等等, 展开了精妙的对话。这些谈话分为一个个话题, 平静而不乏犀利, 充满睿智与启发性。而对谈的方式, 也使得双方更能敞开心扉, 触及内心隐秘的角落。 |
(加)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瑞士) 西格林德·盖泽尔著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K835.225.6 |
58 |
0 |
荐购
|
| 1116 |
|
德古拉:生平和传说 |
本书讲述了弗拉德·特佩在他那个时代的生活, 揭示了德古拉出现的历史背景, 并解释了如今广为流传的德古拉的形象是如何形成的, 以及它仍然让我们着迷的原因。 |
(德) 海科·豪曼著 |
北京出版社 |
K835.427=324 |
49 |
0 |
荐购
|
| 1117 |
|
桂冠之下:科学家的雄心、焦虑与突围 |
本书作者根据对美国各地大学众多物理学家--其中不乏顶尖物理学家的六十次采访, 写就了此书, 分析了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理解、他们对工作赋予的意义, 以及工作机构对其科研生活的影响。详细而深入地描述了科学家所从处的世界, 记录了众多科学家 (从年轻研究生到年长专业人士) 的职业生涯, 生动勾勒出他们的科学家形象以及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形象。作者刻画了科学家从求职到退休的完整职业转变过程, 一方面突出了科学家的主体性, 另一方面揭示了时代变迁、机构目标、劳动力市场紧缩等结构性因素对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影响。 |
(美) 约瑟夫·赫曼诺维奇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K837.126.1 |
69 |
0 |
荐购
|
| 1118 |
|
有生命的文物:考古露天博物馆的现在与未来 |
本书共八章, 内容包括: 引言、考古露天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来源、广域调查研究、了解博物馆、了解游客情况、影响考古露天博物馆的关键因素等。 |
(荷) 罗兰·帕德库珀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K85 |
88 |
0 |
荐购
|
| 1119 |
|
上海良渚文化专论 |
本书稿是一部关于上海地区良渚文化的考古研究文集。良渚文化作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的古历史文化, 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对于上海出版界而言, 整理并出版一套有关上海地区良渚文化的文献十分必要, 也有助于宣传好“大上海”厚实的历史底蕴。至今上海共发掘了十余处良渚文化遗址, 所发现的美玉、黑陶、象牙等古文化遗物遗迹, 在诸多方面代表了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最先进、最发达地区的风貌。同时, 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也使之成为上海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
张明华著 |
上海三联书店 |
K871.134 |
88 |
0 |
荐购
|
| 1120 |
|
国宝播迁:抗战时期北平文物迁移纪实 |
本书以北平文物南迁为视角, 结合当时的档案文件、往来信函以及新闻报道等史料, 从整体的角度对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历史博物馆、颐和园、天坛、先农坛、北平图书馆、国立天文陈列馆等机构文物南迁的背景、过程、文物播迁等问题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记述, 反映出文物南迁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关头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所采取的必要行动。文博前辈在抗日战争中尽可能地保护文物不被日军掠夺, 不被战争毁坏, 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凝聚民族精神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他们的行动是与敌抗争的文化抗战,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 亦是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 |
李守义著 |
重庆出版社 |
K872.1 |
6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