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 |
|
汉语服装量词演变研究 |
本书分冠帽、上装、下装、鞋袜以及配套类几个子语义场对汉语服装量词进行描写, 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等几个时期对这些语义场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大量文献中服装量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 揭示出汉语服装量词语义场的发展演变情况。二是着力于汉语服装量词语义发展演变的个案调查, 对其中的大多数服装量词语义演变进行个案分析, 观察其发展演变过程和特点。 |
高佳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H146.2 |
98 |
0 |
荐购
|
| 662 |
|
创意写作:理论、方法与案例 |
本书共包括七个章节: 第一章“创意写作三问”回应了关于创意写作的一些误解, 比如创意写作为什么不培养作家, 为什么被认为缺乏理论, 为什么难以摆脱舶来品的标签等; 第二章“祛魅灵感”介绍了创意写作的灵感观、创意方法与创意工具; 第三章介绍了创意写作最独特的思维方式--“故事思维”及由此形成的“故事成规”, 同时, 也讨论了中国文学语境下这些成规的缺陷; 第四到六章“叙述技巧”“人物弧线”“背景场景”则结合中国文学案例分别介绍创意写作在叙述、人物、背景方面独特的思维方式 (如具象思维、动态思维、聚焦思维等) 及相应方法成规。第七章“表达策略”讨论了“文笔”与“风格”的误区及创意写作技巧等。 |
薛梅著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H15 |
68 |
0 |
荐购
|
| 663 |
|
豫南方言语法研究 |
本书按照“田野调查-分布和功能描写-周边方言比较-跨方言比较”的程序和方法, 首次把位于河南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的罗山、光山、新县、商城和固始等五县作为一个区域整体, 综合运用方言接触、地理语言学、类型学、语法化等理论并结合移民因素对豫南方言语法重要特征项的过渡性性以及内部差异进行了描写、比较和解释。揭示了豫南方言语法的基本属性, 勾勒了五县内部方言语法的地理格局。 |
高顺全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H172.1 |
119 |
0 |
荐购
|
| 664 |
|
语文教育研究:第1辑 2024/1 |
本书分名家特稿、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文本解读、名师在线、教研纵横、课例评析、备考指导、专题研究九个部分, 收录了《〈围城〉的三层意蕴》《指向深度学习的读写融合教学实践--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谈谈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真实写作教学》《跨学科视域下的高中语文史传类文本刍论》等文章。 |
主编程实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H19 |
58 |
0 |
荐购
|
| 665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研究对象, 系统梳理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演进路径。研究聚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大历史方位, 通过分析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出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政策法规的实践脉络, 揭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从基础普及到规范标准化建设, 进而迈向全面深化发展的三大跨越。研究揭示了在维护国家统一与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间的平衡机制: 一方面通过学校教育、媒体传播等渠道强化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注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传承发展, 构建起“多元一体”的语言治理格局。 |
童春香著 |
九州出版社 |
H19 |
89 |
0 |
荐购
|
| 666 |
|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文学传承与创新 |
本书详细探究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对古典文学的传承以及创新, 具体内容包括语文教育的本质、大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概述、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古典文学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古典文学融入大学语文的思路创新、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创新以及大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创新。 |
卢珊珊著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H193 |
68 |
0 |
荐购
|
| 667 |
|
大学语文 |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文本赏析”, 以史为纲, 由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三大板块8个单元构成, 每个单元都包括“概述”“文化拓展阅读”“真题链接”“注释”“阅读导引”“阅读思考”以及“名词解释”等内容。下编是“写作表达”, 分“应用文写作”“论说文写作”两大板块, 并配有“微课视频”。这两部分既独立成编, 又相互交融, 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除文学作品阅读欣赏内容外, 还安排了实用技能训练内容, 如应用文写作、论说文写作等。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 同时还不忽视应用写作技能的培养, 具有实用性、简明性、全面性特点。 |
俞冬梅, 张蓓蕾主编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H193.9 |
48 |
0 |
荐购
|
| 668 |
|
国际中文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
本书共分七章, 内容涵盖研究理论、教学实践、现实挑战与能力构建。第一章“绪论”部分明确本书的研究背景、问题、思路与对象, 为整体构架奠定基础; 第二章梳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图谱, 系统阐释文化认知、交际模型与心理机制等关键维度; 第三章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场域中的文化融合与教学模式创新, 展示跨文化教学如何嵌入语言课堂; 第四章着眼于国际中文学习者在真实交际场域中的适应性困境与文化冲突, 强调问题意识; 第五章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 从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技术手段、管理机制与评估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第六章以案例研究展现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地路径与反馈效果; 第七章则对全书进行总结, 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与研究方向。 |
程丽州, 汤瑷宁著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H195.3 |
78 |
0 |
荐购
|
| 669 |
|
乐学汉语:第三册:基础篇:增订版 |
本书共有15个单元, 涉及校园生活、兴趣爱好、网购、美食、旅行等与来华国际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内容丰富, 生词量大, 语言点和练习题安排合理, 能帮助短期来华国际学生快速掌握汉语, 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
鹿钦佞主编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H195.4 |
68 |
0 |
荐购
|
| 670 |
|
乐学汉语:第二册:基础篇:增订版 |
本书共有15个单元, 涉及饮食、爱好、医疗、交通、天气、颜色、礼物等与来华国际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 内容丰富, 生词量大, 语言点和练习题安排合理, 能帮助短期来华国际学生快速掌握汉语, 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
鹿钦佞主编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H195.4 |
68 |
0 |
荐购
|
| 671 |
|
汉字与阅读:上 |
本书包括十课, 依次是: “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笔画”“汉字的造字方法 (1): 象形字与指事字”“汉字的造字方法 (2): 会意字与形声字”“汉字的造字方法 (3): 假借字”“汉字的形旁 (1): 人 (亻)、女、子”“汉字的形旁 (2): 日、月、雨”“汉字的形旁 (3): 水 (氵、冫)、火、灬”“汉字的形旁 (4): 木、土、石、金”“汉字的形旁 (5): 手 (扌)、爪、又、攴/攵。通过将汉字研究与选文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加深读者对汉字衍变文化的认识, 提高对汉字的理解能力与汉语阅读能力。 |
喻江编著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H195.4 |
36 |
0 |
荐购
|
| 672 |
|
跨越丝路教师用书:4 |
本书内容板块与学生书对应, 包括“课前复习”“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热身”“学一学”“汉字书写”“文化角”等板块, 依循教学流程设计, 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材料和课堂活动, 并在书后提供本套教材配套的丰富的数字资源, 可手把手告诉教师如何利用《跨越丝路》开展中文教学, 从而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 |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组编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H195.4 |
69 |
0 |
荐购
|
| 673 |
|
藏语动词相关文献汇集:第一辑 |
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汇集了有关藏语动词方面的诸多典籍文献, 认真分析和归纳了藏语动词的构型特征与构词规律。以培养藏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和藏语言文学专业学科发展为目标, 经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 编著了《藏语动词相关文献汇集》一书。本书的出版对进一步学习藏语动词, 具有客观详实的参考依据; 对藏语动词的规范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培养藏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人才, 有助于提升其藏文文法教学与实践能力素养; 对藏文文法教学与藏语动词应用及探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豆格扎西编著 |
四川民族出版社 |
H214.4 |
45 |
0 |
荐购
|
| 674 |
|
点读版抄写英语的奇迹:1天10分钟, 英语和人生都起飞 |
本书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和联动, 能更加快速地提升读者的学习效率。本书以10天为一阶段, 每个阶段由10个主题 (感恩、克服逆境、学习、目标与梦想、爱、恒毅力、幸福、成长、自我关怀、人生观) 交替构成。100篇幽默、温暖又励志的文章, 均为母语为英语者日常表达和写作的自然风格, 地道又实用。搭配林熙老师亲录的地道音频, 可以让读者在视、听、读、写的过程中参透不同情境下英语表达的细微差别, 使其自然而然地练就如母语人士般出色的英语能力并熟练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
(澳) 林熙著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H31 |
68 |
0 |
荐购
|
| 675 |
|
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语义接口结构加工研究 |
本书系统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三类不同句法-语义常规和非常规映射结构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发现, 常规映射结构的认知加工过程通常有规律可循且学习者习得更加容易, 而非常规映射结构的认知加工过程更加复杂多变且学习者习得更加困难。此外, 这三类结构的加工都会受到动词语义特征、二语水平、母语迁移的影响。基于研究发现, 本书首次提出了“接口异质性假说”, 即句法-语义接口结构的词汇动词和论元结构存在异质性, 会导致二语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加工困难。其中, 非常规结构比常规结构存在更大的加工困难, 而非常规结构内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加工困难。这一假说一定程度弥补了“接口假说”存在的不足。 |
曾涛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H314.3 |
86 |
0 |
荐购
|
| 676 |
|
新时代医学英语笔译教程 |
本书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旨在培养新文科新医科背景下复合型医学翻译人才所需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 系统介绍医学翻译行业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服务, 整合医学翻译的知识维度、技能维度和技术维度, 对接实际医学翻译岗位实务, 实现知行合一的立体学习目标, 体现“做中学, 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教程定位为医学英语/翻译专业教材, 可以供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英语专业本科生和其他水平相当的学习者使用。 |
陈水平, 冉海勇主编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H315.9 |
78 |
0 |
荐购
|
| 677 |
|
融通中外视域下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对外译介策略研究 |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的英译为研究对象, 以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为指导精神, 探讨针对原文不同的范畴和表述, 如何进行有效翻译, 系统总结英译中的策略和技巧, 以期为未来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译介提供一项参考, 同时期望能够为翻译教学和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具体而言, 本课题基于大型双语平行语料库平台及相关技术软件, 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研究现状; 2) 中国特色话语词汇层面的译介策略; 3) 中国特色话语句法及语篇层面的译介策略; 4) 中国特色话语修辞层面的译介策略; 5) 中国特色话语的语气与视角的译介策略; 6)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特色话语海外学术界接受研究。 |
潘峰著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H315.9 |
75 |
0 |
荐购
|
| 678 |
|
英语文学翻译教程 |
本书系统整合语言学、翻译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多维知识, 涵盖语言功能、语境意意义类型、修辞手段、连贯意识、预设识、文体变异、概念隐喻、合作原则等核心主识、题, 并结合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文本类型理论、目的论、韩礼德的语言模式以及“信、达、雅”等经典译论, 构建了全面的理论框架。全书各章均设置“理论阐释-译例论证-案例分析”三重环节, 循序渐进地帮助学习者在理论指导下形成系统的翻译思维, 并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
陈伯雨编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H315.9 |
89 |
0 |
荐购
|
| 679 |
|
孟子白话英语新译 |
本书依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孟子集注”, 从“孟子集注卷一”依次展开, 一直到“孟子集注卷十四”。按原文、白话译文、英语译文、注释之序编排每一章内容。两种译文力求忠实, 译语力求通顺流畅。学习翻译《孟子》既有历史意义, 又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体现在, 通过翻译和学习,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了解其所处时代的特点, 了解其思想的独特之处及其广泛影响力。 |
王方路, 何洪翠著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H315.9 |
98 |
0 |
荐购
|
| 680 |
|
中国文学翻译多维度研究 |
本书共分为六章, 系统地分析了中华哲学典籍、诗词歌赋典籍、小说典籍以及戏剧典籍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及其影响。本书深入研究了中华典籍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讨论了翻译中华典籍的意义, 并审视了这些作品在西方社会的译介趋势与影响。通过对中华典籍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的深入研究, 本书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价值与意义, 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
李睿著 |
中南大学出版社 |
H315.9 |
88 |
0 |
荐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