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 |
|
国际传播视角下跨文化能力:路径与影响机制 |
本书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构建大学生跨文化接触量表和大学生跨文化能力量表是对国外已有测评量表本土化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2) 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为跨文化研究学者提供一些新的影响跨文化能力的因素和研究视角, 同时, 为高校教师跨文化外语教学和课程设计带来一些启示作用。3) 构建的跨文化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模型在跨文化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拓展与创新意义。4) 构建的跨文化体验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构方程模型为大学生通过跨文化接触和体验促进其跨文化能力发展提供路径和方法借鉴, 同时, 为高校国际教育管理者和跨文化外语教育者提供一些数据支撑和建设性建议。 |
彭仁忠, 吴卫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G649.1 |
109 |
0 |
荐购
|
| 522 |
|
百年校史融入高校育人环节的理论向度与实践路径 |
本书以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主要探讨百年校史教育融入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在全面分析校史教育在传承文化、塑造学校精神、增强学生认同感等方面重要价值的基础之上, 阐释校史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必要性。进而以重庆幼儿师专为例深入阐释百年校史资源的育人经验。重庆幼儿师专曾被誉为“下川东革命摇篮”, 拥有百年校史积淀, 在110年办学历史中秉承红色校史育人理念, 弘扬红色师魂, 能够为我国各地高等院校开展校史教育的重要参照。 |
史妍, 熊应著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G649.2 |
68 |
0 |
荐购
|
| 523 |
|
行业特色高校育人文化与培育工匠精神研究 |
本书以行业特色高校的育人文化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行业特色高校育人文化的提炼及其内涵、特征、价值的分析阐释, 明确行业特色高校的育人文化与培育工匠精神耦合。该专著在对行业特色高校培育工匠精神现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讲述了如何利用行业特色高校的育人文化资源培育工匠精神, 推动行业特色高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刻苦钻研、严谨务实的优秀人才。 |
赵彦, 霍虹著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G649.2 |
96 |
0 |
荐购
|
| 524 |
|
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会计学专业 |
本书以黄河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为主线, 首先阐述了会计学专业的概况, 其次具体分析了黄河科技学院会计学专业的现状, 然后从专业需求调研出发构建会计学专业“2+1+1”的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 最后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专业课程进行知识建模, 并重新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
高小雪, 焦爽, 周璐璐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G649.21 |
53 |
0 |
荐购
|
| 525 |
|
2022同济大学年鉴 |
本书分类目、栏目、分目和条目, 其中各栏目、各分目, 集中记述各系统、各领域的总体情况, 便于各年度间的延续和相互比较。本年鉴有关全校的统计数据, 由发展规划部提供, 各业务部门统计数据由各部门主管审定、提供。原则上, 按学年统计的, 按自然年统计的, 具体见统计表下注释。 |
同济大学年鉴编辑部编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G649.285.1-54 |
80 |
0 |
荐购
|
| 526 |
|
初心:武汉纺织大学校友风采:一 |
本书中既有青葱岁月的鎏金记忆, 又有创业维艰的破局智慧; 既有科技报国的热血征程, 亦有扎根基层的无声坚守。每一页都浸润着“崇真尚美”的薪火, 每一章都跃动着“笃行致远”的脉息。本书既是对学校办学历程的深情回眸, 更是向未来征途的庄严宣誓。我们期待这些真实的故事能化作灯塔, 指引莘莘学子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锚定航向、燎燃神州; 更愿这座精神桥梁, 牵引全球纺大人共赴穿越时空的初心之约。 |
罗锦银编著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G649.286.31 |
98 |
0 |
荐购
|
| 527 |
|
亚非国家高等教育现状研究 |
本书内容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和亚非学院教师对中亚、西亚、北非数个国家高等教育现状的梳理与阐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大数据以及实地调研, 详细分析了各研究对象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及其发展的历史、现状、趋势与展望, 显现出丰富多元、发展迥异的教育样态和文化特色。 |
马福德, 唐雪梅主编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G649.3 |
88 |
0 |
荐购
|
| 528 |
|
君子乃器:中职教育杂谈 |
本书开篇从现代视角下的孔子教育观切入, 进而分十一章, 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 引用相关典故, 列举大量实例, 进而论证核心思想: 不管任何人, 只要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尽情施展智慧和能力, 将它做到最优化, 都可以取得崇高的职业成就, 都对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都应得到社会的尊敬和认可。 |
李东霖著 |
开明出版社 |
G719.2 |
68 |
0 |
荐购
|
| 529 |
|
农民学习故事:田野中的网格组团学习模式 |
本书分七章: 第一章, 概念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民学习的内容; 第三章, 农民学习的场所; 第四章, 农民学习的机制; 第五章, 社区教育网格化; 第六章, 网格的划分; 第七章, 网格组团学习模式的运行。 |
马颂歌, 王雨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G725 |
98 |
0 |
荐购
|
| 530 |
|
锁定目标 灵活达成:执行功能课程操作手册 |
本书对8-11岁学生的高效干预, 它提供了21个随时可用、经过实地测试的课程, 能够提高认知灵活性、问题解决、应对和目标设定等关键技能。本书的课程是孤独症、多动症和其他面临执行功能挑战的学习者的理想选择。 |
(美) 林恩·坎农等著 |
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
G76 |
69 |
0 |
荐购
|
| 531 |
|
家庭教育概论 |
本书结合我国家庭教育实际情况, 内容涵盖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各阶段儿童家庭教育科学方法等内容,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进行探讨, 力求体现科学性、通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
马洪丽, 王瑞东, 谭颜宇主编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G78 |
98 |
0 |
荐购
|
| 532 |
|
定义体育传播 |
本书是一部试图在全球化和新媒体的语境下重新书写体育传播研究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文集, 包含了31位长期致力于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的国际知名学者, 从体育的人文主义研究方法、体育的组织/关系研究方法和体育的中介化研究方法三个大的路径、共22个视角尝试定义体育传播的学术观点, 是研究当代体育媒介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本。 |
(美) 安德鲁·C. 比林斯主编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G80-05 |
128 |
0 |
荐购
|
| 533 |
|
运动员心理健康管理手册 |
本书通过对中国运动员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探索一套适合中国竞技体育体制的运动员心理健康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系统和有效的运动员心理健康管理模式, 以期及早发现有心理健康风险的运动员, 预防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干预并缓解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最终提升运动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主动寻求专业帮助的态度和行为。 |
姒刚彦等著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G804.87-62 |
80 |
0 |
荐购
|
| 534 |
|
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
本书以锻炼习惯相关理论为指导,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获取青少年锻炼习惯相关数据,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了青少年锻炼习惯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并运用回归、层次聚类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建构理论相结合, 揭示了青少年锻炼习惯影响因素中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提出了干预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 为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
褚昕宇著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G806 |
75 |
0 |
荐购
|
| 535 |
|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 |
本书的内容涵盖数字化体育教学的概念、特点、理论基础, 以及数字化时代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与技术的分类、获取、整合等。书中还探讨了线上线下融合、翻转课堂、个性化教学、智能教学系统和虚拟仿真技术等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并构建了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此外, 该专著也分析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包括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等。 |
黄贺, 向敏著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G807.4 |
56 |
0 |
荐购
|
| 536 |
|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体育概论”课程实施过程性评价模式研究 |
本书以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标准及其要求作为理论基础, 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与专家访谈法, 构建“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 即以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反映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要求的行为表现为观测点, 研制过程性评价标准, 并将传统档案袋记分法与UClass智慧教学相结合, 运用“积分制”管理办法, 采集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数据, 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价值塑造提供客观公正的效果反馈, 以及个性化的分析报告, 直观呈现一门课程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 |
徐伟, 苏文杰著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G807.4 |
56 |
0 |
荐购
|
| 537 |
|
互联网健康管理在运动康复实验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 |
本书分为六个章节, 分别从互联网健康管理、运动康复实验教学的理论, 高校运动康复实验教学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高校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开展现状, 高校运动康复教学模式理论与创新, 互联网健康管理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健康管理的运动康复实验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旨在帮助高校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工作者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 正确认识和理解互联网健康管理在运动康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改进运动康复实验教学的效果的能力, 促进高校运动康复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
马智超著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G807.4 |
91 |
0 |
荐购
|
| 538 |
|
青少年体育运动效益评估及健康模式建构 |
本书主要研究青少年体育运动效益评估及健康模式的构建。作者在系统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提出了本书的研究方法。以此为依据, 对青少年运动方式对体质健康效益发展的影响, 包括对力量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动作协调能力、速度素质、平衡能力等。特别建立了青少年运动方式结构及健身效益理论分析框架, 对青少年不同运动方式的健康效益详细进行分析研究。 |
闫二涛, 王鹏, 张海鹏, 董慢慢著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G808.17 |
98 |
0 |
荐购
|
| 539 |
|
新时代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研究 |
本书稿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逻辑分析法及比较法等方法, 分析了关系契约理论与职业俱乐部社会责任的契合性; 接着, 在剖析已有俱乐部社会责任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出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新时代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体系, 同时以关系契约为支撑, 确立了新时代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三维应用模型, 清晰地呈现出履责内容、履责主体与履责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最后, 梳理并归纳了英超、NBA、日本J联赛俱乐部社会责任治理经验, 结合我国俱乐部履责现状, 提出了新时代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发展思路与推进路径, 这对于丰富充实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理论研究, 提升俱乐部履责水平, 实现俱乐部与社会互促共赢、和谐发展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杨献南著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G812.17 |
60 |
0 |
荐购
|
| 540 |
|
赋权增能:中国残疾人体育参与保障研究 |
本书力图在残疾人体育领域解读“赋权增能”的概念, 透过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 梳理赋权增能理论与残疾人体育的内在逻辑, 并通过“十三五”期间全国残疾人体育参与现状调研, 重点分析残疾人体育三大任务: 健身示范点、康复体育进家庭和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试图从这几个专项任务中, 对于如何“赋权”, 在哪些方面“增能”以及为谁“增能”给出较为合理的回答。在此基础上, 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核心构建残疾人体育参与的保障体系的理论框架, 并以此框架在专业人才培养、政府购买服务以及社会组织培育3个领域进行实证, 根据调研、跟踪反馈、整理归纳资料, 提炼出现阶段我国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发展路径。 |
吴燕丹, 张盼著 |
人民体育出版社 |
G812.49 |
62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