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1 |
|
2024年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 |
本书由2024年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获奖论文结集而成。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是国家图书馆为激励青年人才研究创新, 搭建的一个研究与展示的平台, 集中展示图书馆青年馆员的工作与研究成果。自2002年创办以来, 论坛日益受到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已发展成为我国图书馆界最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活动之一。书中内容涉及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 包括图书馆服务、智慧图书馆建设、文献缩微技术、古籍保护与数字化、决策咨询、国家典籍博物馆等内容。 |
国家图书馆编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G25-53 |
210 |
0 |
荐购
|
| 482 |
|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24年卷 |
本书为202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推荐入选论文合集, 收录稿件66篇, 主题涉及: 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服务研究; 智慧图书馆建设框架下的信息组织研究; 地方文献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文化自信自强与图书馆学创新发展;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 公共图书馆儿童绘本阅读服务研究; 等等。 |
中国图书馆学会编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G250-53 |
210 |
0 |
荐购
|
| 483 |
|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创新探索 |
本书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内涵、分类、功能等要素, 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组织与构建、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 对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进行了分析, 探索了数字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与创新实践。 |
耿选珍, 韦汉群著 |
中国商务出版社 |
G250.76 |
79 |
0 |
荐购
|
| 484 |
|
数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深化的全面探索 |
本书属于数字图书馆方面的专著, 由绪论、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认识、数字图书馆管理的基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安全管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创新、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创新等部分构成。全书从数字图书馆管理的基础理念出发, 逐步深入探讨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创新服务模式的开发、团队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的配置等具体问题, 力求为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对图书馆研究者和图书馆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高俊杰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G250.76 |
88 |
0 |
荐购
|
| 485 |
|
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第2版 |
本书共10章。第1章至第4章介绍信息素养、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效果与技术、单类型文献检索等内容, 使读者可以在充分了解信息素养的情况下, 开始以信息检索为辅的初步学习和研究; 第5章至第9章介绍专利信息检索、综合型信息资源、科学知识图谱和文献信息可视化、文献管理工具、信息写作等内容, 更专业和深入, 增加了信息检索的难度、信息分析的比重, 完成从信息检索、分析到写作的过程; 第10章重点介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阅读对用户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的影响等。 |
岳修志主编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254.9 |
69.8 |
0 |
荐购
|
| 486 |
|
网信资源潜力调查理论与方法 |
本书针对网信资源潜力调查领域多、资源分布广、数据信息杂、手段要求高等特点, 聚焦网信资源潜力调查的定义内涵、现状趋势、地位作用、主要内容、基本方法、机制流程、分析评估等基本理论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 为提高网信领域和行业相关人员的国防动员意识、提升开展网信资源潜力调查的能力素质提供支撑。 |
周正, 赵弘主编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G255.76 |
88 |
0 |
荐购
|
| 487 |
|
近代文献学科史论稿 |
本书稿是一部学术专著, 集中论述了中国传统校雠学在民国时期的嬗变、分解和消融, 阐释了这一时期在西方学术分科理念影响下梁启超、郑鹤声等先贤为重构文献学学科体系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与此同时, 重点分析了文献学的分支学科 (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 及相关学科 (典藏学、年代学、史讳学和史源学) 所取得的巨大理论成就。民国时期文献学科建设取得的巨大理论成就为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献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为文献学后来作为独立学科屹立于现代学术之林做出了积极贡献。 |
杨翔宇著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G256 |
58 |
0 |
荐购
|
| 488 |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三十一辑 |
本书共收录论文26篇, 分为“经学文献与经学史”“集部文献与文学史”“版本目录学与书籍史”“类书研究”四大板块, 从古文献的形成、演变、刊刻、版本、流传和性质、内容、义理及著作者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 体现了古文献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和新进展。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G256.1-55 |
120 |
0 |
荐购
|
| 489 |
|
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转型研究 |
本书共八章, 内容包括: 公共图书馆转型现状与发展、文旅融合内涵与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创新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原则等。 |
王锦著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G258.2 |
61 |
0 |
荐购
|
| 490 |
|
新理念 新技术 新业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征程 |
本书系统梳理2024年广西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阅读推广、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图书馆工作研究等领域的核心成果, 遴选33篇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立足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需求, 聚焦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建设两大趋势, 围绕智慧图书馆建设、基层服务效能提升、古籍活化利用、全民阅读生态构建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探讨。本书内容既有对创新实践案例的阐述, 又有对图书馆理论问题的前瞻性思考。书中论文作者多为广西图书馆一线工作者, 其成果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与学术价值的结合, 既为全国公共图书馆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广西经验”, 也为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区建设贡献实践智慧与理论支撑。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图书馆学会编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G259.276.7 |
68 |
0 |
荐购
|
| 491 |
|
悟心悟性:菩提子收藏与鉴赏 |
本书精选了数百幅具有代表性的菩提子手串图片, 介绍了菩提的历史渊源以及菩提子的种类和菩提串珠的类型、特性、配饰、盘玩和保养等。 |
苏易编著 |
辽宁美术出版社 |
G262.9 |
128 |
0 |
荐购
|
| 492 |
|
桂林博物馆文集:第十二辑 |
本书主要以桂林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为主。每年一辑, 此为第十二辑。该文集设文物研究与保护、考古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博物馆学研究、文化遗产论坛五个板块, 共收入三十余篇论文, 围绕文博行业的热点、重点领域及藏品保护研究, 博物馆的建设发展, 文博工作者的实践积累等展开论述和思考, 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文物、现存遗址, 以及尽可能地发挥现代博物馆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实践指导作用。 |
桂林博物馆编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G269.2-53 |
98 |
0 |
荐购
|
| 493 |
|
西南半壁:2024 |
本书是立足西南、面向全国的学术研究文集。文集内容涉及博物、文物、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领域, 兼顾学术性、普及性和资料性。《西南半壁2024》分为博物馆建设、文物研究、文史探索、考古发现与研究、非遗保护5大板块, 共收录了学术及研究性文章约20篇。涉及博物馆建设、运行、陈展等方面的研究文章, 如《标本兼治缓解博物馆拥堵只浅见》《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另有《清代川东地区的祷雨文化遗产研究》《宜宾筑城史考》等考古发现探索文章等。 |
黄乐生主编 |
文物出版社 |
G269.277.13-53 |
68 |
0 |
荐购
|
| 494 |
|
高校附属医院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 |
本书稿前三章作为基础理论篇主要介绍了档案、档案工作、文书学与档案、档案现代化管理等。第四至十篇为档案管理理论篇, 主要厘清了高校附属医院的管理模式、高校附属医院档案管理的组织架构、高校附属医院档案与高校附属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介绍了高校附属医院档案的内涵、外延、种类、价值、特征, 按照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检索、利用八大环节分章节介绍相关的档案管理理论。第十一章为档案管理实践篇, 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和既有成果、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综合档案管理网络、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档案数字化、档案全流程电子化以及数字档案室建设方面做出的尝试, 特别介绍了伦理审查档案以及职业卫生档案等高校附属医院特有的专门档案管理。 |
赵欣, 白蓓, 郑情愿等主编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G275.9 |
88 |
0 |
荐购
|
| 495 |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
本书包含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于1939年写就的经典作品《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及罗贝特·戴克格拉夫为其写作的前导文《明日的世界》。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描述了一个有关科研的巨大悖论--那些纯粹由好奇心驱动而无关应用的对深层问题的探索, 往往能催生伟大的科学发现, 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变革。而罗贝特·戴克格拉夫在前导文中指出, 在过去的那个世纪里, 基础研究如何引发了重大变革。 |
(美) 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 (荷) 罗贝特·戴克格拉夫著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G302 |
38 |
0 |
荐购
|
| 496 |
|
传统技术与地域社会的互构共生 |
本书试图超越这种二元化思维,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技术与地域社会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建构, 如何共同演进、共生发展, 揭示传统技术与地域社会的互构共生关系。本书研究为破解技术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
黄祖军, 陈长虹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322 |
98 |
0 |
荐购
|
| 497 |
|
人工智能+教育 |
本书包括“理论研究”与“典型案例”上下两篇, 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呼应, 形成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理论研究篇”为“典型案例篇”提供基础知识和概念框架, 是后者的提炼和升华, 而“典型案例篇”为“理论研究篇”提供实践支撑, 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教育场景的多样性。 |
梁正主编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G4-39 |
88 |
0 |
荐购
|
| 498 |
|
丰子恺美育实践与思想研究 |
本书是一部关于丰子恺美育贡献方面的研究专著。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翻译家, 本书从丰子恺的美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入手, 对其进行了细致地考察与分析, 全面、客观地展示丰子恺为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发展转型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包括创办艺术学校、编译美术教科书、出版美术理论读物、进行美术教育实践等, 指出丰子恺正是在诸多美育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个人美育理论的发展。 |
张颖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G40-014 |
98 |
0 |
荐购
|
| 499 |
|
劳动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
本书是一本专为大学生编写的劳动教育教材, 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与综合能力。教材分为八个核心项目, 内容涵盖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基础认知、时代精神的传承、劳动观念与品质的塑造、劳动安全与法律保障、校园劳动实践、家庭劳动技能培养、社会劳动担当以及职业场域劳动探索等多方面。每个项目均包含具体任务、实训环节与项目评价,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引导大学生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劳动实践, 培养其自主劳动能力、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 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
丁瑞赞, 赵丙坤, 张勇主编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G40-015 |
49.8 |
0 |
荐购
|
| 500 |
|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 |
本书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两篇, 系统构建了劳动、劳动教育, 劳动观,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劳动知识与能力, 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体系, 精心梳理了日常生活劳动、专业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劳动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内容。 |
陈松林, 连瑞瑞, 张广斌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G40-015 |
31.9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