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6期2373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061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吴湖帆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吴湖帆 (1894-1968), 近代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名翼燕, 字遹骏, 后更名万, 字东庄, 又名倩, 别署丑簃, 号倩庵, 书画署名湖帆, 斋号四欧堂、梅景书屋、玉华仙馆、宝董室, 江苏苏州人。吴大澂孙。书法精行楷, 气势俊发。书法擅为行楷体, 笔致俊逸。家中所藏法书、绘画甚丰, 具有一定的鉴别真伪能力。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2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赵之谦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赵之谦( 829-1884) , 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初字益甫, 号冷君, 后改字? 叔, 号悲盦、无闷, 浙江会稽 (今绍兴)人。咸丰举人。精篆刻, 初学浙、皖二派, 后突破秦、汉玺印的藩篱, 讲究章法, 浑厚恬静, 别创新格。印侧刻画像, 为其首创。篆、隶书师法邓石如, 并以魏碑笔势写行书。擅花卉蔬果, 笔墨酣畅, 设色秾艳丰厚, 开清末写意花果以金石入画之先河, 为“海上画派”代表之一。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3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于右任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于右任 (1879-1964), 近现代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原名伯循, 字诱人, 号髯翁、太平老人, 曾用名刘学裕、原春雨等, 笔名右任、骚心、大风、半哭半笑楼主、关西余子等, 被尊称为“右老”。陕西三原人。书法得力于魏碑《石门铭》等, 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 成为一代碑学大家; 还善草书, 以碑入草, 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 造诣甚深。其书用心布白, 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4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康有为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康有为 (1858-1927), 近代思想家、书法家。原名祖诒, 字广厦, 号长素, 又号更生, 广东南海丹灶 (今属佛山市南海区) 人。清光绪进士。书取法《石门铭》《爨龙颜》, 参以《金刚经》《云峰山石刻》等。论书提倡“尊魏卑唐”和“尊碑抑帖”学说, 所著《广艺舟双楫》是继阮元、包世臣之后, 从理论上全面系统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 大力推崇汉魏六朝碑学, 对碑派书法的兴盛有着深远影响。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5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王文治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王文治 (1730-1802), 清书法家、文学家。字禹卿, 号梦楼, 江苏丹徒 (今镇江) 人。其书早年师笪重光, 后力学董其昌, 兼法张即之、李邕, 善以侧媚取势。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用墨淡静, 与刘墉的浓重相映, 有“浓墨宰相, 淡墨探花”之誉。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6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沈尹默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沈尹默 (1883-1971), 近代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字中、秋明, 号君墨, 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湖州, 生于陕西。书法从欧阳询《醴泉铭》《皇甫诞碑》入手, 用笔挥洒自如, 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笔墨跌宕起伏, 浓淡相间, 有欧阳询之神韵, 带赵孟頫之骨肌。著有《书法》《二王法书管窥》等。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7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翁同龢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翁同龢 (1830-1904), 清政治家、书法家、收藏家。字声甫, 号叔平, 晚号松禅、瓶庐居士, 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以书法名于时。他主张学碑帖“重在气势, 不在点划”, 楷书淳厚中蕴潇洒之气, 苍劲中显丰泽; 草书行云流水, 颇具怀素神韵。有《瓶庐诗稿》《瓶庐丛稿》《翁文恭公日记》, 今辑有《翁同龢全集》。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8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梁巘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梁巘1710-1788, 清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梁巘。字闻山、文山, 号松斋, 又号断砚斋主人。亳县 (今安徽亳州) 人。以工李北海书名于世, 时人将其与大学士梁同书称为“南北二梁”。梁巘书论颇多, 他主张, 学古人书, 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 勿图貌似而不深求也。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69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李瑞清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李瑞清 (1867-1920), 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字仲麟, 号梅庵、梅痴、阿梅, 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进士。书法上追周秦, 博宗汉魏, 各体偕备, 尤工篆隶。李派书学熔铸古今, 不偏不倚, 至博且精, 勇开风气, 所播深远直至当代, 为薪火相传的金石书派。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70 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张祖翼 本书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 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张祖翼 (1849-1917), 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字逖先, 号磊盫, 又号磊龕、濠庐。因寓居无锡, 又号梁溪坐观老人, 安徽桐城人。篆刻, 师邓石如, 宗石鼓、钟鼎; 隶法汉碑、魏碣, 皆出于汉魏三代的吉金乐石, 属于典型的碑学书风。亦能行、楷书, 兼有碑意。其篆隶成就当高于其行草。张祖翼长期寓居海上, 时与吴昌硕、高邕之、汪洵, 同称海上四大书法家。 曾迎三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J292.21 98 0 荐购
1071 新撰楹联集《张猛龙碑》字 本书是“新撰楹联集”系列的又一力作, 以图版为主。《张猛龙碑》是魏碑名刻, 是练习魏碑的不二法帖。其用笔斩钉截铁, 痛快淋漓, 有如切金断玉, 一挥而就; 结字峻利畅达, 极富变化, 善于随字赋形, 疏密得当; 书风纵横挥洒, 开阖有度, 效果出人意料, 欹正相生。先贤将其列为“精品上”而大加推崇。郭振一先生依托此碑, 精心创作五言、七言集联百余副, 内容植根传统, 富有新意。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原碑原字的神韵, 更为广大魏碑书法和集联爱好者搭建了一座临创之间的便捷桥梁。 郭振一编撰 河南美术出版社 J292.23 25 0 荐购
1072 新撰楹联集《颜勤礼碑》字 本书是“新撰楹联集”系列的又一力作, 以图版为主。《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佳作, 活泼老道、疏淡朴茂, 尽显炉火纯青的功力。此碑用笔劲健爽利, 结构开张, 外紧内松, 气势磅礴, 雄迈清整, 呈现出雄秀、宽博、厚重的气度, 充分体现了“颜体”的风格特点, 在结构、用笔上更适合初学者, 是学习楷书入门的极好范本。此次郭振一先生依托此碑, 精心创作集联百余副, 不仅可以看到原碑字的神韵, 更为广大颜体集联爱好者搭建了一座便捷的桥梁, 让读者在领略书法美的同时, 也能达到学习与实践的相互结合。 郭振一编撰 河南美术出版社 J292.24 25 0 荐购
1073 新撰楹联集《雁塔圣教序》字 本书是“新撰楹联集”系列的又一力作, 以图版为主。《雁塔圣教序》结体舒展大气, 笔势雍容婉畅, 笔法瘦硬遒劲, 起笔轻捷, 落笔沉着, 运笔方圆兼施, 字形瘦挺而饱满。在唐代书法发展以欧、褚、颜柳为代表的三个阶段中, 褚遂良承前启后, 意义深远。此碑为其成熟时期的作品, 也是习褚入门的上佳摹本。此次郭振一先生依托此碑, 精心创作集联百余副, 不仅可以看到原碑字的神韵, 而且为接下来的褚体集联创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郭振一编撰 河南美术出版社 J292.24 25 0 荐购
1074 新撰楹联集《九成宫醴泉铭》字 本书是“新撰楹联集”系列的又一力作, 以图版为主。《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书, 用笔方整紧凑, 笔画方圆兼备, 字形平正险绝, 结构法度森严, 遒劲且不失婉润, 瘦硬而神气充腴, 雍容端庄, 雅俗共赏, 被古人推为“正书第一”。此次郭振一先生依托此碑, 精心创作集联百余副, 尤以五言、七言为主, 和原碑精髓紧密结合, 内容植根传统, 富有新意。由此书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原碑原字的神韵, 更为广大欧体书法和集联爱好者搭建了一座临创之间的便捷桥梁, 让读者在领略书法美的同时, 也能体会楹联趣味, 做到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郭振一编撰 河南美术出版社 J292.24 25 0 荐购
1075 赵体行书集字春联128副:视频讲解版 本书从书法爱好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搜集整理、编写了128副适合春节书写的对联, 以赵孟頫行书集字的形式展现给读者, 赵孟頫的行书笔法圆润流畅, 线条柔美而不失力度, 广受书法爱好者喜爱。书中春联包括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等, 能够充分满足广大读者书写春联的实际需求。 琢墨书法编写组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J292.25 39 0 荐购
1076 苏轼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本书内容: 《争坐位帖》, 又名《论座帖》《争座位稿》《与郭仆射书》, 为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 内容是争论文武百官在朝廷宴会中的座次问题。此稿是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 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 许多字与行还写得豪宕尽兴, 姿态飞动, 虎虎有生气。《苏轼临颜真卿争座位法帖》为苏轼于元佑六年冬十月颍州任上所书, 此帖原拓现藏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 包含苏东坡书法117幅。本帖是学习行草的最佳范本之一。 安徽美术出版社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 J292.25 68.8 0 荐购
1077 雕塑与彩灯 本书以雕塑与彩灯为两大主体。在探讨雕塑时, 简要梳理了雕塑的发展历史, 包括雕塑的基本概念, 以及中国雕塑发展简史和外国雕塑发展简史。介绍了雕塑的基本艺术手法, 即具象雕塑、抽象雕塑、意象雕塑。又雕塑艺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如雕塑的表现方式、雕塑的技法、雕塑的制作工艺等。在探讨彩灯时, 从中国彩灯的起源、历史沿革展开叙述, 交待了彩灯艺术所具备的艺术特征、社会功能、象征意义。从彩灯艺术的设计表现形式介绍了彩灯的设计、彩灯的分类, 以及其制作工序, 重点以自贡彩灯为例, 对彩灯的文化、发展、艺术进行详细概述。 江毅著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J309.1 65 0 荐购
1078 《髹饰录》视域下的绛州云雕 本书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 通过分设四章展开对当代绛州云雕系统的考察和深入分析。本书认为绛州云雕以强调“质色兼重”的工艺技术要求, 如注重漆材配方及地子硬度, 讲究漆色、纹饰和刀法的配合; 以遵循“质色相适”的考量法度, 如强调漆艺质地和色相如生命肌体结构的筋骨皮肉一般相互适合、相互彰显; 以追求“质色相和”的审美功效, 如骨力形制的典雅厚重之美和文饰、刀迹、色泽的浑然活意之美交相辉映, 全面践行并充分体现了《髹饰录》的质色观。由此可见绛州云雕工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蕴涵、人文意义和美学价值。本书力求揭示传统工艺理想和工艺实践的统一关系, 从观念到实践形成对绛州云雕作为传统地域性的漆艺代表认识整体, 可以把握蕴含其中的传统文脉, 并丰富传统工艺的理论研究。 石丹彤著 研究出版社 J314.6 98 0 荐购
1079 影像艺术史教程 本书分为绪论、第一编、第二编三大部分, 其中第一编与第二编共分八章, 分别为: 电影的开端、电影语言的成熟、好莱坞、写实主义传统、民族电影、早期录像艺术、录像艺术技术与发展、录像艺术趋势与未来。主要从影像史概念及其范畴、影像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主要内容综述及发展趋势来进行讲解。以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影像艺术, 进行影像艺术创作, 提供具有当下性和前沿性的问题语境, 建立起学生对于影像史概念的基本认知, 为学生下一步的影像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张杨等编著 西南大学出版社 J409.1 72 0 荐购
1080 新闻摄影导论: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 本书主要包括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摄影的基本知识技能。其中, 第一章《认识照相机》的主要内容是相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摄影师的技艺》分别从摄影构图、光线造型和摄影曝光三个方面介绍与静态摄影相关的拍摄技艺, 帮助初学者掌握提升图片品质的经验和方法; 第三章《摄影后期》则介绍了数字技术基础下对于图片进行后期修饰的基本方法, 并引入了对于新闻伦理方面的讨论。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报道类摄影的基本类型、历史经验与操作性案例。其中, 第四章《新闻摄影》包括了新闻摄影的定义、发展史以及当代变化, 并对主要的新闻摄影机构进行概括式的介绍; 第五章《纪实摄影》通过纪实摄影的早期历史、重要的机构和代表性摄影师来展示纪实类摄影作品的拍摄技法与重要的社会价值; 第六章《日常生活中的摄影实践》专门为非专业类的摄影实践而写, 通过若干案例展示了街头摄影、城市摄影、旅游摄影和摄影日记等拍摄实践是如何将个体生活与文化表征相结合的。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不再专门讨论作为实践的摄影, 而转向对于摄影的各方面价值的探讨, 以便为摄影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 来思考镜头与国家、社会、文化、 梁君健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J419.1 148 0 荐购
页码:54/100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