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 |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研究 |
本书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问题编写了本书。全书内容共五章: 第一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丰富内涵; 第二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生成逻辑; 第三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现实境况; 第五章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优化路径。 |
于洁著 |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
G641 |
26 |
0 |
荐购
|
| 542 |
|
地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
本书以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杰出校友的生动案例为载体, 向读者传递了高尚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道德观念、深厚的爱国情感以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等, 旨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们汲取前辈们身上汲取力量, 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全书旨在激励新时代地大青年铭记历史使命、燃烧青春理想, 在新时代中施展才干, 为国家地质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阮一帆, 张洁, 李蔚然等主编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G641 |
58 |
0 |
荐购
|
| 543 |
|
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守正创新 |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 重点阐述5G技术的特点, 重点分析了5G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形势挑战、理论逻辑、根本原则和实现路径; 下篇重点探讨在新时代新征程以及5G时代背景下, 如何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课、新闻宣传工作、网络舆情管理、大学文化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 |
铁铮, 董竹娟, 周晔主编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G641 |
78 |
0 |
荐购
|
| 544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探索与路径优化 |
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与发展的著作。作者从多个维度出发,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现状挑战、实践模式等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剖析。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青年学生的新特点, 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并通过一线教学案例, 从课程设计、载体创新、师资建设等多维度探讨实践模式,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
郝伟, 高蓉蓉, 丁铮著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G641 |
60 |
0 |
荐购
|
| 545 |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 |
本书主要研究对象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关键词是“改革创新”。主要思路是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历程进行梳理, 对规律经验进行总结, 对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具体来说,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一是指导思想不断创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政课建设。二是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围绕“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出台文件、建设制度。三是工作思路不断突破, 强化“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步推进”等。四是平台建设不断丰富, “名师工作室”“教学创新中心”“集体备课中心”等平台层出不穷。五是育人成效不断显现, 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取得积极进展。在此基础上, 还将对教书育人规律、思政课建设规律、教师队伍建设规律等进行梳理和总结, 对未来思政课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及破解途径进行分析和展望。 |
房正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G641 |
95 |
0 |
荐购
|
| 546 |
|
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 |
本书为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 (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 结项成果, 结合6所不同层次高校连续2年的智慧课堂教学的2000余份调查数据, 系统梳理和比较当前国内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开展情况, 描述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创新的成绩以及不足, 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从技术智慧性、管理智慧性、生态智慧性三大视角界定了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并从空间再造、过程优化、主体彰显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创新的路径和方法。同时, 也归纳整理了思政课程智慧课堂教学创新的实例, 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熊富标等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G641 |
98 |
0 |
荐购
|
| 547 |
|
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研究 |
本书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扎根理论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并系统性分析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书首先围绕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基础、认同的形成机理等进行理论阐释, 其后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确立了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内容、情感、行为维度, 并根据调查结果, 进一步探究教师、学生动机、重要他人、教学形式与方法、社会实践、信息获取偏好等诸多因素对大学生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及其表现特征, 并提出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提升的育人体系。 |
魏荣, 朱苇苇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G641 |
95 |
0 |
荐购
|
| 548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
本书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与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基本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优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的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 |
孙凤兰著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G641 |
60 |
0 |
荐购
|
| 549 |
|
新时代大学生思创融合教育研究 |
本书从课程教学和日常管理学生工作的视角出发, 立足于时代背景, 按照严谨的调查问卷编制和严格的数据处理指标体系, 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创融合教育的现状, 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 系统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创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创新路径。本书以“思创融合”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如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以问题和实际调研结果为导向, 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收集法, 探寻思创融合的理论基础、凝练思创融合的主要内容, 分析其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 考察双向建构, 提出相应的对策。 |
李开庆, 李振华著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G641 |
95 |
0 |
荐购
|
| 550 |
|
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
本书深入阐述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基本精神及时代价值, 挖掘思政课程中相关的齐鲁文化元素, 详细介绍针对大学生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项目, 包括每个主题文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参观体验、调查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行动, 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通过学生撰写文化体验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实践成果总结等形式, 展现齐鲁文化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方面的显著成效, 同时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行反思, 为后续类似实践提供参考。 |
常翠鸣主编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G641 |
56 |
0 |
荐购
|
| 551 |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研判及引导机制 |
本书内容讲述大学生思想动态是指一段时间内大学生群体的政治信仰、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发展变化的综合体现, 是时代发展在大学生群体上的鲜明映射。课题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对全国30多所高校实证调研5879名学生数据的研判与分析发现,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政治参与与政治认同状况良好; 人生目的明确, 持有乐观自信、奋发进取的良好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取向积极向上; 高度肯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既有正向的道德认知, 也有强烈的道德践行意愿; 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总体表示满意, 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总体思想动态积极向上, 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
黄岩等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641 |
148 |
0 |
荐购
|
| 552 |
|
“聚合效应”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建设研究 |
本书以“思想政治教育+微媒体”为切入点, 以优势要素最佳聚合为重点, 从概念界定、模式建构、样态分析、行动导向、实践进路和支撑机制六个层面对“聚合效应”视阈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建设进行阐析。一是准确诠释聚合概念, 科学把握聚合效应本质内涵, 明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本质属性和应然发展趋势。二是科学把握微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聚合现实依据, 阐明二者有效聚合生成逻辑, 提出“三聚合+四联动+三·六协同”实践模式架构。三是通过科学考量与预判, 阐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发展应然态势, 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建设现实样态和问题成因。 |
张宝君著 |
人民出版社 |
G641 |
116 |
0 |
荐购
|
| 553 |
|
光与情:大思政课中的叙事护理呈现 |
本书用源自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叙事语料开启医患互信大门, 以共情作为医患之间的人性纽带, 团队书写了包括53个蕴含丰富思政元素和叙事精神的临床案例, 正文包括感恩篇、信任篇、亲情篇、陪伴篇、感悟篇、梦想篇及希望篇七个部分。并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3554四叶草”模型, 对案例进行了思政点睛和叙事分析。 |
李武芬, 王华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G641 |
68 |
0 |
荐购
|
| 554 |
|
高校思政社科研究规范、技巧与案例 |
本书主要讲述高校思政社科研究的政策导向、队伍构成、平台搭建、常见误区、根本遵循、核心素养和基本方法, 通过对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思政立项课题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究专项课题, 从立项类别、立项省份、立项高校分布、立项单位、研究范畴、立项高频词及与指南相关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纳, 进而从高校社科研究的科学选题、精准立题、巧妙解题、规范结题四个维度层层深入, 破解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项目选题、申报、研究和结题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巧。结合高校社科研究各类典型成果案例, 为提升高校思政社科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有益借鉴。 |
冯方, 蓝文思, 吴伟编著 |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G641 |
79.8 |
0 |
荐购
|
| 555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研究 |
本书从为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对数字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涵义、本质与主要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介绍了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可行性和表现形式; 围绕定制化教育模式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与现实困境;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基本原则展开论述; 系统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构成与功能;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实践路径进行了阐释。 |
徐菁忆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G641-39 |
89 |
0 |
荐购
|
| 556 |
|
形势与政策:全国版:2024-2025 (第一学期) |
本书内容: 中国道路何以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实践路径、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
《形势与政策》编写组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G641.41 |
29.6 |
0 |
荐购
|
| 557 |
|
形势与政策:第一学期:2025-2026学年 |
本书采用专题式编写方法, 共9个专题, 涵盖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民生、教育、文化、生态、外交等多个方面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每个专题各有侧重, 列举事实, 阐述道理, 努力体现权威性、前沿性, 在相关问题的解读和分析上下功夫, 便于大学生阅读把握。 |
《形势与政策 2025-2026学年 第一学期》编写组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G641.41 |
29 |
0 |
荐购
|
| 558 |
|
高校法治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分析框架、指标要素的遴选、指标体系的确立、指标体系的检验、指标体系的实施探索、结论和展望; 书中综合采用焦点小组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实证研究法, 以陕西、四川、山东等28个省市自治区2655名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 探索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
仵桂荣著 |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
G641.5 |
89 |
0 |
荐购
|
| 559 |
|
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 |
本书共分10章, 涵盖大学生德育教育基础、心理健康、传统文化、文明素养、平安法纪、能力提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等核心维度, 通过德育实践基地建设、优秀德育论文、特色班级案例等鲜活素材, 将理论阐释与实践指导有机融合; 用典型案例指引发展方向, 助力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高校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实践范本。 |
王伟, 梁谦慧主编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G641.6 |
49.8 |
0 |
荐购
|
| 560 |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讲义 |
本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 教材为主要依据, 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组织过程、教学方案设计以及课堂互动内容, 突出问题导向, 同时辅以教学案例解析, 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和素材支撑。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颇为注重将统编教材向课堂教学体系的转化, 及时纳入理论前沿和实践成果, 贴近教学实际, 在理论要点的分析过程中坚持思政课的释疑解惑作用以及立德树人目标, 回应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与知识, 并且能真正学有所用。 |
崔涵冰, 曹金龙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G641.6 |
56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