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订目录:正价25年第37期2015条记录数:20返回征订目录
题名 摘要 责任者 出版信息 分类号 价格 荐购人数 荐购
721 百年来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英语研究卷 本书以海外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为考察对象, 重点分析了百年来英语世界里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被翻译、阅读、研究、借鉴的现象、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探索了促成这些现象、特征、问题的机缘和因素, 及其对中外文学交流模式和方向所提出的种种挑战与要求, 反思和清理了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种种意识形态和霸权意志, 从而实现了具有对话意识的学术共同体和跨文化实践。本书尤其强调在跨文化语境中清理和研究百年来中国文学在海外的译介与研究, 以彰显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对海外译介与研究作出批判性的学术评价, 为中外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发展, 特别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输出提供参考路径。 主编王尧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I206.7 278 0 荐购
722 老哈河水长又长 本书收录了作者对优质文学作品 (包括文章和影视剧) 的评论性文章29篇。主要有: 忆往情深深几许、老哈河水长又长、春雨故园情未了、弦歌秀水写乡音等。 陆相华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I206.7-53 89 0 荐购
723 中国诗词名篇赏析 本书对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 (2016年春播出) 至第九季 (2024年春播出) 命题范围内的全部经典诗词550首进行评注赏析, 是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出版的同名图书的增订升级版。本书与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出版的同名图书的主要区别是: 1、原书包含央视诗词大会第一至第三季诗词共400首, 本书包含诗词大会第一至第九季共550首; 2、原书中有若干不恰当或不准确的地方, 本书均予以改正。 李定广著 中华书局 I207.2 148 0 荐购
724 诗词名句 本书收录千余句古代诗词经典名句, 并对其进行精彩解读。全书采用逐句赏析形式, 每句配一段赏读文字, 部分名句出自同一首诗词的, 也分开来进行赏读。每条名句的文字为180~ 300字。赏读文字务求行文简练, 大致包括名句题旨、内容分析、艺术特点以及后世影响等, 而以艺术和思想分析为主。每一条名句, 均有原文、出处及赏读三部分, 部分难解的名句还附有简明的注释。原文文字, 采用通行版本; 出处则收录原诗词的全文, 部分过长的诗词原文, 则采取节选的方式。在赏读诗词名句的同时, 还能体悟名家的写作方法, 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李慧泉编著 哈尔滨出版社 I207.2 42 0 荐购
725 唐宋声诗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 本书将传入韩国的唐宋声诗分为宫廷、文人、民间三大部分。书对韩国现存的与唐宋声诗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除收集大量宫廷呈才舞图外, 还将《世宗实录》所收雅乐谱、《弦歌轨范》中的声诗古谱全部翻译成简谱, 对其中讹字加以校正, 并全面辑录了由唐宋诗改编而成的歌曲古谱。本书试图打破文学研究和音乐研究之间的壁垒, 不停留于对声诗的文化溯源和体式格律的解析, 也对其曲调特征、演唱方式、舞蹈形态以及仪式场景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 力求辞格与舞容兼顾、诗歌与礼乐并存, 从而更加鲜活地呈现出唐宋声诗在韩国传播的历史图景。 徐利华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207.22 239 0 荐购
726 陆游诗词品汇 本书对陆游诗词作品的整理和评析,有别于一般选本。一般选本的评析多为逐句逐层讲析,而且只给出赏析者一家的理解。但“诗无达诂”, 同一首作品, 不同的诗评家常有不同的理解, 各有所据,各成其理。本书以“集评”为特色,既汇集历代诗论家的精彩评论,又体现集评人的独有会心和倾心妙赏。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集评”, 彰显着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诗词品评观点与趣味, 供大众读者更好的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 欧明俊, 邰贯虹, 耿森撰 崇文书局 I207.22 69 0 荐购
727 讀詩知柄點校 本书内容讲述清代蒋绍宗所著《读诗知柄》是一部《诗经》评析类专著, 它和传统的注解方式不同, 不录原文, 而是提取诗篇中的主旨句子, 称为“诗柄”, 在分析每一具体章节的时候, 都是围绕“诗柄”去赏析。作为清代评析类诗经学研究的代表之作, 《读诗知柄》是沧州重要的文艺评论古籍。点校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嘉庆十一年刻本为底本, 进行文字处理、标点、校勘等工作。本书的出版, 为诗经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诗经》研究为当地一大文化现象, 本书是当地文化部门多年研究的成果, 对当地文化建设和《诗经》学研究提供了助力。 (清) 蒋绍宗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 I207.222 58 0 荐购
728 李贺诗品汇 本书精选李贺富于创造性的、个性较鲜明的、前人评论较多的诗歌一百三十篇, 依照《昌谷集》原辑顺序进行编排, 通过注释、评析的形式, 从历代评论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 对李贺诗的吟咏对象、创作时间、关键词等因素进行巧妙解读, 创造出横纵关联、立体交织的评赏语境。 尚永亮, 钟婷婷撰 崇文书局 I207.227.42 50 0 荐购
729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本书是一部从二十首唐朝不同时期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的诗歌, 来讲述唐朝历史兴衰的社科通俗读物。作者以唐诗为切入点, 选取有影响的唐代诗人和历史事件, 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向展现唐朝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这些唐诗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杨炯《从军行》、杜甫《忆昔二首》、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等。作者将唐诗与史实对照, 在解读历史事件的同时, 也让诗人们的形象更加立体。本书不但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从唐诗去了解唐代历史的窗口, 也为读者更好地去感受、理解、品味唐诗提供了新的角度与解读方法。 石云涛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I207.227.42 68 0 荐购
730 李白诗品汇 本书以“集评”为特色, 其中, “集评”部分既汇集历代评论, 又赋予集评人个人的独有会心和倾心妙赏。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集评”, 也必然会体现出集评者的观点趣味, 并在理解原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构思方面, 给读者以启发。 闵泽平撰 崇文书局 I207.227.42 69 0 荐购
731 清代畿辅诗学研究论稿:以畿辅文学家族为中心 本书稿以《清代诗文集汇编》等文献中的清代河北籍作家的诗文集为基础, 再辅之以《津门诗钞》《永平诗存》等地域性诗文总集, 以及《河间七子诗钞》《燕南二俊诗钞》等群体诗歌选本, 从文学家族与地域诗群、诗社、诗派的角度, 尽可能全面掌握清代畿辅诗人的存世诗文文献, 再以《国朝畿辅诗传》等中的评论为线索, 尽量全面细致勾勒清代畿辅文学发展的整体图景, 并将之放在清代诗学发展大背景中探讨, 力图拓展其深度和广度。 王新芳, 孙微著 人民出版社 I207.227.49 88 0 荐购
732 南散曲研究 本书针对当代对南曲的偏见, 以及较普遍存在的对南曲的未知或疑惑, 作者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 以专题论述的方法, 分别就南曲在元曲中的地位、南散曲与南戏关联、南散曲与北散曲比较, 以及南散曲创作实务等方面, 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与介绍, 对“南曲消亡论”作了有力的批判和回应。尤其在元曲民族化意义方面, 作者用大量事实证明了南曲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指出南曲是我国元曲的半壁河山, 传承和繁荣南散曲创作, 是当代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朝先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I207.24-53 98 0 荐购
733 新诗杂话 本书是一部对新诗进行深入探讨的著作。书中, 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 分析了新诗的发展历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他从多个角度对新诗进行解读, 包括新诗的形式、语言、意境等方面。通过对不同诗人作品的赏析, 展现了新诗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 也对新诗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期望。这本书为读者理解新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是研究中国现代新诗的重要参考书籍。 朱自清著 江西高校出版社 I207.25-53 85 0 荐购
734 曹禺探知录 本书分为七个部分, 即从相关曹禺研究的论文, 曹禺剧作的演出剧评, 与天津读者谈曹禺, 曹禺学术会议开幕词, 怀念曹禺, 曹禺论著序言, 到创作纪念曹禺的剧作《弥留之际》。作者详细阐述了曹禺研究的三个阶段, 即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讨论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成就; 诗化现实主义; 纪念曹禺的百年诞辰时, 以“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来概括曹禺的成就, 以及纪念文章。 田本相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207.34 98 0 荐购
735 明中期戏曲研究 本书稿主要对明中期戏曲在创作主体、主题选择、体制、语言风格等方面出现的许多新变化进行论述。共五章, 第一章《曲家论》考察了作为明中期戏曲创作主体的曲家的情况; 第二章《主题论》通过分析教化剧、风情剧、政治剧、宗教剧、文人剧等几类剧作在主题取向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体制论》通过与元杂剧比较, 分析明中期杂剧的新变特征; 第四章《观念论》阐述了明中期曲家的戏曲本体论、功能论, 围绕“南北曲之辩”分析了明中期文人对南北曲态度的不同以及南北曲地位在明中期的变化, 探讨了明中期“本色”观的雅俗差异; 第五章《演出论》分析了明中期盛行的众多南曲声腔以及明中期北曲演出的状况, 论述了明中期戏曲演出中民间性审美趣味与文人性审美趣味的差异。 刘竞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I207.37 79.8 0 荐购
736 金元清戏曲论稿 本书共选取了作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图书绪论等三十余篇。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以研究对象历史时间为顺序, 汇总了作者对金院本、元杂剧、明 清传奇等戏曲的研究; 第二部分为附录部分, 汇总了作者从宏观角度入手表达戏曲发展反思的文章, 谈古论今, 见解精道。 秦华生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207.37 90 0 荐购
737 汤显祖学刊:第十二、十三辑合刊 本书收录论文三十余篇, 研究动态若干则。所收论文选自2023年的各地来稿及相关论文,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汤显祖研究的最新成果。收录论文、研究动态若干则。根据稿件内容, 大体将文章分为“临川汤公”“艺文哲思”“文献文物”“案头场上”“影响传播”“研究动态”等栏目。 抚州汤显祖国际研究中心编 商务印书馆 I207.37-55 138 0 荐购
738 天伦与才藻 本书认为古代小说中的伦理叙事自具传统、自成谱系, 对其展开探究, 具备三方面的学术意义, 即便于增进对中国小说的伦理特质的体认, 便于加强对伦理小说的内在张力的解释, 便于深化古代小说的文化研究。通过诠释伦理叙事传统的理论内涵、表现形态与艺术特色, 一方面可以管窥伦理文化的样态, 认知中国人作为父亲、儿子, 岳父、女婿, 教师、学生, 结拜之兄、弟的伦理义务与待人接物方式, 理解诸如子女出生、婚嫁、择友、拜师等正常的成长轨迹和社会活动, 另一方面又适足结合人物和情节, 体会文学虚构与描摹的魅力。本书力图追求涵盖名著与非名著的文学现象通盘研究, 并致力于挖掘前人论述较少的命题, 即使是前人已有探讨的部分, 也尽量有所开拓, 由此实现将伦理关系描写与小说叙事艺术相结合的考察目标, 从伦理维度推进小说史、文学史的研究。 朱锐泉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I207.4 128 0 荐购
739 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研究:以藏传佛教高僧著作为研究中心 本书依据大量的藏文文献和实地考察所得来的第一手参考资料。首次全面, 深入, 系统地研究藏族古典寓言小说, 其着眼点就是以藏传佛教高僧著作为研究中心。对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的概念, 思想精神, 艺术特征以及跟其他寓言小说之间的比较等方面, 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方法上,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多角度地展开对藏族古典寓言小说的研究。 觉乃·云才让著 巴蜀书社 I207.41 90 0 荐购
740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第2版 本书以《红楼梦》文本阅读为基础, 通过“文本导读”形式, 对小说《红楼梦》中涉及的“神话”“教育”“礼”“兼美”“爱”“祸福”“治家”“茶事”“书画”“园林”“戏曲”十一个主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和阅读指引, 以培养读者的基本审美素养, 开拓阅读视野, 帮助读者从兴趣型阅读走向文化型阅读, 由感性喜好走向理性思考。本书为第二版,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的修正, 使相关内容更加准确, 也更有助于读者的阅读。 柳岳梅主编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207.411 93 0 荐购
页码:37/90页  每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