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40期1712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581 浮标 本书精选全球当代诗歌佳作, 汇集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西班牙、韩国、罗马尼亚、德国、日本等15国诗人的代表作, 呈现国际诗坛的多元风貌。诗集主题涵盖历史、自然、城市、日常与哲思。译文精良, 既保留原诗的韵律特色, 又形成独特的文本张力。本诗集堪称对当代世界诗歌景观的一次集中巡礼与深度呈现。它恰似立于文学海洋中的灯塔, 既深深扎根于各位入选诗人深厚的本土文化土壤, 牢牢锚定于鲜活独特的地域经验, 又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超越了地理疆界与语言差异的天然阻隔, 成为连接不同文明、激发全球诗歌对话的桥梁。 北岛, 宋子江, (美) 柯夏智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12 68 0 荐购
582 先锋主义与流行文化:以田汉为中心的考察 本书旨在探析现代中国一代戏剧家田汉如何在投身社会运动和追求先锋主义的过程中以不同方式介入当时流行文化的过程, 书稿细致梳理了田汉在二十世纪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关键时刻所留下的重要轨迹, 从一战后的东京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 再从三四十年代的战时大后方, 到五十年代重塑社会主义戏曲的北京, 围绕着《秋声赋》《义勇军进行曲》《白蛇传》《关汉卿》等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 展示了田汉不平凡的戏剧人生。 罗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I206.6 88 0 荐购
583 丘东平研究资料汇编 本书收录入了当代研究丘东平的理论文章四十余篇, 全书分为“综合研究”“比较研究”“作品发掘”“怀念纪念”几个部分, 对丘东平的人生轨迹、文学成就、作品挖掘、艺术风格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对于今天了解、研究丘东平其人及其文学成就及特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揭英丽, 谢立群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I206.6 98 0 荐购
584 文学与现代都市 本书选取了这四个代表性城市在文学中的表现来试图勾勒现代都市生活的特征。不同作家用文字呈现出了城市生活的复杂多面, 同时, 在这些城市文学作品中, 我们看到了现代都市的特征, 也看到了人们对这种大都会的全新体验。 汪民安, 上官燕, 张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I206.6 79 0 荐购
585 新时期文学视域与全球化语境下张炜胶东叙事的意义 本书内容讲述纵向梳理张炜不同阶段各种代表性文本, 向我们显示: 张炜持续五十年的文学创作, 与新时期文学同步, 是特定地域空间与时代氛围里、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历史阶段社会动向的感性记录。从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时代思潮、世界思潮不同维度, 勘辨其胶东叙事的现实性、物质性、地域性, 如何转化为情感性、精神性、思想性; 厘清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从内容到形式一步步影响作家的素材选择、“中国故事”建构、国家历史记忆与国家形象塑造, 形成作家的创作独特性与全部丰富复杂性; 评估张炜及其创作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地位与贡献、全球化语境下的意义与影响。 路翠江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206.7 78 0 荐购
586 常态与变异:茅盾研究的多种形态 本书收录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 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编辑与出版研究等领域, 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 也反映出国内学者在茅盾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 弘扬了茅盾先生心怀天下, 求真务实和为人生的文学创作精神。 中国茅盾研究会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206.7-53 68 0 荐购
587 仿佛若有光 本书收录有关庞波同志著作的评论文章、研究资料119篇。起止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23年12月, 全书分上下两编, 上编为文字较长的评论文章, 下编为微信、短信评论选辑。这些文字, 对庞波同志的著作和文章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了剖析, 其中有共鸣, 有鼓励, 也有商榷、批评和建议。 甘肃省老年基金会, 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编 敦煌文艺出版社 I206.7-53 68 0 荐购
588 七夕诗词萃赏 本书主要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七夕文化意蕴”介绍了牛郎织女神话、七夕节日习俗、诗词文化等。下篇“七夕诗词鉴赏”辑录从先秦到清末, 118位作家, 135首七夕题材诗词作品, 每首诗词通过“笺注”“译文”“赏析”三个版块, 展现七夕主题诗词的历史发展与多元风格。附录罗列了历代七夕诗词存目。 杜春燕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I207.2 68 0 荐购
589 中国诗史:现代诗史研究奠基之作 本书以文言文写成, 分三卷四十五章, 上卷自黄帝前写至隋代, 中卷包括唐和五代诗歌, 下卷分析宋元明清诗歌, 系统梳理了中国诗歌从起源到清末的演变历程, 重点分析诗体流变与时代特征。作者受业师刘毓盘启发, 仅用三个月完成创作。 李维著 济南出版社 I207.209 58 0 荐购
590 20世纪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研究 本书研究内容为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表意方式, 探讨“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的问题。在价值指认与重要概念辨析的基础上, 本文围绕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重点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为何说”。此部分主要探讨语言观与诗人的表意意图, 即诗学观念与写作技艺变化的表征以及变化的原因。二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如何说”。此部分以整体研究为主, 兼及典型诗人个案, 论述具体表意方式。这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是词语作为开端与语义偏离, 这组表意方式与语言本体观密切相关。昌耀90年代诗歌的悖论性特征是此组表意方式的典型个案。 范云晶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207.22 96 0 荐购
591 清代《毛诗序》研究史论 本书以此为出发点, 对清代《毛诗序》的诠释研究进行考察, 结合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发展演变, 力图揭示清代学者在“道问学”的学术导向下《毛诗序》研究的基本特征与精神旨趣。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两个部分: 上编主要探究清代学者关于《毛诗序》理论命题的诠释状况, 分别对“风雅正变”“以意逆志”“温柔敦厚”“比兴”的诠释研究进行探讨; 下编则从历史的角度, 结合清初学术、乾嘉考据学、晚清今文经学的学术背景, 对《毛诗序》研究的一般状况进行整理和研究, 以期呈现其学术史的基本脉络。 厉运伟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207.222 139 0 荐购
592 傅斯年讲诗经 本书考证、注疏兼备, 多有新解, 作者系统梳理了历代《诗经》研究的成果, 进而提出研究诗经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既要欣赏其文辞, 更要注重其作为历史材料和古代文语言学材料的价值。书中以分论《诗经》诸篇为主, 共分为《周颂》、《大雅》、《小雅》、《国风》等几部分, 涵盖了诗经研究史、诗经研究方法、诗经的艺术性等多方面内容, 是一本经典且必读的《诗经》研究书。 傅斯年著 华龄出版社 I207.222 48 0 荐购
593 闻一多讲唐诗 本书为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关于唐诗的研究文集, 书中的文章大多撷取自作者发表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报刊, 后汇编成册, 堪称闻一多的经典之作。全书大体分为“诗人研究”和“诗歌理论”两部分, 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在唐诗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对于当代的唐诗研究学者仍具有参考价值。 闻一多著 华龄出版社 I207.227.42 52 0 荐购
594 晚清民国词集刊刻与传播研究 本书分两编十一章, 力图综合、系统研究晚清民国词集的刊刻与传播, 以期厘清和还原晚清民国词集的刊刻与传播的史实, 弥补晚清民国词集刊刻与传播研究阙如现状及基础性、系统性研究之不足, 总结其刊刻、传播的规律, 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晚清民国词集文献的搜集整理, 打通词学研究中的古代、近代与现代壁垒, 为全面研究晚清民国词史和晚清民国词学提供更为坚实的文献基石,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陈雪军著 文物出版社 I207.23 136 0 荐购
595 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修订本 本书首次尝试运用文化学的视野和方法对唐五代词进行观照和考察, 既历时态地考察唐五代词发生发展的历程与隋唐五代文化发展演变的相互关系, 又分别从音乐文化、民间文化、宫廷文化、城市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不同文化层面, 共时态地观照唐五代词与各种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文化特征, 认为唐五代词史既是唐五代文化选择的结果和唐五代文化陶铸的产品, 也反映和折射了唐五代文化丰富多彩的意蕴和鲜活斑斓的形象。 刘尊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I207.23 158 0 荐购
596 中国曲学研究:第九辑 本书主要栏目有: 词曲音乐研究, 词学研究, 宋元明清散曲、戏曲研究, 昆曲研究, 地方戏曲研究, 近现代曲家研究, 戏曲非遗保护与研究, 名家曲论、访谈等。这些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国曲学的学科建设和创作方法, 充分利用曲学这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曲学研究》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207.37 118 0 荐购
597 侠客之死:中国武侠小说演变史 本书是一部中国武侠小说演变史, 其以“侠之死”为切入点, 选取中国武侠小说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或作品, 具体分析它们对“侠之死”的叙述与呈现, 来考察中国武侠小说发展演变的一个历程, 以及这一演变历程背后所隐含的文学-文化意义和启示。从“侠之死”在不同时期武侠小说中的呈现与梳理中, 可以发现“侠”的一种成长过程, 那就是: “侠”从“神”逐渐蜕变成为“人”, 它身上的“神性”越来越少, “人性”越来越多, 它的个人觉醒与独立人格持续加强, 并逐渐具有一种“现代性”认知及观念。“侠”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成长过程, 离不开武侠小说形式的刷新与变革, 更离不开人性的觉醒和进步。本书具有相当的学术性与思想性。 赵海涛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I207.409 88 0 荐购
598 红楼梦评论:文白对照 本书共五章: 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第二章《红楼梦之精神》, 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 第四章《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 第五章《余论》。 王国维著 华龄出版社 I207.411 58 0 荐购
599 墨纸红楼:《红楼梦》版本新探 本书继作者之前出版的“红学”版本研究专著《稗海红楼》, 继续探寻版本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书中涵盖作者从新的研究领域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收录了18篇《红楼梦》版本研究文章, 丰富和完善了《红楼梦》版本学研究体系, 是一部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学理论专著, 可作为“红学”版本研究的理论参考专著。作者翻阅大量资料, 写作态度严谨认真, 有一定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张杰著 作家出版社 I207.411-53 80 0 荐购
600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题材小说的当代意识与审美表达 本书从当代意识及其审美表达角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类历史题材小说创作进行整合研究, 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在厘清“历史题材小说”“当代意识”等关键概念, 以及梳理“古为今用”与“当代意识”关系等基础上, 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题材小说对当代意识审美表达的发展性、独特性及建构性等特征, 并对其遗憾与不足也进行了探讨。下编选择《青春之歌》《李自成》《皖南事变》《张居正》《赘婿》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 来阐述其对于当代意识的不同审美表达。总之, 历史题材小说对当代意识的表达不是直白浅易的直道其意, 而是以生动可感的艺术化形式来进行的审美表达;同时, 它不仅表达当代意识, 也参与当代意识的建构。 陈娇华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I207.42 98 0 荐购
页码:30/67页  每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