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7期2015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641 中华武术文化透视与健身推广研究 本书全书系统阐述了中华武术文化相关的基础内容, 从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精神、传统武术文化与武术教育、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挖掘, 透视了中华武术文化的校园推广、中华武术的健身方法与推广发展。本书旨在深入探究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将这一文化传承和推广至今, 并将其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体现实用性的要求, 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王宁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G852 60 0 荐购
642 世界精武大会志 本书即为其中的大会卷。世界精武大会由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于1994年推动创办, 由上海精武会会长兼任大会会长, 旨在联络国内外精武友会, 共同传承、传播精武文化。其每两年举办一届, 以学术交流和武术表演、竞技为主要形式。本书按时间线对30多年来举行的17届大会进行了全面记录。 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编 文汇出版社 G852.062 288 0 荐购
643 定向培养军士生野外训练教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定向培养军士生野外训练理论, 包含心理、气候、环境、地形地貌、水文、海拔等方面基础知识; 野外训练过程中所需的吃、住、打、行、藏等方面的训练方法与定向越野、徒步、泅渡、攀爬、溯溪、索降、急救等项目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训练方法, 准备活动与整理放松等基本知识。 莫铭等主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 G873 65 0 荐购
644 健身基础理论与训练 本书系统阐述了健身的基础理论、训练方法及实践应用, 涵盖力量训练、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功能性训练等核心内容, 结合运动解剖学、能量代谢、营养学与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需求的人群提供科学指导。书中详细解析了健身计划的制定原则、动作技术规范及常见错误纠正, 并针对特殊人群 (如慢性病患者、老年人) 提出适应性训练方案。全书共分七章, 包括健身基础理论、力量训练、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功能性训练、运动营养与健康、综合训练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与数据支撑, 融合校园健身特色与社会实际需求, 强调健身对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 倪中义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G883 98 0 荐购
645 青少年极限飞盘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 本书内容包括: 飞盘运动概述、飞盘运动分类、飞盘运动项目规则、飞盘运动场地标准、飞盘运动技能测试器材标准、青少年极限飞盘运动测试等级标准 (1-12级)、青少年极限飞盘运动测试方法等。 全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研制组组编 科学出版社 G898.1 70 0 荐购
646 规制第九艺术:数智时代的游戏产业创新与治理探索 本书首先从思想史与哲学视角梳理电子游戏在中国的演进路径, 探讨资本与市场逻辑对游戏内容与形式的塑造, 以及西方游戏理论如何影响本土研究, 揭示数智时代电子游戏的情感设计、操控功能及其在科学、美学与社会修辞中的独特定位。随后, 书中分析数智化转型如何重塑游戏产业格局, 涵盖手机游戏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游戏制作中的应用, 以及电竞产业的崛起及其带来的平台经济与数据劳动问题。 胡冯彬主编 时事出版社 G898.3 156 0 荐购
647 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 本书是马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研究基础上独立发展的第一个标志性原创理论体系(另外两个是评价理论和语类关系理论)。该体系包括了评价 (态度磋商)、概念 (识解经验)、联结 (逻辑关联)、识别 (追踪参与者)、语篇格律 (信息流)、磋商 (对话中的互动) 等六个语篇语义系统。该著作体现了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英语语篇意义研究的精华, 将早期有关衔接手段的探索上升到语篇语义系统的建构, 其中的评价、概念、语篇格律、协商是以往研究没有系统探讨过的语篇语义系统; 识别和联结体系也是对以往研究的发展。该著作是国际功能语言学界首部系统探索语篇语义体系的著作, 是对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发展, 也是语篇语义研究的里程碑。 (澳) 詹姆斯·马丁, 大卫·罗斯著 商务印书馆 H0 110 0 荐购
648 华夏语言吾学集 本书主要收录张惠英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 如: 《关于〈儋州村话〉语言现象的思考》《北京土话连词“和”读“汉”音探源》《从“个、底”功能链接说起》《“敖包”来自“脑包”》《从南通话表示给予、被动的“喊”说起》《方言比较, 趣味无穷》《语言现象, 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从海南岛黎语量词“老、爸、郎”说起报》《客赣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词尾“个”》《个、介史略》《从汉语方言“个曾、阿曾”说起》《关于“我们、我每”的方言活化石》《巴哼语自称解》等。 张惠英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H0-53 168 0 荐购
649 语言政策与经济学:非洲的语言问题 本书首先对语言政策和规划已有研究的脉络进行系统梳理, 讨论了语言经济学在语言政策研究中地位和作用; 其次对历史上和后殖民时期语言政策的概念、殖民语言意识形态的持续、全球化背景下语言规划的新趋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 特别利用经济学理论研究分析了“为什么殖民地语言意识形态在非洲后殖民时期持续存在”、“全球化、英语传播与非洲语言的困境”、“非洲语言规划未来前景”等重大议题。 (美) 恩康科·M. 卡姆旺加马鲁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H002 98 0 荐购
650 语言习得与发展导论:生成语法视角 本书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儿童语言习得。全书紧紧围绕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和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由五大模块、九个章节构成。书中各章节包括阅读拓展及章节练习, 附录增设了国际音标和部分实验方法总结, 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理解。 (美) 米莎·贝克, 卡米尔·乌德·迪恩著 商务印书馆 H003 98 0 荐购
651 新型智慧城市语言景观系统建设研究:基于智慧出版视角 本书从智慧出版视角出发, 对新型智慧城市语言景观系统建设展开研究, 简要介绍了新型智慧城市的脉络、特征与价值, 揭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下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具体分析了语言景观的概念、实践与问题, 展现了语言景观的特殊魅力; 详细分析了智慧出版的概念、应用与优势, 具体论述了智慧出版推动下的语言景观: 边界、要素与场景, 梳理了智慧出版的内涵及其对语言景观的推动作用; 重点论述了城市语言景观系统建设: 思路、案例与展望, 为智慧出版赋能下智慧城市语言景观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潘晓荣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 H030 82 0 荐购
652 翻译写作学:建构、拓展与应用 本书内容: 翻译写作学意在运用写作学的基本原理, 结合西方翻译理论和中国传统译论, 加以整合、扬弃。其创新点在于采纳并运用写作学的“感知-运思-表述-检视”基本原理, 探讨翻译行为中的写作力发挥, 从而明确翻译写作新过程, 完善翻译写作学的基本建构。本书引入写作学, 尤其是汉语写作学的理论来研究翻译, 目的是探索翻译过程中目标语表述阶段如何写出优秀的译文, 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可以说, 翻译写作学是翻译学与写作学的交叉研究, 由此形成新的学术研究增长点。 杨士焯, 周旭, 朱玉敏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 H059 89 0 荐购
653 智能与赋能:外语教学数字化智慧蓝图 本书从外语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背景出发, 详细解析了国家及外语教育信息化政策, 并阐述了党和国家对外语教育改革的战略部署。接着, 追溯了教育技术在外语教育中的发展脉络, 分析了关键语言教育技术的演变及现状趋势。书中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 提出了融合的理论框架、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同时, 还深入剖析了外语教育数字化应用的理念、原则及典型案例, 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赵佳娜著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H09 86 0 荐购
654 新时代预科语文教程:1 本书共9个单元, 内容涉及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辽宋夏金元文学、明清文学、现当代诗歌与现当代散文。 刘成群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H1 75 0 荐购
655 中国语音学报:第22辑 本书主要文章有: 《汉语普通话四字组时长分布模式的实验研究》《押韵与韵律对自闭症儿童童谣习得的影响》《双方言语音及噪音特征分析研究》《汉语二语学习者产出的无法归类声调研究》《母语平调个数对平调感知的影响》《汉语言语呼吸研究综述》《新时代以来我国藏语音研究的特点及意义》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11-53 89 0 荐购
656 朝鲜中国行纪与明清语言研究 本书主要以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收录的朝鲜中国行记为文献依据,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穷尽式地收集和整理朝鲜中国行纪中所见明清时期的语言资料, 以时代为线索, 考察明清不同时期的语言特征及发展演变, 同时对明清时期朝鲜燕行使赴京朝贡期间的语言交际情况, 满、汉语言在清代不同时期的地位、使用范围及兴衰演变、朝鲜汉诗用韵与明代官韵《洪武正韵》的关系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汪银峰, 孟慧娟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114 86 0 荐购
657 实用普通话语音发声训练教程 本书根据播音专业核心能力成果导向理念指导, 基于长期的线上教学实践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新型教材。以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资源建设为契机, 对传统课程的知识容量和知识体做出一系列的调整, 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 围绕课程知识框架, 以知识点、技能点为单位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设计,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段纳, 李卫中, 娄艳阁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H116 59 0 荐购
658 战国楚文字常用字研究 本书首次将楚文字常用字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 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把目光投向长期受到忽视的常用字, 为楚文字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字形、用法、构形、分化等多方面对楚文字常用字的本体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分析, 同时站在汉字发展史的总体观照楚文字常用字, 这些对楚文字研究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拓展和深化。在理论方面, 对楚文字常用字的界定标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并且结合具体的考释成果, 力图建立常用字的研究范式, 对推动古文字研究进一步科学化和理论化具有重要价值。此外, 本书在古文字考释方面有较多创获, 解决了一些楚文字中的疑难问题。 侯瑞华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H121 298 0 荐购
659 中国训诂学报:第11辑 本书是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 刊载海内外有关训诂、训诂学、训诂学者与语言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评论、重要史料文献等。本辑共收录21篇文章, 总字数约22万字, 分“文献语言考释”“语言专题专论”“语言工具书研究”“重大课题专栏”“青年学者论坛”五个固定栏目, 通过文献考证、理论梳理、工具书研究等来展开训诂探索, 同时关注到国家重大课题和青年学者崭露头角之作。代表性文章有《〈商君书〉“乘枉木”异解辨正》, 对“乘枉木”做出一个精当的解释, 指木工加墨线于枉木之上取直; 《〈洛阳伽蓝记〉注本差异中的语法问题探析》通过对具体文句的训释, 展现助动词、选择问句、动补结构等语法现象在中古汉语里的发展演变; 《宋代避讳词语考论二题》“薯蓣”“蒸饼”二词进行考论, 说明了避讳作为外部原因对于词汇演变所起作用的有限性。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中国训诂学报》编辑部编 商务印书馆 H13-55 98 0 荐购
660 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十二 本书稿为”第十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 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作为中国语言学界最重要的两个语法学术高级系列会议之一, 每两年举办一次, 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各国现代汉语语法学者提供了共享信息和交流成果的平台, 在全中国乃至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会议的合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 邵敬敏, 徐杰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H146-53 138 0 荐购
页码:33/90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