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1 |
|
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探究 |
本书主要讲述了高校英语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发挥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的功能, 实现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稿件从高校英语教学的内涵、影响因素、理论基础等讲起, 论述了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及跨文化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 进而实现高校英语教学创新。 |
乔环润, 高云著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H319.3 |
72 |
0 |
荐购
|
| 682 |
|
大学英语二语习得现状与策略研究 |
本书立足于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 系统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创新策略。全书共分为九章, 内容涵盖从理论到实践的多个层面, 旨在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前三章剖析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涵、现状及理论基础, 结合二语习得理论, 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思路与实施策略。第四章至第六章聚焦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基础知识教学、听说能力培养、阅读写作翻译等实际问题,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第七章至第九章则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包括翻转课堂、移动课堂与智慧课堂的设计要点与实践案例, 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教学工具与方法, 助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 |
李颖著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H319.3 |
58 |
0 |
荐购
|
| 683 |
|
中西文化英语视听说教程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西文化的视听说, 主题包括教育与就业、食品与健康、运动与健身、旅行与购物、语言与文学、爱情与婚姻、节日和习俗、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道德与法律。本书突出中西文化与语言知识相结合的编写理念, 采用英文、音视频、图片等多模态形式呈现, 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价值引领、人格养成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本书每章节包括ReadAloud,ListeningandSpeakingActivities(ChinesecultureandWesternculture),Criticalthinking,Exercises,Expansion五大部分。 |
张雪珍, 江妍主编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H319.32 |
62 |
0 |
荐购
|
| 684 |
|
考研英语词汇分频速记 |
本书词汇收录全面, 共涵盖8544余个单词、2000余组短语、1400余条例句以及1890余道习题。本书科学规划词汇学习路径, 采用主书→练习册→精缩本三轮记忆法, 层层递进, 让单词“刻进记忆”。全书依据历年真题出现频率, 将词汇细分为高频、中频、低频、基础及超纲五大类别, 助力考生精准分配学习时间, 实现高效突破。书中还融入词根词缀法、趣味记忆法及语境记忆法三大高效记忆策略, 让词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记忆深刻。 |
启航教育主编 |
研究出版社 |
H319.34 |
99.8 |
0 |
荐购
|
| 685 |
|
新时代大学人文英语阅读 |
本书内容包括嘉兴的历史、名人、古镇、民俗、饮食、红色场馆、现代城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 共18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设有读前思考题, 并与正文内容密切关联。正文内容介绍了相关主题的文化概况, 并阐述了该文化的地方特色。习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知识填空、英汉翻译和开放性问答。 |
主编鲁俊丰, 喻锋平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H319.37 |
59.8 |
0 |
荐购
|
| 686 |
|
新时代职场通用英语 |
本书共分为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特定的职场主题展开, 每个主题包含七个部分, 既有场景导入、实用表达、新颖丰富的练习等内容, 也有文化视野板块, 中西融通, 加深外语教学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目的, 以突出“真实场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特色, 旨在为当代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 提供一本与时俱进、贴合实际需求的英语学习指南, 增强学生在国际化职场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从而更自信地应对各种职场挑战。 |
总主编李少伟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H319.39 |
56 |
0 |
荐购
|
| 687 |
|
新探索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基础 |
本书专为艺体专业方向的大学生设计, 共分为8个单元, 每单元围绕一个与艺术或体育相关的主题展开, 以音乐、舞蹈、美术、设计、书法、体育、戏剧、影视为主。每个单元为一个专业知识模块, 由AB两个语篇组成。特色: 专业结合: 内容紧密结合艺术、体育专业, 帮助学生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难度适配: 根据艺体生英语水平, 设置基础和提高两个层次, 并提供丰富的练习资源; 多模态立体化资源支持: 配套音频、视频资源等,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文化拓展: 通过介绍英语国家的艺术、体育文化, 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 体现思政融合原则: 讲好中国故事, 尤其是中国当代艺体领域的故事。 |
总主编王卓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H319.39 |
59.9 |
0 |
荐购
|
| 688 |
|
英语口语自我修炼:从小白到高手 |
本书中所讲述的英语口语训练方法和理念都是基于作者自我修炼口语的成功经验和多年在中美金融商务圈的社交沟通心得。本书不仅讲授知识, 也培养你的英语自我训练习惯。1700个实用例句和句型, 每一句都为我们中国人度身定制的。这是一本系统的英语口语自我修炼宝典, 也是给与英语学习者的一张真实、完整和清晰的英语口语训练路线图。相信只有自己真正实现沟通自由的英语口语老师, 才能写出如此接地气的口语书。 |
吴悦著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H319.9 |
98 |
0 |
荐购
|
| 689 |
|
法国法语语言政策研究:历史、流变与启示 |
本书对法国第五共和国所实施的法语语言政策作了分析。面对英语的强势, 法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力图加强法语的活力和国际地位。通过对法国所推行的语言政策的历时性分析, 我们发现法国的法语语言政策主要是针对法语的地位和法语的本体进行相应的语言规划工作, 而这两者又是紧密相连的。此外, 法国当局对于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实施的观念所发生的变化、在术语和新词工作方面愈发向大众敞开大门以及以保护文化多样性为宗旨推广法语表明了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权利和多语制的建设在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上是何等重要。 |
马小彦著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H32 |
99 |
0 |
荐购
|
| 690 |
|
高级德语:1:第2版 |
本书共8个单元, 适合德语本科专业三年级上学期高级德语综合课使用, 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读、说、写、译等各方面的语言综合能力。本教材题材广泛, 聚焦德国社会, 把握时代脉搏; 精讲精练, 注重词汇拓展, 强化语法重点; 练习多样, 书面与口头表达并重, 强调翻译实践; 实用够用, 方便课堂组织, 符合德语专业本科的教学要求。 |
陈晓春主编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H339.39 |
58 |
0 |
荐购
|
| 691 |
|
西班牙语语法和语用疑难详解 |
本书是一部专为汉语母语者设计的西班牙语学习指南, 聚焦中国学生在语法习得与语用实践中的核心痛点。全书以“逻辑解析+场景应用”为框架, 系统拆解西语语法与语用规则。第一部分语法篇, 从底层逻辑出发, 深度剖析名词、冠词、动词、补语系统等20类共118例高频易错语法结构, 厘清汉语与西语的结构差异。第二部分为语用篇, 围绕“时间表达”等23个交际场景, 结合中西文化差异, 详解167例语用规则, 破解“语法正确但表达失当”的困境。 |
郭汇唯主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H344 |
72 |
0 |
荐购
|
| 692 |
|
西班牙语电影视听说:下册:第2版 |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 重新修订扩充, 删除几部年代较远、视频质量不高、电影立意不佳的影片, 再添加数部近五年的、语言优美流畅、立意正面积极的西语电影佳作, 在编写过程中力图将电影这种真实、鲜活、地道的语言材料与传统西语教学的精髓相结合。下册有8个单元, 按照语言、内容由易入难的顺序编排。建议每单元授课时间为4学时。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教学单元, 灵活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
付彩艳, 王丽兴编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349.9 |
138 |
0 |
荐购
|
| 693 |
|
中国语境下的外语在线学习有效性研究:基于“大学日语”系列慕课的实践 |
本书以外语慕课为主要研究对象, 数据来源于团队建设的“大学日语”系列慕课。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慕课建设案例分析 (第二章)、混合式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第九章和第十章)、在线课程质量评价 (第三章和第四章)、在线交互研究 (第五章至第八章)、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例如采用量化分析法跟踪慕课的平台信息, 分析学习行为与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获取交互中心度数据, 分析学习者交互中心性特征; 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 对慕课评价数据和教师采访数据进行三级编码。 |
张文丽著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H369.3-39 |
88 |
0 |
荐购
|
| 694 |
|
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 |
本书选取特选取日本近现代名家短篇小说、诗歌作品二十余篇, 打破传统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的单线阅读模式, 按照思政教育主题进行单元设计。主题涵盖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建立正确的三观、伦理道德、精神世界的探索与美育教育, 每个思政主题单元下安排两位不同作家的作品, 让学生在纵向横向的不同维度中进行阅读, 深化思考, 自主拓展。培养学生在阅读了解日本经典作品时, 建立理性分析和批判思维, 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开阔学生的视野, 建立文化自信。把相关文本分析理论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从普通读者向专业读者进发,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的能力。 |
童晓薇编著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H369.37 |
48 |
0 |
荐购
|
| 695 |
|
韩国语视听说教程:三:第3版 |
本书内容相当于韩国语能力考试的初、中、高级听力的难度。本套书共四册, 每一册每一课包括同一主题下的一个对话和一篇文章、单词解释、语法点说明、练习题和附加内容。练习题包括课内内容复习、课外内容练习、提高韩国语听力考试能力的综合练习和强化课堂互动效果的互相听说练习; 为了增强课堂效果, 书中增加了语法例句的听写练习, 以及常用句子的听写练习。 |
张国强总主编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H559.4 |
86 |
0 |
荐购
|
| 696 |
|
孙绍振文集 |
本书是孙绍振教授理论、评论和作品的集大成展示, 系统收录了孙绍振教授自1956年至今的学术成果。文集里有教练式的创作指导分析论著《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文本解读学》, 有对海量的古今中外作品个案的微观经典分析, 有以先锋姿态、敏锐的方式对“朦胧诗”及中国现当代文坛的真知灼见, 包括拆解高考语文在内的语文学科建设的深刻见解, 还有卓尔成家的演讲体散文和散文诗歌作品, 是目前国内收录最完整的孙绍振学术成果集成。 |
孙绍振著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I-53 |
2800 |
0 |
荐购
|
| 697 |
|
全球化时代的乌托邦:空间、表征与世界体系 |
本书是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乌托邦思想的回顾和反思。塔利的乌托邦思想主要受赫伯特·马尔库塞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影响, 受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传统的影响。该书既是塔利与前辈大家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 对前人成果的继承, 更是对后现代语境下全球化与乌托邦主义两者之间关系的反思探究。作为空间批评理论的著名理论家, 塔利把全球化、空间性与乌托邦理论结合起来, 深掘三者之间的交叉点, 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化时代世界体系的文学绘图正是乌托邦思想的内核。 |
(美) 罗伯特·塔利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0 |
59 |
0 |
荐购
|
| 698 |
|
处所意识:地方、叙事与空间想象 |
本书阐释了处所意识 (topophrenia)、文学绘图 (literarycartography)、地理批评 (geocriticism) 等多个重要空间概念, 融合了不同学科的许多空间理论与成果, 探究了乌托邦、奇幻 (fantasy)、冒险叙事、文学空间等理论问题, 分析了从史诗到当代小说的各种文类与文本, 并勾勒出空间 (性)、地方、绘图对于文学活动和文化理论的意义。整本书视野宏阔, 所涉话题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拓展性, 但实则始终围绕一个核心问题: 空间转向之后的存在、写作与批评是怎样的? 或者说, 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针对这个话题, 《处所意识》围绕“地方”“叙事”和“想象”架构为三个部分, 呈现为从“空间理论/批评”到“空间表征”(如何表征空间并创造“世界”) 再到“空间想象”(如何想象不可能世界并探索“他性”) 的构思, 并涵盖了西方文学空间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空间、地方、绘图)。 |
(美) 罗伯特·塔利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0 |
109 |
0 |
荐购
|
| 699 |
|
劳特利奇文学与空间研究手册 |
本书对文学地理和空间研究的主要研究路径、研究方法和前沿成果做了全方位的梳理, 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新的探索做了展望。全书规模宏大、内容广泛、前瞻性强、话题具有代表性。该书集结世界范围文学地理空间研究的顶尖学者。来自十一个国家的三十二位专家围绕“空间”“地方”和“绘图”的话题三个关键词展示出学界对文学地理和空间研究的最新思考, 最新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撰稿人都出版过文学地理和空间研究专著多部, 在该领域深耕多年, 颇有建树, 享有盛誉。 |
(美) 罗伯特·塔利主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0-05 |
179 |
0 |
荐购
|
| 700 |
|
普鲁斯特地理学 |
本书中, 作者尝试从地理学的视角解读普鲁斯特的作品《追忆似水年华》, 旨在为文学地理学提供一个研究样本, 揭示其对研究一部文学价值和影响力持续攀升的作品的意义。作者认为, “文学地理学并不限于仅以鸟瞰的方式, 挖掘并解释重要的文学图景”, 更在于聚焦每位伟大作家, 从其著作中“发掘自然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其中占据的地位及所起的作用, 定位小说或戏剧中主人公故事发生的地点 (真实或虚构的), 探究作家不自觉的空间意识及其作品的空间意义”。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 作者才尝试开展关于普鲁斯特地理学的专题研究, 从普鲁斯特地理学的性质、旅行和爱情、地名、叙述者的地理感知、地理在作品中的地位、故事发生的环境、贡布雷及邻近地方、巴尔贝克及邻近地方等不同方面进行论述。 |
(法) 安德烈·费雷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0-05 |
79 |
0 |
荐购
|