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26期2373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1101 钢琴笔记:the world of the pianist 本书以大师查尔斯·罗森一生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带我们走入钢琴演奏的未知世界。全书共七章, 主要内容包括: 身与心、聆听钢琴的声音、乐器及其不尽如人意之处、学院与比赛、音乐会、录音、风格与方式等。 (美) 查尔斯·罗森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J624.16 58 0 荐购
1102 羽管键琴的历史性技巧:发展甜美的触键 本书对上至文艺复兴时期、下至巴洛克晚期的教科书及其作者进行了考察和评述, 强调了“甜美的触键”这一概念, 内容涉及演奏姿势、早期的教学法、训练法、发音法和指法模式。 (以) 尤妮特·莉娅·克莎夫斯卡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J624.5 128 0 荐购
1103 古琴与汉代文学 本书从学术思想史层面对汉代琴之功能与汉代文学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考察古琴如何经由汉代文人之手确立其“八音之首”“乐之统”的独特地位, 形成了特有的“琴道”“琴德”“琴禁”观念, 奠定了后世琴文化的基本模式。书中全面梳理汉代各类文体中的琴描述、琴意象、琴悲音、琴传说, 探讨古琴对汉代文人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揭示汉代琴论著作史无前例地集中涌现的原因, 展现《琴清英》《琴操》等琴论著作的文学价值。 王娜著 人民出版社 J632.31 90 0 荐购
1104 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研究与经典解读 本书从时间轴、作品轴和作者轴等三个基本维度展开讨论, 不仅宏观展示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代表人物、创作理念和代表作品的风采, 还微观探究了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作品在不同阶段呈现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和文化品位。此外, 还对大量经典作品进行了文学脚本和音乐本体的分析解读。 刘也愚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J642.5 89 0 荐购
1105 挥着翅膀的女孩 本书自2003年发行以来, 以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和容祖儿的出色演唱, 展现了女孩的成长历程和对真爱的追求, 同时也传达了勇敢、自信和追求梦想的精神。经陈一新改编为女声合唱后, 充分展现了原曲音乐的和谐与统一, 通过不同声部的交织和呼应, 营造出了丰富的音乐层次和立体感。此外, 他在保留原曲的核心元素和主题思想的同时, 又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使曲子更加生动、多样、富有表现力。 陈一新编配 人民音乐出版社 J642.53 38 0 荐购
1106 琴趣:粤语童谣 本书内容以广东地区传统文化为基础, 共收录了12首经典的粤语童谣, 作者将它们改编成为适宜于少儿弹奏的四手联弹钢琴作品, 每一首作品配有与主题相应的插画。针对童谣中具有代表性的节气、节日、本地习俗, 书中也做了相关的文字介绍, 所有的歌词配有粤语发音标注, 方便非粤语读者认读、歌唱。 岑晓琳编创 花城出版社 J647.41 46.8 0 荐购
1107 器乐重奏曲集:上 本教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社会实践的意义与举措、小型重奏的意义与训练展开分析, 第二部分是重奏曲集, 根据不同场景, 不同主题内容作了分类, 将适用于各类场景主题的乐曲进行重奏改编。 韦利军, 刘炎林主编 西南大学出版社 J657 49 0 荐购
1108 杰罗姆·贝尔:舞蹈、剧场与主体 本书作者也为我们理解杰罗姆·贝尔的创作提供了三把钥匙, 即本书的三个副标题: 舞蹈、剧场和主体, 而主体又是贝尔所有作品的主旨与核心。通过将主体进一步区分为话语主体、知识主体、批判主体和冒险主体, 作者从不同面向来剖析和揭示贝尔作品中的“主体”, 他们是编舞包括贝尔自己、舞者或舞蹈家、非专业表演者、残障人士, 还有观众。贝尔的主体形成于剧场, 这些剧场主体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德) 杰拉德·西格蒙德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J7 88 0 荐购
1109 高校舞蹈人才培养理念与教育教学探索 本书对高校舞蹈人才培养思想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书中简明扼要地对中外舞蹈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阐述, 系统地研究了素质教育对中国舞蹈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影响。本书不仅讲解了高校舞蹈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与意义, 并且梳理了校舞蹈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解析了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与路径, 探讨了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最后对高校舞蹈教育改革与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许岳军著 中国农业出版社 J7-42 88 0 荐购
1110 动作中的意义:舞蹈文化研究新探 本书收录论文18篇, 此书首次汇集了一批对舞蹈这一独特美学实践所涉及的意识形态、主体、价值生产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论文, 既是对以往舞蹈研究范围的拓宽, 同时也给文化研究就具身性、身份和再现等重要概念提出新的问题, 是所谓批判性舞蹈研究成果的首次集结。编者的首要目标是在更广泛的文化研究领域中促进和提高批判性舞蹈研究的能见度。同时, 希望在舞蹈领域让舞蹈研究者更容易了解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文化研究方法, 从而促进相关批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美) 简·C. 德斯蒙德编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J7-53 98 0 荐购
1111 中国古代乐舞文化与审美探究 本书共六章, 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乐舞概述、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高峰时期、中国古代乐舞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乐舞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典型乐舞的审美表现、中国古代乐舞作品审美研究。 王朕思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J709.2 72 0 荐购
1112 阅读舞蹈:当代美国舞蹈的身体和主体 本书主要分析四位著名美国当代舞蹈编舞家--戴博拉?海、乔治?巴兰钦、玛莎?葛兰姆和莫斯?坎宁汉--的作品中体现的编舞路径, 追踪从课堂、排练到演出本身编舞意义的发展, 并提出一套用于创作和传达一部作品是关于什么的编舞规则, 同时引导读者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当代美国舞蹈。 (美) 苏珊·雷·福斯特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J711.2 88 0 荐购
1113 社会编舞:舞蹈与日常动作中的意识形态表演 本书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日耳曼语言与比较文学教授安德鲁·休伊特的专著。作者通过“社会编舞”这一概念, 展示了编舞如何不仅作为现代性的隐喻, 还作为思考和塑造现代社会组织的结构性蓝图。作者将舞蹈史与批判理论相结合, 表明意识形态需要被理解为一种具身化和实践性的东西, 而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式。他关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时期, 考察了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的舞蹈家和社会理论家, 分析了包括弗里德里希·席勒、西奥多·阿多诺等作家的观点, 揭示了他们在身体动作思考上的转变。 (美) 安德鲁·休伊特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J711.2 88 0 荐购
1114 中国传统舞蹈研习:苗族卷 本书以苗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舞蹈为主要对象, 对苗族传统舞蹈进行全面的整理与研究, 在苗族发展历史的基础上, 以苗族舞蹈史和舞蹈文献为依据, 结合苗族老艺人的口述文本、图像、影像, 以及通过田野的研究方法和数年的实践, 对苗族舞蹈作出身体描绘与解释, 成为系统收集整理和汇编研习苗族舞蹈的首部工具书。 朱奕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J722 128 0 荐购
1115 贾德森舞蹈剧场:表演的痕迹 本书是英国舞蹈史家拉姆西·伯特 (RamsayBurt) 对后现代舞蹈的深度研究, 重新审视了20世纪60年代初在曼哈顿下城贾德森纪念教堂上演的激进实验舞蹈, 探讨了崔莎·布朗、史蒂夫·帕克斯顿、伊冯·雷纳及其同仁开创的全新艺术理念, 并将其置于视觉艺术发展的脉络中进行剖析。此外, 本书还追踪了他们随后的职业生涯, 以及他们关于身体和表演性在场的观念如何促进了欧洲实验舞蹈的发展, 例如皮娜·鲍什、安妮·特蕾莎·德·基尔斯麦克和杰罗姆·贝尔的作品。 (英) 拉姆西·伯特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J732.9 88 0 荐购
1116 对话舞台艺术 本书分上篇和下篇, 收录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组织的14次会议上的领导发言和专家发言, 共376篇。上篇以6次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为内容, 包括“国有文艺院团舞蹈人才培养现状及未来发展研讨会”“立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推动舞台艺术创新性发展专家研讨会”“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家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座谈会”“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景小勇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J81-53 299 0 荐购
1117 传承与创新:戏剧表演艺术发展研究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戏剧学科概论与戏剧表演艺术构成及体系; 第二章介绍中外戏剧表演艺术发展历程; 第三章分析了表演艺术的特征, 指出表演艺术是创作的艺术、行动的艺术, 要注重解决演员与角色的矛盾; 第四章围绕演员展开讨论, 阐述了演员的素质与表演技巧; 第五章指出表演艺术是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 表明了演员形象感与形象意识建立的方法论; 第六章以戏剧表演的教育为重点, 讨论了戏剧表演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徐刚著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J812.2 90 0 荐购
1118 演艺研究:第三辑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板块, 包括“方法论变革与美学文艺学体系创新”“横断科学方法与新文科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及其影响”“艺术学理论与美学”等专栏。本书是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编纂的美学与艺术专业论文集, 汇集了多位中高级职称教育专家的学术成果, 主要聚焦美学与艺术领域的最新研究, 这些论文深化了方法论研究, 并与文艺批评实践相结合, 展示了理论探索的成果, 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地方文化事业建设和学术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冯仲平主编 燕山大学出版社 J812.2-53 90 0 荐购
1119 只此芳华:梅兰芳访美实录与研究 本书作者首次运用西方成熟的文化在地化、扎根理论和边缘学等理论模式, 结合中国传统史学长编考证、溯源归纳的方法, 通过美国六大城市和三十三个州的主流和地方英文报刊资料, 配合稀见图片资料佐证, 完整叙述、分析和考证梅兰芳成功访美演出的全过程。同时, 通过两个故事员--“梅兰芳剧团”主动推广和“美国报刊”客观报道, 从不同侧面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学西传”最成功的故事。1930年的梅兰芳访美演出, 既代表了“中学西传”的起点, 也是对“西学东渐”的回应, 更是展现中国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在地化、中美京剧外交的重要机会。 董存发, 洪朝辉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J821.2 128 0 荐购
1120 汉剧演出史 本书探讨了百年汉剧的演出发展状况, 立足我国戏曲研究前沿, 吸取演出史最新成果与方法, 全面占有、整合汉剧演出史已有成果。进而融入戏曲学、文献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 对汉剧演出史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考量与研究。在理论价值上, 本成果可为汉剧史和我国戏曲演出史研究添砖加瓦。实际应用价值在于, 不单全面展示汉剧源远流长的演出史, 也深切关注令人堪忧的生存现状, 理清数百年盛衰起伏的演出历程, 总结经验教训并探寻演出规律。 魏一峰著 人民出版社 J825.63 85 0 荐购
页码:56/100页  每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