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9期1387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461 观念与现实的博弈:劳动力市场新形态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本书内容讲述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创新驱动的主力军, 是劳动力市场的中坚力量。研究期望通过经济学理论及研究方法明确转型期我国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与趋势、形成动机与原因、总体特征与个体差异、影响因素与不同价值导向的效应等核心问题, 并运用微观计量方法评估现有的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效果, 结合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 提出顺应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引领的对策建议。 张丽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G647.38 89 0 荐购
462 创新创业基础 本书内容讲述“创新创业基础”是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 使其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 锻炼和提升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意见, 根据地域和学科背景、科技和经济发展情况, 并结合中外社会各界创新创业前沿理论和实践案例, 作者编著了本书。本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东北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 既借鉴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研究成果, 也融入大量本地创新创业案例, 突出课程思政、注重新时代教学手段、教学案例、学习材料的与时俱进, 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结构进行系统梳理, 各章配有案例导入、延伸阅读、问题思考、实践活动等栏目, 便于教师与学生学习。 王伟光, 由雷主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G647.38 36 0 荐购
463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本书结合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 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职业,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 着力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规划自己的职业和未来发展。根据当前高校和该门课程教学的实际, 编者在多年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此书, 其内容涵盖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所需的有关知识、技巧, 第一章至第八章涵盖职业生涯发展的有关内容,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涵盖就业指导的有关内容。 主编杨小高, 薛琳, 王育民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G647.38 47.5 0 荐购
464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本书聚焦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实践, 系统收录了该校近年来在产教融合、课程重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领域的51篇研究成果。全书以”能力导向、产业对接”为主线, 分设研究创新篇、实践探索篇、人才培养篇三大板块, 既有对OBE教育理念的本土化阐释, 也包含智能建造、数字媒体等专业群的课程重构案例, 更创新性提出”双师三环”混合式教学、”项目工坊”实践体系等特色育人模式。书中通过真实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案例, 展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 为应用型院校破解教学与产业脱节难题提供可复制方案。 索昕煜, 赵建红主编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G649.2 98 0 荐购
465 区域行业龙头企业支撑高校新工科特色产教融合发展研究 本书系统论述工程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创新成果, 一是提出了跨界融通“产-学-研-转-创-用”一体化实践体系, 打破产业与教育供给壁垒, 催生行业的龙头企业与高等教育新工科创新实体统一与形成; 二是构建了一个具备职业性、技能性、技术性多主体并存的新工科资源体系, 为高等教育者打造出适合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换轨超车新路径; 三是全面推动实践创新, 在产业技术网格化中实现行业与教育创新资源“双导入、双驱动、双特色”, 催生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文化、新内涵, 推动产业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变形变革。本书将最新的产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力图全面、系统地阐述区域龙头企业和高校新工科产教融合的新发展, 为推动新工科和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潘翔, 林兴志著 成都电子科大出版社 G649.21 89 0 荐购
466 数字化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省域与国际双重视角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省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分析。(2)省域视角下数字化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3)省域视角下数字化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4)国际视角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分析。(5)国际视角下数字化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6)国际视角下数字化影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研究。(7)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刘紫玉 ... [等]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G649.21 85 0 荐购
467 勤工助学与高校学生实践能力 本书关于高校勤工助学资助政策与学生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依据《高等教育法》, 关于高校勤工助学的规定, 围绕“勤工助学”、“学生发展”、“勤工助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 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路径和具体因素, 勤工助学对学生生活、学业、职业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以及不同背景变量对影响路径的调节作用。 时立荣, 王安岩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G649.22 73 0 荐购
468 忆·玛珈山下:山东大学 (威海) 校友回忆录:第一辑 本书为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校友回忆录, 承载着四十年来就读于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的学子的美好记忆: 1984年, 山东大学在山东威海玛珈山下开启异地办学的历史篇章, 时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建校之初, 校内荒滩荆棘、楼屋伶仃; 如今, 天高海阔、学子如潮。其主要内容包括校友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师生情谊等。本书以笔写意, 以书传史, 以史凝神, 记录了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点点滴滴的故事, 可供山大威海校区师生以及广大校友阅读。 杨玉主编 山东大学出版社 G649.285.21 99 0 荐购
469 苏州科技大学年鉴:2024 本书将2023年学校的各种信息汇编成集, 包括学校综述, 重要文献, 2023年大事记, 机构设置、机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名单, 院 (部) 简介, 表彰与奖励, 重要资料及统计等部分。本书力求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载学校2023年的主要工作、重大事件、发展特色, 尽量全面反映学校各方面发展的成果, 为苏州科技大学的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学校的基本文献、基本数据、科研成果, 同时也是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了解苏州科技大学的窗口, 供学校及社会各方面查考、借鉴、比较。 姜朋明, 顾菊平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G649.285.33-54 98 0 荐购
470 文明的动力:18世纪苏格兰大学教学演进史研究 本书是一部研究“18世纪苏格兰大学教学演进”的教育史专著, 叙述了苏格兰大学从中世纪大学, 发展为近现代大学的过程, 揭示了近代大学教学演进的历史现象, 进而展开对大学教学的功能、价值和使命的反思。将大学的教学演进, 置于18世纪苏格兰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历史背景下, 聚焦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 用叙事的笔法, 呈现出宏大、生动、精细的教学演进历程。本书通过详实的校史文献, 再现了18世纪苏格兰大学的教学改革。探讨了苏格兰大学如何从颓败的地方学院, 发展为独具魅力的高等学府, 跻身欧洲一流大学行列的前因后果。 王峥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G649.561.8 98 0 荐购
471 美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伦理培育研究 本书探讨了美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伦理培育的概念意涵、核心内容、载体途径等,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伦理培育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重点阐释了美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专业化特征与队伍专业伦理培育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丰富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及其队伍专业伦理培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曹清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G649.712 89 0 荐购
472 美国大学科研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本书梳理了国家创新体系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在过去40多年的科技政策、研发经费、论文产出、专利产出、衍生企业产出情况, 探讨此期间研究型大学科研职能变化, 利用公立、私立样本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产出数据总结其趋同性特征, 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化特征及其带来的现实挑战, 以期在教育强国背景下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提供相关借鉴。 罗媛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G649.712 78 0 荐购
473 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本书以“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为主题, 围绕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聚焦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教师教育改革以及新时代乡村教育发展等当前四川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阐释。本书包括“师范专业认证与教师教育”“师范专业认证与教学改革”“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三个部分, 具体内容涵盖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机制, 课堂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以及体育、美术、化学等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研究。 唐安奎, 李继主编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G65 58 0 荐购
474 学以为师:教育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及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本书以振兴教师教育和教育家精神为背景, 倾听师范生的声音, 了解他们对教育理论的性质、作用以及与实践之间关系的真实看法。帮助师范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有意义联系, 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的有机转化, 让教育理论的学习为成为未来教育家做好准备。主要的内容涉及: 审视理论性学习对教师培养的价值, 探索师范生学习教育理论的方式和效果, 师范生如何在实践中如何使用和转化理论以及从理论与实践整合的理念建构教师教育新范式, 为新时代教师培养模式变革提供理论框架。 杜芳芳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G655.2 58 0 荐购
475 开放教育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机制与模式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人才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石, 聚焦开放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时代命题, 构建起“理论溯源-机制创新-模式探索”的立体研究体系。研究立足开放教育“应然”价值追求与“实然”实践样态的辩证统一, 回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治理的迫切需求, 探索开放教育赋能乡村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本书通过回溯开放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 创新性地将其与乡村人才培养建立实践关联, 构建开放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VSG”机制 (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支持-人力资本保障) 与多元实践模式, 形成“精准识别-分层培养-持续发展”的乡村人才培育闭环, 揭示开放教育参与乡村人才治理的理论逻辑。 杨海超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G728 78 0 荐购
476 体育文化的伦理价值:唐君毅的体育伦理学 本书立足于唐君毅的《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和《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 围绕体育文化思想的伦理价值进行写作。国内外关于唐君毅之伦理学思想的研究较多, 但对其体育文化伦理思想所见的研究甚少, 本书旨在从文化和体育的视角、对唐君毅体育文化伦理思想的价值进行整体性的基础研究, 探究其体育文化伦理价值的内在逻辑, 拓展了唐学理论研究的宽度。“体育文化”概念是唐君毅思想研究的核心之一, 在体育与文化意识, 体育与道德理性的关系、体育文化的价值复归等方面, 对于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唐君毅都有开创之功。 李蓉, 马蕾, 焦丽锋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 G803 95 0 荐购
477 体适能测评与应用 本书总结了国内外相关体适能测评、体质测评、身体素质测评于体能测评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了相关的训练方案和应用场景, 全书共分10章, 包括: 体适能测评及概述、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的测评与应用、有氧耐力的测评与应用、身体形态和身体成分的测评与应用、柔韧性的测评与应用、速度灵敏的测评与应用、平衡能力的测评与应用、协调性的测评与应用、功能性动作筛查的测评的测评与应用、体适能增强训练计划的制订。 陆阿明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G808.1 65 0 荐购
478 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研究 本书从社会实践理论出发, 考察结构相继而起的各个阶段, 从传承行动者、内容、手段、场域、目的与效果多方面, 探析发展变化过程中各力量和关系的互动机制与动态演化, 找寻新时代传承模式的走向所在。从血缘地缘交织下的“师传”, 到全球化、城市化浪潮下的“失传”, 研理于经, 纳新于先, 提出新地缘突破、新业缘融合、运动趣缘建构下的创新模式, 以期有效传承、保护与利用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聚焦宝贵的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采取历史深度与社会广度并重的模式研究范式, 探寻千百年来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及其变迁。 王舟洛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G812 48 0 荐购
479 城市社区公共体育的构建与服务研究 本书立足于城市社区公共体育的发展现状,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系统探讨了社区体育的构建路径与服务优化策略。全书语言简练、内容翔实, 结构清晰, 既涵盖基础理论分析, 又结合实践案例, 为社区体育理论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书中首先对社区体育的基本理论展开深入探讨, 明确其内涵、功能与发展意义; 其次, 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与管理机制, 分析其特点与适用条件; 随后, 重点探讨了新型社区体育的建设路径, 包括场地设施规划、活动组织创新及数字化服务应用等内容, 并对社区体育资源的科学配置与高效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 刘佳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G812.4 45 0 荐购
480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与数字化传承研究 本书共分为六个主要章节, 内容涵盖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概述与时代价值、资源开发中的现实审视、数字化传承的契机与困境、理论基础的探索以及具体的目标策略等方面。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全面分析,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高校在数字化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刘程程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G852.9 48 0 荐购
页码:24/54页  每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