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7期2015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701 欲望与生态:“欲望说”视域下的生态批评研究 本书对已有观点进一步拓展, 广泛搜集资料, 从巴塔耶的欲望说观照生态批评, 揭示生态批评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冲突, 也是人与自我的冲突。本书深入挖掘“欲望说”在生态批评中的位置与作用, 构建出“动物的欲望”与自然生态的内在矛盾、“人的欲望”与社会生态的内在纠葛、“神秘的欲望”与精神生态的内在冲突的金字塔体系, 从“欲望说”角度丰富生态批评研究。 孙宏新, 田宏宇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I06 52 0 荐购
702 论雅俗共赏 本书探讨了文学艺术中雅与俗的关系。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不同时期雅俗的变化及相互影响。朱自清认为雅俗共赏是文学发展的一种理想境界, 既要有高雅的艺术品质, 又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他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文艺现象的分析, 阐述了实现雅俗共赏的途径和意义。这本书展现了朱自清深刻的文学见解和对社会文化的关注, 为我们理解文学的多元性和时代性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朱自清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I06-53 85 0 荐购
703 文学闲谈 本书是一部充满文学见解与思考的作品。书中以轻松的笔调探讨了文学的诸多方面, 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其特点与价值。他还谈及文学创作的技巧与灵感来源, 强调真情实感在文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点评, 展现了他广阔的文学视野和深刻的审美感悟。《文学闲谈》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文学世界的窗户, 激发人们对文学的热爱与思考, 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评论佳作。 朱湘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I106-53 85 0 荐购
704 大变局与外国文学研究的新方向:第一届全国外国文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 本书以“‘大变局’与外国文学研究方向”为主题, 以在第一届全国外国文学博士后论坛中宣读的优秀论文为主体, 研讨如何重新理解“文学性”、如何审视外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化等问题。根据各分论坛的主题, 论文集分辟八个部分, 包括“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俄苏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德语文学研究”“法语、西班牙语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理论研究”“古典学研究”, 以此充分展现我国外国文学研究领域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和新动态。 梁展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106-53 139 0 荐购
705 中外儿童文学研究:第二辑 本书稿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基地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教育部交叉学科儿童文学学科负责人吴翔宇教授主编, 共收录了二十余篇国内多位著名学者对当代儿童文学中的整体文学观的研究论文, 既有作家作品研究, 也有文学现场剖析分析, 这些文章反映了学者们对这一文学观对儿童文学创作及传播的学术思考。按照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 全书大致可分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化的整体观、中外资源与中国儿童文学范式的整体观、整体观与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等板块。 吴翔宇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I106.8-53 98 0 荐购
706 中外儿童文学研究:第一辑 本书稿由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基地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教育部交叉学科儿童文学学科负责人吴翔宇教授主编, 共收录了二十余篇国内多位著名学者对中国儿童文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史研究论文, 既有作家作品研究, 也有文学现场剖析分析, 这些文章反映了学者们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学术思考。按照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 全书大致可分文学现场、文学史透析、作家作品分析等板块。 吴翔宇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I106.8-53 90 0 荐购
707 文艺人民性与七月派诗歌实践 本书主要包括文艺人民性的理论内涵和中国现当代文艺人民性思想及其实践两大方面, 为梳理、检视七月诗派的人民性实践确立了理论背景和逻辑基础; 其次从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整体状况、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主题、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语象、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抒情声音和叙事声音等方面, 对七月派诗歌的人民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探讨, 其中涉及七月派诗歌的立场与操作、内容与形式、特征与状貌、本质与功能。 王昌忠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200 98 0 荐购
708 反思与建构:百余年来中国文学理论的知识型转换与范式转移 本书在知识社会学视域下考察百余年来中国文论知识型的生成转换及范式转移, 并由此探寻面向现实与未来的文学理论应然的发展路径。全书除导论与结论外, 共分为五章: 1.知识社会学视域下的文论知识型与文论范式; 2.现代性: 文化秩序重建与文论知识型转换; 3.历史回眸: 现代文论知识型的悖论与选择; 4.反思: 现代性与后现代知识型的悖立与知识分化; 5.“新”后学: 当代文论知识范式的回归与突破。 姜文振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 I206 68 0 荐购
709 中国文学讲义草稿:中国文字之原流与研究方向之新倾向 本书收录马叙伦先生文字学著述《中国文学讲义草稿》《中国文字之原流与研究方向之新倾向》凡两种。《中国文学讲义草稿》主要分“六书略说”“音韵略说”两部分 (形体说略), 分别从形与音角度对六书的名称、字音进行辨析, 条分缕析, 心得颇多。《中国文字之原流与研究方法之新倾向》旨在令国人与世界了解中国文字, 揭示中国文字真相, 指明研究文字的方法。 许嘉璐主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I206 98 0 荐购
710 欧阳修诗词品汇 本书所选欧阳修代表作品、名篇佳作, 兼顾各种诗体、风格, 律诗、绝句、古风、歌行等, 全面反映诗词成就及各时期作品特征。本书以“集评”为特色, 其中, “集评”部分既汇集历代评论, 又赋予集评人个人的独有会心和倾心妙赏。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集评”, 也必然会体现出集评者的观点趣味, 并在理解原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方面, 给读者以启发。 欧明俊, 许朝晖撰 崇文书局 I206.2 69 0 荐购
71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本书用中国古代文论资料阐释原理; 以古代文论范畴为纽结, 网络中国古代文艺思想, 建构民族文论体系; 在中西比较中彰显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 从儒道佛等中国文化元素中剖析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色成因; 系统进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激活古代文论的现代生命; 一部探索性的文学理论专著, 一部工具性的文艺学教科书。本书涉及中国文论的体系建构、民族文论的文化阐释、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作者历经三十年打磨, 力图精益求精, 在自说自话的阐释学臆想中, 展示还原古代文论本义的训诂功底。在反体系的当代学术语境下, 凸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理论魅力。 祁志祥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206.2 88 0 荐购
712 义理与考据 本书共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计49篇文章, 上编“论文”, 中编“书评”, 入选者都是作者读书颇有心得后有的放矢所写, 反映了作者对古典诗文小说的考证。下编“序跋”, 除前两篇“导读”或“前言”是用白话外, 其他应友人之约所写的序以及为自家著述所写的“后记”, 皆用文言乃至骈文书写, 所占篇幅不多, 言简意赅, 可反映作者致力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侧面。 赵伯陶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206.2-53 98 0 荐购
713 中国神话戏曲论集:第2版 本书稿为作者在不同时期撰写的关于神话、民俗、古代戏曲、古代小说的学术评论文章, 共计17篇。一部分内容包含对黄河上中游史前彩陶文化与女娲伏羲神话的关系、姜嫄弃子、鲧化黄龙、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诸多神话的考释, 挖掘中国神话中包含的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文化因素。另一部分通过对中国戏曲的形成、古典悲喜剧论纲、戏曲与傩仪关系等展开学术探讨, 通过剖析汤显祖“临川四梦”、《西厢记》等经典剧作, 揭示戏曲创作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涂元济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206.2-53 86 0 荐购
714 想象与叙述 本书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到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 作者一以贯之的是对“人”的兴趣, 对士大夫--知识者的兴趣, 对心态、精神现象的兴趣。明清之际人物的生动性, 和由他们共同构成的“历史生活图景”的繁富色彩, 那些贴近士大夫的人生境遇的思想, 更直接地反映着他们在这一历史瞬间的感受与命运, 他们回应冲击、震撼的思想。无论明清之际士人的经世、任事, 还是立身处世的严正, 都体现了“晚明”“明清之际”的感受的个人性。 赵园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I206.4 89 0 荐购
715 文学场与中国现代爱情叙事 本书所考察的对象是1910年代末到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场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其与中国现代爱情叙事的关系。按照历时性顺序, 本书将这一时段文学场变动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 中国现代文学场形成期。共和体制是中国现代文学场形成的体制性因素。现代爱情叙事规范的出现是现代文学场的“人的文学”信仰塑造的结果, 也是新旧文学阵营占位斗争的焦点。第二, 党派文学初步形成期。1920 年代末, 革命文学在文学场的占位, 意味着党派文学初步形成。而文学场的多元化权力结构却对其有强有力的塑造。现代爱情叙事的多元形态十分鲜明。第三, 全民族抗战的文学场重塑。 徐仲佳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I206.6 96 0 荐购
716 基于明辨性思维的主体性释放:ISEC教学模式中的“中国现代文学 (一)”学习案例 本书旨在为曾经师生合力奔赴的思想历险“立此存照”, 以备日后精进。其中每一篇各具备完整性和独立性, 聚在一起, 又能呈现一门课程的创新式构架, 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灵魂。全书以案例的方式, 生动、深刻地呈现出一门课程的精魂, 不仅可以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汲取知识和提炼学法的参考, 而且为讲这门课的教师提供了知识整合和掌握学情的生动资料, 有助于教师在课程建设、优化师生关系、激活并释放学生“主体性”等方面打开思路。 黎秀娥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I206.6 89 0 荐购
717 百年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俄语研究卷 本书以海外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为考察对象, 重点分析了“五四”以来近百年间, 俄语世界里中国古典和现当代文学被翻译、阅读、研究、借鉴的历史, 及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探索了促成这些现象的机缘和因素, 及其对中外文学交流模式和方向所提出的种种挑战与要求, 并反思和清理了汉学研究中存在的种种意识形态和霸权意志, 从而实现了具有对话意识的学术共同体和跨文化实践。本书尤其强调在跨文化语境中清理和研究百年来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研究, 以彰显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对海外译介与研究作出批判性的学术评价, 为中外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输出提供参考路径。 主编王尧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I206.7 168 0 荐购
718 百年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法语研究卷 本书系统梳理百年来海外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的历史脉络, 剖析其发展特征与现实问题, 探究背后驱动因素, 并从多维度展开跨文化论述。同时,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历程, 挖掘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启示, 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差异与规律, 为推动中国文学对外输出, 构建中外文化对话新关系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路径。 主编王尧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I206.7 178 0 荐购
719 百年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 本书系统梳理百年来海外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的历史脉络, 剖析其发展特征与现实问题, 探究背后驱动因素, 并从多维度展开跨文化论述。同时,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历程, 挖掘海外中国文学研究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启示, 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差异与规律, 为推动中国文学对外输出、构建中外文化对话新关系提供学术支撑与实践路径。 主编王尧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I206.7 128 0 荐购
720 百年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英语研究卷 本书以海外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为考察对象, 重点分析了百年来英语世界里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被翻译、阅读、研究、借鉴的现象、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探索了促成这些现象、特征、问题的机缘和因素, 及其对中外文学交流模式和方向所提出的种种挑战与要求, 反思和清理了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种种意识形态和霸权意志, 从而实现了具有对话意识的学术共同体和跨文化实践。本书尤其强调在跨文化语境中清理和研究百年来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研究, 以彰显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对海外译介与研究作出批判性的学术评价, 为中外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输出提供参考路径。 主编王尧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I206.7 278 0 荐购
页码:36/90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